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村
山东村 山东村历史沿革 山东村村庄发展
山东村位于 福建省漳州市 东山县西南部,由山东和前坑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72户733人,面积0.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0亩,山果林地500亩,水产养殖面积120亩,是一个以种养业为经济主体的农业村。 山东自然村坐落于旗山的东面,故名山东。建村始于明朝中后期。全村有126户537人。清时属诏安县五都五图厩下保山东村;民国时属东山县东南乡;1950年农历3月25日解放;1954年冬成立互助组;1955年冬互助组合并为初级合作社,隶属后崎乡初级社;1957年春成立连成高级分社,隶属岐下高级社;1960年改制陈城公社山东生产大队,撤离隶属岐下村;1984年改为陈城乡山东村;1993年改为陈城镇山东村。山东历史悠久,旧时分顶山东和下山东,至今...
详情山东村位于 福建省漳州市 东山县西南部,由山东和前坑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72户733人,面积0.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0亩,山果林地500亩,水产养殖面积120亩,是一个以种养业为经济主体的农业村。 山东自然村坐落于旗山的东面,故名山东。建村始于明朝中后期。全村有126户537人。
清时属诏安县五都五图厩下保山东村;
民国时属东山县东南乡;
1950年农历3月25日解放;
1954年冬成立互助组;
1955年冬互助组合并为初级合作社,隶属后崎乡初级社;
1957年春成立连成高级分社,隶属岐下高级社;
1960年改制陈城公社山东生产大队,撤离隶属岐下村;
1984年改为陈城乡山东村;
1993年改为陈城镇山东村。
山东历史悠久,旧时分顶山东和下山东,至今仍有古城墙遗址。
明末清初,东山岛军民曾在宫前至山东海湾一带歼灭赶跑进犯的荷兰侵略者;
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 施琅率水师从宫前至山东海湾一带启航统一台湾,因宫前天后宫妈祖“显灵”助战有功,施琅奏请康熙将妈祖从“天妃”升“天后”。(据民间流传,宫前天后宫妈祖香火,原来是在山东村村前“万福公”附近,后由山东村迁移至宫前村现址)。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宫前海湾一带,宫前、山东、山南军民败将奋勇抗击,留下许多英勇事迹。解放前的山东村,以沙地为田,世代耕耘,历尽沧桑。那时兵荒马乱,海匪横行,农业萧条,民不聊生,一派冷落景象。
解放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村进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和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步走上了繁荣富裕的道路。90年代以前,全村是纯农业地区,主要种植水稻、花生、地瓜等家作物,9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芦笋种植,并开始引进开发鲍鱼、对虾养殖,形成以珍稀海珍品养殖为主导的支柱产业,集农、林、盐、养殖等多种产业并存,是陈城镇新兴的“百里海珍品养殖走廊”。
目前全村拥有多种创汇农业项目,芦笋面积200亩,荔枝、龙眼等名优果树200亩,鲍鱼、牙鲆鱼陆上工厂化养殖场50家,海水养殖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年产值1亿多元。2009全村经济收入5000多万元,村财收入6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十几年来,投资40多万元架设水、电、闭路电视及程控电话线路,投资110万元建设3条水泥村路,投资6万元建设一所小学,占地8亩,建有2000平方的教学楼和综合楼,学生54人,投资60多万元建设新区1万多平方米,投资22万元建成农田机耕路1万多米,农田及乡村排水沟7000多米,打挖农田用机井30多口。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多次被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是县第八届“文明村”、“五个好村党支部”,是陈城镇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筑巢创优势、引凤建园区的先进基层组织典型”。
山东村
周边农林园艺
石让村畜牧场
地址:漳州市东山县
周边行政区划
河南动轴嘛传水箱坎校焊压管邾精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汇泉一路
周边村庄
山东村
地址:漳州市东山县
东山村
地址:漳州市漳浦县六零九县道
东峤村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