丁墘村

丁墘村 丁墘村概况 丁墘村丁墘星火 丁墘村夯实基础 丁墘村以民为本 丁墘村拓宽渠道 丁墘村依法自治


丁墘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城区南部,是龙浔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土地总面积6.32平方公里,有4平方公里在县城规划控制区内。辖三个自然村落20个村民小组,总 人口1434户4965人,现有中共党员78人。改革开放以来,丁乾人紧紧把握发展第一 要务,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3亿, 农民人均收入5090元。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先后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000多亩,村内有省级陶瓷民营科技工业园和南环工业区,有各类工业企业110家,商业企业181家,是龙浔镇十里工业长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泉三高速公路德化连接线经过丁墘村,省道206线瓷都大道路段贯穿全村,南三环路通过丁墘村,每个自然村落均开通公路,且与邻村接通,交通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村内道路、有线电视、通信网络比较健全,通信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有线电视履盖率达90%。投...

详情

丁墘村地名网_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资料简介
  丁墘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526101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526。丁墘村与浔东社区、德新社区、兴南社区、南门社区、金锁社区、龙鹏社区、湖前社区、园丁社区、浔南社区、龙井社区、鹏都社区、鹏祥社区、大洋社区、官路社区、艺都社区、霞田社区、宝美村、丁溪村、大坂村、英山村、高阳村相邻。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介绍

丁墘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城区南部,是龙浔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土地总面积6.32平方公里,有4平方公里在县城规划控制区内。辖三个自然村落20个村民小组,总 人口1434户4965人,现有中共党员78人。改革开放以来,丁乾人紧紧把握发展第一 要务,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63亿, 农民人均收入5090元。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先后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000多亩,村内有省级陶瓷民营科技工业园和南环工业区,有各类工业企业110家,商业企业181家,是龙浔镇十里工业长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泉三高速公路德化连接线经过丁墘村,省道206线瓷都大道路段贯穿全村,南三环路通过丁墘村,每个自然村落均开通公路,且与邻村接通,交通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村内道路、有线电视、通信网络比较健全,通信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有线电视履盖率达90%。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3500平方米的丁乾村“陶瓷科技培训中心”大楼。先后规划建设霞田文体园、南三环路,瓷都大道两侧改造有序进行,村民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教育、计生、综治、党建、精神文明等工作全面有力推进。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丁乾村立足丁乾区位、产业、人缘等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在构筑现代化绿化瓷都中找位定位、对接思路、主动融入,动员全村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一切力量,举全村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促丁乾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文明整洁、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民主管理、建设和谐丁乾均取得重大突破。

丁墘村地处德化县城南浐溪之滨,凤翥山是它的南屏嶂。滔滔的浐溪水和拳拳凤翥山之情,铸就一方热土。哺育着丁墘人民民风淳朴,勤劳勇敢,团结进取,开拓向前,热爱祖国的中华民族精神。

晚清王朝,政治腐败,国力衰竭,内忧外患, 民生凋零,民怨沸腾。民国伊始,德化民军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军派饷,匪劫洗,民无宁日,路有饿殍。丁墘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给全国人民构筑了一座明亮的灯塔,照耀着中华民族航行的方向。从此,德化人民在共产主义的呼唤声中觉醒起来。丁墘的人民和德化的青年学生、妇女、社会青年、爱国志士,他们举行集会、散发传单、上街演说、销毁日货等爱国行动,深受工农商学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在广州筹划入闽,时在广州秘密参加共产党的唐生、庄仰山夫妇于同年秋到厦门,受中共厦门总干事会指派到德化县城关塔雁街、丁墘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后来立脚丁墘,住在张顺月家中,与顺月建立莫逆之交。同时在豹尾堂设帐课徒,晚上开办农民夜校,对农民进行革命思想教育。不久,发展张顺月、郑信贵为共产党员,继而通过张顺月介绍苏兴理、林书作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德化县播下了第一批红色种子,为德化共产党人开了先河。接着建立德化县教育工会筹备会、“觉民社”和农会,又是德化县群众社团之始。

1927年1月,唐生、庄醒民在丁墘村建立“中共德化支部”,庄醒民任支部负责人,从而揭开了中共德化党史第一页。德化党组织在中共泉州特支领导下,组织陶瓷工人和农民向窑场主、地主、土豪劣绅开展抗租等斗争,这又是丁墘人民在德化第一次激起红色怒涛。

9月,国民党德化县长大肆摊派“烟苗捐”,激起民愤,丁墘的农民和县城附近的农民、学生、居民扛着锄头、鸟枪,高举红旗,高呼“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苛捐杂税”等口号进行游行示威活动,这又是开在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上街游行之先河。

1931年10月,德化工委在丁墘建立一条上连接盖德,下通永春苏坑到达永春革命根据地的地下交通路线。地下交通员陈诂绳经常为党在这一红色交通路线传递信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在民族矛盾上升之际,丁墘人民又有了新的醒悟,为了拯救民族,参加过革命活动的知识青年陈如珠、陈炳金、陈鹏程等毅然各自走上抗日的各条战线。1939年,德化县抗敌后援会接纳厦门、金门、莆田、晋江等地沦落德化的难民684人,丁墘、墨苑(含今大坂)地处德化城郊,接纳罹难的同胞百余人,把他(她)们分配到每一个角落,安置他们住宿和垦地种植、打短工度生。1944年,丁墘知识青年陈杰,为了抗日救国,参加青年志愿军,奔赴抗日前线。当年全县共征集志愿军89人。

