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
武平县 福建武平县 武平 武平县历史沿革 武平县行政区划 武平县人口民族 武平县自然环境 武平县自然资源 武平县经济 武平县社会事业 武平县交通运输 武平县风景名胜 武平县地方特产 武平县历史名人 武平县荣誉称号
武平县 位于 福建省龙岩市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武夷山脉的最南端,龙岩市最西端,东邻福建省 上杭县,西接江西省 寻乌县、 会昌县,南连广东省 蕉岭县、 平远县,北靠福建省 长汀县,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 金三角”之称。武平县为低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274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沟壑纵横,山脉连绵,最高峰 梁山顶,海拔1538米,西北部多高山,东南部多宽广的平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降雨量为1450—2200毫米。河流属 汀江、 梅江、 赣江水系,全县大小河流200多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条。武平县是革命老区县、 中央苏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 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国 粤商最佳投资城市”、...
详情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有15个镇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有1个街道
武平县 位于 福建省龙岩市西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武夷山脉的最南端,龙岩市最西端,东邻福建省 上杭县,西接江西省 寻乌县、 会昌县,南连广东省 蕉岭县、 平远县,北靠福建省 长汀县,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 金三角”之称。
武平县为低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274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沟壑纵横,山脉连绵,最高峰 梁山顶,海拔1538米,西北部多高山,东南部多宽广的平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降雨量为1450—2200毫米。河流属 汀江、 梅江、 赣江水系,全县大小河流200多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条。
武平县是革命老区县、 中央苏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 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国 粤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县”、“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是国家和省 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是“全国生态旅游大县”,素有闽西“ 金三角”之称。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武平县,历史上是 畲族聚居地。夏商时属扬州之域,西周属七闽地,东周称 越国地。
秦属 闽中郡,汉时为 南海王织封地,吴时改属建安郡。
282年(晋 太康三年)今武平境域属 晋安郡新罗县地。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置 汀州后,在州西南境设 南安(今 平川镇)、武平(今 中山镇)二镇,隶属 长汀。
公元946年( 南唐 保大四年),并二镇为武平场。
公元994年(宋 淳化五年)升武平场为武平县。
1913年(民国2年)废除府州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武平属汀漳道。此后,武平先后属福建省第八、第七督察专员专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平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0月,成立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2月撤销杭武县, 武东、武北划归武平县。
1935年,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逐步停止活动。
1949年5月,武平县县长练平宣布起义,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不久,国民党残部窜扰并盘踞武平;同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收复武平;11月7日成立武平县人民政府。
建国后,武平先后隶属福建省第八专员公暑、 龙岩专区、龙岩地区、 龙岩市。
1988年,全县划为3个镇、14个乡,1个居民委员会、209个村民委员会,2578个自然村,2487个村民小组。2000年,全县划为6个镇、11个乡,3个居民委员会、214个村民委员会,2561个村民小组。2018年全县辖1街道、14镇、2乡,225个村(居),总人口40.3万。
撤乡建镇
1989年11月撤销中山乡,设立中山镇;
1995年11月撤销中堡乡、桃溪乡,分别设立 中堡镇、 桃溪镇。
2012年撤销城厢乡,设立 城厢镇;2012年,全县有7个镇、10个乡。
2018年11月,撤销武平县湘店乡、大禾乡、中赤乡,设立武平县湘店镇、大禾镇、中赤镇;撤销武平县平川镇,设立武平县平川街道办事处。
截止2018年11月全县辖1街道14镇3乡。
二、村(居)变更
1989年5月,武东乡袁畲村分为袁上、袁下两个行政村;东文村分为新东、教文两个行政村;9月,永平乡孔下村分为孔下、朝阳两个行政村;10月,桃溪乡湘坑村分为湘坑、湘溪两个行政村。
1992年7月,永平乡昭信村分为昭信、龙归礤两个行政村;2000年,全县有214个行政村。
三、居民委员会设置
1996年4月,平川镇设立河西居民委员会,9月,增设南门居民委员会。
2000年,全县有3个居民委员会。
2012年,武平县城区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辖7个镇、10个乡,214个村委会。
2014年,武平县城区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辖12个镇、5个乡,214个村委会。
2018年全县辖1街道、14镇、2乡,225个村(居)。
平川街道:驻城南,辖5个居委会(河东、河西、南门、东城、西城)、5个村(七坊、红东、西厢、兴南、城南)。
岩前镇:驻灵岩,辖16个村(灵岩、大布、将军、东峰、迳田、上墩、伏虎、三河、洋坑、宁洋、和安、龙井、双坊、峰贵、澄邦、杨梅)。
十方镇:驻十方,辖19个村(十方、黎明、黎畲、三坑、白土、来福、中和、和平、处明、梅坑、鲜南、丘坑、集贤、叶坑、高梧、彭寨、熊新、乐畲、鲜水)。
中山镇:驻老城,辖11个村(上岭、上峰、武溪、太平、三联、老城、新城、城中、阳民、龙济、卦坑)。
中堡镇:驻朱坊,辖21个村(岭头、下村、芳洋、远富、悦洋、互助、朱坊、中堡、田坑、大绩、大坪、罗助、梧地、林坊、朝岭、章丰、新湖、新化、小岭、上济、乌石)。
桃溪镇:驻桃溪,辖15个村(桃溪、新礤、亭头、田雁、新田、江坑、鲁溪、新贡、湘坑、洋畲、湘里、小澜、新华、新兰、湘溪)。
