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仓村

东仓村 东仓村概况 东仓村特色产业 东仓村人口 东仓村农村经济 东仓村所获荣誉 东仓村大事记 东仓村经济发展 东仓村社会进步 东仓村组织建设 东仓村历史名人


东仓村,原系古滕县柏山乡东仓社社址。据 史料记载, 北魏文帝建回銮殿(即皇殿),附建东、西两仓,故称东仓。东仓村位于薛城北三公里,陶庄镇西南十二公里,盘龙河南岸。地处东经117°15′,北纬34°49′,东南与兴仁开发区匡腰村、洪洼村接壤,北以盘龙河为界,西跨盘龙河古道,与西桑桥村、市级园艺二场相邻。全村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1.67公里。全村总面积334公顷,土地总面积75.3公顷,其中耕地21.3公顷,蔬菜地18.67公顷,企业占地20公顷。东仓村 (10张) 该村西北方向是盘龙河与大沙河两河交汇处,地处两河冲积平原。1963年由临城县水利部门在村北修建扬水站一座,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境内出产小麦、 玉米及各类蔬菜,植被面积620亩,覆盖率50%。境内交通便利,薛枣铁路和薛枣公路沿村东而过,村西薛滕公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境内有“...

详情

东仓村地名网_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资料简介
  东仓村是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03104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403。东仓村与尚马社区、院山社区、西桂园社区、文艺街社区、幸福花苑社区、联创社区、左村、尚马村、史湖村、小武穴村、上武穴村、前院山村、后院山村、徐村、天齐庙村、唐庄村、齐湖村、西防备村、前西村、西桥村、皇殿村、河北庄村、奚村、吴村、孔庄村、后湾村、小官庄村、鲁桥村、千山村、夏庄村、马公村、大南庄村、种庄村、大陶庄村、井亭村相邻。 还有18个地名与东仓村同名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介绍

东仓村,原系古滕县柏山乡东仓社社址。据 史料记载, 北魏文帝建回銮殿(即皇殿),附建东、西两仓,故称东仓。东仓村位于薛城北三公里,陶庄镇西南十二公里,盘龙河南岸。地处东经117°15′,北纬34°49′,东南与兴仁开发区匡腰村、洪洼村接壤,北以盘龙河为界,西跨盘龙河古道,与西桑桥村、市级园艺二场相邻。全村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1.67公里。全村总面积334公顷,土地总面积75.3公顷,其中耕地21.3公顷,蔬菜地18.67公顷,企业占地20公顷。

东仓村 (10张) 该村西北方向是盘龙河与大沙河两河交汇处,地处两河冲积平原。1963年由临城县水利部门在村北修建扬水站一座,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

境内出产小麦、 玉米及各类蔬菜,植被面积620亩,覆盖率50%。境内交通便利,薛枣铁路和薛枣公路沿村东而过,村西薛滕公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境内有“一大”造纸厂、隆鑫水泥厂、东益面粉厂、薛通风机厂、植物榨油厂、隔热防水新型材料厂、台湾独资大丰门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

2000年,全村共有460户,总人口14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全村现有孙、李、张、种、曹、褚、刘、邵、王、乔等14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60元。 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600万元,人均纯收入3750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5200万元,全村纯收入560万元。

该村是全市百强村之一。1989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被枣庄市科技协会授予“科普村”称号。1991年被山东省司法厅评为“先进调委会”,并获一等奖。1992年被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 全文明村”称号。1996年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村”“小康村”称号。1998年起连年被市、 区、 乡评为先进党支部。 支部书记种道山,1986年9月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同年被选为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连续两届(第六、七届)当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1938年3月,日军无辜枪杀村民郝茂增,同年4月奸杀妇女两名,村民四处避难。

1938年5月,村民李运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成立农民互助组。

1954年10月,成立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东旭社”,曹召栋任社长。是年进入高级社。

