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乡

马安乡 于都县马安乡 马安乡地理环境 马安乡自然资源 马安乡行政区划 马安乡经济状况 马安乡社会事业 马安乡风俗民情 马安乡名胜景点 马安乡当地特产 马安乡历史事件


马安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 于都县北部,东与 桥头乡、 银坑镇毗邻,南和 仙下乡接壤,西与 兴国县杰村乡相邻,北与兴国县江背镇交界。全乡国土面积47.4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马安圩,距县城50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146个村小组。全乡有一所初中,八所小学。常住人口19276人(2017年) 。下设12个党支部,6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99人。耕地面积10627亩,林地面积47900亩。201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7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9元。全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乡公路、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2011年新增通组水泥路8.2公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5个省级村庄整治和建设点,农户改水150多户,改厕150多户,拆除破旧牛猪栏厕所6787平方米,拆除空心房13570平方米,硬化通户路10800米,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发...

详情

马安乡地名网_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马安乡资料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马安乡介绍

马安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 于都县北部,东与 桥头乡、 银坑镇毗邻,南和 仙下乡接壤,西与 兴国县杰村乡相邻,北与兴国县江背镇交界。全乡国土面积47.4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马安圩,距县城50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146个村小组。全乡有一所初中,八所小学。

常住人口19276人(2017年) 。下设12个党支部,6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99人。耕地面积10627亩,林地面积47900亩。201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7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9元。

全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乡公路、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2011年新增通组水泥路8.2公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5个省级村庄整治和建设点,农户改水150多户,改厕150多户,拆除破旧牛猪栏厕所6787平方米,拆除空心房13570平方米,硬化通户路10800米,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发展成绩显著,稻田养鱼、生猪生产、油茶、脐橙种植等产业巩固壮大,稻田养鱼达500多亩,生猪出栏8500多头,新增油茶2000多亩。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490亩,粮食总产7118吨,花生总产679吨,家禽出笼20.18万羽,水产总量492吨。

马安乡位于于都县北部,东与桥头乡历迳村和银坑镇樟树村、谢坑村相连,南与仙下乡高兴村毗邻,西与兴国县杰村乡接壤,北与兴国县江背镇交界。国土面积47.47平方公里。 属喀斯特地貌,辖区无大河,较干旱。

截至2014年,马安乡有耕地面积1.0358万亩,林地面积4.79万亩,养殖水面面积0.037万亩。

马安乡下辖8个村:马安村、头金村、溪背村、贡布村、上宝村、大螺村、西汾村、桥下村。

马安乡村景色 (2张) 2008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含体制性收入)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摩托车使用税等税收100%完成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比上年增长10%。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再次喜获丰收,成为全乡经济工作的亮点之一。实现水稻播种面积19800亩,粮食总产量7016吨,比上年增长3%;花生总产445吨,油菜籽总产398吨,均比上年略有增长;生猪出栏7442头,比上年增长5%。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示范点建设成绩卓著。清理生活垃圾180吨,拆除空心房、破旧栏厕4530.1平方米,硬化通组路5.6公里。农户改水209户,占100%,新建农民休闲场所2处,人居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三新工作富有成绩。举办农民知识化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550人次,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新农民培训任务。狠抓了稻田养鱼、生猪饲养和加工脐橙生产的产业发展工作。新增稻田养鱼面积500亩,养殖户人均增收100元,年出栏生猪10头以上的大户100户,新增加工橙种植面积150亩。

