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码头镇

大码头镇 大码头乡 大码头镇码头发展 大码头镇特产 大码头镇历史文物 大码头镇下辖村庄


大码头镇位于 广饶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北依小清河,东南两面与寿光市接壤,辖37个村。1945年央上、大码头、小码头、常徐庄、义和庄、东雷子埠、西雷子埠、南雷子埠、东河口、西河口等村划归广饶县管辖。2010年5月20日,原属于西刘桥乡的桑科一、桑科二、桑科三、房家、前桑、乌河、西燕、石碑、李官、蒋官、北辛、东流桥、东河口、西河口、小刘桥、西刘桥等16个行政村并入原大码头乡,成立大码头镇。区域面积130.48平方公里,属区域面积大镇;总人口49294人(2017),列全县第四位。大码头镇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科学·关爱·和谐示范乡镇”、“省级文明村镇”、“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乡镇”、“全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示范社区”、“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16年,全镇预计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

详情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介绍

大码头镇位于 广饶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北依小清河,东南两面与寿光市接壤,辖37个村。1945年央上、大码头、小码头、常徐庄、义和庄、东雷子埠、西雷子埠、南雷子埠、东河口、西河口等村划归广饶县管辖。2010年5月20日,原属于西刘桥乡的桑科一、桑科二、桑科三、房家、前桑、乌河、西燕、石碑、李官、蒋官、北辛、东流桥、东河口、西河口、小刘桥、西刘桥等16个行政村并入原大码头乡,成立大码头镇。区域面积130.48平方公里,属区域面积大镇;总人口49294人(2017),列全县第四位。

大码头镇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科学·关爱·和谐示范乡镇”、“省级文明村镇”、“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乡镇”、“全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示范社区”、“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16年,全镇预计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19万元。

近年来,大码头镇坚持“新码头、新作为,大码头、大发展”的工作理念,围绕“力争5年跨入全市中等乡镇前列”这一总体目标,抓特色、上项目,保稳定、惠民生,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大码头镇先后荣获“全国庭院经济示范乡镇”、“全国食用菌种植专业乡镇”、“黄河三角洲棉花加工物流基地”、“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先进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4.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80元。近年来,大码头镇紧紧围绕“实现三年倍增,力争五年跨入全市中等乡镇前列”这一总体目标,抓特色、上项目,保稳定、惠民生,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坚持园区引领、项目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配合实施石大路跨S230东青线及G25长深高速(东青段)高架桥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园区与东王路、石大路的对接,将彻底解决园区交通瓶颈。投资1.9亿元,实施了集中供热站、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消防站、110kV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东营市润泽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10万吨碳氢制冷剂及环保溶剂项目和东营海瑞宝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2000吨聚氨酯新型液体扩链剂项目已达产,中触媒华邦(东营)有限公司实施的异丁烯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加快设备安装,力争2017年5月正式投产。三个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3.1亿元,利税4.3亿元,利润1.69亿元。

(二)坚持发展特色、壮大龙头,农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2016年,方华食用菌二期工程全面达产,荣乌高速两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林下发展模式范围从食用菌扩大到畜牧养殖。推动棉花产业升级改造,棉花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链条基本形成。飞雪粮油日产500吨面粉加工项目全面达产,年加工能力突破15万吨。积极推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耐盐碱葡萄种植示范基地1处、小麦良种实验基地1处、渔业养殖基地1处。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增家庭农场6家、专业合作社5家,上报县级龙头企业2家。

(三)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民生事业实现持续改善。实施道路建设惠民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了人行道铺装及路灯安装;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大码头路、大小路等6条乡级路。实施水利建设惠民工程,投资了1800万元实施了大码头镇小清河调水修复改造工程,实现小清河水直接引入预备河,彻底解决了我镇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实施教育建设惠民工程,投资550万元,新建2处幼儿园,改造提升2处幼儿园;投资870万元,实施中心学校餐厅扩建工程及综合实验楼新建工程;投资27万元,实施镇中心小学南大门东西公路项目;投资40余万元实施校园安全工程。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惠民工程,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硬化村级道路54.7公里、衬砌路边沟90.3公里、植树7.6万株,建设乡村剧场9处。实施精准扶贫惠民工程。制定实施“三包三联”制度,通过建档立卡和“回头看”等形式确定我镇共有市定贫困户109户235人,涉及32个村。同时,依托新农校、农民合作社、帮扶企业和上级帮扶队伍,从党建、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角度发力,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奋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主要依托10件惠民实事的实施,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坚持高标严控、查改并重,安全生产成效不断巩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一是抓好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全面实施网格化实名制监管,建立动态的《生产经营单位一镇一册》和《网格化实名制监管台账》。二是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立了执法集中行动小组,全面深化“打非治违”,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检查整改力度,确保各类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得到严肃查处和及时整改。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举办面向机关、企业、农村的大规模安全培训班共7期。四是抓好村级安全生产。明确村级安全网格化责任人,为每村配备1至3名村级安全协管员和交通协管员,制定严格的《协管员考核办法》,定期召开培训会议,对协管员工作及时跟进督导,努力维护全镇安全稳定。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扎实推进乡村文明专项行动,新建1个示范片区,扩面2个示范片区,新增8个典型示范村。围绕村庄、“三线一带”、镇街政府驻地等七大重点区域开展环境整治。2016年,以示范片区和单个典型示范村创建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治理坑塘7个,破屋烂墙266处,亮化路灯430盏,粉刷墙壁5.4万平方米,全镇村庄基本达到了净化、亮化、美化要求,并于2016年11月初实现了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加快实施旱厕改造,完成改造2560套。扎实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共植树24.54万株,造林2309.8亩,全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六)坚持夯实基础、抓严抓实,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夯实党建保障。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抓好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在农村全面推进“五化一代理”,修订完善村级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报酬待遇直接挂钩。在机关单位推进“双规范一创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打造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党员作用发挥好的“党建示范点”,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继续深入推进实施“三帮带两促进”书记项目,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二是夯实稳定保障。按照“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原则,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切实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打着宗教旗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着力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镇禁毒工作,组织包村干部3次进村入户集中力量逐一排查宣传,提高群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自觉参与禁毒的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已培育发展方华、瑞丰等多家龙头企业,种植平菇、海鲜菇、金针菇、双孢菇等多个品种,打造“黄河三角洲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

