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城镇

凫城镇 凫城乡 凫城镇历史沿革 凫城镇行政划分 凫城镇地理环境 凫城镇自然资源 凫城镇人口 凫城镇经济状况 凫城镇社会事业 凫城镇交通 凫城镇民俗风情 凫城镇旅游度假 凫城镇著名人物 凫城镇美丽乡村建设


凫城镇为 枣庄市的一个镇,位于山亭区最南部,成立于2004年4月,行政区域由3个办事处12个支部组成,全乡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总人口29743人(2017),乡驻地西凫山村。2012年9月份,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同意调整山亭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关于山亭区撤销凫城乡设立凫城镇的请示。决定撤销山亭区凫城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凫城镇,镇政府驻西凫山村,同年12月18日,凫城镇正式挂牌。2011年,全乡GDP达到4.9亿元,比2006年增加2.9亿元,年均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80万元,比2006年增加997.2万元,年均增长41.3%。凫城镇 (2张) 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6年,凫城镇属郑县。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凫城镇属郑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凫城镇属沂州琅琅郡...

详情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介绍

凫城镇为 枣庄市的一个镇,位于山亭区最南部,成立于2004年4月,行政区域由3个办事处12个支部组成,全乡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总人口29743人(2017),乡驻地西凫山村。

2012年9月份,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同意调整山亭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关于山亭区撤销凫城乡设立凫城镇的请示。决定撤销山亭区凫城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凫城镇,镇政府驻西凫山村,同年12月18日,凫城镇正式挂牌。

2011年,全乡GDP达到4.9亿元,比2006年增加2.9亿元,年均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80万元,比2006年增加997.2万元,年均增长41.3%。

凫城镇 (2张) 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6年,凫城镇属郑县。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凫城镇属郑县。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凫城镇属沂州琅琅郡丞县。

公元1328年到1644年的明代,凫城镇属峄州(后降为峄县)。

1912年到1949年中华民国期间,凫城镇属峄县管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3年11月,凫城镇属枣庄市齐村区。

1983年11月15日,凫城镇属山亭区。

截止2012年,凫城镇下辖:西凫山村、东凫山村、 官庄村、文王峪村、 张庄村、 田庄村、 崔庄村、 白庄村、 付庄村、 横岭村、 马头村、 焦山村、 滴水村、千佛崖村、 榆树村、王家湾、双山村、牛角峪村等18个行政村。

凫城镇位于山亭区最南端,南距 京福高速公路入口8公里,244省道纵穿全镇南北,北距省道“北留”公路15公里,白西线、半马线、洪马线横穿全镇东西,全镇总面积113.7平方公里。

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大小山头60多座,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有6座水库、12座塘坝、3条河道,年可利用淡水资源约200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红页岩、天然矿泉水储量丰富:其中,石灰石储量居山亭区之首,达1亿立方米,是生产优质水泥的天然原料;天然矿泉水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 钨、 锶、 镁、 铁、 锑等金属元素和其他维生素,可采储藏量在1亿立方米。

截止2012年,凫城镇总人口3.6万人, 民族主要为 汉族。

2017年,29743人。

2011年,全乡GDP达到4.9亿元,比2006年增加2.9亿元,年均增长2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80万元,比2006年增加997.2万元,年均增长4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亿元,比2006年增加1.2亿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575元,年均增长10%。

横岭核桃基地发展到1.2万亩,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处1.2万亩,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枚。有林地面积发展到9.8万亩,干鲜果品产量达到240万吨,比2006年末增加100万吨。完成扶贫开发项目4个,解决了11个村4300人的饮水问题,1040人实现了脱贫。开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13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

一是全面抓好畜牧业发展工作。2007年累计发展规模 养殖场35处,其中蛋鸡场6处,合同肉鸡场3处,规模养猪场46处,优良山羊存栏量2.2万只,猪存栏量5000头,各种禽类10.7万只, 畜牧业产值人均135元。二是继续开展好动物主要 疾病的防疫工作。精心选配了2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各自划分了防疫区域,明确了责任目标。全乡5000头生猪,羊2.2万只,牛150头进行了强制 免疫,同时也对全乡10余万只家禽进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均达到100%,耳标配带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全乡免疫任务的全面完成。

2006年,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116101万元,年均增长27%,其中规模工业生产完成产值36925万元,实现增加值13096万元,规模工业利税总额3180万元,规模工业利润总额1846万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710万元,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90万元,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46%。

