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崖村
西河崖村 西河崖村历史沿革 西河崖村组织建设
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办事处西河崖村位于烟凤路东侧。全村340户,996人,有耕地1000亩。西河崖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响应政府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全村共有蔬菜大棚80多个,每个大棚年收入达到5600—6000元。西河崖村农民还种植了100亩果园,种植苹果、桃等水果。这些农副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文教科技1937年前,邓姓、于姓两族各办私塾,邓族塾师赵贤堂,于族塾师徐子志。1937年正月,邓、于两族会首(族长)商定撤私塾,合力创办河崖小学,聘请教师包禄民、于简斋执教,村推荐于志仁为校长,管理学校,男女学生60余人,女孩第一次走进学堂;同时女生带头放足,失学青年免费上学。年龄大者,男的上夜校,女的中午上识字班。 1943年,与窑上村划为一个行政村,两村学校合并。一、四年级在窑上村,二、三年级在河崖村,主任...
详情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办事处西河崖村位于烟凤路东侧。全村340户,996人,有耕地1000亩。西河崖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响应政府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号召,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全村共有蔬菜大棚80多个,每个大棚年收入达到5600—6000元。西河崖村农民还种植了100亩果园,种植苹果、桃等水果。这些农副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文教科技1937年前,邓姓、于姓两族各办私塾,邓族塾师赵贤堂,于族塾师徐子志。1937年正月,邓、于两族会首(族长)商定撤私塾,合力创办河崖小学,聘请教师包禄民、于简斋执教,村推荐于志仁为校长,管理学校,男女学生60余人,女孩第一次走进学堂;同时女生带头放足,失学青年免费上学。年龄大者,男的上夜校,女的中午上识字班。 1943年,与窑上村划为一个行政村,两村学校合并。一、四年级在窑上村,二、三年级在河崖村,主任教员王丹亭。1944年,两村学校又分设。到2002年,本村考入各类院校的大中专生40名,其中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19名,专科8名,中专12名。 人民生活1965年,全村总收入9.19万元,社员所得5.49万元,每人平均66元(其中实物折价52元,现金14元)。2000年,全村总收入3612万元,人均收入3528元,人均存款金额达到4000元。2002年,全村有各种机动车辆60辆,摩托车130辆;彩电300台,冰箱120台,洗衣机70台,电脑4台,电话230部,有线电视240户。 村庄建设1983年,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1991年,将公路以西划为楼房建设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2000年,村集体投资4万元,整修街道1800米,其中浆砌800米。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4年,村集体投资5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85年,村集体投资15万元,建占地0.67公顷大口井;同时打起机井,建容量90立方米水柜,村民用上自来水。1991年,集体投资9万元,翻新18间校舍。1999年,村每户补助50元,安装了有线电视。2000年,成为全镇第一批电话村。同年,年满60岁的老人,免交五项统筹费。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2年12月,于孟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名党员。1943年,胡殿义入党。1944年9月村成立党支部,胡殿义任党支部书记。自1950年1月起,先后有邓介伦、胡殿义、邓从库、于景智、于景仁任党支部书记。1995年起,于景仁任党支部书记。于景仁任职以来,其本人多次被评为市模范共产党员,党支部多次被评为海阳市先进党支部。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5个,党员44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9月,本村解放,设立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设村长、副村长及各救会、职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组织。1958年,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德水、胡殿义、于钧、于俊河、邓从库、于敏、于福水、于瑞河、于景春、于景智、于瑞连。1999年3月30日换届选举,于景仁当选为直选村民委员会主任。
周边村庄
西河崖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东凤大道南路
河崖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西花崖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