——棉花产业不断壮大。按照“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枳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鼓励引导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做大做强棉花产业,力争三年内建设成为集规模种植、棉花加工、纺纱织布、棉籽加工、棉仁蛋白提取及棉品物流为一体的棉花产业集聚区,打造“山东棉花加工物流第一镇”。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围绕培植税源,立足当地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项目推进服务,确保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建设大码头东部工业园区,配套园区水、电、路、讯等设施,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园区。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行动、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和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年行动,不断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坚持以组织需要和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金桥365”新型农民学校培训模式,为广大农民搭建起增收致富、素质提升的桥梁。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实施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打造“教育名镇”,规划建设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位一体”的东西两大教育园区。积极配套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培植示范型庄户剧团和民间艺术表演队伍,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工作,全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大码头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三年倍增,力争五年跨入全市中等乡镇前列”的总体目标,扎实做好确定的25项重点工程点项目和10件惠民实事,认真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新材料工业园建设、新型城镇化、民生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又叫松鸡,是大码头乡名吃之一,据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其炖后色泽金黄,其形状类似虎头,故而得名。 虎头鸡肉质酥烂,口感醇香,可谓是美味佳肴,因而几百年来人们将各种传说附会在虎头鸡这种食品上,逢年过节,虎头鸡是大码头家家户户庆祝的必备之选。

据传,在 明朝 嘉靖年间,有一大将军远征到此,热情好客的码头人民便宰鸡待客,由于大将军不吃清炖鸡,而当地当时又无其他菜肴,有一村民便把鸡和面用油炸出放水炖出招待,将军试吃含口即化,内质松软,肉骨分离,非常美味可口,于是就问这是什么菜?因鸡块形状似虎头,村民灵机一动,说叫“虎头鸡”,于是将军将其带到济南府,随后在山东一带流行起来。

因其形状不规则,形似虎头,厨师随口称之为虎头鸡。将军将这一独特吃法带入济南府,从此这一吃法发扬光大,成为鲁菜菜谱之一。主要流传于 东营市、 潍坊市、 济南市一带。

码头 苇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镇处在退海之地,原盛产芦苇,是广饶县主要的苇席产地。码头苇席蔑花小,纹理密,手工细致,种类和花样繁多,用途可分为床(炕)席、围墙席、苫盖席等,用来铺床,越用越光滑,用来覆盖货物,既防风遮雨,又能空气流通,生产的“对席”,图案就象两张席联成一体,专为结婚用的,取“成双”“成对”之意,倍受青睐。

这里所产的苇席销路畅通,早在30年代大量出口朝鲜的仁川,现在主要销往胶东、东北等地。苇席市场是远近闻名的苇草,苇席交易市场。

又叫银鱼。我镇境北 小清河为主要产区,生活困难时期,箉是青黄不接之时,正是小清河面鱼盛产之时,广大群众以此充饥,渡过了饥荒。近年来,由于小清河水体污染严重,这一特产已绝迹。

也称中央镰。该镇苇草、蒲革资源丰富,人们多以编蒲织苇为生,割苇收蒲的镰刀既要锋利,又要耐用。央上村的铁匠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打制出型直而短,刃锋利且耐用的镰刀,正面打一“央”字,解放前后名传山东,尤其是鲁北和胶东等地,现在打制“央镰”必须提前订制。

金代铜印

刻于金代贞祜三年(1215年),系领兵之印。重500克,呈正方形,边长6厘米,厚1.2厘米。背面有一梯形柱式柄,柄高3.2厘米,柄顶部四周磨边。印面刻有九叠篆书,印文为“忠孝写闰字号万户印”,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此印出土于我镇高港村,椐考证,这方印成当时广饶故城的重兵防守有联系(当时广饶县城在高港村)。

大码头一村

大码头二村

大码头三村

小码头前村

小码头后村

央上一村

央上二村

央上三村

央上四村

央上五村

新立村

屋子村

东常徐村

义和村

小丁家村

东北坞村

高港村

杨宅村

东燕村

西燕村

南堤村

北堤村

桑科一村

桑科二村

桑科三村

房家村

前桑村

乌河村

石碑村

李官村

蒋官村

北辛村

东刘桥村

东河口村

西河口村

小刘桥村

西刘桥村

周边政府机关

大码头镇广饶县小刘桥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东营市广饶县

周边派出所

广饶县大码头派出所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镇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周边幼儿园

广饶县大码头镇鄹头偾小码幼儿园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周边诊所

大码头镇码二村卫生室 地址:东营市广饶县

周边乡镇

大码头镇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