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镇
马山镇 马山镇乡镇概况 马山镇名称溯源 马山镇自然资源 马山镇农业发展 马山镇工业发展 马山镇私营经济 马山镇教育科技 马山镇文化卫生 马山镇城镇建设 马山镇旅游资源 马山镇下辖村 马山镇人口数据
马山镇位于山东省省会 济南市西南,东倚泰山,西傍 黄河, 是济南市通往华东、华南的重要门户,自古就有“齐国咽喉”之称,农业、工业发展迅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马山镇地处山东省 济南市长清区南部山区,交通便利,位置重要,是古齐鲁两国的重要通道,是古齐国伸向中原的触角。104省道穿境而过,并与毗邻马山而过的 104国道、 220国道、 京福高速公路、津沪铁路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以辖区内历史名山——马山(《左传》载格马山、隔马山)命名,镇政府驻地 郭庄,在 长清区南21公里处。总面积88.4平方公里,辖三个办事处,5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321人(2017年) 。南至张家老庄与泰安地区肥城市接壤,西到马山与 双泉乡搭界,北抵 小河东村与 归德镇毗连,东逾 大东山、砣曰,分别与 五峰山街道办事处、 万德镇为邻。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境...
详情马山镇位于山东省省会 济南市西南,东倚泰山,西傍 黄河, 是济南市通往华东、华南的重要门户,自古就有“齐国咽喉”之称,农业、工业发展迅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马山镇地处山东省 济南市长清区南部山区,交通便利,位置重要,是古齐鲁两国的重要通道,是古齐国伸向中原的触角。104省道穿境而过,并与毗邻马山而过的 104国道、 220国道、 京福高速公路、津沪铁路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以辖区内历史名山——马山(《左传》载格马山、隔马山)命名,镇政府驻地 郭庄,在 长清区南21公里处。总面积88.4平方公里,辖三个办事处,5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1321人(2017年) 。南至张家老庄与泰安地区肥城市接壤,西到马山与 双泉乡搭界,北抵 小河东村与 归德镇毗连,东逾 大东山、砣曰,分别与 五峰山街道办事处、 万德镇为邻。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
境内古迹文物璀灿荟萃,有中国古代谋略家、 纵横家鼻祖 鬼谷子隐居的通明洞,汉、唐、宋、元、明、清历代 古文化遗址保存完好,有 国际主义战士史元厚烈士纪念堂。旅游资源丰富,马山海拔512.3米,与五岳独尊泰山、鲁中仙境 五峰山并称姊妹三山,山上有世界基尼斯之最“毛主席万岁”植物标语、森林公园、马山神丰施候庙等“五泉、十洞、四十八景”,令海内外游客留连忘返。早于 秦长城490多年的 齐长城环拱在马山群山之上,长达30多公里。中华圣桃、中华 雪桃享誉全国,每年举办农历三月三山会暨雪桃赏花节、雪桃采摘节等文化特色活动。矿产资源丰富,马山素有“建材之乡”的美称, 花岗石、 木鱼石、 石英石、 钾长石等20余种,储量大,质地优。
药材资源独特,马山有“ 栝蒌之乡”美誉,栝蒌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地道原产名贵中草药, 野生灵芝、 山参、 何首乌、 金银花、 野菊花、 柴胡等遍及 马山山麓。2011年,全镇中药材种植产业取得重大成果,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基本实现“人均半亩药,增收一千元”前期目标。新引进环球医药控股集团等三家中药材企业进行公司化运营,同时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合作不断深化,已真正形成校、地、企深度合作的良好格局。马山栝篓“地理性标志产品”荣获 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认定。马山镇还被列为济南市现代农业特色品牌示范基地。林果业发展迅速, 雪桃面积突破8000亩,核桃面积突破5000亩。新引进了济南乐生园 有机黑猪养殖等三个大型养殖基地项目,并积极发挥他们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去年以来共引进规模企业11个,投产5个,在建4个。济南长虹高科技复合管有限公司、济南暖风机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城镇面貌不断完善,投资1600多万元实施了城镇建设行动,通过城镇建设,使马山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活环境大大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观,综合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将给 马山带来更多的发展资本和发展机遇,将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镇村干部考核制度,形成了“一线二纲”科学考评体系,马山干部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2011年全镇重点项目,分别是山区综合开发项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共计投资2000多万元。
