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里街村

张里街村


张里街村隶属莱城区杨庄镇。在莱城区西25公里处,位于杨庄镇东北部,赢汶河南岸,距杨庄镇政府约4公里。南接朱屈街村,西接陈徐村,东与冷家庄村相望,东北部和北部隔河与寨里镇毗邻。枣徐公路由村北擦肩而过。有耕地1202亩,350户,1076口人。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西乡·张里保”。距村碑载:明天顺年间张里街即为莱芜西乡张里保,足见建村当在元或元朝之前。原名张家楼,后村落扩大,设有集市,改称张里街。解放前隶属水南区;解放后属杨庄区;后属2001年建成、投资24万元、占地5亩的张里街学校杨庄人民公社、杨庄办事处、杨庄镇至今。交通的发达带动了张里经济的繁荣。张里是由泰安经 范镇去 口镇的御大路上的必经之处。东门里有贾家店、陈家店,供过往客商行旅食宿。后来,大街两侧各种商家店柜主乌铺逐渐增加。南门里路东有司京春的油果铺,著名中医王恒振的天一堂、田中玉...

详情

张里街村地名网_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张里街村资料简介
  张里街村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11610821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116。张里街村与杨庄村、谭家庄村、大埠头村、小埠头村、西李家庄村、燕家庄村、陈东村、陈西村、陈北村、西杨庄村、东李家庄村、陈徐村、朱屈街村、西宅科村、前郭庄村、后郭庄村、冷家庄村、高家店村、刘家店村、镇武庙村、李家堂村、石家河村、上马家泉村、下马家泉村、侯家洼村、罗家洼村、蔺王庄村、巩家庄村、张家泉村、营房村、尹家庄村、马村、水西官庄村、胡家宅村、孟家官庄村、梅家官庄村、太平官庄村、凤凰官庄村、龙尾村、大桥沟村、小桥沟村、闫桥村、司家岭村、雪岭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张里街村同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张里街村介绍

张里街村隶属莱城区杨庄镇。在莱城区西25公里处,位于杨庄镇东北部,赢汶河南岸,距杨庄镇政府约4公里。南接朱屈街村,西接陈徐村,东与冷家庄村相望,东北部和北部隔河与寨里镇毗邻。枣徐公路由村北擦肩而过。有耕地1202亩,350户,1076口人。

明《嘉靖莱芜县志》记载:“西乡·张里保”。距村碑载:明天顺年间张里街即为莱芜西乡张里保,足见建村当在元或元朝之前。原名张家楼,后村落扩大,设有集市,改称张里街。

解放前隶属水南区;解放后属杨庄区;后属2001年建成、投资24万元、占地5亩的张里街学校杨庄人民公社、杨庄办事处、杨庄镇至今。

交通的发达带动了张里经济的繁荣。张里是由泰安经 范镇去 口镇的御大路上的必经之处。东门里有贾家店、陈家店,供过往客商行旅食宿。后来,大街两侧各种商家店柜主乌铺逐渐增加。南门里路东有司京春的油果铺,著名中医王恒振的天一堂、田中玉等人的同仁堂两家药铺;路东有司传铭的馍馍铺、路西是司茂赏的馍馍铺、司传珍的肴肉馆;哨门外路西是司茂义的油坊,还有张富堂的木匠铺、铁匠铺等;朱清峨的洋弓坊即弹棉花坊,是半机械化生产,搞来料加工,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东门里吴乃祥民国三十一年去柳行沟学习造纸技术,开办纸坊。张里街上平时人来人往,逢二七大集,更是车水马龙,村中心街40多年芙蓉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人说张里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戏言,要说张里曾出过不少人才,这并非言过其实。清末有武庠生司峋,太学生司文隆、司文衡、司宪章等人。村中先后察喇有多人办过私塾,民国时期即有小学,校址在钟台以西路北。司茂功字叙九,曾任莱芜县职业补习学校校长。司茂海,字会川,曾任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何思源先生的秘书。司景华、司景清均是在济南毕业的中体汽婆学生。