城厢镇:驻文溪,辖16个村(尧禄、云礤、东云、园丁、南通、始通、灵通、凹坑、汾水、长居、金桥、文溪、磜文、下东、上东、东岗)。
万安镇:驻下镇,辖6个村(小密、捷文、贤溪、上镇、五里、下镇)。
东留镇:驻大明,辖18个村(大明、苏湖、桂坑、背寨、兰畲、龙溪、中坊、大联、永福、新中、小溪、黄坊、封侯、新联、新福、大阳、泥洋、南坊)。
民主乡:驻民主,辖6个村(民主、岭下、高书、高横、林荣、坪畲)。
下坝乡:驻下坝,辖9个村(下坝、大田、大成、石营、园丰、美溪、露冕、福兴、贵扬)。
中赤镇:驻中赤,辖7个村(育平、中赤、上赤、壮畲、万营、下营、平沿)。
象洞镇:驻联坊,辖11个村(光彩、洋贝、东寨、官坑、沾洋、联坊、富岭、新岗、中段、芹礤、太山)。
武东镇:驻陈埔,辖20个村(陈埔、三峙、张畲、黄埔、新东、教文、美和、六甲、丰田、袁上、东兴、上畲、五坊、川坊、四维、安丰、炉坑、远明、袁田、袁下)。
永平镇:驻帽村,辖15个村(帽村、塔里、中湍、杭背、梁山、瑞湖、田背、恬下、孔下、钩坑、岗背、唐屋、昭信、朝阳、龙归礤)。
湘店镇:驻尧山,辖6个村(湘湖、湘洋、三和、七里、店下、尧山)。
大禾镇:驻大禾,辖13个村(大禾、山头、坪坑、帽布、贤坑、上湖、邓坑、上梧、源头、龙坑、湘村、大寨(音译)、大沛)。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武平县处于 武夷山南西端,属闽西南上古生代覆盖层。北部中低山纵横,间有指伏山间盆谷;南部低 山丘岭起伏,多低丘河谷,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
北部的大禾、湘店、 永平、桃溪镇大部分地区为低山、高丘地貌区。海拔500~800米低山占该区面积的57.4%,海拔250~500米高丘占36.84%,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只占总面积的5.76%。
中部的桃溪镇新澜、新华,中堡镇大绩、梧地、新湖、罗助、林坊、朝岭、章丰一带为中山、低山地貌区。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占该区面积的51.91%,500~800米低山占31.29%,250~500米高丘只占总面积的16.8%。
西部、西南部的大禾乡西部、东留乡和民主乡大部分地区,属 武夷山脉南段主体,为高丘、低山地貌区。海拔250~500米的高丘占该区面积的47.6%,500~800米的低山占38.2%,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占8.18%,150~250米的低丘谷地仅占总面积的6.02%。
南部的万安、平川、城厢、中山、中赤、下坝等乡镇,与平川河、中赤河、下坝河流域峡谷山地相排列,为低山谷地地貌。海拔500米以下的高丘占该区面积的68.93%,500~800米的低山占27.54%,800米以上的中山只占总面积的3.53%。
东南部的十方、岩前镇及武东、中堡镇的一部分,为丘陵、盆地地貌。海拔250~500米的高丘占该区面积的51.28%,500~800米的低山占44.93%,800米以上的中山和250米以下的低丘仅占总面积的3.79%。
武平处于北纬24°47′~25°29′,南距 南海180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 四季分明,夏长冬短。2月中旬,全县平均气温开始达到10℃以上,进入春季,历时80天左右;5月上旬,平均气温开始达到22℃以上,进入夏季,历时160天左右;10月上旬,开始进入秋季,历时80天左右;12月下旬,平均气温开始低于10℃,进入冬季,历时40天左右。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很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区域气候差别较大,各地四季的开始与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差异。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春季要推迟3~5天,秋季要缩短2~3天。
境内群山重迭,溪流密布,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18条,境内总长499.4公里,县内流域面积2283平方公里。呈放射形向东西南北流出县境,分属 梅江、 汀江、 赣江三个水系,多年平均迳流量25.6亿立方米。
截止2006年12月,武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2.8亿吨, 膨润土1300多万吨, 白云石1.8亿吨, 锰矿200万吨,还富含铁、钼、 铀等金属矿及稀土、石英石、大理石、 钾长石、 莹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林地面积320万亩,木材蓄积量1100多万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
1、 煤炭资源:根据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和196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供的D级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4700多万吨,分布该县 岩前镇和十方镇,煤系地层约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宁洋矿区南井田、北井田和龙井井田。根据福建省矿业协会储量核实报告,并通过省国土资源评审中心评审的2006年初保有各级别登记储量约(指持证矿山11家)13,470万吨(333级别以上)。
2、 石灰岩资源:分布于该县 岩前镇、 十方镇和 中堡镇,已探明并登记储量(333级别以上)约1.4亿吨,其中中堡镇新湖村380万吨,十方镇叶坑村280万吨,其余分布在岩前镇。预测储量(主要指水平基准面以下储量)约3.1亿吨。由于该县的的石灰岩总体质量较差,大部分仅作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少量大理岩化的灰岩可作生产白水泥、建筑石米、重钙粉等产品。
3、 白云岩资源:根据福建省建材地质总队提交的白云岩矿区地质详查报告,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和丰贵村白云岩矿石储量(333和334级别)约1.8亿吨(扣除 永武高速公路压覆储量369万吨。另中堡镇新湖村石灰岩矿周边发现部分白云岩资源,但仍未做任何地质工作,储量未探明。
4、膨润土矿:主要分布在城厢乡和中山镇,储量约1700多万吨。矿体两层,分为钠基和钙基俩种,由于矿体表层覆盖有瓷土,并该瓷土矿含铁较高、给开发带来较大困难。
5、银、铜多金属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堡镇悦洋地区,主要矿体为银矿体。2006年初保有储量金属银642.8吨(包括332和333)。西矿段详查地质工作刚结束,根据二九五地质大队已提交的详查地质报告,金属量银约700吨,铜约3万吨(储量级别为333),另外,悦洋金矿外围仍在探矿之中,深部刚开始上钻探,预测有一定的资源量。龙江亭铜矿正在勘查之中,预测铜金属量在5万吨以上。东留背寨、封候金矿区还在预查之中,资源情况不是很明朗。悦洋矿区外围(中堡镇青径地区)铜多金属矿区仍属空白区。
6、 锰矿石:武平锰矿石主要为淋积堆积型,品位较低,含硅、铁较高,工业价值较低,主要分布在岩前镇和十方镇,岩前迳田锰矿区已探明储量约13.4万吨,十方镇梅坑锰矿区6.7万吨,另外岩前大布、双坊,十方鲜水、叶坑等其它矿区预测储量约180万吨。
7、高岭土资源:该县高岭土矿分为两种,花岗岩高岭石风化型和伟晶岩型, 花岗岩高岭石风化型含铁较高,以湘店湘湖高岭土矿为代表,探明储量52万吨,远景储量约1000多万吨,另有城厢乡东云高岭土、岩前大布高岭土矿为伟晶岩型,规模较小,储量均在5万吨以下。
8、钾长石、硅石资源:该县钾长石、硅石基本以伟晶岩型伴生在一起,资源较丰富,分布各乡镇,预测钾长石储量约200万吨,硅石储量约500万吨。
