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乡
桥头乡 于都县桥头乡 桥头乡建制沿革 桥头乡行政区划 桥头乡区域位置 桥头乡自然资源 桥头乡经济概况
桥头乡,地处 于都县北部,是于都北大门,东与 银坑镇琵琶村相连,南与银坑镇营下村、银坑村和马安乡的桥下村、上宝村毗邻,西与 马安乡贡布村和 兴国县樟木乡接壤,北与 兴国县 樟木乡交界,319国道穿境而过。全乡土地总积34.0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65.91%,耕地面积占16.01%,全乡辖7行政个村,9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4544人(2017年) 。乡政府驻桥头圩,距县城50里,距兴国县县城38公里。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断调结构、创特色,已形成了以肉兔养殖和大棚蔬菜为主的特色致富产业,全乡现有肉兔养殖龙头企业4家,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饲养肉兔,每年共计出产肉兔50万余只,是享誉盛名的兔业之乡。以人工建筑得名。解放前夕 合并图册 (6张) 属银坑区富强乡,解放初期属银坑区桥头乡。1958年9月成立桥头公社,...
详情桥头乡,地处 于都县北部,是于都北大门,东与 银坑镇琵琶村相连,南与银坑镇营下村、银坑村和马安乡的桥下村、上宝村毗邻,西与 马安乡贡布村和 兴国县樟木乡接壤,北与 兴国县 樟木乡交界,319国道穿境而过。全乡土地总积34.0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65.91%,耕地面积占16.01%,全乡辖7行政个村,9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4544人(2017年) 。乡政府驻桥头圩,距县城50里,距兴国县县城38公里。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断调结构、创特色,已形成了以肉兔养殖和大棚蔬菜为主的特色致富产业,全乡现有肉兔养殖龙头企业4家,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饲养肉兔,每年共计出产肉兔50万余只,是享誉盛名的兔业之乡。
以人工建筑得名。解放前夕 合并图册 (6张) 属银坑区富强乡,解放初期属银坑区桥头乡。
1958年9月成立桥头公社,
同年11月并入银坑公社。
1961年8月从银坑公社划出桥头公社,
1968年10月再次并入银坑公社,
1972年11月恢复桥头公社。
1984年改为桥头乡。
辖桥头、水背、朱屋、江背、东山、中石、历迳、固石8个行政村
(2008年代码)360731209:
~200桥头村 ~201水背村 ~202朱屋村 ~203江背村 ~204东山村 ~205固石村 ~206历迳村
桥头乡,地处 于都县北部,是于都北大门,东与 银坑镇琵琶村相连,南与银坑镇营下村、银坑村和马安乡的桥下村、上宝村毗邻,西与 马安乡贡布村和 兴国县樟木乡接壤,北与 兴国县 樟木乡交界,319国道穿境而过。 于都县桥头乡
全乡土地总面积34.0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65.91%,耕地面积占16.01%,概称:桥头面积十分开,六分半山分半田,村庄道路一分半,河流塘库站半分。全乡辖7行政个村,9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4544人(2017年)。乡政府驻桥头圩,距县城50里,距兴国县县城38公里。
桥头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锰矿、石英砂矿、煤、石灰石,镁质粘土矿等。
主导产业有肉兔、大棚蔬菜、生猪等,是全县大棚蔬菜主产区。
2014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537.12万元,同比增长10.6%;财政收入314.87万元(含体制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49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8亿元;贫困人口从原来的4237人减至3518人。
一、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振兴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长达7公里的西气东输三线(桥头段)的隧道和管线工程已率先全面完工,基本完成复垦农田,修复毁损公共设施等工作,实现了工程完工、群众满意的效果;“千人百吨”自来水厂完成了蓄水池、管理房建设和管线铺设,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桥头中心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工程,围墙、水沟等配套工程已启动,预计下学期正式投入使用;桥头35千伏变电站已完工,线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受益群众2万余人,从此告别低电压时代;全年分三批次建设包括朱屋石脚下水渠建设在内的9个“一事一议”项目,共投资31.6万元;全年共建设6条通组路,里程共计11.87公里;土地“增减挂”稳步推进,全乡13个点,已完成拆除面积10153平方米,复垦土地54.65亩。
危旧土坯房改造卓有成效。通过整合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财政预算等涉农资金,把项目和资金向土坯房改造集中示范点倾斜,着力打造了历迳欧脑、桥头黄泥排2个集中连片改造示范点,实现了以点带面,全乡345户困难群众喜迁新居,为期三年的土坯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民致富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桥头百户兔业扶贫”计划成效显著,以肉兔养殖和大棚蔬菜为支柱的两大产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大棚蔬菜种植面积800余亩,培育壮大农民自办养猪产业,全乡新增规模生猪养殖场3家,年产肉猪800余头;在全县初具特色的名犬养殖小有规模,多次吸引领导和客商参观考察。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工业和三产集聚壮大。大力倡导大众创新,全民创业。全年新增制衣厂、制鞋厂、电子厂、玩具厂等小微企业20余家,实现引资千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全乡共为招工企业选送工人300余人,录用94人,考核94人。全乡个体工商户达400余家。
三、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秀美乡村
努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打造了历迳欧脑、东山茶园、固石老屋、桥头店背4个新农村建设点;高质量编制乡镇规划,注重村庄整治与全乡发展相结合、与农村地方特色相结合、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房审批,美化农村房屋布局,建设和谐宜居生态环境。
着力改善圩镇整体环境。全面开展“治脏、治乱、治堵”工作,确立主要街道整治方案,近期开展了大规模整治工作3次,保证了圩镇街道和319国道的通畅、清洁;投资20余万元,硬化新修319线至初中门口路基,改变了长期困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修缮了垃圾清洁场,清理生活垃圾400余吨;推进亮化工程,在原来主要街道安装路灯的基础上,新安装了5盏太阳能路灯,方便了学生和群众出行;开展了圩镇美化工作,对摊位进行归行划市,打造了街道卫生洁化、环境绿化、秩序井然的宜居圩镇。
四、保障民生发展,提升幸福指数
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积极拓宽群众持续增收渠道,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完善“三送”帮扶机制等途径,增加群众财产和经营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49元,同比增长10.1%,人均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就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和农民知识化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2014年期间,培训水电工、泥工、油漆工、种养专业户等各类人员21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538人,新增就业人员108人。
民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4年共为540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扶助金98.65万元,发放春夏荒救助款15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6.9万元,为159名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43.69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款34.56万元。
养老保障受益面更加广泛。2014年,全乡参保人数达9025人,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2.7%,领取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811人,发放养老金132.5万元。共对全乡1689名待遇领取人员进行了生存认证,年审完成率达100%,追回被冒领养老金合计2.15万元。