马山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源于 马山脚下的宾谷河蜿蜒25公里流入 黄河,国家中型二级水库 崮头水库容量达2000万立方米,星罗棋布的杨土水库、东褚水库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旅游资源魅力四射,境内马山主峰海拔512.3 米,与泰山、 五峰山并称“三姐妹”。山上悬崖百丈,古树参天,森林茂密,景色秀丽,有建于春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古建筑,东坡有面积达276.9亩的被大世界基尼斯命名为世界之最的大型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加之马山“丰施候庙”、“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引来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早于 秦长城490余年的 齐长城环绕在马山群山之上,长达30多公里,是在齐长城过镇里程最长的一段。药材资源独特,马山 栝蒌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地道原产名贵中草药, 野生灵芝、 山参、 何首乌、 金银花、 野菊花、 柴胡等遍及 马山山麓。
近年来,马山镇党委、政府“立足南部山区、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构建生态型乡镇”,以长虹铸管为首的工业正在崛起,长虹科技园规模日趋扩大,2007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马山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主要果品有桃、核桃、 板栗、杏等,其中雪桃面积达5000亩,优质雪桃产量达60万公斤。以北李为中心的 雪桃精品园位于马山脚下,为马山森林公园的一大靓点,是马山 农业生态旅游的中心。马山三产发展迅速,特别是以马山景区旅游、雪桃园观光为内容的旅游业日趋活跃,游客日渐增加,知名度越来越高, 马山已成为长清区“六大景区”之一。
目前,马山加大了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进、大开发、大发展的力度,紧紧依托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等巨大优势,制订了生态农业区、商贸住宅区、旅游风景区、 行政文化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五大功能分区开发建设规划,本着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益管理的原则,广交天下朋友,诚招四海客商,采取多元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型小城镇建设新突破。并且进一步弘扬“明礼诚信”的风尚,全方位搞好服务,努力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人气、商气、财气汇集的洼地效应。
马山本名格马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侧2公里处,面积3.6 平方公里,东南西北走向,海拔512.3米。山上植有侧柏、刺槐等树木,森林覆盖面积占60%,悬崖百丈,大树参天,森林茂密,景色秀丽。《左传》记载, 鲁襄公十八年(前555年)十一月初一日,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攻克齐国的防门重地而进占平阴邑,然后沿着今孝里经义合、土屋至崮头的山涧谷地尾追溃退的齐军。时齐军负责殿后的 阉人夙沙卫,为了阻挡追兵,将战车拴成一排堵塞道路。大夫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子姑先乎!”夙沙卫为了报复,就在小路的狭隘处杀掉几匹战马,堵住隘口,将殖绰、郭最挡在后面,晋人追来,俩人被俘。夙沙卫杀马塞路的隘口,即今马山与归德结合部的石门, 马山与石门隔河相望,此后遂称此山为“格马山”。后讹为隔马山,省作马山。马山还有“山形似马,故又称马山”之说。
