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镇
赤溪镇 宁德市赤溪镇 赤溪 赤溪镇地理环境 赤溪镇历史沿革 赤溪镇行政区划 赤溪镇农业经济 赤溪镇旅游资源 赤溪镇交通
赤溪镇隶属于 福建省 宁德市,位于 蕉城区北部,距市区27千米。辖赤溪、东牛、油知、桃源、溪园、西坑、夏村、黄田、东边、大兰、芹格、炉田、官岭、牛洞、禅地、松柴岭、宣洋、社洋、班竹、洋林、墩头、岩坪、院前、留洋24个村委会。其中的龟山洋林村更有“避暑胜地”之称。该村虽地处山头,却颇为平整,有良田千亩、佳木无数,交通方便,距宁德市区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全镇有耕地面积为26582亩,其中水田17154亩,旱地9428亩,林地134895亩,有林地109084亩。主要作物有粮食作物水稻、 甘薯,经济作物茶叶、蘑菇、甘蔗、 花生、 茉莉花、 反季节蔬菜等。其中茶园1.1万亩,蘑菇300万平方尺,居全区之首,有“茶乡菇镇”美誉。赤溪镇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2360公顷,常住人口14121人 。赤溪镇地处蕉城区北部边,距离城区55.9...
详情赤溪镇隶属于 福建省 宁德市,位于 蕉城区北部,距市区27千米。辖赤溪、东牛、油知、桃源、溪园、西坑、夏村、黄田、东边、大兰、芹格、炉田、官岭、牛洞、禅地、松柴岭、宣洋、社洋、班竹、洋林、墩头、岩坪、院前、留洋24个村委会。其中的龟山洋林村更有“避暑胜地”之称。该村虽地处山头,却颇为平整,有良田千亩、佳木无数,交通方便,距宁德市区大概一个小时左右车程。
全镇有耕地面积为26582亩,其中水田17154亩,旱地9428亩,林地134895亩,有林地109084亩。主要作物有粮食作物水稻、 甘薯,经济作物茶叶、蘑菇、甘蔗、 花生、 茉莉花、 反季节蔬菜等。其中茶园1.1万亩,蘑菇300万平方尺,居全区之首,有“茶乡菇镇”美誉。
赤溪镇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2360公顷,常住人口14121人 。
赤溪镇地处蕉城区北部边,距离城区55.95公里,西北与 周宁县接壤,北弱与 福安市毗邻,南接 霍童,九都两镇,位于东经119°20″——1190°33″50″,——北纬20°51″28″——26°58″69″之间。
地形四面山峦环抱,平原地带海拔110米,半山区海拔600米——700米,山区海拔800米,高峰海拔1000米——1200米,构成“安乐里”天然屏嶂的自然环境。
境内东北部有龟山山脉,班宣山脉,五龙相会山脉,西坑山脉,芹峰山脉环抱四周;南屏峰与尖峰顶两高峰南北相对,中间峡谷,周围有龙洞溪、东坑溪、三官溪、横溪、三沶坑、炉头坑、长冈坑7条溪水由东北向西南流入安乐溪,贯穿安乐洋两边平原6个行政村,出口溪虎岔流入霍童溪,全长约10公里。
辖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型,雨量充沛适应农业作物种植生长。年平均日照在1600——1700小时,太阳辐射量夏多冬少,全年总辐射为1024卡/平方厘米左右,低温月份平均辐射量为5.5——5.7千卡/平方厘米,高温月份平均12.8——13.8卡/平方厘米。年平均12——17℃,5——6月份平均21——25℃,11——12月份平均12——16℃;年平均降雨量1767.9至2300毫米。春雨(3——4月份)352.7毫米,梅雨(5——6月份472.3毫米),台风雷阵雨(7——9月份)598.5毫米,旱季(10——12月份)344.4毫米。
赤溪镇在唐朝以前,原为闽夷畲汉杂居之地,尚无建制。
五代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宁德改场建县,设三乡十里,赤溪为安乐里(或雁乐里),行政长官称“里正”。
宋代里下设都,赤溪为十、十一都,行政长官称“都头”。
明、清两代沿用宋朝体制。
