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坑村
罗坑村 罗坑村历史人文 罗坑村物产经济 罗坑村乡风村貌 罗坑村人口民族 罗坑村政治体制 罗坑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罗坑村社会事业 罗坑村精准扶贫开展情况
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山头岭一个 自然村,人口1700多人,有林、李、庄、钟、陈等l 0多个姓氏,汉畲杂居,70%以农耕为主,30%在外经商、办企业。罗坑村系 宁德市 古田县 城东街道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县城北部,距城6公里,在县自来水公司取水口上游2公里处,四周环山,山清水秀,有螺峰八景等风景名胜。主产水稻、茶薪菇、香菇、白木耳等食用菌生产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山地资源较为丰富,近年种有油奈、水蜜桃等1000余亩,山林有松、杉、竹和阔叶林3000多亩,矿藏有高岭土、碧绿岩等。罗坑曾名螺坑,宋旧称古田县建东崇礼里九都二保螺峰村,明、清延旧制,民国时初属第三区,后改局下区。解放后属桃仕乡,后并入凤都,称凤仕乡,l959年改属凤都人民公社,后改凤都乡、凤都镇。2005年初,改属城东街道办事处。旧县沿西门古驿道过九蟾桥往罗坑西运达延平( 南平)、建...
详情村落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山头岭一个 自然村,人口1700多人,有林、李、庄、钟、陈等l 0多个姓氏,汉畲杂居,70%以农耕为主,30%在外经商、办企业。罗坑村系 宁德市 古田县 城东街道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县城北部,距城6公里,在县自来水公司取水口上游2公里处,四周环山,山清水秀,有螺峰八景等风景名胜。
主产水稻、茶薪菇、香菇、白木耳等食用菌生产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山地资源较为丰富,近年种有油奈、水蜜桃等1000余亩,山林有松、杉、竹和阔叶林3000多亩,矿藏有高岭土、碧绿岩等。
罗坑曾名螺坑,宋旧称古田县建东崇礼里九都二保螺峰村,明、清延旧制,民国时初属第三区,后改局下区。解放后属桃仕乡,后并入凤都,称凤仕乡,l959年改属凤都人民公社,后改凤都乡、凤都镇。2005年初,改属城东街道办事处。
旧县沿西门古驿道过九蟾桥往罗坑西运达延平( 南平)、建州( 建宁、建瓯,,商旅不绝,在唐、宋时形成西路重要乡村,官府先后在此设“岭头塘”、“罗坑塘”等塘汛,维护五都、九都地方行政治安。
据县志记载,宋庆元三年,历史上著名的大儒、理学核心人特朱董女婿黄干夫妇为避“伪学”之禁僻难于螺峰黄区,“族人家”中,并构屋该书、讲学。后来,一代圣人,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家在黄干和古田理学家林允中邀请下于庆元三年三月到螺峰讲学,创办闻名逊迩的“螺峰书院”,并将黄干请书处写为“文昌阁”。至清乾隆年间书院已毁,唯有“文昌阁”三字。现村内下峰仔土名虎头岗遗有朱子墓(笔墨家)一处。朱熹在罗坑村期间写有《劝女儿》诗,(诗日:麦饭葱汤两相宜,麦补丹田葱补脾。莫嫌此中滋味少,前村还有丰炊时。)传世。
主产水稻、茶薪菇、香菇、白木耳等食用菌生产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山地资源较为丰富,近年种有油奈、水蜜桃等1000余亩,山林有松、杉、竹和阔叶林3000多亩,矿藏有高岭土、碧绿岩等。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粮食、水果和食用菌种植业,全村有食用菌专用房180间,年产量150吨(鲜品),果园1300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50元。
村民以耕田读书为本,民风淳朴,过去有“毛竹会”民间组织和良好村规民约,禁止乱滥阀,林业产生兴旺,尤其毛竹闻名全县。村中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80年代后建设的民房多为砖混结构,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离城较近的原生态美丽的村庄。
2013年以来,我村投入108多万元完成了3公里村道硬化、河堤护栏建设;投入3万多元完成河道清淤工程;投入3万多元完成村级卫生所建设;投入4万多元完成山头岭自然村活动板房建设,用于安置自然村困难群众;投入12万元完成公测建设一座;投入11万元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投入26万完成幸福院建设;配合街道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50万完成1公里农田机耕路以及河道护坡建设,完成旧村复垦19亩。
我村下辖山头岭1个自然村,全村共450户下辖,其中少数民族160人,移民110人,党员48人。
结对帮扶精准到户。活动开展以来,市妇联、县茶叶局、县市场管理局、城东街道等各上级部门多次组织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农家院落,详细了解我村贫困农户生产生活、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等情况,利用元旦、五一、七一、八一、重阳节和国庆节等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送来生产生活扶持资金76000元,解决实际困难,使28户贫困户脱贫。截止目前,还有10户贫困户正在帮扶未脱贫。
1、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村财收入来源为水果山租赁承包,年收入仅0.36元,集体经济基础差,制约村集体事业发展。
2、村民引用水质差。安全饮水工程至今未解决,特别是山头岭自然村,很多村民还是用原始的方法挑水喝。
3、村级道路基础差。进村1.6公里道路宽度才3.5米,在公交车和校车交汇时存在特别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山头岭自然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原始的土路晴天时坑坑洼洼,雨天时泥泞难走,自然村内现有520人口,种植有油奈和水蜜桃1000多亩,很大程度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1、完善村级道路建设。拓宽2公里村口硬化道路,建设连接山头岭的6公里道路,提高村民出行安全。
2、实施人饮净化工程,改变不安全饮水状况,预计投资150万元。
3、修建村庄路灯。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以及治安环境,预计投资15万元。
2014年以来,上级各部门通过进村实地调研,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帮助我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县移民局拨款58万完成进村道路硬化,加强我村对外联系和沟通,利于村民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和产品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县民政局拨款20万建设幸福院,在宽敞整洁、设施齐全的“幸福院”里配有老人健身器材、休息室、棋牌活动室及迷你“梨园”等。为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方便了老年人养老、康复、娱乐,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县住建局拨款10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改变村民随意倾倒垃圾的习惯,减少环境污染,还我村一个原本洁净自然的生活环境;县扶贫办拨款10万元建设村级公厕,此项工程不仅解决了村民、卫生室病人与过往人员的实际问题,也倡导和推动了村民讲文明讲卫生的新风尚;组织部拨款5万元购置旧村委搬迁至学校所需办公用品,巩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等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工作的主要阵地。
1、街道加强对我村指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街道党委、政府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委书记作组长,街道主任任副组长,街道班子干部、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街道劳务站、街道财政所等为成员。街道党委、政府分别召开了相关会议,首先是由党委书记主持召开了街道村主干会议,重点要求要把各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书记还专门召集我村村主干,询问我村扶贫户、扶贫低保户的信息采集情况,并结合实际安排部署我村工作,指导我村贫困农户档立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2、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根据《中共古田县委、古田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科学精准扶贫的工作意见》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2015年,经过村内公式后上报街道。通过街道核实,确定我村为首批精准扶贫村,也确定了我村贫困户名单。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村共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38人。
周边村庄
罗坑村
地址:宁德市古田县
罗西坑
地址:宁德市寿宁县三零一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