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村
矿山村 矿山村基本概况 矿山村大事记 矿山村经济发展 矿山村社会进步 矿山村组织建设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于姓由多英村迁来建村。因曾有人在此开采过铁矿,故命名矿山村。 矿山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6°58′。东与烟凤公路相接,西与上屋庄交界,北与长宇村相连,南与南柳村相邻。隶属发城镇。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全村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苹果、大樱桃、大姜、花生、芋头等。 2002年,全村120户,351人。有于、王、高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于姓。1939年日军进村扫荡。1941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村集体建铝制品加工厂。1987年整修村西边大道。1989年安装上自来水,结束了世代挑水吃的历史。...
详情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于姓由多英村迁来建村。因曾有人在此开采过铁矿,故命名矿山村。 矿山村位于海阳市西北部,发城镇东部,地处东经121°02′,北纬36°58′。东与烟凤公路相接,西与上屋庄交界,北与长宇村相连,南与南柳村相邻。隶属发城镇。距市政府驻地30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3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苹果、大樱桃、大姜、花生、芋头等。 2002年,全村120户,351人。有于、王、高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于姓。
1939年日军进村扫荡。
1941年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村集体建铝制品加工厂。
1987年整修村西边大道。
1989年安装上自来水,结束了世代挑水吃的历史。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30公斤,总产7.2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280公斤,总产15.68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50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20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590公斤,总产11.62万公斤。 1985年,调整土地,栽植苹果6.7公顷。2000年,苹果收入达30万元。 1991年,调整土地和原来的老果园,开发山岚,承包期为20年。2000年,有干杂果4公顷,大樱桃1公顷,姜3.3公顷,总收入45万元。 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86万元,其中农业136万元,畜牧养殖业5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32人,收入184万元,其中工业94万元,建筑业20万元,运输业20万元,商饮业20万元,服务业30万元。
文教科技1929年建村小学,有学生16人。改革开放后,教育条件改善,小学、初中教育得到普及。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1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2002年,人均存款余额26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70多辆、摩托车30多辆、电话50多部、彩电86台、电冰箱36台。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国前的不足6平方米,扩大到21平方米。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8-1941年,于开春、于洪全、于成宽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党员。1941年,成立党支部,于成宽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互助组,并先后开展了反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支前队参加解放战争。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于成宽、于成敬、于文胜、于文柏、于明高。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30人。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2月,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忠春、于为春、于成敬、于成宽、于桂春、于文海、于学春、王风明、于文柏、于明高、于文建。本村曾被评为海阳市文明村。
周边建材店
鼎盛矿山配件
地址:烟台市招远市东河北村
周边村庄
矿山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