清末民初、各村又以姓氏或村落为单位自立境名,以区别于行政建制。赤溪主村傅氏聚居点称“合舍境”;杨氏聚居点称“云程境”;巫氏聚居点称“龙阳境”;岩头洋自然村统称“浦上境”;杨、傅及杂姓聚居点称“龙溪境”;桃源村吴魏氏聚居点称“桃源境”;夏村何、周氏聚居点称“集贤境”;黄田村黄氏聚居点称“兰田境”;芹格村孙氏聚居点称“芹峰境”。除姓氏称境外,小村则以村名为境名,境的头目是姓氏的长辈或村中名贤长者。清末民初清朝行政建制废除,只设“地保”管理社会治安。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赤溪奉命设立“联保”制,其机构称“联保处”,负责人称“联保主任”,下辖“保”与“甲”,及“保甲”制度之开端。大村设一至两保;若干“甲”;小村只设“甲”不设“保”。赤溪村有南阳保与东南保之称。此外,就是桃源保、夏村保、黄田保、龟山保等等。保设正副保长,甲设甲长,负责抓丁、派款上传下达文书告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联保处”为“乡公所”,设乡长一人,干事、办事员若干人,并建立地方武装队伍称:“联保丁”由班长、乡队副指挥。粮饷摊派各商家、富户,保甲制度仍旧存在。
1949年5月,赤溪乡长吴芳霖经“白发红心”乡镇民主席吴育俊劝告,同意起义投诚,办理政权移交城工部领导人,于当月宣布各平解放,成立临时乡人民政府,开始采用公元年号。
乡人民政府,划归霍童第三区管辖,下辖:南阳、东南、官岭、班宣、龟山、夏村、炉田、桃源、黄田等九个保。
1950年,实行民主建政,废除旧保甲制度,原赤溪乡下辖的九个保均改为乡建制,隶属霍童第三区管辖。
1958年8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化,原赤溪境内的九个乡合并为赤溪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撤销赤溪人民公社,设赤溪区。
1963年,实行县、区(镇)、人民公社、大队四级区划。赤溪区设立:赤溪、夏村、官岭、班宣、龟山五个人民公社(俗称小公社),下辖赤溪、东牛、由知、桃源、西坑、麦房、居民、夏村、阳谷、黄田、东边、小坛、炉田、芹格、大坛、禅地、岭头、官岭、牛洞、宣洋、班竹、填洋、社洋、洋尾、洋头、岩坪、院前、福岭、留洋、西坑三十个大队。
1966年7月,全县撤区并社。赤溪区复称赤溪人民公社,仍管辖三十个大队。
1984年10月,全县体制改革,撤销赤溪人民公社,改称赤溪乡,大队改称行政村。
1992年1月,宁德县改市后,赤溪撤乡设镇,下辖二十四个行政村一百三十三个自然村。
赤溪村辖:赤溪、岩头洋、炉头、尖山、橄榄丘、后门楼、三坑楼、北乾、满洲冈;
东牛村辖:上牛埕、下牛埕、东坑、半冈、南山下、坑头、加林坑、麦房边;
由知村辖:由知、过岔垅、长冈、亭冈、尖峰下、界院、大坪、后坑坝、百丈际下、冈头楼。
桃源村辖:桃源、龙腰楼;
溪园村辖:麦房、溪园、咸坑、黄家岭、时前洋、炉坪冈、后岛山;
西坑村辖:六斗、溪坪、里坑、楼后、宫冈、柚树兜、外西坑、后厝、界止坪、笊篱冈;
夏村村辖:夏村、阳谷、芹菜丘、寨头;黄田村辖:黄田、小坛;
东边村为单一行政村;
炉田村辖:炉田、大坂洋、上庵、墓里、茶园冈;
芹格村辖:芹格、天山、冷水壑、坑里岔;
岭头村辖:岭头三际坑、丹冈、后架、匏头岩、狮子山、石转下、上琴田、下琴田、肥垅;
禅地村辖:下洋上洋、官路下;
官岭村辖:官岭、社洋坪;
牛洞村辖:牛洞、洋里冈、半岭坑、茶坪、堵坪、秋竹乾;
班竹村辖:班竹、向东丘、九条冈、小岭坑、下楼湾、半山楼;
社洋村辖:社洋、打铁园;
宣洋村辖:新厝下、利洋、企刀山、水尾、棉头石、镇洋、后塔、宫兜;
岩坪村辖:上大岭、下大岭、湄洋岭、王家塔、夹排头、虎山头、际坪、差溪、白岩;
院前村辖:院前、和尚院、福山头、湄洋、东岭、深坑楼、王三坑、亭角;
留洋村辖:下留洋、上留洋、对面高、上门厝、松柴冈、坪石楼;
墩头村为单一行政村;
洋林村辖:洋林、王家林、光洋、坑洋里、过溪、外乾。
2000年增设阳谷行政村。
赤溪村 辖自然村赤溪、岩头洋、炉头、尖山、橄榄丘、后门楼、三坑楼、北瞭、满蕉冈。
东牛村 辖自然村上牛埕、下牛埕、东坑、半冈、南山下、坑头、加林坑、麦房边。
油知村 辖自然村油知、过岔垅、长冈、亭冈、尖峰下、界院、大坪、后坑浿、百丈漈下、冈头楼。
桃源村 辖自然村桃源、龙腰楼。
溪园村 辖自然村麦房、溪园、咸坑、黄家岭、时前洋、炉坪冈、后岛山。
西坑村 辖自然村六斗、溪坪、里坑、楼后、宫冈、柚树兜、外西坑、后厝、界止坪、笊篱冈。
夏村村 辖自然村夏村、阳谷、芹菜丘、寨头。
黄田村 辖自然村黄田、小坛。
东边村 为单一行政村。
炉田村 辖自然村炉田、大坂洋、上庵、墓里、茶园冈。
芹格村 辖自然村芹格、天山、冷水壑、坑里岔。
大兰村 辖自然村大兰、龙路、洋头园、坑里芬。
松柴岭村 辖自然村岭头、三漈坑、丹冈、后架、匏头岩、狮子山、石转下、上琴田、下琴田、肥垅。
禅地村 辖自然村下洋、上洋、宫路下。
官岭村 辖自然村官岭、社洋坪。
牛洞村 辖自然村牛洞、洋里冈、半岭坑、茶坪、堵坪、秋竹乾。