马山镇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源于 马山脚下的宾谷河蜿蜒25公里流入 黄河,国家中型二级水库 崮头水库容量达2000万立方米,星罗棋布的杨土水库、东褚水库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药材资源独特,马山 栝蒌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地道原产名贵中草药, 野生灵芝、 山参、 何首乌、 金银花、 野菊花、 柴胡等遍及马山山麓。
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在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畜牧、林果和 花菇产业化。现已发展旱作小麦4000亩,地膜花生、 地瓜1.5万亩;苹果、玉杏、雪桃、 板栗、核桃等林果10000余亩;牛、羊、兔存栏量分别达到5000头、4万只、5万只。
特色农产品:
树参,药材,中草药, 灵芝, 山参, 何首乌, 金银花, 菊花, 柴胡, 梧桐
1997年, 马山镇辖3个办事处, 53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9270户,32719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1540人。 总面积87.4平方公里。1997年,全镇财政收入405万元, 农业总产值6678万元, 工业总产值61887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526%、226%、 24 86%、773%。1997年 人口出生率为14.21‰,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7‰,分别比198 6年上升了1.25个千分点、 0.23个千分点。农业1997年全镇共有耕地3241公顷。1986~1997年,镇党委、政府在稳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大搞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86~1990年,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小型配套,当年见效”的原则,全镇重点抓了改造原有水利设施和修复配套为主的水利工程。投资343万元,投工90万个,新打机井68眼,配套、维修机井92眼, 建塘坝6座,修生产砂石路41条,铺设地下防渗管道28公里,扩大水浇地面积420公顷。 1991年,全镇开始实施“黄淮海”开发工程,历时3年,投资361万元,投工290万个,搬运土石方294万立方米,完成大元、崮头、老庄中低产田改造各33.33公顷。1994~1996年,投资620万元,投工4 9万个,动用土石方41万立方米,修建水库1座,新打配套机井20眼,埋设节水管道5 000米;对南大沙河进行治理,修筑拦河坝6座, 顺河堰2500米;建成大河东20公顷果园微滴灌工程,完成小城镇拆迁工程,整改土地130公顷。全镇水浇地由1986年的63 3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1025公顷。1996年粮食总产2108.5万公斤,比1986年增长25%。
镇驻地规划建设了占地150公顷的工业开发园区,已实现“四通一平”,并制定了在工业区内投资的优惠政策,广招客商投资开发。区内现已形成建工建材、机械加工、搪瓷化工、特种锅炉、建筑安装五大主导行业,固定资产4830万元,从业人员6500人,拥有市级以上先进企业6处,合资企业2处。市级先进企业济南宏源特种锅炉集团,是省劳动厅“E”级锅炉首批定点企业,生产资格为E2级。成立了济南市特种锅炉研制开发推广中心。研制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角管式锅炉,荣获中国首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质奖。立式强化燃烧炉、双功能带循环装置燃烧炉分获中国第二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奖。
2004年,全镇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GDP)32000万元,增长6.2%;农业及限额以上 工业增加值达到19555万元,增长14.8%( 农业增加值达到10435万元,增长19%;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120万元,增长20%);人均农业及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111元,增长20%;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9万元,占年计划的10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8642万元,增长49.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00万元,增长0.4%;个体私营经济实缴税金达到270万元,增长9.8%;出口总值达到2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达到6200万元,增长3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29元,增长11.1%。