全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国道、县乡公路、环乡公路、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012年底,建设马安村老圩、贡布村石下2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农户50户。全乡拆除危旧土坯房353户,面积3.6006万平方米。353户农民新建1-3层新房,春节前全部搬入新居。 马安乡圩镇集中供水工程是以中央投资为投资主体的全市第一批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总投资542.5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34.04万元。工程建设内容:新建机井1口,管理房(含加压泵房)381.22平方米,管道安装1.5300万米,蓄水过滤池一座,抽水净化、增压设备1套,硬化厂区、道路927.55平方米,新建电动伸缩门一座。工程于2011年10月25日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工程日供水规模1300吨,可解决全乡11057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马安儿童 (2张) 乡里至今仍保留着这样一种习俗:在厅堂大门上方,画一匾额,书之4字 (有的3字),称之曰“门榜”。这些匾额形态各异,书法风格不一,门榜的内容各姓氏家族有很大的不同。奇特的民屠样式配上意蕴丰富的门榜,展示出客家民居独有的文化魅力。
  马安客家门榜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类:一、昭示本性氏家族的渊源,如黄姓的“江夏渊源”,说明了黄姓的发祥地是古代的江夏郡;陈、钟、赖、邬等姓的“颖川世第”,说的是以上几姓均望出颖川郡;罗姓的“豫章遗风”,表明罗姓望出豫章郡,二、显示本姓氏谱系的高贵家风或门第。如孔姓的“尼山流芳”,说的是春秋时期孔氏大思想家孔丘诞生于山东曲阜尼山,其事迹和思想彪炳史册,流芳千古,是孔氏的光荣和骄做,钟姓的“越国家声”,说的是唐睿宗时期,钟绍京爵封越国公的历史事实,钟绍京祖籍赣南兴国(唐时属赣县),精通书法,曾助李隆基平定韦后之乱,后官至中书令,以功封越国公,是赣南籍人的第一个宰相,自然钟姓后人引以自豪。三、反映本姓氏谱系中名人先贤的事迹。如钟姓的“知音高风”“飞鸿舞鹤”,前者记录了春秋时期钟子期和俞伯牙觅知音的千古佳话;后者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太傅钟繁的书法独树一帜,其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的事迹。杨姓的“清白传家”叙述了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一生高节。曾有人夜怀十金,向杨震行贿,杨震不接受。那个人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终不受贿。四、显示门风纯朴、吉祥、兴盛。如书写“忠厚传家”、“耕读传家”、“和为贵”、“安其居”以及“风华正茂”、“桂馥兰馨”等等。

生活在马安山区的客家村民,有着各种与世不同的传统客规,而客箩体现出的特色更为明显。
  逢年过节,马安客家的村村寨寨,有路便有客,有客便有箩。挑箩,背箩,扛箩,提箩,顶箩,风姿各异。客箩里装着各类礼品,诸如酒肉、花生、布匹、烫皮、炸果子等。选用客箩,马安人十分讲规矩:迎亲要选用有大喜字的,做生日要选用有大寿字的,孩子降生要用有大福字的,新居落成要用大吉字的。
  客箩还是马安山村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小伙子为获得姑娘们的爱情,往往费尽心思,选用精心制作的有各种花纹和图案的客箩,而箩里盛装的礼物往往也是最贵重最讨人喜爱的。新娘过门进大堂要踩撤满碎花瓣的花箩,这样既可净身,也有步入富贵之意。而在庆贺喜事时,谁家收的客箩多,谁家也最荣耀。

自古以来,殷实人家请先生上门办学,设私塾,再就是一房、一姓、一村、一寨举办私塾、蒙馆、义学。其经费多来自由各姓氏家族、公堂捐献田产、山林,集资兴办的“文会”、“文社”。
  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客家村寨都有中、小学,客家人崇文尊教的观念更加发扬光大。如今,只要谁家子弟考上了大学,不仅父母全力资助以外,亲朋邻友无不慷慨解囊,加之乡、村政府给予奖励,促进了客家子弟发奋读书的浓厚风气。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每年报考大学的考生之多、升学率之高,客家子弟都名列榜首。这一成绩无疑与马安客家人崇文重教的美德风尚有关。