斑竹村 辖自然村斑竹、向东丘、九条冈、小岭坑、下楼湾、半山楼。
社洋村 辖自然村社洋、打铁园。
宣洋村 辖自然村新厝下、利洋、企刀山、水尾、棉头石、镇洋、后塔、宫兜。
岩坪村 辖自然村上大岭、下大岭、嵋洋岭、王家塔、夹排头、虎头山、漈坪、差溪、白岩。
院前村 辖自然村院前、和尚院、福山头、嵋洋、东岭、深坑楼、王三坑、亭角。
留洋村 辖自然村下留洋、上留洋、对面高、上门厝、松柴冈、坪石楼。
墩头村 为单一行政村。
洋林村 辖自然村洋林、王家林、光洋、坑坪里、过溪、外瞭。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26582亩,其中水田17154亩,旱地9428亩,林地134895亩,有林地109084亩。
主要作物
主要作物有:粮食作物为水稻、 甘薯。经济作物茶叶、蘑菇、甘蔗、 花生、 茉莉花、 反季节蔬菜。其中茶园1.1万亩,蘑菇300万平方尺,居全区之首,有“茶乡菇镇”美誉;水果主要有西瓜、桃、芙蓉李、柚、 枇杷、柑橘。
茶叶加工
企业主要有茶叶加工厂22家, 其中赤溪茶叶有限公司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独特手工制品有榨油坊、“染青”、 土纸, 红糖(已停产,但仍有制作工艺传人)、八仙果糕。
农业产品
有水稻、薯类、小麦、茶叶、香菇、蘑菇,西瓜,甘蔗,生姜等。
赤溪自古有“壁立千寻”、“石牛望月”、“带水潮淙”、“ 南屏晚钟”等十景。
【南屏峰】位于赤溪镇与九都镇交界处,院前村附近,海拔1079米。历史上著名的龟山禅寺(现有遗址)在山下。其山为龟山山区的主峰,是周围几十里群众重阳登高之处。
【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赤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位于赤溪镇雁乐溪沿岸地块,作为蕉城区唯一的市级示范园区,建设面积1150亩,整个园区建设分为三大功能区,包括现代高标准设施生产示范园、观光农业休闲园、现代加工与物流园,将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展示蕉城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典范和标志。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部分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现进行旅游规划,整合旅游元素的融入,共同推进园区发展,现已将园区建设区城纳入市级小城镇建设,建设区拓展到2.5平方公里。
【九斗洋百贰间厝】坐落于赤溪村九斗洋小弄内,兴建于清乾隆18年(1753)。大厝为土木结构,坐南朝北,三层楼房,单檐歇山顶。宅院由96根大圆柱支撑着,占地面积1632平米,大小房间共计120间。大厝呈典型中轴对称,前后有廊庑,左右是偏房。全院六扇构架,厅中楼板夹层,其房身全部用木料作立柱和横梁,每户厨房都是内墙相隔,起着防火的作用。梁架之上“斗拱”,用来减轻立柱和横梁的承重。中庭两边悬挂一幅对联,写着“岩筑家声光凌北斗,乔迁甲族炉结南阳”,大意是说傅岩公的大厝,气势可通达九霄云外,在乔迁南阳地址后,列宗族之首。左正房间为1934年红军会师时粟裕与叶飞议事点。
【吴氏木枋】位于桃源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重檐歇山顶,高约9米。该坊布局别致,由4条大柱支撑着,“斗拱”直到坊顶覆盖瓦片。整座全是木料的有扇形、六角、八角“斗拱”构成,斗拱上的工艺,精细独特。大门上悬挂“授匾”,据说是清嘉庆22年授予吴昆山五代同堂而钦立,尤为珍贵的是“授匾”的木刻黑底凸字镏金子。1985年5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寺遗址】坐落于赤溪镇西北部,距镇所在地18多公里,寺院始建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为当时闽东最大寺院之一。唐开成元年(836),从京师来的蔡、柳二师在龟山修持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顶礼膜拜。致仕在家的福州法曹参军杨郁与好友霍童处士黄瑜皆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闻讯后,入龟山拜谒。经过交流,二人被蔡、柳二师的精湛学识所折服。次年,倾家资修建一座寺院,作为二师的弘法之所,并依照所在地取名“龟山寺”。