1986年,马山镇共有镇村办企业168家,其中镇属企业21家,村办147家,拥有固定资产439.8万元, 从业人员2887人。自1986年起,通过积极与省、市政府驻地大企业攀亲结缘搞联营, 努力推行“产学研” 工程,广招贤才,先后建起了压力机配件厂(现为金马机械制造总厂)、搪瓷厂、化工厂等。还先后与全国、省、市30余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引进高中级专业人才186名,开发新产品153个。1987年,建成了立德粉厂。到1991年,济南宏源特种锅炉集团(原济南特种锅炉厂)、金马机械制造总厂、建材公司已发展成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镇办企业,年产值均过千万元。冲压件厂(原农具厂)于1994年被锅炉厂兼并。到1997年,全镇工业形成了耐火材料、精密机械、化工、建材、 食品、搪瓷、特种锅炉、建筑安装和金属编织等9个门类的主导产品。同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226家, 从业人员1.4万人; 工业总产值达到61887万元,比1986年增长2486%;实现利税6268万元,比1986年增长2634%。其中镇属企业10家,拥有固定资产1192万元,从业人员857人,完成产值13277万元,实现利税1134万元;村办企业92家,从业人员7400人,完成产值33083万元; 个体企业124家,从业人员5750人,完成产值15527万元。 到1997年,全镇建筑队伍由1986年的700人发展到150 0人,安装队伍由300人发展到1000人。1997年,全镇完成 建安产值2363万元。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实行领导、政策、资金倾斜,鼓励农民放心、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全镇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224家,其中私营企业19家,投资百万以上企业6处,从业人员已达3000多人,有利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1986年,全镇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学校布局分散,校舍陈旧。12年来,通过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1986~1987年, 先后投资57万元,使全镇48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六配套”。1988年,投资2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的成人教育 中心教学楼。是年,对全镇7所小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扩建,其中投资20万元为北站和南李小学新建教学楼,建筑面积分别为234平方米和198平方米。 1989~1996年,先后投资200万元为 马山中学新建教学楼两幢, 建筑总面积达4740平方米。1993~1996年,共投资100万元,按义务教育的配备标准为全镇中、小学配齐了音、体、美器材及图书和教学仪器,达标率为100%。1994年,顺利通过了市政府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达标验收。 至1997年, 全镇中学由1986年的5所调整为1所,在校生1383人,教职工93人;小学由1986年的42所调整为25所,在校生2456人,教职工1 65人;幼儿园由1986年的34所调整为15所,在园幼儿411人,教职工40人。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72%、 100%和90%。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升初中率均为100%。 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为97.6%。1986~1997年,初中向高中、中专学校输送1309人, 实施弱智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入学率为100%。1990年,被评为省基础教育先进乡镇。1991、1992年,镇教委连续两年被评为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镇教研会于199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竞赛团体二等奖。镇成人教育中心于1988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1993年,被评为济南市扫盲与农村成教先进集体。
