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镇

小桥镇 小桥镇乡镇情况 小桥镇历史沿革 小桥镇自然条件 小桥镇乡镇资源 小桥镇经济情况 小桥镇基础设施 小桥镇行政区划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位于东经118°18′~118°32′、 北纬26°49′~27°03′之间;东与玉山镇相连,西临建溪,南与迪口镇交界,北与东峰镇、城关毗邻;辖13个自治村,1个居委会,91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9787公顷,常住人口37600人 。小桥镇位于 建瓯市东南部,集镇距建瓯 城关29公里,辖13个 建制村和1个 居委会,有91个 自然村,183个 村民小组。小桥镇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1978年出土了 西周 青铜甬钟,2009年1月又出土春秋 青铜短剑。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森林覆盖率达78.96%。资源充足,物产丰富,有用材林9万亩, 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年产木材4万立方米; 毛竹林11.7万亩,年产 鲜笋2万多吨,提供竹材110万根;茶园1.7万亩,年产毛茶1600吨, 高山茶“百丈...

详情

小桥镇地名网_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小桥镇资料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小桥镇介绍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位于东经118°18′~118°32′、 北纬26°49′~27°03′之间;东与玉山镇相连,西临建溪,南与迪口镇交界,北与东峰镇、城关毗邻;辖13个自治村,1个居委会,91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29787公顷,常住人口37600人 。

小桥镇位于 建瓯市东南部,集镇距建瓯 城关29公里,辖13个 建制村和1个 居委会,有91个 自然村,183个 村民小组。小桥镇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1978年出土了 西周 青铜甬钟,2009年1月又出土春秋 青铜短剑。环境优美,气候适宜, 森林覆盖率达78.96%。资源充足,物产丰富,有用材林9万亩, 木材蓄积量80万立方米,年产木材4万立方米; 毛竹林11.7万亩,年产 鲜笋2万多吨,提供竹材110万根;茶园1.7万亩,年产毛茶1600吨, 高山茶“百丈岩茶”可称上茶中珍品,多次获得殊荣, 南平市 茶王赛中,连续三年被评为 茶王;果园面积3.4万亩,年产水果2.2万吨,“纽核尔”、“朋娜” 脐橙享誉省内外;食用菌种植面积2000亩,“ 百丈岩”牌 竹荪获“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已形成 食品加工、竹木加工、 磨料磨具、电力能源等产业,其中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企业正在不断改建工艺、设备和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有大小电站11座,装机容量5700千瓦;磨料磨具产业有企业4家,年产值达3千万元。

该镇党委、政府以科学观为指导,充分利用区位、交通、资源、经济等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加快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把小桥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强镇。

发展战略布局。村镇击规划布局结合地形条件、交通战略、镇域产业及资源分布、现状村庄布局及发展趋势,形成“一区、一平台、二线、数点”。“一区”即是镇区,包括小桥、郭步、胡台、外嵩坑等4个自然村,规划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三产业主要发展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变镇区镇貌。“一平台”即是霞阳工业平台,距离镇区近,分布在省道303线小桥至霞抱段,并可与即将建设的京台高速霞抱互通口相衔接,可以作为主要工业发展方向。“两线”即省道303线和县道建小线,这两条线是小桥与周边县市、乡镇连接的重要通道,是小桥镇今后主要发展轴线。“数点”即各中心村,各村根据自身情况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小桥镇将以“一村一品”的 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商贸为纽带,以流通服务为补充,发展形成工、农、贸和流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小城镇。农业发展方向。以发展高科技特色农业,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基础上,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及反季节、绿色蔬菜、良种禽畜的生产,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发展方向。在现有的笋制品加工、竹制品加工、 木材加工、 茶叶加工、 磨料磨具五大支柱产业基础上,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快霞阳工业平台建设,培养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方向。镇区作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布置文化娱乐和休闲设施,作为全镇的教育、文化、休闲中心。并充分利用集镇中心及经济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发展商贸、农贸服务业。

小桥镇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是出土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系南宋史学家 袁枢的故乡。建瓯小桥有个“百官村”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 阳泽村龙池自然村2号,古代名为“龙池养蒙书院”,内有陈列 清朝时所画龙池村古代历史上担任官员郑氏人士彩色画像,现存画像80人。龙池村郑氏后裔介绍,该处官人画像原更多,至少一百多人,因历史原因被毁部分。据 郑氏家谱史料记载,该村郑氏人士最早为官始自 唐朝,最后年代为清朝,官位最高为 郑珏。郑珏是南宋时期辅佐 宋高宗的朝廷重臣,其为维护巩固宋高宗帝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有着浓墨的一笔。相传“龙池养蒙书院”是古代龙池人读书的学堂。郑氏传世家谱内还有亲笔诏书:“忠穆后裔,官林世家”字迹留存,相传是古代 皇帝所赐。历史上皇家与该书院有否真正什么样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一个小山村古代出了众多官员这是一个有史料记载的真正事实。山乡的一个小村古代走出了如此之多的官员实为罕见,可堪称" 闽北为官第一村"。该 书院目前被龙池村人重点保护,供后人 瞻仰。

