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镇

巴山镇 巴山镇名称来历 巴山镇历史沿革 巴山镇政区划分 巴山镇人口面积 巴山镇地理气候 巴山镇经济发展 巴山镇社会事业 巴山镇人文发展 巴山镇著名人物


巴山镇是 崇仁县城关镇,始建于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赣东大地的一座古邑,元代著名学者 虞集和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 吴道南的家乡,位于崇仁县中部,东邻六家桥乡,东南界郭圩,西南毗石庄乡,西北河上镇, 东经116°3′,北纬274°5′,全镇方圆143平方公里,镇区(县城)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7183人(2017年) 。 有耕地面积3.182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镇企业主要有纺织、金属加工、饮食业等。因县域最高山峰巴山(今称相山)得名。巴山镇始建于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赣东大地的一座古邑,元代著名学者 虞集和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 吴道南的家乡。巴山设镇始于唐代广德二年(764),为县署所在地;明代中叶筑南、北两城城垣,南城为民城,北城为官城;清代设里制,分东耆、西耆、北耆三里...

详情

巴山镇地名网_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资料简介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介绍

巴山镇是 崇仁县城关镇,始建于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赣东大地的一座古邑,元代著名学者 虞集和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 吴道南的家乡,位于崇仁县中部,东邻六家桥乡,东南界郭圩,西南毗石庄乡,西北河上镇, 东经116°3′,北纬274°5′,全镇方圆143平方公里,镇区(县城)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7183人(2017年) 。 有耕地面积3.182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镇企业主要有纺织、金属加工、饮食业等。

因县域最高山峰巴山(今称相山)得名。

巴山镇始建于唐朝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赣东大地的一座古邑,元代著名学者 虞集和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 吴道南的家乡。

巴山设镇始于唐代广德二年(764),为县署所在地;明代中叶筑南、北两城城垣,南城为民城,北城为官城;清代设里制,分东耆、西耆、北耆三里;民国前期沿袭清制,民国二十年(1931)推保甲制,设区署,巴山镇为第一区;1940年撤区设镇,分为桥北、桥南两镇,1944年又合并为巴山镇;1949年前属县一区,仍分官城、民城;1949年7月改名城关镇,1952年改城关镇为城关区;1953年复为巴山镇;1958年10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辖宝水、巴山、石庄、乐丰、桥北、永胜、和平、罗枧、宝塔、文溪、小港等11个大队;1961年改称巴山镇人民公社,1966年8月更名为红旗镇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复名巴山镇人民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仍设巴山镇;2001年10月,撤原沙堤乡、郊西乡并入巴山镇;2010年7月,原永胜机械厂、江西第一木材厂社区并入巴山镇。

全镇方圆143平方公里,镇区(县城)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19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7183人(2017年)。

2011年辖中山、胜利、中山、西路、道南、新街、黄家、城北、一木、永胜10个居民委员会,宝水、巴山、东门、跃进、光明、永红、圩里、罗枧、洋州、中分、宣华、刘渡、开发、乐丰、罗溪、何家、竹山、永胜、里坊19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6个居民小组、201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5万人,城镇化率73.2%。另有流动人口1.6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6.52万人,占48.1%;女性7.06万人,占51.9%;均为汉族 江右民系。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5.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7千米,总面积197 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72平方千米,占77%;山地面积96.6平方千米,其中林地56.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58.6%,水域25平方千米,占12.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90人。

常住人口97183人(2017年)。

位于崇仁县中部,东经116°3′,北纬274°5′,丘陵地貌,红壤和黄壤土地,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7-18℃,平均无霜期为266天,降水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300毫米。耕地面积3.181万亩,山林面积11万亩。 地处相山向北豁口开阔地,地势相对平坦,属平原,有少量低丘;平均海拔72米。

巴山镇交通便利,地处抚州市半小时经济圈,抚八公路、向乐铁路贯穿全境;物产丰富,盛产香甜爽口的毛板栗、富含氨基酸的油茶,是“中国麻鸡之乡”的原产地。

属亚热带温湿气候,相对湿度83%。多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0.8℃(2008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气温29.6℃,极端最高气温42.1℃(2008年8月22日)。生长期年平均290天,无霜期年平均298天,最长达310天,最短为26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75.6 小时 年总辐射2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1天(一般为1月19日~次年1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2239.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1天,最多达117天(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7月,5月最多。

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崇仁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罗溪、刘渡,长25.5千米,流域面积2.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0立方米/秒。