9、大理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岩前镇澄邦村,预测储量约100万吨以上。
10、钼、锡等其它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岩前、象洞、大禾、永平。
11、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分布在该县大部分乡镇,并且品位较高,配分齐全,价值较高,但均未做正规地质报告,并未做储量评估报告,预测氧化稀土矿在5000吨以上。
12、饰面石材:均为雪花白普通品种,主要分布中堡、东留、中山、民主等乡镇。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4.67 亿元,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4.32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36.31亿元,增长7.8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4.8:40.1:35.1 调整为23.0:42.3:34.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 点。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上涨2.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八大类价格呈现“六升一降一平”格局。“六升”是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4.9 %、2.2%、0.1%、1.5%、4.4%、1.1%;“一降”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持平。
武平以农业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建国前,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生产条件差,农业技术落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080.38万元,粮食总产46850吨,播种面积亩产9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9公斤。
建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并多次发放水利、耕牛贷款,支持贫苦农民发展生产。1952年,召开第一次全县劳动模范大会,推广丰产经验。接着,全县农民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逐步走上互助合作道路,掀起兴修水利热潮,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5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粮食分别比1949年增长78.81%、52.1%和31.8%。
在“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中,由于违背客观实际改变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分配上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的错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生产受到严重挫折,1958年至1962年,粮食连年减产,粮食总产1962年比1957年减少42.2%。1963年至1965年,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农业生产逐步回升。
1966年至1968年,受到“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农业生产又连续三年徘徊。“文化大革命”后期,又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限制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不到合理的调整,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1975年农业产值在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仍高达6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县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改善农业经济结构,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重点户和新经济联合体,多种经营得以较快发展。农业技术部门适应新形势,面对千家万户,采取农业咨询服务,技术承包,巡回指导,印发技术资料,举办广播讲座,出版墙报,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县、乡、村科技推广网络等各种形式取代原来的“四级农科网”(县农科所、公社农科站、大队农科队、生产队农科小组),进一步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1983年,县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359人的区划队深入农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编出《武平县农业区划报告汇编》,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定通过,为今后发展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282万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3.46倍和49.66%,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到47.73%;粮食总产129502吨,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1.76倍和2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亩产240公斤,是1949年的2.6倍;人均占有粮食405公斤,比1949年增长31.1%,高于龙岩地区的平均数。
但是,全县农村生产责任制仍然需要继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粮食生产时起时落的状况需要改变。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7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各为18.46亿元、5.76亿元、14.38亿 元、1.46亿元、0.8亿元,分别增长3.4%、1.2%、6.0%、7.2%和4.3%。全县粮食面积56.3万亩,增长0.6%,粮食总产21.3 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0.3万吨,增长2.7%;种植烤烟4.6万亩,烤烟产量0.64万吨,增长8.5%;水果产量3.52万吨;增长4.8%;食用菌总产0.52万吨,增长12.5%;茶叶产量 0.29万吨,增长17.6%。
历史概况
