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陡镇

山东八陡镇 八陡镇 山东八陡镇八陡镇-历史沿革 山东八陡镇八陡镇-资源优势 山东八陡镇八陡镇-强镇由来 山东八陡镇八陡镇-经济发展 山东八陡镇八陡镇-社会事业发展


八陡镇位于博山区东南部,地跨东经117°56′-117°59′,北纬36°18′-36°20′。镇机关驻地距博山区政府所在地9公里。东与崮山镇接壤,西与山头镇相邻,南与石马镇相依,北与淄川区西河镇相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博山县时始建镇,因地处岳阳河谷地,周围有东顶、南天门、八古台等八个较大的陡坡,故名八陡镇。清 宣统三年(1911年)八陡镇升为博山县三区驻地。1955年3月,因境内有黑山而置淄博市黑山区(县级),1958年置黑山人民公社,1981年改为八陡镇至今。八陡镇八陡地处博山城外围山川地带,四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6.5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8.1公里。总面积369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38.14公顷。主要山脉有黑山、大福山、刁花峪等,其中刁花峪最高,海拔604米。主要河流有岳阳河,境内流长4.78公里,流域面积36.94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

详情

八陡镇地名网_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资料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介绍

八陡镇位于博山区东南部,地跨东经117°56′-117°59′,北纬36°18′-36°20′。镇机关驻地距博山区政府所在地9公里。东与崮山镇接壤,西与山头镇相邻,南与石马镇相依,北与淄川区西河镇相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博山县时始建镇,因地处岳阳河谷地,周围有东顶、南天门、八古台等八个较大的陡坡,故名八陡镇。清 宣统三年(1911年)八陡镇升为博山县三区驻地。1955年3月,因境内有黑山而置淄博市黑山区(县级),1958年置黑山人民公社,1981年改为八陡镇至今。

八陡镇八陡地处博山城外围山川地带,四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6.5公里, 南北最大距离8.1公里。总面积369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38.14公顷。主要山脉有黑山、大福山、刁花峪等,其中刁花峪最高,海拔604米。主要河流有岳阳河,境内流长4.78公里,流域面积36.94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另有果园79.9公顷、菜地70公顷。全镇植被覆盖率92.8%。

全镇辖17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总人口4.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3‰。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族共9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23%。全镇有徐、王、李、岳、苏等72个姓氏,其中徐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建国初期,全镇社会总产值为251万元,1978年为8700万元,2000年为13.9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收入的比重为3.7∶83∶13.3。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23.44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2亿元。

该镇以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交通方便著称。自1948年起,境内先后有国营黑山煤矿、西河煤矿桃花峪井,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直属的大型一类企业--山东机器厂,以及市属八陡镰刀厂、福山陶瓷厂及镇办淄博涤纶厂、黑山玻璃厂、八陡耐火材料厂等。上述大中型工矿企业促进了八陡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八陡镇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区第一名。1993年跨入淄博市25个经济强镇和山东省200个经济强镇行列。

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1990年被国家经贸委命名为“出口创汇基地镇”,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8年被淄博市命名为“淄博乡镇之星”,2000年被山东省评为“小康乡镇”,被淄博市命名为“明星镇”“经济强镇”“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八陡镇第一产业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150公斤,总产121.1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64公斤,总产374.5万公斤。2000年亩产540公斤,总产435.9万公斤。建国初期,全镇农业总产值196万元,1978年为1250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镇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效益年”活动,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使主导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2000年全镇农业经营大户发展到283户,承包粮田287公顷。大力发展“冬季农业”,1997年建冬暖型塑料大棚69个,其中蔬菜大棚40个,花卉大棚5个,养殖棚圈104间。

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2000年全镇规模养殖大户已达46户,除鹿、狐狸等特色养殖外,发展万只鸡以上养殖大户6家,青石关村是博山区命名的养鸡专业村。福山村的“淄博和平鸽良种开发中心”,是以饲养、繁殖、科研、加工、回收、开发为主业,集科工贸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型企业。现拥有美国落地王鸽、上海白羽王鸽、泰国红玉鸽等6大品系的6万余对优良鸽种,资产达6063万元,年产值过亿元。


  八陡镇第二产业建国前,镇内的煤炭分别被买办资本悦升公司和官僚资本信成公司垄断,地方工业主要有红炉锻打镰刀,铁工厂铸造铁锅、鏊子,另有木工、石灰窑等小型企业,从业人员480人,年产值5.6万元。

改革开放以后,八陡镇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创汇强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坚持“镇抓镇办,村抓村办”的工业发展路子,以工业为重点,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坚持集体个体一齐上,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抓投入,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淄博涤纶厂等一批技术先进的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八陡镇制定的“由重工型向重轻合理型转变,由资源型向商品型转变,由劳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全镇建设指导方针。全镇形成了化纤纺织、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铸造、机电、木器家俱等10个系列,重轻比例协调的工业体系。全镇共实施技改、新上项目186项,新增产值5.1亿元,利税6515万元。二、抓对外开放。每年都组织企业参加经贸洽谈活动,大力开发出口新产品。2000年自营出口创汇额达到453.6万美元。三、抓企业改制。根据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原则,全镇结合实际,因企制宜,对部分小企业和亏损企业实行兼并、拍卖和破产,让企业重新出现生机。八陡建安公司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3086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完成总产值1.27亿元,实现利税730万元。