马安人常常聚在一起饮酒,平时宾客偶至,必呼酒留饮。酒是待客的必需品,每逢庆贺喜事或欢庆丰收,则大饮大喝,百日之劳,一日之泽,家家扶得醉人归。摆酒宴已遍及各种喜庆活动中。酒宴的名称一般以酒宴的内容而定,如婚嫁喜事叫“暖轿酒”、“结婚酒”;小孩出生三日要做“三朝酒”;满月做“满月酒”;老人过生日要做“暖寿酒”;春节时要请“春酒”,耕作中有“栽禾酒”、“圆禾酒”;工匠学徒有“进师酒”、“出师酒”;建房盖屋,动工之日请“落石脚酒”、“上梁之时请“上梁酒”,竣工之时要做“圆屋酒”;迁居、暖灶要请“过火酒”、“暖灶酒”。这种“做酒”活动自然不仅仅是饮酒而已,实际上多是菜肴丰盛的筵席,然而却被马安人冠以“酒”的名称,可见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马安人传统的酒主要是米酒和谷烧两种,其它酒都是这两种酒派生出来的,如蜜酒、冬酒、伏酒及各种药酒。米酒俗称水酒,是家庭自制的酒,原料是糯米。谷烧俗称烧酒,原料是舢稻或粳稻。90年代以来,啤酒也逐渐盛行。如今的马安人,仍非常热情好客,酒仍是人们交际、礼尚往来,宴请宾客的重要饮品。
  喝擂茶,也是马安人一项传统。擂茶是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饮料。作法是将生米、茶叶、生姜用水浸泡后,放在陶制的擂钵里,用山植木 (或油茶木)制成的木棒 (俗称擂糙)反复碾磨成糊状,再拌入韭菜、菜豆,加适量的细盐,兑上温水,在锅里煮成稀粥,食用时,茶面上再撒上各种佐料,品种随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就饮时,宾主在茶桌边团团围坐,桌面上放上各种茶点,如炒花生、炒烫皮、炸米果、蜜饯等。主人依次献茶。这种擂茶,茶味真、香意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消痰化气,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所以客家人视之为饮料中的佳品,不仅用来敬祖、待客、欢度喜庆,而且也是家人常喝常饮,丰富生活的家风美俗。

马安人婚礼最隆重、喜庆的场面,莫过于拜花堂仪式。
  厅堂中间贴上大红双“喜”字,案上两边插着一对特大的红蜡烛,叫交亲烛。两边两只茶杯,杯上放着两个熟红蛋,名“交亲蛋”。礼生 (主持婚礼仪式的长者)对面站着一位助手,祖堂中间放着一领草席,便于新郎新娘跪拜。一切准备好了,开始举行“拜堂”仪式。礼生呼请新郎新娘并唱道:
  “东边一朵紫云开,西边一朵紫云来,二朵紫云来相会,请出新郎新娘来。”有人找来了新郎,拉新娘的扶来了新娘,双双站在厅堂中间,坐轿的新娘这时要连轿抬进厅堂中。礼生拿来帽子交新郎戴上,赞道:“君戴朝帽是新郎,戴起朝冠福寿长,男戴朝冠高官职,女插金花做娘娘。”接着新郎穿新衣服和袜子,礼生赞道:“黄裳锦袜脚来穿,穿得新郎心也欢,今夜夫妻洞房后,万物人华总一般。”接着新郎穿拜堂鞋,礼生赞曰,“今穿靴鞋新郎公,穿起靴鞋步步升,来年高升生贵子,贵子飘香万代荣。”本村的同龄人,站在两边,各手持半片罗卜,罗卜上抹满了锅底灰、墨汁、印泥等,往新郎新娘脸上擦去,叫做“打花脸”,场面热闹非凡。礼生呼请新娘打开乌云帕道:
  “新娘生得一枝花,何必紧紧红绞遮,劝你拿开红绫帕,新郎看你你看他。”新娘怕打花脸,把乌云帕抓得更紧。礼生2人用小蜡烛各点亮大蜡烛,赞曰:“一对花烛点红台,双辉绣阁祥光开,明同日月千秋照,庆祝长福万喜来。”点亮了花烛又要赞花烛:“一对花烛红蜡光,照见新娘配新郎,敬请夫妻齐下拜,寿比彭祖一般长。”夫妻双双面朝大门跪下,青年人蜂拥而上,往新郎新娘脸上颈上,涂红抹黑,礼生唱道:“一拜天地堂,夫妻寿命长;二拜天地中,子孙做相公;三拜三光明,三多五福临;四拜天地神,子孙求兴隆。”夫妻转为面向祖堂,又要四跪四拜,礼生念道:“一拜祖堂,夫妇多和合,寿比彭祖长;二拜祖堂,早早生贵子,兰桂永腾芳;三拜祖堂,三朝来财宝,买马置田庄;囚拜祖堂,子孙金街走,代代状元郎。