宋代,武平始有土法烧制石灰。明清时期,武平已出现造纸、采矿、冶炼、陶瓷、制砖瓦等手工业。清末民国初,铸锅、榨油、酿酒、熬樟油、织草席、编棕衣、木器等手工业也陆续兴起。尤其是土纸业发展较快,鼎盛时期年产值70余万银元,产品远销潮汕、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民国18年(1929年)出现有1台印刷机、4个工人的近代印刷工业——民文印务社。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阻击日军奉命毁路,运输困难,加上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摧残,手工业逐渐衰落。至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96万元(不变价),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9%。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工业、手工业生产。1952年5月创办武平松香厂,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起武平电厂、武平第一碾米厂、卦坑伐木场、武平酒厂,并在十方、附城、岩前等乡镇组织铁木器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全县有县、乡(镇)办的工业企业55家,职工1297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9家,集体所有制企业36家,年产值641.45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89%。1958年,在“大跃进”浪潮中,武平掀起全民办工业高潮,有工业企业20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44家),县办企业职工2463人,年工业产值1756.4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5%。但因操之过急,脱离实际,不少企业或缺乏生产原料,或产品销不出去,生产难以维持,不久即相继停产。接着进入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到1961年全县工业企业减少到63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9家),年产值577万元。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5年,只剩下5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家)县办工业企业,职工1018人,年产值769.72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9.95%。
“文化大革命”前期,工业遭到冲击,生产滑坡,1968年比1966年工业产值下降了15.75%。尽管如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相继建起磜丰岭水电站、制材厂、水泥厂、造纸厂、汽车修配厂等县办企业。至1978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8个。县属工业企业职工2687人。年产值1744.88万元,比1965年增加2.3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武平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围绕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创办了农垦水泥厂、石黄峰水电站、纤维板厂、自来水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并对一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方式也由原来的单纯生产型逐步改变为生产经营型。1987年,全县已有采矿、铸造、机械、化工、造纸、印刷、饮料、食品、家俱、汽车修配、缝纫、工艺美术、塑料、皮革、文教用品等20多个门类的工业企业119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2家(列入县财政预算内企业1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97家(含乡镇办企业81家),共有职工530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802万元(其中集体所有制1405万元,占36.95%),比1949年增加38.6倍,比1978年增加2.18倍。实现利润1002万元。有固定资产2813万元。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5%提高到37%。1954年至1987年工业上交国家税利5818.19万元,超过固定资产原值2倍。产品质量普遍提高,帆船牌松香获国家银质奖、平川牌汽车缸套获省优产品,均行销国内外。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4 亿元,增长2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91亿元,增长24.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增长10.3 %。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新增福建鑫宏峰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福航不锈钢有限公司、龙岩东岳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武平县三卓纸业有限公司、臻富(福建)果汁食品有限公司5家亿元企业,累计达16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累计达96家。矿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光伏和电子等重点产业实现产值 61.08亿元,增长19%,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9.9%;资质建筑企业在地总产值13.8亿元,增长25.2%。
工业园区
武平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实施项目带动的重要抓手,结合区位、资源优势,在交通便利的国省道沿线规划建设武平工业园区和岩前、十方工业集中区(简称“一园二区”),着力构建“三足鼎立、众星拱月”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武平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距县城中心1公里,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区内已建成16栋1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栋3.7万平方米职工宿舍。主要发展电子、机械制造、轻纺等产业,有新洲林化、宇田汽配、瑞晶机械等30多家企业入园。
十方工业集中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交通枢纽——武平十方镇,距县城15公里,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500米,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林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有中恒通机械制造、澳森高档家俱、希科厨具等10多家企业入园。