1986年, 有文化站、广播放大站各1处。1989年,投资70万元建起电视差转台1处, 可收看亚洲二号卫星电视频道的电视节目。到1997年,全镇陆续建起村级文化大院53处。每年的元宵节举办花灯展、踩高跷、玩 旱船等艺术活动。逢重大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表演。1997年,全镇放映电影近500场次。 马山镇卫生院是集预防、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1986年,镇卫生院占地1.07公顷,建筑面积2536平方米,设有内、外、妇等25个科室,医务人员43人。全镇53个行政村均建有卫生室, 其中甲级卫生室占66%,共有56名乡村医生。1992年7月,提前8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并通过了省级验收。是年9月,投资40万元建成新门诊楼, 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94年8月,恢复合作医疗制度。1994年12月, 镇卫生院通过达标验收,达到乙等一级卫生院标准。1996年5月,实施镇村卫生一体化, 建成“三制五统一”的15处中心卫生室,卫生室甲级率达到100%。是年,与省 千佛山医院联合开办专家门诊,实施 疝气、 子宫肿瘤、 甲状腺肿瘤切除等手术42例, 手术成功率达100%。全镇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保障了妇幼保健及儿童免疫。 12年来,镇卫生院先后购置了X光机、万能手术床、洗胃机、 无影灯和救护车等医疗设备, 固定资产增加到112万元。1997年,镇卫生院科室增至35个,床位增至29张,医务人员增至40人,全年门诊量2.69万人次,年收入增至60万元,比1986年增长750%。是年,全镇有计划生育服务站(室) 54处,人口学校54所,计划生育协会55个,协会会员4888人。1996年,被评为济南市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先进乡镇。 1986~1997年先后7次获市级表彰,连续12年获得全县计划生育综合评比一等奖。
1986年,镇政府驻地只有镇机关办公大楼和供销社大楼。至1993年,先 后建起了成教中心楼、财税楼、 马山中学教学楼、卫生院门诊楼。1994年制定了小城 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建设一个工业区、一条商业街、一个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 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先后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供电大楼、 郭庄商业群楼、马东村商 业群楼、 供销营业楼、邮电营业楼等10大工程,建筑总面积4万平方米。1996年,投 资40万元建起了马山商场,营业面积1700平方米,被评为全市市场建设和网点建设先 进单位。 1997年,投资80万元,建起了 新华书店楼和计生服务大楼,总建筑面积200 0平方米。12年来,新修、拓宽、改造道路50公里,其中 水泥硬化路面2.5万平方米。 城镇面积扩大至3平方公里, 辐射7个行政村,0.8万人口。1996年,投资90万元对通 讯线路进行了改造,全镇电话装机容量增至500门。体育工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镇共有篮 球场6处, 乒乓球室4处,门球场1处,晨练点14处。1986~1997年,投资20多万元用 于购置体育器材,发展体育事业。1990、1996年举办了两届全镇农民运动会。1997年 3月举办了首届马山山会登山活动。是年10月,通过了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达标验收。
马山东麓开阔的斜坡上,由百万株松柏组成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每个字长235.2米,宽142.6米,五个大字共占地276.9亩。它们是1959年3月由马山当地数万名工、农、兵、学、商所栽植,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2001年8月,世界基尼斯大全上海总部经审核后,正式宣布这五个大字为植物标语“世界之最”。2002年3月,当地政府筹资在山脚下修建了一座观山亭,亭内立碑以示标志和说明,亭柱上有篆体匾额“观山亭”和“南鲁北齐一山似骏马奔腾,东岱西河长城如卧龙盘踞”的竖联。