唐大中十三年(859),宣宗李忱赐给龟山寺“翠岩禅寺”的匾额。天佑二年(905),哀帝李柷改名“大慈”。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弘扬佛教。蔡、柳二师相继圆寂后不久,王审知贲资在龟山寺建偏殿五间,供奉二师法像。又在二师还真之所建塔二座(俗称“内塔”、“外塔”),敕赐柳师谥曰圆寂,蔡师谥曰空寂,以尽哀荣。北宋雍熙二年(985),太宗赵光义下诏,敕赐霍童华藏寺及龟山寺“雍熙禅寺”的称号。明成化十年(1474),龟山寺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
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视与修缮,龟山寺在面积上虽有缩小,但仍然拥有殿阁楼堂十余座,保持着“宁川诸禅林之首”。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代高僧妙莲辞去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的位置,前来龟山寺主持法席。
建国前后,由于社会因素及人为破坏,龟山寺逐步走下衰败。随着最后一座大殿在六六年特大台风中摧毁,龟山寺“寿终正寝”。
【广教寺】位于镇西北,始建唐大中元年(834),康熙间修,1992年重修。坐南向西,依次为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久废)。旧传邑人陈勖诗:“佛教凭推广,禅关此地开。透迤山径入,阒寂法堂回。云树吟风味,霜枫掷露台。相过应一笑,顿觉俗尘灰。”据说墙壁有朱熹笔迹:“寒竹风松”四大字,现字迹模糊不清。地表散布零星遗物有南宋政和五年石槽大小两口,木鱼一只,铜钟250公斤一个,均保存完好。
【宝峰庵】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所处三峰山下似为“一盘莲花,石牛望月”,世出状元之地。明朝李进士昆仲(指李廷美与李廷仪兄弟)读书之所。该庵位于东边村后,坐南朝北,为土木结构,悬山顶。清康熙四年(1665)、六十一年(1772)重修。民国30年(1941),兴建华岩寺(上院)。民国三十三年(1944)重建大雄宝殿,民国三十四年(1945)重建天王殿。
【文昌阁】原位于在“关帝庙”隔壁,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咸丰二年(1852)重修,立碑刻曰:“文运重新”。解放后,因年久失修而毁,仅存基地及碑刻。现重建中。
【傅氏宗祠】位于赤溪村南阳路。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一说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即1831),坐南朝北,占地面积600平米,五进殿落,祠内陈列历代祖宗神主牌位,现为赤溪镇名祠之一。
【杨氏宗祠】位于赤溪村南阳路。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坐落在傅氏宗祠右旁。祠内供祀历代宗亲神主与“杨公八使”神像。为赤溪名祠之一。
有赤溪至霍童、八都;赤溪至湄洋(禄安界)公路连接一0四国道,境内水泥村道四通八达形成高平原陆地交通网络。
周边乡镇
赤溪镇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周边村庄
赤溪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
院前村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
龟山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
宣洋村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
墩头村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
桃源村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