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坑乡

珠坑乡 珠坑乡基本概述 珠坑乡历史沿革 珠坑乡行政区划 珠坑乡经济发展


珠坑乡位于 江西省 赣州市 石城县东南部,国土总面积56.7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珠坑圩,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最高点塘台村-------龙华峰,海拔625米,最低点是竹溪村,海拔220米,耕地面积8763亩(其中水地8473),人均0.57亩,山地69780亩,水域面积3039.6亩,属典型的东南低山丘陵地区,主要有 水稻土、红壤和紫色土。珠坑乡境内通行 客家话(宁龙片), 客家文化浓郁。常住人口15457人(2017年) 。境内交通发达,206国道和县入闽通道石(城)宁(化)公路从本境通过,村通公路已全面实现水泥化,并修通了珠坑至宁化淮土公路。水力资源不很丰富,目前, 珠坑乡 (3张) 全乡有水库5座,塘坝219座,有各类大小水利工程315座。粮食作物有水稻、红薯、大豆等,经济作物有白莲、烟叶、花生、油菜、西瓜等。农业产业...

详情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珠坑乡所有乡中心区

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珠坑乡介绍

珠坑乡位于 江西省 赣州市 石城县东南部,国土总面积56.7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珠坑圩,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最高点塘台村-------龙华峰,海拔625米,最低点是竹溪村,海拔220米,耕地面积8763亩(其中水地8473),人均0.57亩,山地69780亩,水域面积3039.6亩,属典型的东南低山丘陵地区,主要有 水稻土、红壤和紫色土。

珠坑乡境内通行 客家话(宁龙片), 客家文化浓郁。

常住人口15457人(2017年) 。

境内交通发达,206国道和县入闽通道石(城)宁(化)公路从本境通过,村通公路已全面实现水泥化,并修通了珠坑至宁化淮土公路。水力资源不很丰富,目前, 珠坑乡 (3张) 全乡有水库5座,塘坝219座,有各类大小水利工程315座。粮食作物有水稻、红薯、大豆等,经济作物有白莲、烟叶、花生、油菜、西瓜等。农业产业以稻谷、白莲、烟叶为主。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工业有较快发展,全乡有工业企业9家,特别是南金纸加工已形成规模,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纸业加工和生产。

现在全乡有初中一所,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在800以上,完校5所,村校2所,41个教学班,有卫生院一所,卫生所7个。

珠坑寓意“埋藏珠宝的宝坑”,苏区时区划属珠江区,1933年8月属太雷县辖,1934年夏归石城县,解放前夕属珠江乡, 珠坑乡 (3张) 解放初属屏山区,1958年属横江公社,1972年建乡,以驻地珠坑圩命名。乡境内物质资源丰富,有储量达1000万吨的瓷土,以及大储量的红叶岩石、花岗石、硫铁矿、铅锌矿等。

行政代码:360735204

长途区号:0797

人口:15457人(2017年)

面积:56.76平方公里

身份证前六位:360735

行政级别:乡

人口密度:247人/km2

隶属政区: 石城县

以驻地珠坑圩命名。

苏区时划属珠江区,1933年8月属太雷县辖, 珠坑乡 (3张) 1934年红军北上后,复归石城县。

解放前夕属珠江乡。解放初属屏山区珠坑乡。

1958年属横江公社,1960年从横江公社分出设珠坑公社。

1966年并属横江公社,1972年冬又从横江公社分出为珠坑公社。

1984年改珠坑乡。

1997年,面积63.2平方千米,人口1.5万,辖珠坑、塘台、三和、坳背、良溪、高玑、竹溪7个行政村。

[2008年代码]360735204:~200珠坑村 ~201塘台村 ~202三和村 ~203坳背村 ~204竹溪村 ~205高玑村 ~206良溪村

烤烟是珠坑的支柱产业,油菜、白莲、红心红薯、水稻、西瓜、花生、豆类等农作物次之,三和茶油曾以贡品而名闻遐迩。农户主养猪、鸡、鸭、鱼等、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92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926万元,利税总额达200万元。全乡有纸制品厂、红心红薯加工厂、养鳗场等私营企业10个。