龙象山:海拔422米,东与 五峰山、南与马山相望,在古代曾为一处山寨,寨墙、寨门、三宫殿、观音阁等遗迹尚存,民间有许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目前已建起三个观赏亭,铺设了登山台阶,硬化了环山旅游路;对上泉进行了改造,泉水清澈见底,让人留连忘返。
丰施候庙:丰施候殿是马山的主体建筑之一,此殿始建年代不详,内塑马山圣母神像,是马山一带的地方神。据山顶碑文资料记载,应早于元代,现保存完好的元代碑文为“重修丰施候庙”碑记佐证。传说中此庙为春秋战国时,某将军奉旨东征被困于马山脚下,得一老妇人食水相济而获救,朝拜时觉得马山圣母塑像与老妇相似,随回朝禀报皇上。皇上即封马山圣母为丰施候,并拨款重修殿堂,再塑金身。
印台山:在马山主峰西天门下有一巨石,状似印台,又似官帽,人们称此为印台山。传说这就是当年 鬼谷先生送学生孙膑、 庞涓下山时赠别之地,也因此赋予了印台山灵气。凡到马山烧香拜佛、求取功名、旅游观光的人无不来摸一摸这印台山,沾沾这印台山的光。现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马山是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仅革命战争年代马山就有二十多位在省厅级重要岗位上任职,现在就更多了,经多年印证,诚心诚意来马山求签许愿的,莫不有求必应。
蛤蚌洞:蛤蚌洞,其洞口形似蛤蚌而得名,又像两个亲密的恋人在接吻,所以也称情侣洞。洞口虽然小了点,可洞里边很宽阔,大约走一支烟的功夫,里面又变小了,只能容下一个人趴着往里去。最里边向下有一口深井,扔一块石头试试井深,一个时辰后才能听到回音。这洞内井水与北边六里地以外的二朗山的泉眼相通,如果在洞内水井里撒一把麦糠,第二天就会漂浮在二朗山下水库的水面上。听老人们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省里来过地质勘察队,后来,听人说马山有大蟒,就藏在这蛤蚌洞内,人们就再也不敢到洞里去了。
鹰嘴峰:很早以前,天宫里有一只玉兔来到人间,广袤无边的原野、崇峦叠嶂的群山峻岭、鲜美可口的美味佳肴,深深的吸引了它,不愿意再回到天宫去。一天,它看到有很多嫩绿的禾苗,就嘴馋地吃起来,久而久之对人间的庄稼造成很大损害,老百姓对它很反感。此事传入天宫 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降旨,派一天兵变成一只雄鹰来到人间要把玉兔带回天宫。那鹰来到人间,从南向北搜寻着,当这只雄鹰到了马山北边时,看到玉兔在东面的山坡上香甜地啃着地里的庄稼。神鹰心想:这会儿可找到你了。鹰是兔的天敌,只要让鹰看到,那还有个跑。神鹰和玉兔对视着,相距不过五里路,忽听得马山上“轰轰隆隆”山响和残烈的撕打声,振得整个大地都在动,原来是泰山奶奶赶着金马车轧马山,神鹰那受过这种惊吓,这一惊,就定在原处不动了,形成了现在的鹰嘴山状,而在距鹰嘴峰东边五华里处的螃蟹沟,那只玉兔正想再啃庄稼苗时,看到雄鹰在朝它观望,更是吓得不能动弹,就形成了现在的玉兔山。现在两处景点正在建设之中,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
马山古迹:马山上有春秋以来历代古建筑 丰施侯庙、 玉皇殿、 碧霞元君祠、后土殿、马山圣母影堂等。古代宗教文化发达,其主神为隔马神君。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国子 祭酒兼御史大夫李公瞻,在马山构筑隔马神君庙,祀齐国大夫殖绰和郭最。宋时封丰施侯。故马山主神庙或称丰施侯庙、隔马丰施侯庙。该庙在宋大观三年(1109年)、元 至元三年(1266年)、 延佑六年(1319年)、明 弘治十年(1497年)、 万历八年(1580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多次重建和维修。金元以来,为全真教盛地,道教名山。据康熙《 长清县志》及山巅万历碑刻载,马山是战国鬼谷子隐居之山,有 鬼谷洞。马山西麓的学城,是战国兵家孙膑、 庞涓,纵横家 苏秦、 张仪从师鬼谷子之所。
2003年6月,马山景区被命名为市级森林公园,每年到公园游览者达数万人。马山山麓农业综合开发区也逐步发展成为旅游观光生态园。
奶奶庙,与马山相对而望,坐东面西。今马山山坡林间,遍布一种宛如烙熟的饶饼样的石头,扁圆形,深褐色,面光滑,文脉十分丰富,颇有收藏和观赏价值。民间传说,古代有个大将奉命东征,来到马山脚下,被敌军人围困,兵将已又渴又饿,精疲力尽。无计可施之际,将军抽出宝剑就要自杀。这时有个挎篮子、提瓦罐的老嬷嬷从山上下来说:“将军不能寻短见啊,你还要为国家做大事呢。俺给大伙送点儿干粮、饭汤充充饥吧!”老嬷嬷分开了烧饼,一人一个,一匹马两个。只见她从篮子里一个劲儿往外拿,里边的烧饼并不见少,饭汤即喝即有。将军正想致 谢,老嬷嬷已不见踪影。只见山坡到处是烧饼,拿起来再吃,都变成烧饼样的石头了,放瓦罐的地方有一洼水,成为后来的“饭汤泉”。兵将们吃饱喝足,个个来了精神,像猛虎一样冲杀出来,敌人四下逃窜。仗打完了,将军到山顶 奶奶庙休息,抬头一看奶奶塑像,与送烧饼的老嬷嬷一模一样。将军回朝后禀报皇上,皇上诏刻封马山奶奶为丰施侯,为她修庙塑像。传说今山顶石碑尚有记载。