1943年县委决定建立张里区,书记张建农,区长张心纯,领导全区人民对敌人展开了武装斗争和政治攻势,拔除了张里、郭庄、小埠头三个伪据点,全区获得解放。1950年土地确权发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1年3月在张里设十五区,书记张常生,区长王士文;当年春天在原耶酥教堂旧址建立张里完小,校长张华轩,后来是王太和和朱振彪,1952年第一届毕业学生约40人,边王许、魏王许、梅官庄、孟官庄、尹家庄、闫桥及周边村庄的学生前来就读。张里完小成了邻近村庄的最高学府,张里成了该地区的文化培育中心,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1951年春末夏初,冯学林和张子俊发起成立了张里合作社,地址在哨门里,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副食杂品。尔后,在大街征购几户民宅,重新建立了张里供销社、采购站和供销社饭店,张登奎任经理;莱芜食品公司张里食品站相继设立,司传钵任站长,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成立了杨庄信用社张里分社。

1952年成立互助组,组长司传伦。1953年为适应人民保健卫生事业的需要,成立张里小型联合医疗所,司宝玉任所长,成员10人左右,当年实行医疗卫生大联合,一直到1958年成立杨庄卫生院。1954年成立了两个初级社,爱国社司传伦任社长,前进社李汝贤、张玉合负责。

1956年张里、陈徐两村合并成立高级社,书记李汝培社长司传伦。

1957年洪水瀑发,威胁村庄安全,淹没良田。1958年,公社组织治河大军,筑起了防洪大河堤,河堤由龙湾口向东直达冷家庄村的河边。在龙湾头建一座两孔石桥,取名“府拒承墓跃进桥”,并拓宽了通向冷家庄村的大路,可通行大小机动车辆。1959年张里分成两个村:张里街村和陈徐村。1961年在钟台以西路北建立张里小学,负责人张德元。

1969年张里完小改为张里联中,校长亓海峰。1971年响应上级号召大搞 农田基本建设,利用春冬两闲,大队组织全村劳力改造大坝内的沙滩荒地为良田,男女老少齐上阵,吃住在工地,晚上搞夜战,口号是“干到腊月朵汽龙二十九,吃了饺子就下手”,连续十一年改造良田200亩,现已承包到户植桑养蚕营造丰产速生林。

1974年,因学生逐年增加,在旧校以南村外新建张里联中南校,即现在的张里中学,校长亓海峰。

1981年,党的 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张里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村里出资近30万元,建立了莱芜张里标准件厂,从此激发了村民办厂搞叠茅翻企敬您章和业的积极性,先后出现了陈佃玉、司加迎、司加河、张佃江、司振一等人的标准件厂。后村里有手套编织厂6家,搞来料加工;建筑安装队3家,拥有工人近百人。

1984年村出资40万元建立了砖瓦厂,占地百余亩,安排近百人就业,产品远销四邻八乡,他们为国家提供了税源,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自1992年对旧村进行了合理规划,出资30万元,把原大街拓宽20米,并于1997年硬化铺油,安装了路灯。村外道路宽广平坦,机动车畅通无阻,村民的农产品等在地头交易,使农户既方便又使农产品卖上好价格。自大街拓宽后,大街两侧逐渐建起了各种商店,自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村庄规划改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原有土坯房建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漂亮的楼房也相继建成。大街上各种车辆日夜往来如梭,尤其是设了客运站点以后,街道上更是人流如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小城镇景象。

2000年村两委投资近30万元,把原小学迁至村委东邻重建张里街学校。新校规划设计合理,配套功能齐全,绿化美化标准高,给教学带来了舒适优美的环境。

自古以来,张里人就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优秀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后,每年都考上大学生,年年不断。在 中科院、电信科研等单位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就有近10人。

周边村庄

张里街村 地址:济南市莱芜区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前裴王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S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