岩前工业集中区位于 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门户重镇——武平 岩前镇,与梅州接壤,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1公里,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距离“珠三角”最近的一个工业集中区,已建成29栋1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6栋5万平方米职工公寓、培训中心等配套用房。主要发展电子产业,有20多家电子企业落户园区。
为有效聚集国有资产,增强国资运营实力,提高国资经营效益,武平县对国有资产运营体系进行改革,重新组建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县矿业投资开发公司、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一园二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等子公司,实行经营性国资“国家所有、集中授权、分级管理、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强化资本运作、资产经营和资源开发,扎实推进土地盘活、资产处置、企业产权改制重组及优势矿产资源勘查收储开发等工作,有效拓展投融资空间,2008年融资2.55亿元,有力支持了国企改革和重点建设。
2008年,武平县新开发项目116个,总投资7.9亿美元。新签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69个,新开工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新竣工投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列入龙岩市“三个一百”项目计划中的12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2.35亿元,19个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72亿元,分别超计划26.3和27.6个百分点;21个重大储备项目有7个转化实施。利用国内资金7.1亿元,增长65.1%;新批外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1133万美元,增长332%;外贸出口661.1万美元,增长12.9%。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武平升县后,县治由武溪里(今中山乡)迁平川。绍兴四年(1134年),使相张浚派官构筑土城,周长280步,设永平、南安、人和三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县尹魏侃夫进行修建,仅留2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籍兵部主事王琼奏请改筑砖城获准,遣大参刘孟、宪副张雷勘察设计,郡丞黄冕、通守刘渊采砖建筑,至十五年(1502年)十月竣工,城垣长736丈,高2丈余,设城垛1530个,窝铺16处,开迎春、南平、秋成、北高4门,又在东西各开水门,以排洪水。筑县城费用取于武平县丁粮和上杭河税。王琼私人捐助银八百两。
明崇祯元年(1628年),知县巢之梁将城墙加高3尺。清代进行过4次整修,增建窝铺40处,官房1间。民国24年(1935年),粤军严应鱼部驻扎武平时,在城坦周围加筑炮楼十余处。至1949年,全县只有5条窄小街道,私人小店近200间,城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
建国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旧城墙有碍交通。1951年,开始拆除,至1969年,仅剩下南安门。“大跃进”期间,曾有过改造旧城区规划,因不切合实际,要求过高,而无法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区建设处于无政府状态,建筑物参差不齐,公共设施不配套。城区建设虽有发展,但布局零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平县城建工作逐步走上正常轨道。1984年制订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并着手小区规划和道路、排水、排污、防洪等分项建设编制工作。1987年城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比旧城扩大6.7倍,有14条街道,其中8条新街,总长7680米,有临街商店、服务部830家,4至6层新楼逐步增多。此外,还兴建平川广场、人民体育场,各项设施基本齐全。旧城基本被改造,一座新的县城已初具规模。
2009年第九期旧城改造完成拆迁补偿450户,补偿资金1.8亿元,安置房已动工建设,安置地完成“三通一平”;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进入实施阶段,将军广场、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完成规划设计;法院、平川中心学校、实验幼儿园、仁济医院完成迁建选址;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营,城区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基本建成。完成碧水公园映碧湖建设及南门大桥除险加固,新建丰平路、育才路(一期)。完成岩前、象洞等12个乡(镇)集镇总规修编,规划实施蛟湖开发、十方商业一条街、岩前产权式酒店等88个集镇建设项目,中堡、武东、大禾及56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验收,十方镇被确定为市中心镇建设试点;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村庄整理试点村、10个综合示范村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样板典型。
民国24年(1935年),武平县政府创办苗圃,划县城东门外先农庙(今县印刷厂一带)附近荒山500余亩,租用民田9亩为基地,从事路树培育,作为全县的公有示范林区。民国29年,改苗圃为县农场,为全县农村生产科技机构。民国32年,改为“农业推广所”,设技术推广员、助理员各2名,从事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农林技术工作。旋因时局动荡、物价暴涨、经费拮据,业务难以开展,职工纷纷离任,基地荒弃。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发展科技事业。50年代初,大力推行水稻品种改良和耕作制度改革。1957年成立武平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60年2月设武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代表大会,全县掀起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一哄而起,脱离实际,效果很差,但在破除迷信、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起过一定作用,在技术革新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文化大革命”初期,科技机构受冲击,科技人员受批斗,科技事业受到严重损失。