医疗保障能力日益加强。全乡参合农民15970人,参合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账总金额达185.9万元,其中门诊报账52.7万元,大病报账29.6万元,外地住院报账53.2万元,乡卫生院住院报账50.4万元,有力地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
扶贫移民力度持续加大。加强产业扶贫力度。动员开展移民扶贫,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全年完成15户的移民搬迁,其中完成进城进园移民5户;共有3个县直单位与我乡7个村实行“三送”结对帮扶,共为我乡筹集项目和物资123万余元;为3个扶贫重点村争取扶贫项目资金6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6个;全面落实“雨露计划”扶贫(中职和高校在校贫困生补助)工作,全乡共有99户贫困家庭获得“雨露计划”补助,补助资金达9.36万元。
“三防一减”全面落实。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完善了各山塘水库的度汛 计划和抢险应急预案,建立了严格的防汛值班制度,加大对病险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与除险力度,确保了我乡安全度汛;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组织防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与各村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防疫工作成效良好;坚持以防为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火情;加大了惠农政策宣传和农民减负力度,开展了农村收费项目自查自纠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调查摸底及档案复核工作,现已进入测绘工作阶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完成权属调查。
五、完善配套服务,发展公共事业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初中教学质量位列全县农村中学第2名,农村中学第一方阵,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全面达标,优秀和及格率均居全县前列; 教学条件不断改善。2014年,成功争取校建项目14个,包括中心幼儿园项目资金累计达到430余万元。目前,初中食堂主体工程已完成,水背、东山、朱屋教师宿舍楼建设全面完工,已投入使用,7个村小食堂项目建设基本完工,水背、固石、中石学校标准化建设正在加紧建设中。
卫生事业明显进步。全乡全年医患关系平稳,形成了文明和谐的医疗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门诊综合楼及职工宿舍,现正在施工中,已完成封顶,计划今年6月投入使用;投资2万余元新设立疼痛科;投入5万元购进一台便携式B超设备,有效改善了医疗服务环境,确保了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6165份,电子档案14573份;为重点人群开展健康体检2516人次,为0—7岁儿童提供一类疫苗免费预防接种8197人次;2014年度门诊2739人次,住院1521人次,争取中央资金150万元。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干部分片包干责任制度,驻村乡领导包片,驻村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每个乡村干部包若干名计生对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乡所村室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四术”、社会抚养费征收、二女户结扎三项硬指标基本完成,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56‰,自然增长率8‰,计生率达82%。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形式多样开展长征出发8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赴境内红色革命遗址­­­-于北特区委和赣南红军十五纵队成立旧址(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光辉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弘扬长征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全乡60名干部职工参加“于都县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大合唱,中石“上刀山”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多次在省市县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红色育人”活动在全乡中小学广泛开展,备受好评。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度民兵预备役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共完成新兵征集工作任务9名;不断优化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新建农村信用社服务大楼,添置一台邮政储蓄自助存取款机;移动、电信网络实现村庄全覆盖;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窗口服务;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保持乡村公路畅通;规范户籍管理,取消“一证代多证”审批制度。
六、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焕新貌
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大。全乡全年各类矛盾纠纷发生90余起,排查率及调处率均达95%以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较好地维护了我乡社会和谐稳定。
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扎实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公众安全感整改工作,在全县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本年度我乡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2014年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工作跃居全县第一。
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完善。加大治安巡查,全乡组织两支巡查队到圩镇、村组巡逻共80余次;改装和维修天网工程设施,增添2个监控探头,提高了天网覆盖率;建立了乡视频接访中心,购置了电脑、音响等设备,完善了配套设施;有效开展“四打击二整治”专项行动,遏止了“赌博风”、“缠访闹访风”等不良风气,对圩镇、各村交通要道加强了管理,有效遏制了货车载客,无证载客行为,加大“黑网吧”的专项整治力度;不定时取缔、打击辖区内的赌博窝点;加强对“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的监控,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桥头打下坚实基础。
七、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政为民政府
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四风”查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征集意见273条,经梳理54条,整改到位54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党委政府有关规定,“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政府作风和效能建设明显加强。对惠农政策尤其是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土地确权的落实情况,开展定期调度和督查,有效推进了政策落地、工作落实。 严明组织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对差旅、办公用品等发票报销流程,“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6.2%。严格执行政府廉政建设工作要求,加强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监督管理,顺利推进了“千人百吨”用水工程、中心幼儿园等建设,开展了“吃空饷”、“小金库”等专项整治工作,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开展优秀乡村干部创评活动,全年评选出优秀乡村干部9名,进一步激发广大乡村干部工作热情,增强争先创优和创新创特意识。
周边乡镇
桥头乡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周边村庄
桥头村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三一九国道
桥头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
桥头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
桥头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