此时,新郎已成大花脸,拜完还得站着,有人见新娘脸上涂不到,涂在拉新人的妇女脸上,引得笑声不断。礼生拿起杯中的交亲蛋,赞道:“一对明洁凤凰清,珠圆玉润照美人,里阴外阳乾坤象,欢聚今朝合卺宗。”礼生2人将蛋边剥边赞道:“顶督顶督,子孙满屋;一见蛋白,子孙满日,二见蛋黄、子孙满堂,此蛋非凡蛋,包罗天地象,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寿命最延长。”接着礼生拿起酒壶往两个杯中斟酒,赞道:“提起银壶酌金杯,满饮此杯得和会,筛出壶中美味酒,奉给新郎新娘食。”礼生端酒给新郎,赞道:“此杯酒,奉新郎,奉请新郎亲口尝,新郎饮下此杯潜,百年偕者天地久。”将另一杯酒端给新娘,也赞道:“此杯酒,奉新人,奉请新人亲口饮,新人饮下此杯酒,早生贵子当英雄。”礼生此时叫新郎新娘交换酒杯,唱赞道:“男杯交与女杯尝,女杯交与敬新郎,新郎新娘同饮酒,恰似甘草和蜜糖,从今听我祝贺后,夫妇齐盾与天长。”新郎新娘互相对拜后,拜花堂礼仪方告结束。新娘送回洞房,新郎去漱洗手脸。

马安人与中原汉民族一样,信仰鬼神和预兆,为了求神驱鬼避邪,祈求古庆祥瑞,民间习俗常常把汉字画成符篆,拼合成图案,奉为吉祥物。这种吉祥物在赣南客家地区,处处可见,世代沿袭。下面介绍的五种是赣南客家人常用的吉祥符图。
  1.符篆式。客家人为了交通神鬼和役使神鬼,利用汉字造出一种符篆,用以招神娱神,避邪驱鬼。这种符篆一般人不会画,要懂道术的道士才会画。道士把它看得很神秘,不轻易教给别人。如招魂符,就是人间通用的汉字组成的。据说这是为神魂颠倒或受惊吓得病的人治病用的。
  2.叠垒式。办喜事时表示满堂吉庆,喜事重重,多福多贵,把许多喜字叠垒起来,堆砌成字图,如喜字图。赣南客家民间婚礼皆使用这种字图,有的还装徒成条幅悬挂起来。
  3.联体式。一般是在特定的场合使用的吉祥语,把一句吉祥语的几个字中相同笔