1975年7月复设科技机构,并逐步开展科技活动,普遍建立农村“四级农科网”,大力推广水稻矮杆良种和先进的栽培、植保技术;工业方面,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普遍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在县内逐步贯彻执行,促进了科学技术事业的迅速发展。通过技术职称评定和颁发科技成果奖,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日趋活跃。在林产化工、机械制造、立体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1978年至1987年,有17个科技项目(次)获得省、地的科技成果(进步)奖。林产化工厂生产的“帆船牌”松香,两次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银质奖,行销日本和欧美等国。汽车配件厂生产的“平川牌”硼铁汽车缸套评为省优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1987年,全县有在职科技人员3582余人,其中取得中级技术职称96人、初级技术职称871人(不含在县外工作的),初步形成一支多层次、多专业的科技队伍。
2009年,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利用“6·18”对接项目成果86项。投入6019万元实施22所中小学、幼儿园迁建或改扩建工程。武平一中学生方洋以总分678(658+20)分获全省文科投档分状元,武平一中学生程美华以总分720分获全省理科原始分状元。投入1200万元新建县医院病房大楼,投入1056万元实施县中医院迁建工程,投入350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开工建设海西中山百家姓博物园。投入900万元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个光华图书阅览室、23个农家书屋。《梁野神韵》在市文化周活动中获得八个奖项,是获奖最多的县份;《走出围屋》剧目在省二十四届戏剧节中获得四个奖项。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59枚、银牌38枚、铜牌20枚。保持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成2所乡(镇)敬老院。完成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修编,并通过省国土厅批准。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已覆盖全县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有水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由三条110千伏输变电线路,3座110千伏和9座35千伏变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2009年兴建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城镇化进程加快,山水园林式风景城市已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武平县客运中心——商贸城建设工程位于平川镇青云山岩子门地段309省道旁,北面为正处于施工阶段的城市主干道。该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150亩),其中:商贸城占地6.67万平方米(100亩),分二期规划建设,一期占地4万平方米(60亩),二期占地2.67万平方米(40亩);客运站占地3.34万平方米(50亩),2009年4月动工建设,2010年6月前完成客运站房建设,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武平县 文博园是武平县重点项目,它将成为闽粤赣边的文化宝库和工作品牌、武平对外以及闽粤赣边文博交流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是武平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博园一期工程主体建筑面积6366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2009年1月1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各馆具有自身特色,又有机融为一体。二期工程拟建刘亚楼将军广场。武平文博园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后将集两岸客家艺术博物馆、中央苏区博物馆、武平历史博物馆、刘亚楼纪念馆、知青馆、名人馆等为一体的全县综合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仿古博物馆群建筑。
项目带动
武平工业园区
武平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实施项目带动的重要抓手,结合区位、资源优势,在交通便利的国省道沿线规划建设武平工业园区和岩前、十方工业集中区(简称“一园二区”),着力构建“三足鼎立、众星拱月”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武平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距县城中心1公里,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区内已建成16栋1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栋3.7万平方米职工宿舍。主要发展电子、机械制造、轻纺等产业,有新洲林化、宇田汽配、瑞晶机械等30多家企业入园。
十方工业集中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交通枢纽——武平十方镇,距县城15公里,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500米,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林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有中恒通机械制造、澳森高档家俱、希科厨具等10多家企业入园。
岩前工业集中区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门户重镇——武平岩前镇,与梅州接壤,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1公里,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距离“珠三角”最近的一个工业集中区,已建成29栋1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6栋5万平方米职工公寓、培训中心等配套用房。主要发展电子产业,
岩前工业集中区
为有效聚集国有资产,增强国资运营实力,提高国资经营效益,武平县对国有资产运营体系进行改革,重新组建县国有资产 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县矿业投资开发公司、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一园二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等子公司,实行经营性国资“国家所有、集中授权、分级管 理、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强化资本运作、资产经营和资源开发,扎实推进土地盘活、资产处置、企业产权改制重组及优势矿产资源勘查收储开发等工作,有效拓展投融资空间,有力支持了国企改革和重点建设。