1958年4月, 成立中共东仓村第一届党支部,李兴荣任支部书记。同年10月李兴荣调出,副书记种衍财任支部书记。

1964年春,临城县水利部门在村北盘龙河南岸修建大型扬水站一座,由此全村通电。是年,村里建起油坊、打面房各一处,为该村最早的副业项目。

1965年10月,建砖、瓦窑一座,占地13亩。

1975年9月,种道山任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田改园”,成立了东仓蔬菜大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办起缝纫机零件厂,组建第一支建筑队。

1979年春,建大型轮窑一座,年产1400万块机制红砖。

1980年, 村实行民建公助的办法,在旧址的基础上统一规划、施工,建起了430户砖混结构的排房化住宅。随后,把村内所有街道及与市级公路连接的大路,全部铺设成混凝土路面,成为全市第一个达到了路面硬化标准的村庄。

1983年冬,建立东仓村民委员会,种道新任主任。

1983年, 购进100马力推土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和60、50、12马力拖拉机以及相配套的农业机械24台(套),建立农机大院,正式挂牌“东仓村农机服务队”。

1984年,建成高五层、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楼--“薛城宾馆”,开设了商贸、住宿、餐饮、接待等服务项目。

1985年3月,建成“六配套”、占地2100平方米的小学教学楼。

1985年7月,投资360万元,建成薛城华光造纸厂,生产“白光纸”。后扩建成立了“薛城‘一大’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改产“瓦楞纸”,年产板纸13000吨。

1988年,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寒、山东省副省长朱奇民来村视察。

1988年秋,建成能容纳1200人的高标准影剧院,购置35毫米座机式电影放映机两部和16毫米放映机等。

1991年春, 该村提供土地54亩,红砖、水泥等物资折价110万元,无偿资助枣庄第十二中学搬迁东仓。

1993年,投资2100万元,建成与枣庄矿务局联营的水泥厂一处。

1994年,沿薛滕公路建起东仓新村商品楼278套。

1996年,全村供电由低压改为高压进村,变压器分户,微机监控,地下电缆供电,率先在全市达到安全用电标准,并被枣庄市供电局定为农村安全供电示范村。

1997年,组建东仓企业集团公司,党支部书记种道山兼任董事长、总经理。

1997年6月,村党支部改为党总支,种道山任总支书记。

1998年被命名为“小康村”、“明星村”。

1999年,兴建东仓民营工业园区,相继建成台湾大丰门业有限公司、电器电控设备厂、防水隔热保温材料厂等10家私营企业。园区内实现水、电、路、通讯四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一般年景几十斤,丰收年景百十斤。1949年6月,种衍福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农民成立了互助组。1952年,全村先后办起了4个初级社, 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亩产达到400斤,比建国初期粮食产量翻了两番。

1963年,投资兴建第一座扬水站,到1964年春建成,装机80千瓦,架设低压线路5公里, 修变压室、配电室各1处,投入工日4万个,搬动土石方11万立方米,修筑主灌渠4000米。同时,对耕作方式进行了改革,由每年种植一季改为两季两收,选用优良品种,使粮食亩产又翻了一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单产860公斤,比1978年增长12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麦种(济南13?)进行更新换代。在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村农机专业服务队的作用,实行全免费“六个统一”(耕、耙、筑畦、收割、浇灌、点播) ,为村民提供优良服务。为更进一步发挥村民种植蔬菜的优势, 对农业实行结构调整,“田改园”280亩,先后打机井14眼,架设低压线路3000余米,修砖混渠5800米(机、井、房、电配套,专人看护),建起冬暖式大棚30个,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芹菜、芸豆、茄子、辣椒、豆角、白菜等,每年向市场供应新鲜蔬菜4800余吨,平均亩产值1.5万元。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80万元。

村工业始于1964年,当时建起油坊、打面机房及小砖瓦厂各一处,从业人员不到30人,收入也不足万元,因种种原因时干时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 于1978年先后投资180万元,建起18门的轮窑1座,年产红砖2400万块。 随后又建起两座22门轮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84年以来,先后建起砖机修造厂、电器制造厂、中型面粉厂、植物榨油厂、橡胶制品厂、水泥厂等13家集体企业。1985年7月,该村又投资360万元,筹建东仓华光造纸厂,生产40~80克白光纸,产品主要销往江、浙地区,被用户誉为“江北最佳书写纸”。随着产品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宽,根据市场行情和反馈的信息,该村又对厂房实施了二期三期扩建工程,主导产品“白光纸”改为瓦楞纸;同时厂名也改为薛城“一大”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年生产瓦楞纸13000吨,产品供不应求。同年又投资120万元,聘请北京环保工程的专家,实施扩建污水治理环保工程,后经市、区环保部门检查验收合格,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该厂安排就业300人,年创产值1800万元,上交利税跨入薛城区利税大户行列,被薛城区财税部门列为保税单位之一。