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等。水灾灾害年均发生多次,主要发生在5月至7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2010年6月19日沿河地区。受灾人口39460,转移人口7610,直接损失8亿多元。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调整农业,优化工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特色农业,一手抓订单农业;一手抓企业转制,发展个私经济,一手抓招商引资,夯实工业基础;一手抓镇域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全镇充分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镇建立了以县城为中心的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800亩田藕生产基地和2000亩的果业开发基地。利用平缓荒山草坡散养麻鸡800余万羽,建立了集孵化、养殖、加工的麻鸡生产销售一条龙体系。逐步形成了蔬菜种植村、麻鸡养殖村等一村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同时镇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订单农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全镇引进外资建立了8个苗木花卉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生产经营模式。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0元。

在做大做强工业蛋糕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加大企业转制力度,盘活闲置资源,同时不断优化生产经营环境,制订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业内人士办厂搞实体,促进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和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制订优惠的引资政策,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几年来,全镇引进外资6000余万元,创办了亚珀变电设备有限公司、赣电互感器厂、江西特种变压器厂、江西益华电器厂等,逐步建成了以变压器、减震器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全镇有企业2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6家,2004年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71.3万元。

2006年巴山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7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58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0元。

2007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34195万元,比上年增长58.4%,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项目、机电、机制砖厂销售收入比上年均有较大增长;2007年完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640万元,主要有明正新建厂房一栋及设备,四分厂新增一条生产线,益华新增一套设备。2007年新上企业5家,分别是福兴建材厂、崇仁县华电电气厂、恒康纸品厂、江西穗丰钳剪、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7.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073万元。

2017年,巴山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7.2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完成财政收入10436万元,比上年下降17.6 %,其中:国税完成2746万元,增长13.4%,地税完成5662万元,下降19.7%,财口完成2028万元,下降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3497元,比上年增长9.2%;巴山镇镇域范围内城区棚户区改造、宝水新区海绵城市等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7.12亿元。

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0.97亩;林地面积10.9万亩。是(国家/省级)重要的麻鸡、大棚疏菜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加20%,占GDP的比重27%。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0779吨,人均799千克,其中水稻29371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红薯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0.09万亩,产量11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908吨,其中花生643吨;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33585吨。

畜牧业以麻鸡、生猪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3万头,年末存栏1.4万头;牛饲养量0.1万头,年末存栏0.08万头;家禽饲养量2708万羽,上市家禽2124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3682吨,其中猪肉2371吨,牛肉63吨,禽蛋1807吨,畜牧业总产值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2.26万亩,其中防护林8200亩,经济林12000亩,竹林12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0.42万株,林木覆盖率56.6%。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68万亩,产量1700吨,主要品种有桔子,其中桔子1200吨。

渔业以水库、鱼塘养殖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22平方千米。2011年,人工水库养面积2052公顷,产量7400吨;鱼塘养殖面积148公顷,产量534吨;水产品总产量2000吨;渔业总产值0.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

2011年,拥有大型农业机械0.39万台(辆);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

是崇仁县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机电、成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机电产业园、永康工业园、盛世创业园等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2011年达到7.9亿元,比上年增加11%,占GDP的比重17%。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0.4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 7.9 亿元,比上年增加11%。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 3家,被列入国家(省级)电力业 500 强。工业园区 1 个,省级1个。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256个,职工8942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7亿元,比上年增加13.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3亿元,比上年增加9.3%。

2011年财政总收入7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00万元,比上年增加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830万元,增值税1900万元,企业所得税270万元,个人所得税3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16%、11%、12%。人均财政收入6100元,比上年增加12%。

2011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会员156个,其中团体会员86个,个人会员7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傩舞、人生……;各类 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职人员45人,剧院(场)1座,座位600个,每万人拥有0.2个,年演出120场次,观众达7.2万人次;电影公司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座,座位600个,每万人拥有0.2个,年放映24场次,观众达12000人次; 文化馆(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1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藏书3.5万册;档案馆1个,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2011年末有幼儿园(所)6所,在园幼儿4887人,专任教师93人;小学19所,在校生6556人,专任教师4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55人,专任教师6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5%。

2011年教育经费达17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20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0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7%、11%、9%。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7%,比上年地提高了4个百分点。

2011年末有卫生院1所;病床36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4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 59人,其中执业医师41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2万人次,住院手术1470台次,出院病人2.3万人次。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4/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6万人,参保率9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69.5岁,其中男性68岁,女性71岁;孕产妇死亡率2/10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1.5‰。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03户,人数6542人,支出1587.5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202元,比上年增长7.5%;城市医疗救助26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542人次,共支出65.4万元,比上年增长8%;2004年8月,接收三峡移民428人,分布在6个安置点。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78户,人数1089人,支出118万元,比上年增长7%,月人均108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9人,支出3.42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7人,支出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医疗救助18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87人次,共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临时救济460人次,支出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