武平县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已基本完 武平县政府 成通村、乡镇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国道205线,省道309线、206线贯穿境内, 古武高速公路, 永武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中第三纵“长春至深圳”福建省境内段的组成部分,是福建省“三纵八横”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第三纵,也是龙岩规划中“二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一纵。
梁野山又名梁山,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的武平县境内,县城东北部、主峰海拔1538米,是武平的第一高峰。梁野山有梁野山寺庙、鼓子石、仙人洞、仙人塘、猪麻石、水浪石等自然景观,南有六甲水库,公路环绕,东西南北均有通道上山。梁野山自然保护区以南方红豆杉种群及观光木林、钩栲林等稀有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被誉为“天然绿色基因库” ,“野生动物避难所”是一颗“绿色明珠”。
梁野山是武平的象征,该保护区建于1991年,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2月,保护区全票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员会的评审,并于2003年6月通过国务院批准,成为正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3年第二第三季度福建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28个调查的重点景区中,武平梁野山风景区脱颖而出,列景区游客满意度第二第一位。
灵洞仙山,即西山,为武平八大胜景之冠,山上有小洞28,大洞36,位于城西十里,灵洞仙山群山叠翠,碧水盈盈,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主要景点有:燕岩石、水门井、元龟石、相会岭、西觉灵山、棋盘石、丹井三石、祖师殿、巨鳄含球、天竺院、李纲读书堂、观音井、升车石。相传宋丞相李纲,被贬为武平县令时,酷爱灵洞仙山,建立读书堂,招揽乡间士子读书授艺。东晋著名道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在西山建祖师殿,修炼于天竺院。
汾水瀑布位于县城东南面的城厢乡汾水村腊石岌栋山腰、瀑布分别由一个约20米高和一个约8米高的瀑布组成,均为垂直飞落。腊石岌一带阔叶林面积广阔,保持完整,生态环境极为原始。
白莲塘风光位于县城北部10公里处档风岭下白莲塘水库库区,库区周边树木高大森林浓密,生态环境优美。
狮子山位于闽粤边界的下坝乡,距县城33公里,属丹霞地貌,由许多两三百米高的奇峰大山组成,峰顶生长着浓密的奇花异草,古木参天,其中一山形如卧狮,因而得名,在群峰之间有一条小河绕山而行,河床被洪水冲刷后形成了许多缸形溶洞。狮子山有狮子岽、天下第一粮仓、马鞍石、龙潭、仙人下棋洞、童子拜观音等众多景观和关于雄狮守粮仓等许多神奇传说。
狮岩位于武平县岩前镇,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现有何仙姑宫、大雄宝殿、均庆寺等景点。
西汉初年,皇帝 刘邦为分封有功之臣,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四个分封国。即:福建的“闽越国”(前202年)、广东的“ 南越国”(前196年)、汀梅潮赣边区的“南海国”(前195年)、浙江南部的“东瓯国”(前192年)。对“南海国”的境域史书上没有明载,从史实分析来看,“南海国”境域大概包括武平在内的汀、梅、潮、赣边区一带,旧《 长汀县志》载“南海国”封地在今武平地。为考证“南海国”王城遗址所在地,武平县加强了考古调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邀请省市考古专家来武平县进行指导,从史料分析入手,进村入户调查访问,探寻足迹,寻找证据。截止2008年,已在武平县万安乡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采集到各种陶片750余片,其中一件已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汉代宫廷器物,综合各方面分析,省考古专家初步鉴定,武平县万安乡五里村刘屋后背山3号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存。
长安岽位于闽粤赣边的闽西武平,在武夷山脉南端,在“客家 百姓镇”西北约5公里处。按当地客家习俗,高山的顶峰,称作“岽”。长安岽,既高且险。地方资料显示,此地海拔1260米,在武平境内,高度仅次于 武夷山脉南端最高峰 梁野山(海拔1538米)。
猪胆肝
武平 猪胆肝是武平的特产,是 闽西八大干之一。武平猪胆肝色泽紫褐,香而微甜,是宴席冷盘名菜。它含有多种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凉解毒的功效。
绿茶
武平绿茶,产自境内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制于八十年代初,加工工艺独特,具有“香高、味浓、汤清、色绿”的特征,荣获省级名优茶及以上奖励23个次,在全省同类茶中名列前茅。2009年7月13日,“武平绿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武平县首个获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
金线莲
武平金线莲根茎较细,节明显,棕褐色。叶上面黑柴色,有金黄色网状脉,下面暗红色,主脉3—7条。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被柔毛,萼片淡紫色。气微,味淡。武平金线莲味甘,性凉,主治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 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2010年3月“武平金线莲”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盘菜
“武平西郊盘菜”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这是该县继“武平绿茶”、“武平金线莲”等之后又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盘菜是武平县特色蔬菜,学名芜菁,客家语称“油头”,块茎类植物,形似盘状,而“武平西郊盘菜”是从当地盘菜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其表皮光滑、皮肉黄白、肉质致密,味甜、品质好,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生食、煮食或腌制均可。武平县成立盘菜协会,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生产标准、资料供应、产品销售”三统一,实现“种植(基地)+加工(外销)”的发展模式,有效推进西郊盘菜种植产业化进程。通过种植户、营销户努力,武平县每年在西郊地区的平川、城厢、中山、万安、东留等5个乡镇56个村种植盘菜2500亩以上,产量达3750吨,可实现年产值2200多万元,西郊盘菜种植已成为主产区农民致富主要途径之一。
簸箕粄
簸箕粄是著名的客家小吃,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现代的 簸箕板已经很少用簸箕蒸了,改用蒸笼。