画共同使用,互相勾连,形成联体。如①黄金万两,②招财进宝,多贴在商店钱柜上;③驾凤和鸣多写成大字横幅贴在结婚人家大门额上。
  4.马安人继承了中原最原始的回文汉字的书写形式。武则天注音为“万”,释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后,一直被当作吉祥装饰图案,沿用至今。马安人常把“ ”组成“万字锦”“团万字”和“子孙万代” 。“万字锦”意为万字流水,“团万字”意为团圆美满,“子孙万代”是用瓜瓞和“ ”字组成,意为子孙绵延如瓜瓞绵绵。
  5.变体式。这是把单体汉字图案化、艺术化,成为象征标志,不是汉字的原型。如把寿字变形为“长寿”、“圆寿”、“福寿双全”。“长寿”和“圆寿”意为百年长寿和满福满寿。“福寿双圭”是用崎蝠和变形寿字组成的。“蝠”谐音“福”。上述吉祥符图,在马安乡村,有的用作装饰图案,出现在建筑、家具和衣帽被毯等物品上,有时也出现在广告画上和工艺品上。“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用汉字创作吉祥图案本是中原汉民族的传统习俗,而在马安客家聚集区,得到发扬和光大,成为寓祈愿和美化于一体的民俗事象。

上宝传统村落

上宝村是于都县马安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它位于于都北部,古称于邑长乐里。2003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村。上宝又称宝溪,于1238年迁居于此,其后裔于1862年至1725年新建了颇具规模的宝溪“钟氏宗祠”,尔后又在周边再建16座房祠,形成了壮观的祠堂群。 2014年,上宝村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化部等7部局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境脑桥

境脑桥是贡布村境内横跨贡布河的一座通车公路桥,全长16米,高3米,宽3.5米。该桥始建于七十年代末期,属两拱石拱桥。

鱼丝系马安乡的传统特产。成品鱼丝外形如粉丝,食用方法可煎、可炒、可煮,口感极好,软、脆、爽、鲜,风味独具。1997年全乡拥有近10个鱼丝加工作坊,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稻鱼工程”是一种永久性高效工程,即利用十分之一的稻田挖池、打沟,鱼池、田埂用水泥浆砌。桥下村是一个高产高效稻鱼工程示范点。

1931年12月26日,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三军七师和九师展开了围攻马安上宝土围的战斗。战斗进行了23天,不可谓不艰难。其艰难在于上宝围坚实如磐,墙高围宽。可惜岁月无情,墙已成断垣,高度已无法想象,但从残基上可以看出其墙宽接近2米,外为砖石包裹,中间夯了厚土,围墙逶迤呈八角形。
  上宝土围是赣南当时最大的围屋之一,占地0.75平方公里,分东、南、西、北四门设了四个堡垒,内有数十幢宗祠、巨宅、民居,外有一条从石壁塘涌来的滔滔护围河环绕。红军攻城前,钟楷瑞的靖卫团和周围的土豪富绅躲藏其中,千余名群众也被胁迫进入围中,地主武装的顽强抵抗,百姓群众的无辜被困,令战斗平添了许多难处。红军尝试着从围外隐蔽处挖地洞施用“棺材炮”来攻围,却屡次在经过护城河底时遇上塌方致使河水奔涌而来,被迫放弃“地道战”,转而采用“围而不攻”之计。果然,近万人在土围内坐吃山空,没多久,弹药不够使,水不够饮,粮不够食,盐不够吃,病人却愈来愈多,以致后来每天有数十人死亡。这时,在南昌的于都“旅省同乡会”获知情况后,电请蒋介石派飞机空援,有趣的是,飞机4次空投弹药物品,却大部分落在了围外的红军手里。围内的靖卫团长钟楷瑞于是召集土豪富绅们讨论应对策略,并提出由富绅们提供巨饷作赏金,组成敢死队拼出条生路来,然而,富绅们守财成性,不愿出钱,于是钟楷瑞最终选择了放弃、投降。1932年1月22日晚,红军攻打上宝土围旋即告破,活捉土豪劣绅170余人,俘虏靖卫团4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解救群众5000余人。
  为庆祝上宝围攻战胜利,苏维埃政府决定把上宝周边的原属于宁都、兴国、于都几县的乡划出来,成立了 胜利县。 曾在上堡村排脑组的钟蓝田翁祠办公。

周边乡镇

马安乡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

周边村庄

马安村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

马口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

贡布 地址:赣州市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