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东村

营东村 营东村经济发展 营东村社会事业 营东村医疗卫生 营东村人民生活 营东村集体福利


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先后有初、马、沈、窦等姓到此定居建村。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朝设置即墨营,初建于金家岭寨(今崂山区金家岭)。1433年(明宣德八年)迁入即墨城北十里今址,故名营上。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需要,后分为两村,该村为营东村。原为营上镇人民政府驻地,南距即墨市人民政府驻地四公里,西毗邻营西村,北接小庄、下疃、上疃至灵山,东临朱家后戈庄村、王家后戈庄村、开发区至东海旅游胜地,隶属北安街道办事处。2005年,全村有常住居民579户,,人均自然增长率为5‰,全村共分78个姓,除满族一人外,均为汉族。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青烟公路(即209省道)贯穿南北。闻名遐迩的青岛亨达鞋业集团、青岛市北海电器厂就坐落于该村。即墨市高级职业中学、即墨市东海技校、北安办事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均在该村辖区内,奠定了该村教育的区位优...

详情

营东村地名网_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营东村资料简介
  营东村是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215004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215。营东村与新都、太和路社区、营西村、朱家后戈庄村、王家后戈庄村、刘家后戈庄村、郭家庄村、秦家庄村、兰家庄村、曹家庄村、胡家庄村、上疃村、和尚庄村、南林戈庄村、北林戈庄村、肖家疃村、程家疃村、邹家疃村、谭家疃村、姜吉庄村、小庄村、下疃村、宋化泉村、瓜娄屯村、双龙埠村、南龙埠村、前王宿庄村、后王宿庄村、北龙堂埠村、辛庄一村、辛庄二村、辛庄三村、郑家庄村、泉岭村、泥洼村、凤凰庄村、三官庙村、玉皇庙村、侯东村、侯西村、李家疃村、隋家疃村、兰东村、长直院村、南方戈庄村、蒲洼村、西北岭村、大北岭村、李家岭村、周集村、周北村、北兰家庄村、卢家庄村、周南村、杨家演泉村、何家演泉村、刘家演泉村、吕家演泉村、兰院村相邻。 还有7个地名与营东村同名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营东村介绍

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先后有初、马、沈、窦等姓到此定居建村。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朝设置即墨营,初建于金家岭寨(今崂山区金家岭)。1433年(明宣德八年)迁入即墨城北十里今址,故名营上。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需要,后分为两村,该村为营东村。原为营上镇人民政府驻地,南距即墨市人民政府驻地四公里,西毗邻营西村,北接小庄、下疃、上疃至灵山,东临朱家后戈庄村、王家后戈庄村、开发区至东海旅游胜地,隶属北安街道办事处。

2005年,全村有常住居民579户,,人均自然增长率为5‰,全村共分78个姓,除满族一人外,均为汉族。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青烟公路(即209省道)贯穿南北。闻名遐迩的青岛亨达鞋业集团、青岛市北海电器厂就坐落于该村。即墨市高级职业中学、即墨市东海技校、北安办事处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均在该村辖区内,奠定了该村教育的区位优势。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万元。197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0万元。200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600万元,人均纯收入4780元,全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0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6%、37%、61.4%。

第一产业:1950年,该村有,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地瓜、谷子、高粱等作物,粮食亩产120公斤,农业收入1.7万元,其中:畜牧业收入0.4万元,1953年,该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有216户村民参加。1956年9月,该村成立旭东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所有的农户全部入社,粮食亩产增至210公斤。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可耕地调整为1400亩。1970年开始,该村大力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1976年,全村有大型机井5眼,平塘2处,灌溉水渠2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320马力,村集体固定资产增至78万元。1993年后,先后被国家征用土地300亩,学校用地80亩,其他用地48亩。至2001年,全村共有土地970亩,该村的第一产业逐渐萎缩,村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倡导下,从事二、三产业,村民投资建立针织厂26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产品畅销国内外,在所有的针织产品中,其针织内衣尤为瞩目。目前,全村共有大型养鸡场3个,奶牛养殖场3个,户均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2002年,为适用新形势的发展,该村投资150万元建工业园一处,对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3年,又在公路两侧建起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大楼,容纳了12家大型客户在此经商。2005年以来,该村有各行各业经商户290余家,有客货运输车180余辆,近50户从事蔬菜、海产品的运销业务,2004年至今,又有2户村民投资500余万购买大型渔船两只,在威海实行海上捕捞,实现外向型经营,有力的提高了该村村民的经济收入。

1998年,该村共向国家缴纳税金580万元,被即墨市人民政府评为“三级经济强村”和“即墨市卫生达标先进单位”,1999年被即墨市政府评为“二级经济强村”,2001年被评为“三级经济强村”。2002年上缴税金632万元。被评为“二级经济强村”,2003年上缴税金720万元;2004年上缴840万元;2005年上缴1103万元。截止2005年底,该村的集体总收入9864万元,人均收入7272元。

建国前,该村群众科技文化水平落后,大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入学,1949年青壮年文盲占全村青壮年总数的70%;1955年,村里建起了小学,有教室17间,1978年,又扩建校舍30间,占地4亩;1988年,投资120万元建立营上中心中学,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学校还修建了万人体育场,教学设施达省级标准,为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后又投资80余万元,建营上中心小学,占地30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可容纳600名学生,2001年,该村儿童入学率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共有90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1992年,该村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青年之家、娱乐室等,并购置各种器材,供村民们休闲、娱乐。

2005年终,有村集体投资,整修村内主要街道,硬化街道6000米,砌污水沟4000米,并使其硬化、亮化。

建国前,该村没有诊所,村民有病无钱治、无处治,婴幼儿死亡率非常高,建国后,人民政府开始免费为村民接种各种疫苗,有效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1972年,全村设卫生室一处,有3名赤脚医生。2001年以后,全村有卫生所3处,均有省级医疗许可证,提高了村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建国前,村民大多衣食不足,住房多为土墙草顶结构,1949年前,村民人均粮食只有90公斤,人均住房面积1平方米,人均收入不足30元;1956年,人均占有粮食190公斤,1972年全村通电;1975年,村民住房多用砖、石、瓦,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1978年,人均占有粮食220公斤,人均年收入260元,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2年,该村开始规划新型生活小区,至200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272元,户均存款1.6万元。有160余户住进楼房,有彩电720部(台),程控电话540部,手机1200余部。

每年为村不足14周岁的独生子女缴纳保险金,为满60岁的老人发放福利品,村民的大病医疗统筹费有村庄统一交纳。

周边烧烤

东北特色烧烤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墨城路北安中心小学西北侧约130米
青岛市即墨区墨城路北安中心小学西北侧约130米

周边村庄

营东村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二零九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