  八陡镇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随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第一、二产业的衰弱而萧条。八陡镇的第三产业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七七事变前的繁荣时期,自宋到金、元时期,八陡镇的煤炭、陶瓷、炼焦、铁器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促进交换的发展。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八陡镰刀、铁锅、煤炭久负盛名,产品遍及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服务业的发达和繁荣。康熙年间,镇内八陡、福山大街上商号、杂货店、布店、窑货店、小铺比比皆是。每逢大集,粮食布匹、日用百货、蔬菜水果大批拥入集市,其繁华程度为博山县内各乡镇之最。

二、1953年至1978年国营企业独家经营时期。1948年,博山华昌贸易支公司成立,在八陡设营业组,国营商业进入八陡镇。1952年9月,八陡镇北河口村群众集资5100元,成立淄博市第三区联村供销社,即八陡商业服务公司。1956年个体商业分别组成石炭坞商店、福山商店。博山区粮食局在八陡设立八陡粮管所,统一供应粮食;博山区蔬菜公司在八陡设立蔬菜商店,统管全镇蔬菜供应;博山区商业服务公司在八陡镇设立照相馆、理发店、饭店、旅馆。1978年从业人员210人,产值2.8万元,利税3000元。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市场经济时期。八陡镇政府迅速恢复和扩大了八陡、福山、石炭坞三个集市,新建石炭坞等8个农贸市场和淄博畜禽交易市场。镇村改造实行统一规划,凡临街楼房一层均为商店,鼓励农民和下岗职工从事商业、饮食业。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672户,从业人员4792人,实现产值1.21亿元,创利税3200万元。

八陡镇文教科技

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陡陈王氏在二郎寨办义学。八陡镇北河口村人王越恒是陈王氏义学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他曾主持注释了《论语》《大学》等书,并木版印刷,打印成书,供学生之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陡小学在炉神庙创立,这是八陡镇废除科举制以后兴办学堂的开端。1949年,境内有小学8处,学生1006人,儿童入学率47%。建国后,博山区采取公、民办相结合的办法,号召厂矿企业办学,境内先后增加黑山煤矿、山东机器厂、福山陶瓷厂3处子弟小学。1957年8月,原淄博第十二中学在八陡创立,这是八陡镇中学教育的开端。1960年5月,大黑山后小学勤工俭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1978年1月18日,石炭坞小学被山东省教育厅确立为省重点小学。改革开放以来,八陡镇重点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累计投资887.3万元,新建校舍7563平方米,整修操场16708平方米,新建实验室8个,语音室3个,购微机167台。1991年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1995年顺利通过山东省“双基”达标验收,是淄博市教育强镇。1997年,八陡中心小学和博山十一中被命名为市规范化学校,博山十一中被评为山东省教改先进学校,八陡镇成人教育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成人教育规范化”学校。2000年,全镇有幼儿园15所,入园儿童772人;小学5所,在校生2984人;中学3所,在校生23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492名,其中大本126名,大专198名,出国留学1名。


  八陡镇2000年,全镇共有科技人员1256人,其中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6人,培养1230人。获72项省、市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项、省内空白2项,被淄博市评为科技示范镇。八陡镇设立文化站一处,有专人管理镇文化中心、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农民文化业校,指导村文化大院活动。每年都组织春节、元宵节、夏季纳凉晚会等大型活动。1991年成立博山区首家农民管弦乐队,承办了全市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歌舞联谊会,举办了庆“七一”党员之声演唱会。1991年被淄博市评为“社会文化先进镇”。1991年建立广播电视管理站,是全市第一家普及有线电视的乡镇,1993年10月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1994年在华东六省一市广播电视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被评为国家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

由镇体育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异常活跃。爬山、晨练、太极拳、太极剑、门球等项活动已成为离退休职工、家庭妇女的每天课目。全镇每年都举办中小学运动会、农民运动会。1988年获区农民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初中团体总分第二名、小学团体总分第三名,刘凤英1973年创全市中学女子跳远纪录。1993年获省级“社会体育先进镇”称号。

中医在八陡镇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已闻名博山地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八陡庆义医学社的何直青、福山德生堂药店的董汝龙等。西医传入八陡较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苑华芳在博山大街王家胡同开办华英药房时传入八陡。1956年,在八陡和石炭坞分别成立博山区第三、四联合诊所,1958年成立镇卫生院。现镇卫生院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有门诊楼、病房楼,病床55张,先进医疗仪器5台,21个科室,医务人员6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2人。1993年创一级甲等卫生院,全镇17个卫生室全部争创了甲级卫生室。

周边乡镇

八陡镇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周边村庄

大黑山后村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