1997年,经上级批准,组建了薛城区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东仓农工商企业集团公司,党总支书记种道山兼任董事长、总经理。1997年底,由私人投资建起中型面粉厂、 风机厂、电器电控设备厂、隔热防水保温材料厂和大丰门业有限责任公司。至2000年底, 全村工业从业人员96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6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200万元,创利税2800万元。

近几年来,党总支一班人抢抓机遇。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里,通过内联外引,建设百亩私营经济园区,现已有6家企业正式投入运营,有4家企业正在园区内施工建设。

1956年,办起第一个商店--东仓合作社。之后,又陆续办起油坊、面房、粉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东仓村东、西两条市级公路,又地处薛城北郊的有利条件,把沿路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1998年先后在村东建起4000平方米的商品房,租赁给40户经商,办西医诊所、中医药房、饭店、商店等,经营粮油加工、车辆维修、木器加工、日用百货、批发蔬菜良种、农药、化肥、农膜等业务,年创收20余万元,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繁荣了当地经济。该村充分利用附近煤矿较多和邻近几个大企业的优势,发展运输业。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0余人,实现总产值12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70万元,创利税93万元。

该村于1997年4月投资30万元, 建起养鱼场两处,养殖水面50亩,造台田30亩, 年捕鱼量1.3万公斤。同时该村还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全村饲养长毛兔、猪、鸡、鸽子的有20户,已形成专业养殖大户17家,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建国以前,群众文化科技水平非常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占20%。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81年村投资41万多元,新建了两排教学楼,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并设图书、阅览、实验室和荣誉室等。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1992年被薛城区教委评为全区标准化学校之一。同年该校荣获1~5年级各科知识竞赛二等奖。

1991年,东仓村又投入土地54亩,红砖80万块,水泥130吨,折合人民币110万元,建起能容纳15个班级的教学楼,同时建起办公楼、实验楼和教师宿舍楼各一幢,无偿资助枣庄市第十二中学搬迁到东仓。1994年第十二中学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村党支部书记种道山被聘为枣庄市第十二中学名誉校长。是年种道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全村先后有5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学校, 其中考取大学本科的5名,专科10名,中专30多名。先后派出80多人(次)到广东、济南、北京等院校、科技部门参加培训,有4人获高级职称,12人获中级职称,60人获初级职称。

建国前,村民人均粮食仅有50多斤,人均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240公斤,经济收入40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截止2000年底,全村拥有机动车辆131辆,其中个人拥有127辆,各种摩托车1 07辆,移动和直拨电话300余部,彩电400台,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高档家用电器已相继进入百姓家。