1948年6月,陈鹏程接受张强指派携眷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为立足丁墘,在丁墨国民学校成立共产党外围组织“福建人民自救同盟”(简称“福盟”)。参加“福盟”的成员有陈文云、陈士孟、陈福钦、陈大陆、陈清绳、陈洪磐、陈江浴、陈伯乐……等。并根据“福盟”的组织纲领,在丁墘陈簪太家由陈鹏程主持成立了农村第一个“抗三征会”(即:抗征兵、抗征税、抗征粮),同时散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等政治攻势来分化瓦解敌人,并把陈伯乐安插到警察局当警察,以作内应。为了革命活动的需要,陈鹏程在塔雁街开设“中一药店”为掩护。发挥他中医专业的特长,以坐堂医生看病为名,进行秘密革命活动。首先联络国民党德化县党部干事郭永昭,接着策反德化县参议长陈其英,副参议长曾天民和陈继、陈团成(颜团成)、曾一良、陈晴民、曾剑、曾青云、曾宪章、彭洛书、李文海等数十名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这批国民党军政要员有的遂参加“福盟”活动,有的在观望。

1949年2月,负责德化工作的陈鹏程到坑仔口向张强、朱文鉴汇报德化的工作情况,并要求派党员干部加强德化工作的领导。3月,闽西南党组织王新整等领导派石益以党代表的身份到德化工作。石益到德化后住在陈鹏程家中,听取陈鹏程汇报后,接着继续开展策反和抗“三征”运动。同月,石益在塔雁街陈鹏程开设的“中一药店”中主持成立“德化县人民解放委员会”,石益任主任,负责组织郭永昭、郑秀顿,宣传陈鹏程,军事苏永显等。这又是党在丁墘领导解放德化的第一个组织。从此,“福盟”活动停止,一切工作由党代表石益等领导。

1949年6月,上级党组织派林明星、徐南等10人到德化,在丁墘村成立“中共德化县总支”筹组武装,开展游击斗争,从此,丁墘村又成为中共在德化开展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在此先后丁墘有陈文云、陈士孟、陈福钦、陈海陆、陈江浴、陈大陆、陈有济、陈英电、陈伯簪、陈洪磐、陈育种、陈清绳、张良启、陈伯乐、陈增、陈春霖等数十名的知识青年和农民投入革命行列,丁墘村以抗“三征”为中心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这又是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在丁墘建立德化第一个党组织。

一、夯实基础,建设产业发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 自来水、能源、道路、通电、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设施。整合完善现有的工业小区,规划建设新工业项目区,推进工业化进程。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标准化厂房,发挥有限土地的最大效用。加快建设“丁墘村综合大楼”,力争建成集村部、老人协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握沿海地区工业结构急需进一步升级、部分加工业急需转移的时机,承接沿海县市产业转移,积极引进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扩充经济增长源。

要发挥陶瓷产业优势,激发省级民营科技陶瓷园区和南环工业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吸引更多的陶瓷企业入驻园区,做强做大陶瓷产业。积极发展与陶瓷产业相配的树脂、竹藤、蜡烛、铁件、玻璃工艺等行业,带动陶瓷机械、陶瓷化工、瓷土开采加工、彩印包装、耐火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要发挥泉三高速公路连接线、南三环路经过丁墘村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商贸业,培育商品流通企业,在高速路连接线、南三环路两侧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仓库,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配送。建设瓷都大道两侧商贸繁荣带,大力发展连锁、超市、仓储、配送、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培育物流配送、养老托幼、医疗陪护、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新行业。

二、以民为本,建设生活宽裕、安定稳定的新农村。

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挖掘潜在的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逐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建立就业帮扶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通过资金、技术、项目帮扶,集中力量帮助偏远自然村落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重点工程开发建设,发挥土地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初级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关注公共卫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落实好计划生育“安居、成才、致富、保障、亲情”五大工程,做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妥善安排好“三无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群体的基本生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城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活动。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深化平安村、平安家庭建设,维护安定稳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三、拓宽渠道,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组织村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村民文明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做到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不破坏生态环境,无政策外生育。进一步完善德化第一支部陈列室建设,投入资金扩建展馆,做好“丁墘星火”一书的发行工作,力争申报“市级教育基地”。

以霞田文体园建设为龙头,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图书室、阅览室和文化休闲公园、老人活动中心,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文化网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素质整体提高。

以霞田文体园、南三环路建设和瓷都大道两侧改造为契机,加快拆旧宅建新房步伐。依托拆迁安置、地质灾害点搬迁、造福工程、拆旧建新、加层改建,切实解决农村住宅规划落后、居住分散、住房破旧、乱建、乱搭等问题。严格执行城镇住宅小区规划和建筑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新村建设规划,提高新村品味。

提高道路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建立完善垃圾清扫、收集、运输与处理系统,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要规范城区外村落柴草、物品堆放,切实消除农村杂乱无章、凌乱破败的现象。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放《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彻底解决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倒、严重污染环境问题。

四、依法自治,建设核心突出、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加大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是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和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整合村集体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规范征地拆迁工作,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村民代表、党员、生产组长扩大会制度,对城区改造、开发区建设、新村建设、征用土地、拆迁补偿等重大工作进行监督,进一步落实村民知情权,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村级组织形象。五、加强培训,建设观念新颖、人才集聚的新农村 进一步强化作为大城关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形势教育,举办科技、文化等知识讲座,介绍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和好思路、好做法,大力推进农民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引导村民转变依赖农业发展的落后观念。要重点加大科技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和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科技致富本领,并逐步向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政策、法律、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和社会公德等常识的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加强农业生产、工艺美术、陶瓷工艺、雕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周边政府机关

德化县龙浔镇丁溪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瓷城花园47栋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瓷城花园47栋

周边村庄

丁墘 地址:泉州市德化县

丁墘 地址:泉州市德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