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鱼池村
郗鱼池村
郗渔池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北25公里,地处寨里镇西北部,距镇政府3.5公里。南与东渔池、大渔池相邻,东跨黑龙河与枯河接壤,北靠九顶山,西依西山子,地处丘陵。全村387户,1176口人,耕地1449亩。据《郗氏谱》记载,明初郗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临大渔池村,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郗渔池。据传说,郗姓来此建村以后,又有巩姓迁到此处,有“郗巩二家”之称。后来朱姓,刘姓,苏姓,王姓,聂姓,陶姓,魏姓、景姓迁聚。现在聂姓,魏姓已无。明朝中期,朱姓第八世由朱家庄迁到郗渔池。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渔池乡·郗渔池。”1939年至1941年,莱芜县委决定成立八、九区联合区委,郗渔池隶属莱芜八区;1941年莱芜县撤销八区,建立寨里区,归寨里区管辖;1945年县委调整行政区划,建狼签婶轿立水北区,郗渔池村隶属水北区;1958年隶属寨...
详情郗渔池村隶属莱城区寨里镇,位于莱城西北25公里,地处寨里镇西北部,距镇政府3.5公里。南与东渔池、大渔池相邻,东跨黑龙河与枯河接壤,北靠九顶山,西依西山子,地处丘陵。全村387户,1176口人,耕地1449亩。
据《郗氏谱》记载,明初郗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临大渔池村,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郗渔池。
据传说,郗姓来此建村以后,又有巩姓迁到此处,有“郗巩二家”之称。后来朱姓,刘姓,苏姓,王姓,聂姓,陶姓,魏姓、景姓迁聚。现在聂姓,魏姓已无。明朝中期,朱姓第八世由朱家庄迁到郗渔池。
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渔池乡·郗渔池。”1939年至1941年,莱芜县委决定成立八、九区联合区委,郗渔池隶属莱芜八区;1941年莱芜县撤销八区,建立寨里区,归寨里区管辖;1945年县委调整行政区划,建狼签婶轿立水北区,郗渔池村隶属水北区;1958年隶属寨里人民公社,后改为寨里镇;1992年莱芜建立地级市,隶属莱城区寨里镇。全村总面积4.96平方公里。
郗渔池,地处丘陵,境内西高东低,西、北丘陵地,东部洼地。过去,早年,洼地收点粮食;涝年,丘陵地收点红薯。这里经济贫穷,交通闭塞,商贾少见,很少与外界往来。
据说,很早以前的旧村,靠黑龙河,村东立有“开垦碑”一块。村西建恋柜判只有观音庙,是明朝嘉靖年间,村民为乞求平安所建。庙东曾是异常热闹的场所,打拳的、卖艺的、说书的,多会于此。村南有一菏塘,占地3亩有余,俗称“南湾”,夏日湾内荷花盛开,是旧时的一大景观。西山水尽会于此,满溢出流人黑龙河。村北是北湾坝子,这里地势较高,不管黑龙河河水多么大,夏季洪水时也漫不过此处。
郗渔池东部是洼地,洼地间排水沟常年流水不断。九顶山雨水顺赶牛道而下,与排水沟水汇合流经此处,向东流入黑龙河。在北湾坝子北部,村民捐款修建北石桥一座,又称“月梅桥”。为防止匪盗抢掠,保民护财,清末枯河出钱,渔池出工,联合在西山山顶建有圆形山寨,寨墙均是就地取材,用石砌成。寨内依山势建有很多石屋,分为东寨、西寨。东寨郗渔池用,西寨前枯河用剃请邀。在寨中用石灰石建有蓄水井一口,住寨时用。山寨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发挥了作用。如今石井遗址犹存,但寨墙遗石所剩无几。
西山子北邻北山子,取名九顶山,因有九个山头而得名。山前是枣行,山南脚为火蜜拔凝石岭,山后有石洞一处,因洞顶露天,又称“露天洞”, 抗日战争时期是区中队、武工队秘密驻扎的地方。
郗渔池村民历来积极参加革命事业。1940年,日本鬼子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当时,郗渔池住着八路军第四支队医院,伤病员不少,由于情报及时,在村民的掩护下,安全转移。敌人扑了空,日本鬼子气急之下放火烧掉了学堂三间东屋。1943年1月7日,区中队、武工队驻扎郗渔池,由于敌探告密,被敌人包围。武工队队长许会员指挥队员向西突围。当时许会员已经受伤,在他掩护下,其他同志都已突围,许会员壮烈牺牲。朱茂德手负重伤。1947年郗志顺在打谷场上干活,此时,前枯河据点的两名汉奸打赌练瞄准,枪响后郗志顺倒在血泊中,当场死亡。