建国前, 唯一的一条村路仅有1.5米宽,其余皆以沟沿为路,高洼不平, 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全是土墙草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建国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1980年始,村两委会统一规划、统一测量、统一标准,在旧村址上削高垫洼,平沟填塘,建起砖混结沟的排房,第一个在全区达到了住宅排房化的标准。随后开通了6条13米宽的大街和12条8米宽的小街,总计4500多米,砌下水道3000余米,并逐步实现了所有街道的路面硬化、 美化和绿化,安装长臂式路灯22盏。全村设有6名专职环卫工人负责街道卫生。1988年投资80万元,建起一座与村委办公楼一体的东仓村影剧院,内设固定座椅1200座,35毫米座机式电影放映机和16毫米电影放映机各2部, 每月为村民放映电影3次6场,形成了东仓文化、宣传、娱乐的中心。解放军总后勤部曲艺团、山东省七五劳改支队现身说法演唱团以及枣庄市话剧团和薛城区豫剧团均曾到东仓影剧院演出,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1992年,投资230万元,先后建起每户二层、单门独院、建筑面积126平方米的商品楼48家。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6平方米。1996年投资30多万元,打深水井一眼,安装了压力罐和多级高压真空水泵, 铺设地下管道6000多米, 家家用上甘甜的自来水。 2000年为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了百亩民营企业工业园区,投入120万元使园区内实现了“四通”(水、电、路、通讯)。东仓村1998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被薛城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小城镇建设示范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初,村投资13万元,建起幼儿园、养老院各一处。适龄儿童免费入园入学。敬老院的老人每人一间单房,每年新棉衣、单衣各一身,每月20元零花钱,并专设3名服务员,洗衣做饭、侍奉老人。每年中秋节和春节,村直企业还专门拿钱或补品慰问每个老人。村里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奖励1000元, 考取中专的学生奖500元。1987年以来,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及土地费全部由集体负责。为在村办企业就业的村民办理人身安全保险。对退职的村干部实行退休金制度。村卫生所设有诊疗床、高压锅、灭菌灯、中西医药房、注射室等,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

1938年4月, 李运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最早的中共党员。1949年成立了中共党小组,种衍福任党小组组长。解放战争时期,在党小组的带领下, 全村有7名青年参军参战,60多名民工参加临城、台儿庄、淮海等战斗、战役。 1950建立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全村有党员8名。1958年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李兴荣任支部书记。同年10月,李兴荣调出,种衍财任书记。1997年成立了中共东仓村党总支,种道山任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党总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在群众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10年被评为枣庄市薛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东仓村连续14年获得枣庄市“文明村庄”称号,连续12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文明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明星村”称号。1995年被评为枣庄市小康示范村。

1938年3月, 六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皇殿大乡农救会长种衍福领导东仓村建立了农民自救会,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也相继建立。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4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曹召栋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设立东仓生产大队,李景良任大队长, 下设3个生产小队。1968年10月成立东仓大队革命委员会,种衍庆任革委会主任。 1983年冬建立东仓村民委员会,设委员7人,种道新任村主任,下设13个村民小组。 1999年东仓村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主任李运通,副主任李金龙,治保调解主任李宝龙, 妇联、 计生办主任薄成霞。自1987年以来,东仓村先后被省、市、区评为“科普村”、“省级先进调委会”、“安全文明村”、“小城镇建设示范村”、“小康村”、“明星村”、“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919年~1994年) 1939年六区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他任皇殿大乡(六区抗日民主政府联络点) 农救会会长,领导并帮助东仓先后建立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 妇救会等组织。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枣庄市峄城区金寺公社党委书记,1965年任峄城区劳动局局长,1968年任峄城区农林水电局局长,1990年任峄城区农委主任(副县级)。后离休回村,1994年春病故。

1951年9月出生,1969年参加工作,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任东仓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1973调任西仓公社贫协主席,1976年回村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6月任乡党委常委兼东仓村党总支书记。高中文化,经济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带领村民走企业强村富民的路子,先后建起制砖厂、榨油厂、橡塑制品厂、电器制造厂、水泥厂、薛城“一大”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3个村办集体企业,并组建了枣庄市第一个村级企业集团--东仓企业集团公司,到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00万元, 集体固定资产总值5200万元。1986年9月被山东省授予“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的称号,并任省农民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枣庄市农民企业家协会会长等职,同时被聘为枣庄市第十二中学名誉校长,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先后被评为枣庄市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是山东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2000年当选陶庄镇人大副主任。

周边行政单位

高家庄农家乐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S347陶庄汽车站北侧约80米

周边

东仓村退昏耋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泰山北路

周边政府机关

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枣曹线陶庄镇东仓村民委员会

周边美食

仓榛东曦烀烧饼店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

周边公司

山东省欣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

周边诊所

陶庄镇东仓村卫生室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乐迪幼儿园(枣曹线北)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乐迪幼儿园(枣曹线北)

周边村庄

东仓村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民委员会(枣曹线北)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东仓村民委员会(枣曹线北)

小东仓村 地址:枣庄市薛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