小桥镇属中低丘陵地带,水系发达,境内大小河流9条,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小桥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左右,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年降雨量1650毫米,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小桥镇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建立了粮食、用材林、毛竹、茶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产等八大农业基地。

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级:

熊猴、 虎、 云豹、 豹、黑梅花鹿、 蟒蛇(黑蛇) 白鹳、 黑鹳、 中华秋沙鸭、 黄腹角雉(山鸡)

白颈长尾稚 金斑啄凤蝶。

二级:

短尾猴、 猕猴(猴子)、 黑熊(狗熊)、 大灵猫、 小灵猫、金猫、水鹿、 斑羚、穿山甲、 水獭、豺。

鸳鸯、天鹅、 白额雁、鹰类、 红隼、燕隼、 白鹇、灰鹤、原鸡、勺鸡、 锦鸡、 姬田鸡、 花田鸡、黄嘴白鹭。

虎纹蛙(田鸡)

八九十年代我市植树造林树种多为针叶树种,2000年以后转向阔叶树种,还种植一些小径竹。由于近几年生态林受到保护,限制砍伐,同时我市工业迅速发展,我市急需速生丰产并可作为工业原料的树种。2002年又提出营造大径材、速生丰产林、毛竹林、工业原料林、花卉五大基地。近年又营造了“欧美杨”和“耐寒桉树”等。

工业原料林基地,这次种植的“光皮桦”和“ 乳源木莲”也是速生丰产并可作为工业原料的树种,同时又是乡土珍稀树种。

我市乡土珍稀树种约十几种,包括观光木、沉水樟、香樟、福建含笑等。

到2005年3月我市名木古树(50年以上,如红豆杉)有980株。3

工农资源

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森林覆盖率达79.94%。资源充足,物质丰富,工农业发达,建立了粮食、用材林、毛竹、茶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产等八大农业基地,其中用材林13.6万亩,木材蓄积量100多万立方米,年产木材2.7万立方米;毛竹林11.7万亩,年外销鲜笋3.2万多吨,提供商品竹134万根;茶园1.7万亩,年产毛茶1432吨,武夷肉桂茶系茶中珍品;果园面积3.2万亩,年产水果2.4万吨,“纽核尔”、“朋娜”脐橙享誉省内外;食用菌种植面积2720亩,“百丈岩”牌竹荪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已形成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磨料磨具、电力能源等企业群体,其中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企业正在不断改建工艺、设备和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有大小电站10座,装机容量5260千瓦,年发电量3600万千瓦,已与省市电网联网。全镇社会总产值5.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4亿元,财政收入935.73万元,村财收入8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6元。

建瓯市小桥镇举办百丈岩杯“ 茶王”评选。全镇18家茶叶种植加工户、企业参赛。

经评选小桥镇百丈岩茶厂生产的肉桂茶当选“茶王”,比赛同时评选出金奖一名,银奖3名。荣获“茶王”桂冠的300克肉桂茶当场拍卖,卖出1万元高价,荣获金奖、银奖的茶叶也成为在场的客商、来宾争相竞标购买的追逐对象。组委会为夺得“茶王”、金奖、银奖的茶叶选送户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赛场上茶艺小姐还表演了茶艺。各界人士100多人参加和观看比赛。东峰、东游等乡镇茶协、茶王生产户也应邀观摩了比赛。

(一)农业

小桥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尤以盛产粮食、竹木、茶果而闻名。霞抱、阳泽一带被誉为建瓯南区“第一良田美地”。1989年,全镇有山地13584.93 公顷,其中有林地9555.7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0.34%;水田 2346.7公顷,年产粮食22876 吨;百丈自治村试种5.33公顷“武夷肉桂”茶,获得成功。