珠坑乡政府驻珠坑圩镇,圩镇总面积达46公顷,建有粮油、布匹、蔬菜、耕牛、肉类、鱼苗等专业市场,并建有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圩镇现有个体工商户128户,从业人员416人。圩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有“金珠大道”、广场等标志性建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交通中心。每逢圩日(每月的1、4、7日),本县横江、屏山、县城及福建宁化县淮土乡禾口镇的商贾云集于此,高峰期赶圩人员达5千人以上。圩镇驻有邮政所、电信所、移动电话基站台、自来水厂、卫生院、派出所、工商所、财政所等行政事业单位。

乡内有初中、中心小学、村完小共6所。境内交通便利,新修的206国道贯通全境,向北可往广东,从南可至瑞金,往西可到宁都,由东可达宁化,石城境内车辆和外来车辆大多须由此经过,全乡7个村均铺设了宽阔平坦的村道。目前全乡100%的村小组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80%农户用上了纯净自来水。

2009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948.3万元,同比增长7﹪。粮食生产,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鼓舞下,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投入加大,科技种粮水平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4355吨,同比增长15﹪;白莲种植2300亩,总产量17.25万公斤;种植烟叶1345亩,收购烟叶22万公斤,烟薯套种效益凸显;油茶产业创新机制和模式,高标准新建油茶基地3600多亩;植树造林成效显著,全乡完成造林面积5500亩,其中山上造林4200亩,“一大四小”1300亩,种树5.7万株。“一大四小”工作、油茶示范乡、发展新产业三项工作荣获全县先进。产业发展带来财政增长,农民增收。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94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1766元,同比增长4﹪。

(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快

增建新村点11个,建房户320户,累计全乡建新村点37个,建房农户1110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3。完成改水改厕320户,改路7公里,新建沼气池11个。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村容村貌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更趋完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我们实行政策优惠,政府引导,能人领办等措施,目前已组建烟叶、油茶、白莲、红薯、生猪、鱼苗、南金纸七大产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全乡80﹪以上的农户。

新农民培训37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260人,我乡获得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我乡荣获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乡镇、全县新农村建设综合先进乡镇二等奖、新经济组织获得单项先进。

(三)社会事业卓有成效,和谐平安局面进一步巩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加注重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干部责任,落实奖励扶持政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攀高势头得到遏制。全年完成“四术”任务207例,年末计划生育率83.4﹪,出生率1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教育工作成绩斐然。硬环境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珠坑初中2009年中考再创辉煌:600分以上高分档人数41人,名列全县第三名;录取重点高中81人,录取率达66.9﹪;多个同学在全国单科知识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构建农村“四位一体”治安防控网络,落实维稳责任制,全乡治安安全形势稳定。

民兵预备役工作重点加强了民兵基层组织建设,投入2万元购买装备、器材,民兵应急分队在完成上级演习以及扑灭山火等重大任务中,充分发挥了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的突击队作用。民兵预备役工作荣获全县先进。

新农合、卫生、邮电、通讯、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部门,按照各自的目标要求,坚持服务大众,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城市低保对象78户116人,保障标准由2008年的月人均180元提高到220元,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20.76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265户673人,保障标准由2008年的年人均1000元提高到1140元,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40.236万元。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60元。

二是医疗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增加了救助项目,扩大了救助范围,取消了病种限制,提高了救助标准,实现了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五保对象全覆盖。即:他们在农医所补助之后。余下的可报部分,民政给予第二次补助,补助比例分别为80﹪、90﹪、100﹪。

2009年,全乡发放城乡低保、分散五保、优抚补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新农合补助总金额124.1584万元,有力地保障了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民政工作被评为全县先进乡镇。

(五)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是本届政府的既定方针。2009年,我们通过自筹资金、社会筹资或争资争项等渠道完成五项基础设施建设:(1)乡政府办公楼 (2)珠坑初中学生公寓、食堂 (3)塘台小学校舍(4)竹溪村烟水配套工程 (5)石示 头 、竹溪、塘台等通组公路硬化。这些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珠坑乡的硬环境,对于提升我乡的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边中学

石城珠坑初中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珠坑乡老街石城珠坑初中

周边乡镇

珠坑乡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

周边村庄

珠坑村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

珠坑老街 地址:赣州市石城县

珠坑村里 地址:赣州市石城县

坳背 地址:赣州市石城县

竹溪村 地址:赣州市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