苎叶粄
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
黄粄
黄粄是武平农家用米和糯米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凡吃过 黄粄的人无不为黄粄的香、嫩、爽而赞叹不已。每逢过节,武平农家大多喜欢做黄粄,作为赠给客人的礼物。
刘隆(1377-1449)双坑湖(今湘店乡湘湖村)人。明朝 大理寺卿,总督边储。
王琼(生卒年不详)城西(今平川镇西厢村)人。被提升为 兵部员外郎,供职多年。
丘隆(生卒年不详)箬菜(今中赤乡育平村)人。明中叶著名农民起义首领 。
林宝树(1673-1734)白泥田村(今武东乡袁畲村)人。用客家语写成通俗启蒙读物《一年使用杂字》。
李梦苡(生卒年不详)城西花园村(今平川镇西厢村)人。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著名诗人。没有子嗣。
李灿(1723-?)城北寨背窝里(今平川镇红东村)人,乾隆年间著名画家。作品大都散失无存。
王启图(1814-1884)平川镇西厢村人。善文工诗。著有《励心堂诗文集》、《励心堂诗选》传世。
萧其章(1885-1915)十方镇黎畲村人。中华革命党人。民国烈士。
钟文(1888-1918)象洞乡沾阳村人。民国烈士。
蓝玉田(?-1930)中堡乡章丰村。晚清秀才。民国17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49师师部高参。
王绍菖(1870-)城西享堂上人。祖父王启图是清代进士、吏部主事,曾任诏安书院及汀州龙山书院主讲。
朱发古(1899-1930)武东乡张畲村上屋人。1930年朱发古带领赤卫队转战武西南。
李长明(1903-1931)桃溪乡亭头村人。1931年1月任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第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刘克模(1894-1931)湘店乡湘洋村。刘亚楼、罗斌、梁思久、梁光天等是他的学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涤心(1909-1931) 湘店乡七里村(今桃澜区 小澜村)人。原姓刘。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丹林(1908-1932)象洞乡联坊村人。1930年调任红12军101团政治委员,转战赣南、闽西等地。
刘亚楼(1910-1965)桃澜区大洋泉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原国防部副部长等。
罗斌(1914-1967)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林伟(1914-1979)陈坑区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第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廖步云(1914-2008)原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四师政治委员。
林默涵(1913-2008),武东乡川坊村人。文艺理论家。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
王锦春,万安乡小密村人,福建省“优秀班主任”,“首届中国银行闽西奖教金”获得者,省级“骨干教师”。
王松兴,笔名王超,南风,东留乡大阳村人,《 中国文化报》记者,《名人名家》杂志执行副总编辑。
方三文,曾任《 南方周末》记者、《 南方都市报》编委、网易副总编,雪球财经网创办人。
钟兆云,笔名 赵云,青年作家,福州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武平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环境优美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全国文明县城” 、“全国重点产茶县”。2007年,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居福建省第二位。
2009年 被确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
2009年 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
2009年 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城(县)”光荣称号
2010年 被确定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0年 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2010年 荣获“中国粤商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2010年 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殊荣,成为全市首个、全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份
2011年 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为全省5个、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2011年 被表彰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2011年 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为龙岩市首个也是唯一获此荣殊的县份
2013年 荣获省平安创建先进县
2013年1月 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2013年 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
2013年 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2015年2月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6年 入选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6年 荣获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2016年 荣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2017年5月 武平县定光佛文化园区入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17年5月 全省首个县域省级“高新区”落户武平
2017年7月 被省综治委推荐评选“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7年8月 再次荣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2017年9月 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7年9月 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全省首个)
2017年10月 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
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