1992年,开始发展种植锥栗,种植面积133.3公顷;龙峰、富井自治村引种20公顷广西无核柿、20公顷日本甜柿,获得成功。1995年12月,上屯村引种脐橙纽核尔、朋娜等新品种17.33公顷。1997年4月,小桥镇首次在霞抱、阳泽、富井等自治村引种26.67公顷“雷竹”(小径竹),获得成功。2000年,完成霞阳片733.33公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上屯200公顷吨粮田改造工程以及霞抱片400公顷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百丈岩”牌竹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富霞片400公顷农业园区工程,与霞塘片形成733.33公顷集粮、经、牧、林为一体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态、半生态型现代农业样板示范园区;小桥镇与省水产厅合作的山海协作项目,即俄罗斯鲟养殖落户大丘坤村,占地1公顷,投放俄罗斯鲟苗3万尾,创产值400万元。2003年,开始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调整大田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比例,发展烤烟订单生产项目,全镇种植烤烟40公顷。

2005年,锥栗种植面积530公顷,年产量550吨;食用菌种植面积2000多公顷,年产量520吨;“百丈岩”牌竹荪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茶园面积1136.7公顷,产量1560吨,主要有水仙、乌龙茶、福云6号、武夷肉桂等品种;蔬菜面积1010.3公顷,产量16899吨。全镇拥有山地22643公顷,其中有林地21786.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94%,毛竹林7600公顷;水田2387.3公顷、年产粮食15180吨以上;果园面积2461.9公顷,产量达18643吨,主要水果品种有:柑桔、杨梅、油奈、葡萄、桃子、瓜、栗、柿、梨等,小桥上屯村的“纽核尔”、“朋娜”脐橙享誉省内外。农业总产值23048万元。

(二) 企业

1989年,小桥乡镇企业开始加快发展步伐。霞抱村与建瓯钟山经济开发公司联营兴建了霞抱机砖厂,上屯、富井兴办了精制茶厂,阳泽兴办食品饮料厂。

1992年9月,创办小桥食用菌开发公司、小桥印刷厂,小桥村民联合投资25万元,以股份制形式兴办小桥胶合板厂。1993年,小桥造纸厂引进外资兴办“兴源盛(建瓯)造纸制品有限公司”,镇政府投资1263万元在西边凤山兴建凤山电站,装机容量2000千瓦,际上村民联合投资20万元兴办际上罐头厂。由民政室牵头,富井、上屯村民投资兴办2家磨料厂。小桥、霞抱、西边、龙峰、百丈、高门等村创办竹木制品厂16家。小桥、大丘两个村分别投资兴建精制茶厂。1993年,兴办企业67家,引进外资2200万元。1994年,后塘村民与市蚊香厂联营兴办后塘蚊香厂。同年7月,从福清引进资金、技术在小桥镇大丘、南田、上屯(2家)兴办4家养鳗场。此外,还兴办竹制品加工厂生产竹筷、竹凉席、竹香芯等。

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5.27亿元,投资达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7家,产值达5908万元;乡镇企业已发展到750家,企业类型从原有的加工自有资源(即茶叶、竹木等)到来料精深加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磨料磨具、电力能源为主,造纸、印刷、建材、建筑、铸造业全面发展的企业发展格局,企业总产值达29700万元。

(一)交通

小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接205国道,省道福汾公路贯穿全镇,沿福汾线可直达古田、福州等地,横南铁路途经本镇西南端,并在境内洋沙设有火车站及10万吨级货场,21条公路密布镇境内,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1989年,小桥乡政府自筹资金60万元,将瓯古公路小桥到建瓯路段改铺柏油路面。

1992年11月全面铺设完工。1996年,镇政府自筹资金120万元,铺设小桥桥北开发区24米宽(包括人行道),308米长的水泥路面,并将桥梁宽由7米扩建为11.8米。

2005年,小桥、富井、高门、洽历、际上、上屯、阳泽、后塘、龙峰、百丈、霞抱、西边等自治村的主干道都铺设水泥路面。

(二)水利

1989年,小桥镇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小河密布,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水库有:镯坑水库,库容30万立方米;芦林水库,库容12.5万立方米;西邦水库,库容17.5万立方米。2000年3月至6月,阳泽村门前洋管灌工程建成,投资8.5万元。2000年3月至12月,下抱引水渠改造工程建成,投资15万元。2004年10月至12月,对阳泽村镯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投资15万元。2003年,仑后、龙源二座电站建成。2005年,百丈电站动工建设。

(三)邮政电信

1989年,小桥邮电支局主要设备有交换机1部100门,中继线小桥至建瓯城关3条,其中载波电路2条。

1993年,小桥邮电支局开通500门程控电话;1997年,程控容量1千门。1998年3月,邮政、电信分开但仍合署办公,程控容量2千门。1999年3月,新增华为08程控数字交换机;同年10月,后塘村开接入网512门,程控容量1万门,实际用户6100户。2001年12月,邮政、电信分开营业,在小桥市场旁设立中国电信小桥客户服务中心;2003年,小桥开通小灵通服务项目,IP公用电话3部。