旧时马山奶奶庙香火极盛,三月三日庙会期间,信众来自方圆百里之内,当地素有“千里泰山、百里马山”之说。山会 戏曲表演一连进行6天,戏场设在官园子里,由11村庄香会轮流坐庄,出钱雇戏班子演出。旧时有“十一庄会首到一处,商商量量把戏雇”一说。戏班、舞狮、舞龙、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 打腰鼓、扮神像、二人摔跤等民间表演艺术丰富多彩。1980年代始,每年农历 三月三恢复了传统庙会,会期6天,每届山会都有多达数十万人次参加 。
“毛主席万岁”巨幅植物标语
由百万株 柏树栽植而成的“毛主席万岁”巨幅植物标语位于马山东侧35°至60°开阔的斜坡上,平均每字长235.2米,宽142.6米,南北总长764.8米,总占地面积达184584.9平方米(折合276.9亩)。近观苍松翠柏,青山掩映;远望字体苍劲,气势恢宏。
该植物标语于1959年3月栽植。当时,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怀着对共产党的崇敬和爱戴,由时任公社副书记张广林、齐秉祥同志组织抽调周庙小学的美术教师 张毅、石凤仙、杨兆庚、王玉香四位同志策划设计,在张毅老师的带领下,运用米尺、绳子等较原始的工具丈量,写出字的范围,先后用石灰、秫秸做标记,几易方案,最后用几千张白纸按笔划用石头压住,铺设在山坡上,人在3公里以外观察、调整,然后划线定穴,完成了栽植设计。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1959年的农历3月底,组织公社53个村的村民和工、农、商、学、兵各阶层人员二万余人上山栽树,调集了马山公社苗圃和五峰公社林场的百万余株侧柏树苗。据当年参加过植树的老同志介绍:除老人和小孩以外,能动的全部都上了山,有很多人是自发去的,因为当时在人们的心目中,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能够上山亲自栽上几棵树是对共产党恩情的最好报答。
植树那天,天上碧空万里,地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群布满山坡,按预先分工,两人一组,一字一群,争先恐后,热火朝天的干起来。运树苗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山脚下埋锅做饭,炊烟袅袅。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响彻马山大地,传出十数里。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百万株树苗全部栽完,“毛主席万岁”五个松柏组成的巨型大字巍然镶嵌在马山上。
“毛主席万岁”五个松柏大字,长在了马山山坡上,也留在马山人民的心里。如果说这项绿化工程是政府的组织,领导的智慧,群众的心愿,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大杰作,而后来衍发的种种事件,又带有一定的与自然挈合的神秘色彩。
栽树的目的当然是要保证树的成活率,数百万棵柏树栽在35至60°的斜坡上,浇水是不可能办到的,栽树的那几天,天空出奇的晴朗,正当人们担心的时候,两天后,天空突然飘来了几块云彩,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雨后人们到山上去看,百万树苗竟一棵也没有枯萎。后来有人说:是毛主席共产党的恩德感动了上天。
1976年秋天,马山上用柏树栽植的“毛主席万岁”突然发生了大面积的虫灾,仅两天的时间,大片柏树叶被“柏茧”啃掉。政府组织三千多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灭虫保树”活动,尽管灭虫很及时,但树仍被啃得只剩下树枝和树干,人们痛心不一,因为这些树在马山人民的心中,它已不仅仅是树。据当地的老人们讲,从他们记事起,也从没听说过柏树“招灾”,这一年的九月九日,正是毛泽东同志逝世的日子,是“天灾”还是历史的巧合。1977年春,柏树竟然起死回生,并且更加茂盛。
非常巧合的是,这一年唐山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地震波及到了马山,这一天的晚上,山上掉下一块巨石,恰好砸在了植物标语“毛主席万岁”的“主”字点上,至今“主”字变成了“王”字。当地人都传言,毛泽东活着的时候是“人”,逝世后成了“神(王)”。