莱芜地区有了中共党组织活动以后,郗渔池村民积极支前,妇女做军鞋,送军粮、青壮年积极参战。抗日战争时期,朱茂德的母亲曾被汉奸捉入鲁西据点,受酷刑折磨,她咬紧牙关始终没有说出儿子的去处,表现了一个革命老人的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现了朱茂先、郗志木等10位革命烈士。朱茂德、巩长兴、苏等孔,巩际信都是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解放后,朱茂德任肥城矿务局建井工程处处长,巩长兴任福建某部团政委,苏等孔任上海军用机场组织部长,巩际信任浙江温田造纸厂党委书记。询凝
郗渔池人憨厚朴实,勤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住户渐多,人口增加,村庄渐往西扩。村西观音庙竞成村中央。过去郗渔池人少与外界往来,人们日日农耕,种植黍子、高粱、谷子、豆子、地瓜,后来水源渐好,增种小麦、玉米。农闲时节,人们以石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因而郗渔池石匠很多,锔匠不少。民国初年,郗渔池副业,只有郗志富一家馍馍坊,朱尔贤一家油果铺,还有郗公林的眼科药铺和朱玉元的妇科药铺。据说,1947年土改时定成分,郗鱼池村找不出一家地主,只有一家富农,也就相当于其他村的中农。
郗渔池人尊重文化,出现过不少文人雅士,明末朱考中进士,授予七品知县。清末,朱本香善写“状子”,四里八乡只要有官司,都邀请朱本香写“状子”。他写的“状子”无不胜诉。他为人耿直,勇于伸张正义。县官到任,也要来访朱本香。光绪年间剃多脚,朱玉芳考中秀才,没等任官就英年早逝。民国初年,朱玉泗爱画古代人物画。付试仔他亲笔画的二十四孝图,至今有收藏。朱茂亭善于书法、精于颜体,刘东江善于刻碑文,技艺娴熟。当时渔池一带的石碑,都是朱茂亭书写,刘东江凿刻,那时有“毛笔朱茂亭,铁笔刘东江”之美称。20世纪50年代初,朱茂文在本村冬学当教书先生,擅长楷书。20世纪80年代初、朱应俊任莱芜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酷爱书法,笔耕不辍,取得一定成就。郗长勤自幼爱作画,曾得到莱芜文化馆领导的肯定,90年代,郗新远曾任省科协行政处副处长。
郗渔池人,重视教育,从民国初到建国后,先后有刘西湖、邢曰义、朱茂文、朱尔勤、郗恒远在郗渔池创办冬学。1951年建立渔池初级小学,首任教师是郗志松,校址在村中观音庙前。此后初级小学逐步发展,到2000年合班并校归人大渔池联小。近20多年来,村中共考入大中专学生三四十人。
郗渔池人的文化生活丰富。建国初期,戏曲爱好者郗志园、郗志伦、郗立远、郗志让、朱茂告同前枯河的李海桥,在郗渔池创立冬闲剧团。他们自筹经费,购买乐器、戏装,排练传统剧目莱芜梆子《小姑贤》、《吉阳关》、《三世仇》、《墙头记》等十多个剧目,年关上演庆贺新年,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965年,村里建立合作医疗卫生室,老中医徐寿青任主治医生。现在,以苏咸振为主治医生的卫生室,村民很满意。
解放后,历届村领导立志改善山村面貌,把改善水源条件放在首位。1959年,在郗渔池顺南北街挖沟建地下渠,引黑龙河之水,浇灌村南农田。1966年,修雪野西干渠,建黑龙河压力管道,筑出水大坝。建梯田,改造涝洼地,兴修水利。从1970年至1975年在朱尔禹书记带领下连续修3座扬水站,筑1座跨河渡槽。从1976年开始,在郗长勤书记带领下将旧村迁到九顶山前雪野西干渠以西,现在已迁去100余户,称郗渔池新村。由于西干渠间隔,形成两个自然村,又打了200余米深井两眼,解决了新村吃水和浇灌问题。从1990年开始在朱尔珍书记带领下,又打了3眼机井,把水送到半山腰,彻底改变了水源条件,山岭薄地能种生姜大蒜,农民收入逐年增长。1997年,在朱司建书记带领下,在村中修起柏油路,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已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周边政府机构
东鱼池村撮退孱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