2010年,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1%;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7%。

2010年,新建张庄小学、文王峪小学两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321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改善福利院建设,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1%,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

实施“温馨安居”工程,对7户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先后4次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增资,平均工资水平达到1650元,是2006年的2倍。

凫城镇交通极为便利,南距京福高速公路入口和枣庄城区8公里,244省道横穿全乡南北,北距省道“北留”公路15公里,出入十分便捷。

凫城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有孔子听孺子歌处的沧浪渊,有齐鲁民俗第一村红山峪村的民俗文化,有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数百尊浮雕砖佛.有百年文化的褚裕村,褚裕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着淳朴的历史民俗风情。

沧浪渊

沧浪渊位于凫城乡王湾村南。据传,此处是当年孔子听孺子歌、又名《沧浪歌》、的地方。后人据此立一石碑载:“孔子听孺子歌处”。沧浪渊处于群山环抱之中。于谷底抬眼北望,远远的看到迎面两座峭岩屏立左右,犹如雄关隘口,险峻异常。两壁之间有一圆锥形水潭,将山口牢牢守住,这就是“二池”。攀着水侧的峭壁向前移10余步,里面豁然开朗,正前方有一深渊,直径约20米,水色碧绿,水面如镜,深不见底,这就是沧浪渊。渊四周 峭崖屏立,正面有豁口,一泓涓流飞滴而下,坠入渊中,发出细弱清脆的响声。渊周峭壁上,生满了紫藤,形状各异的松柏自悬崖夹缝间傲然挺立。顺西面的岩石可攀到壁顶,站在壁顶,俯视深渊,但见壁立树匝,险绝异常。紧靠渊西有单拱石桥,桥身悬满藤萝野花,桥下有一石泉,水清见底,涓涓细流汇入渊中。处于渊北旁的霖泽庙,始建于宋代,现在已是残垣断壁。大殿前十几通石碑,记载着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庙宇的情况。庙宇虽历经苍桑,但此处自然风光依然如故。

龙门观

龙门观位于凫城乡东北部,在抱犊崮以西,南距枣庄约30公里。据明万历《 兖州府志.山水志》载:“水南流十里过龙门。龙门者,两峰峻削如壁,高数十丈,水流其中。”龙门山有一龙门观,原名白云庵,为枣庄市名胜古迹之一。据清康熙《 峄县志》载:“龙门观在县北六

十里沧浪渊西,以山为龙门,故名。一名白云庵,俗传为唐代白牡丹修真之所……创自宋元年间,及至明朝弘治、政德亦数加修葺。”根据对残存碑碣和观前古杨树的分析,龙门观创建年代久远。相传,龙门观分前后两殿,前殿有三清神像,后殿有玉皇像,配房计20余间,道士六七人,庙地百余亩,山林一片。山间依崖傍水之处,分布着白云庵、清闲庵、清竹庵、牡丹庵等庙宇。1931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其58师15旅进剿山里,观庵被焚,道人也多云散。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组建临、郯、费、峄4县边联县政府,在龙门观设区部。1939年,龙门观成为峄县领导人的临时住所。后来成为培训抗日干部的学校。1959年,建立国营林场,场部即设在龙门观旧址。

灵泉观

灵泉观位于凫城乡东部庙南峪村。观前为青龙河,今又称东凫山河,自东向西流去。观南北为两列山脉,突兀高耸,势如连城,呈东西向延伸。《峄县志.山川》卷中云:“云谷山,县北五十里。山顶有莲花峰,寨垒犹在。盖元至正间土人避兵处也。其西北为梁王洞,旧传梁武帝所凿。峭壁数千仞,云梯达其上。其对面又有千佛岩,幽奇,岩畔龛佛累累,相传亦武帝所造。”灵泉观是一处古老的寺观,始建年代不详。当地传说唐代薛仁贵东征路经此地,因粮饷匮乏,不得已将该庙原来铜质檐砖拆下铸钱,而以陶制砖仿原样代替。这一传说与五代周世宗销佛铸钱的史实有很大关联。佛教造像之风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唐以后渐衰。该寺观的始建年代应在隋代以前。《峄县志.祠祀》卷载:“ 灵泉寺,创自隋开皇时。宋代历年重建。明弘治、嘉靖间再修。”至今观内遗留4块石碑,其中有两块分别为金皇统七年(1147年)和明崇祯八年(1635年)重修庙宇时立。在金皇统七年碑下款还附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题识。说明灵泉观在历史上最少已修建过5次。