60年代中期,上级有关部门指示:清除建在路边的毛主席的语录牌、画像、雕塑。马山公社院里毛主席的画像牌坊和山上的“毛主席万岁”标语也在清理之列。县委专门派工作组到马山来限期清理。这个任务落在了当时任文教助理员的李祥云同志身上,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上级的命令要无条件的执行。公社院里的主席牌坊很快被清理了,但山上的树“清理”起来很不容易,把树砍掉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要背上砍伐树木、破坏绿化的“罪名”,虽然不违背“上级”的指示,伐树却从人们的心理上接受不了,李祥云同志考虑了好几天,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他提议:不砍树也能解决问题。等到明年春天,用树把“毛主席万岁”的字空补起来,让人们看不出字迹就行了,这个办法得到了工作组的认可。后来树虽没栽成,但“毛主席万岁”免遭了一次浩劫。“上级”的命令虽然要执行,但执行者的智慧却有意无意的发挥了作用,有时连当事者也说不清。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笔宝贵财富,2001年5月中旬,马山镇正式向世界基尼斯大全上海总部提出申请,经上海总部审核批准后于8月中旬正式命名为“植物标语‘中国之最’”。并在山下建立碑亭以示纪念。
马山名贵中药材
马山镇是名贵中药材 栝蒌的原产地, 野生灵芝、 山参、 金银花、 柴胡、 远志遍布全境。
马山农产品
马山农产品品种众多,种植面积广。以 雪桃、 板栗、核桃、玉杏最为出名。马山雪桃属桃中的晚熟品种,每年的中秋节前后上市,具有色艳、味美、形端的特点。
矿产资源丰富
马山镇矿产资源丰富, 钾长石、铁矿石、 花岗石、 木鱼石等储量丰富,品种多、质量优,素有“建材之乡”的美称。
马山特色村庄
北李
位于 郭庄北1.25公里处,鹰嘴子山东脚下,北近小崔庄,205户,797人,耕地1016亩。
据传,元至正间(1341-1368),李氏由山西 洪洞县迁来建村,命名李家庄。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载:“南仓. 马南保李家庄”。1952年为区别村南李家庄,更名北 李庄。
本村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种植业,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引进了中华圣桃。现已成为长清区名优特产品。
北站
位于镇政府南6.1公里处,东邻 王家庄,方形聚落, 250户,997人,耕地1715亩,104省道经村西。
该村是个古老村庄,以地处 肥城县城北,又是古驿站地,命名北站。《尹氏族谱》载,明崇祯间(1628—1644),尹氏八世祖进财,由肥城县蔡村迁居此 地。以村中故有 圣佛寺,更名圣佛站。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载:“南仓·马南保圣佛站。”清朝末年名神佛站。民国间复名北站。
崮头
位于镇政府北4公里处,崮头水库北岸,东距漩庄0.5公里。方形聚落,东西向街2条。1984年改崮头大队建 崮头村民委员会,489户,1937人,耕地1884亩。农历逢五、十日集,马双路经村北。
明洪武间(1368—1398)赵氏、高氏相继迁来该村南北定居,名赵家行、高家行。清道光版《长清县志·地舆志》载:“南仓·马南保赵家行、高家行。” 后来,合为一村,以村处山顶凹平的鹰嘴子山北脚下,命名崮头街,今名崮头。该村连续两年被区委评为纳税先进村。
郭庄村 马东村 小 崔庄村 大核桃园村
北李庄村 中义合村 龙凤村 地楼村
上 义合村 三合庄村 南宋庄村 庄家峪村
郭家峪村 尹庄村 王家岭村 关王庙村
薛家峪村 华庄村 西太平村 东太平村
小刘庄村 漩庄村 双泉庄村 小河东村
南苾村 大河东村 龙风庄村 王家坊村
西褚科村 东褚科村潘庄村 崮头村
大崔村 牛角沟村 大崖庄村 小核桃园村
季家庄村 于家庄村 北站村 小岭村
杨土村 张家庄村 王家庄村 魏家庄村
孙土村 黄路山村 庄科村 焦庄村
南李庄村 碾砣沟村 白石崖村 张家老庄村
季家西山村
常住人口31321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30744 |
男 | 15501 |
女 | 15243 |
家庭户户数 | 9328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30132 |
家庭户男 | 15133 |
家庭户女 | 14999 |
0-14岁(总) | 6081 |
0-14岁男 | 3145 |
0-14岁女 | 2936 |
15-64岁(总) | 21735 |
15-64岁男 | 11075 |
15-64岁女 | 10660 |
65岁及以上(总) | 2928 |
65岁及以上男 | 1281 |
65岁及以上女 | 1647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30320 |
周边中学
长清区马山中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郭庄马山路马山中学
周边乡镇
马山镇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
周边村庄
东马山村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
大河东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