2005年,全镇已安装程控电话6100部,建有数字移动电话基站17个,其中联通C网4个,G网3个,移动基站10个,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面达90%以上。

(四)广播

1989年,广播是农村开展宣传的重要途径,13个行政村都有广播室,150瓦扩大机一台,广播员13人,维护员8人。广播网普及至各村各院。为满足农村有线广播建设需要,广播站自办广电服务部,销售广播电器材料。1992年,开办自创广播节目《小桥之音》。1993年,广播站投资4000元装修广播录音室,1994年,小桥镇投资1万元整修广播线路,新架设广播专线3千米。2005年,随着电视录像的普及,广播在宣传方面不再占主导地位。

(五)电视

1989年,全镇只有电视机5400台。1990年,乡政府投资12万元在乡所在地建立地面卫星接收站2座,有线电视于6月30日开通,当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50户。1991年6月,广电站迁至乡文化站大楼2楼,地面卫星接收站增至4座,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90户。1992年,增至1000户,可收看电视频道7套。1996年,小桥有线电视已与市级联网,开通电视频道16套。2005年,收看有线电视节目频道达34个,建成的光纤有线电视工程为建瓯乡村之先例。

(六)集镇建设

1989年,镇、村住宅以土木结构为主。随后,集镇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建房屋由土木结构转为砖木或砖混结构,并进入单元配套化,全镇共建新房1160幢,50%的行政村已完成了高标准要求的村主街道拓宽工程,铺设了水泥路面。1996年,全镇新铺设水泥街道1228米,计17352平方米,投资260万元。小桥桥北新区开辟一条长308米,宽24米的商贸街道。村民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在集镇兴建住房300多幢,镇容村貌得到改观。1999年3月,小桥镇动工兴建日供水1500吨的一体化水厂,同年12月建成,投资67.15万元。2004年际上、大丘、西边新建村级自来水厂。2005年高门、后塘、洽历新建村级自来水厂。

五、社会事业

(一)文化

1989年,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简陋。1991年,乡财政拨款3000元为文化站添置旋转球、射灯、壁灯,配齐音响设备,办起舞厅。1991年4月,西边折历自然村由周日高牵头,成立一支有4-5人组成的文艺演出队;西边村自筹资金500元,乡财政拨款500元,添置三用机一台、话筒2个、音箱2个。文艺演出队具有浓厚的地方气息,自编自演《封建思想害死人》、《相亲》、《老子与小子》等小品。演出队参加县第二届群众艺术节汇演荣获第三名。群众的文化生活,除镇文化站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型的文娱,体育活动外,还积极发展农村中的农民俱乐部,开展经常性的活动。1997年,全镇有10个村建起了农民俱乐部,添置图书、彩电及其他文化娱乐设备。2005年,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村民休闲之时可参加各项文娱活动。

(二)教育

古代阳泽是建瓯南区文化重镇,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名人辈出。解放后,文化事业日新月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89年,加快幼儿教育发展,有幼儿园29所,幼儿入园率44.16%;有小学学校60所。1996年,幼儿园33所(均未包括个体幼儿园),入园率72.01%。1998年,小学实行撤点并校。2005年,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入学率进一步加大,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小学学校为25所,小学入学率达99.94%,毕业率100%;中学1所,初中入学率98%,毕业率97%;创办镇党校1所,中学业余党校1所,村级党校13所。镇、村共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中、小学教学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膳厅等26座,总建筑面积29000多平方米。

(三)卫生

1989年,小桥卫生所有26个床位,工作人员3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人(医生15人、护理人员10人、助产士2人)、管理人员1人、勤杂人员1人;农村仍实行合作医疗制度。20世纪90年代初,乡村办医形式各异。1991年,小桥卫生所为村办乡管卫生所,实际上村仍保持合医不合药的合作医疗制度。1993年5月30日,建瓯市精神病院开业,院址设在小桥卫生院内。2004年,投资130万元新建卫生院接种门诊综合楼,卫生院开设戒毒科。2005年,小桥镇有较为齐备的卫生保健设施和卫生保健网络,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精神病院1所,村卫生所14个,个体卫生所11个,基本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  

南乡、西边村、富井村、高门村、百丈村、龙峰村、上屯村、际上村、洽历村、霞抱村、阳泽村、小桥村、后塘村、大丘村

周边医疗

建瓯市小桥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南平市建瓯市小桥镇霞阳路87号
南平市建瓯市小桥镇霞阳路87号

周边乡镇

小桥镇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