梁王洞

观址对面云谷山阴有梁王洞,据说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所凿,灵泉观也传为梁武帝创建。梁武帝萧衍祖籍兰陵,而兰陵郡治就设在今峄城附近。枣庄有许多名胜古迹与梁武帝有关,如梁王洞、梁王墓、梁王晒米城等。灵泉观院内至今尚遗存石雕莲花盆1件,须弥座2个,雕工古朴。院内遗留4块石碑,有2块倒伏于地,文字部分覆于地面。另2块也已残损。其中崇祯八年石碑立于距庙堂10多米处,碑额横刻“万古精忠”四字。

红山峪村

红山峪村为凫城镇的一个偏远自然村,形成于明代初期,民风淳朴,农村大量传统器具在这里存留,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地方民俗学者田传江,历时6载,访问上千人,编撰了44万字的《红山峪村民俗志》。书中记载了农副业、度量衡、贸易、纺织、饮食、居住、交通、婚嫁、丧葬、游戏等100余个民俗事象,引起了国内外民俗专家的关注。红山峪民俗村收集的千余件民俗器物和民俗照片,曾在枣庄市博物馆展出。现在每年都有红山峪民俗文化--特色服饰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前来红山峪村参观考察。红山峪民俗村成为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生、博士生研究调查民俗的基地。

清末幅军农民起义领袖 刘双印。“抬枪大炮佛朗机,打完韩三打韩七;打了韩三抢元宝,打了韩七抢闺女。”这是流传于鲁南一带的民谣,传颂的是清朝咸丰年间当地农民起义领袖刘双印,领导幅军反抗封建官府统治的传奇故事。韩三与韩七为当时地方团练首领。刘双印是峄县人,咸丰年间组织幅军起义,队伍迅速扩增至数万人。他在峄县北部的云谷山安营扎寨。幅军全盛时期,曾四处出击,南下运河,北攻蒙阴、莱芜,东逼临沂、日照,向西挺进曹州境,与捻军、黑旗军配合,屡挫官兵。他们不畏强暴,反抗封建官府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被人们编成歌谣、鼓书到处传诵。

“ 临城劫车案”制造者 孙美瑶。孙美瑶,凫城镇白庄村人。其胞兄孙美珠,清末秀才,慷慨好义,甚孚众望。1918年,为反对官兵和土匪骚扰,孙美珠等联络地方武装和各路起义队伍,筑寨于抱犊崮,与其族叔孙桂枝分别为大寨主、二寨主。苏、鲁、豫、皖4省数十县饥民,不期而聚者达七八千人,其中不乏有名的知识分子。1920年清明节,孙美珠等组成“山东建国自治军”,下辖5路军。孙美珠任五路联军总司令。其行动口号为“以平等为主义,均产为目的。志在除尽贪官污吏,杀绝恶董劣绅”。时北洋政府指使山东督军田中玉,在抱犊崮山区多次围剿孙部。在1922年7月15日西集遭遇战中,孙美珠被俘遇害。孙美瑶被推举为司令,时年24岁,在他的领导下,“自治军”得以恢复。1923年5月6日,孙美瑶等在沙沟、临城间的姬庄附近截获由浦口开往天津的特别快车,掳获西客39人,中客71人。除英人纳思满因拒捕被打死外,其余均被劫往抱犊崮山寨,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时北洋政府屈于外国势力,设法与孙美瑶谈判。经过谈判,事件得到和平解决,孙部接受改编。12月19日,新任山东督理郑士琦指使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摆下“鸿门宴”,将孙美瑶枪杀。

一是与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投入116万元,购置压缩式垃圾车1辆、专用垃圾桶80个、粉刷墙壁26万平米,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利用三周时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占道经营106处、车辆67台;清除废旧广告牌19块、“三堆五垛”230余处。

二是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精心实施沧浪渊景区、云谷山休闲体验园开发建设,配套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5家。迎合市民消费需求,开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购农家物等活动,建成景区一村、景区多景。

三是与产业转型提升相结合。将传统农业转型作为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引入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转变传统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四次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多元化、辐射式发展。

周边行政单位

山亭区凫城乡计划生育办公室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付庄村委会

周边政府机关

山亭区凫城乡西凫山村民委员会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西凫山马洪线中国邮政南50米

周边小学

凫城镇马头小学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

周边乡镇

凫城镇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