社会福利费2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90张,其中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床位79张,社区服务床位80张,社区服务设施1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0个,社区服务站10个。组织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0.2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0.1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0.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1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0.1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2万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注重为民办实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几年来先后争取立项资金80余万元,兴建了巴山镇第四小学教学楼,筹资400余万元硬化了镇村公路,筹资120余万元兴建了巴山镇敬老院,筹资80余万元解决了各小街小巷脏乱差的面貌,同时深入开展创评“文明楼院”、“十星文明户”等活动,在广大村(居)民中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强服务、树形象、除陋习、别愚昧道德风尚。镇党委、政府先后被省政府评为“税改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省计生委评为“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被市政法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市、县委评为“先进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巴山镇

何异(1129-1209)字同叔,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初授石城县主簿,历两任调为萍乡知县,政绩显著,经丞相周必大推荐,升迁国子监、丞。在朝应对时,颇称帝意,升为监察御史,调任右正言。绍熙四年(1193),调为湖南转运判官,兼管军事。后召回任太常少卿,改任秘书监实录院检讨官,代理礼部侍郎兼管太常寺职。

庆元五年(1199)八月,因与韩侂胄意见不合被免职。后起任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兼本路安抚使。开禧二年(1206),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

嘉定元年(1208),奉召回京任刑部侍郎。第二年,代理工部尚书。

著作有《月湖诗集》、《中兴百官题名》50卷、《月湖信笔》3卷。

陈象枢(1696-1753)字驭南,号复斋,清巴山镇北耆人。雍正八年(1730)中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迁本司员外郎,调礼部精膳司郎中。三年后,以荐加翰林院检讨。督学四川。刚入境,有属吏奉五百金作旅费,象枢正色拒绝。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济助困难的属吏。学署经过他的整顿,弊端肃清,获蜀人好评,被称为“陈夫子”。

不久,调为湖南督学。按惯例,督学每监试一场,考生须出钱少许,作为学使舟车、仆从的费用,但他拒绝接受,为人所敬重。岁试完毕,因母丧归家,倾其所有,倡修至圣大成殿及宗祠,对族戚中贫困者,给予资助。后主讲豫章书院,仅凭教学报酬自给。

乾隆十五年(1750),特旨起用旧臣14人,都是九卿之列的大臣,唯陈象枢仅以部郎资格获得起用。到京后,任户部员外郎兼井田科职。其公务繁剧,且人选更迭频繁。吏员乘机弄虚作假,弊端屡生。他事事核实,使奸伪行为不能得逞。在职三年,积劳成疾,卒于高宗乾隆十八年,年五十八岁。

陈象枢十二岁能古文,著作有《复斋文集》十卷,诗集八卷,《读史一得》五卷,《举庸定解》五卷,《易经发蒙》六卷,《五经渊源录》一卷,《经解补》四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彭祖寿(1871-1936)字琢云,号觉云,别号巴山铁汉。清宣统元年(1910)授文林郎,分发湖北省候用知县,未履任。 1912年,任崇仁县教育会会长兼振坤女子学校校长。1914年,考入江西省澄清吏治研究所,奉派为26个县的吏治调查员。到进贤县密查私访时,当场查获县知事吸食鸦片。该知事贿送银圆400元,祈求包涵,彭当即拒绝,并赋诗一首:“多谢明公一片心,交友何必赠黄金,应知我是贞操者,决不食利染泥尘。”随即焚毁烟具烟料,并上报查办。1915年春,考取候用县知事,在武昌候缺时,奉湖北省督临时委派,到夏口厅(今武汉市)监焚英商价值银圆200余万元的鸦片烟2100余箱。英商企图以银圆4万元贿通夏口厅长,以假换真,但被彭祖寿严词拒绝,并当众焚毁。

彭祖寿勤奋好学,工诗善文,尤对古典文学较有研究。他喜爱梅花,曾作对联曰:“百炼此身成铁汉,一生知己是梅花。”“布衣常自足,多金复何为。”晚年致力于国学研究,并联络本县爱好国学之士,于1923年创办国学研究社,自任社长,共同研究国学经史,潜心写作。著有《读史随笔》、《鄂中宦游录》、《觉芸轩笺》等遗稿,惜被毁。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崇仁县巴山镇委员会 地址: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中山路49号

崇仁县巴山镇罗枧村民委员会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

周边中学

崇仁一中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育才路32号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育才路32号

周边崇仁县

徐州摧贤达飞暌运输有限公司管理人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G236(迎宾大道)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巴山鑫城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东城路巴山鑫城
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巴山镇东城路巴山鑫城

周边乡镇

巴山镇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