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头村

庙头村 庙头村基本概况 庙头村大事记 庙头村经济发展 庙头村社会进步 庙头村组织建设 庙头村当地名人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于三官庙之西,故名庙儿头村,解放后简称庙头村。传说苗姓先来居住,后迁走,之后陈、于、王、石、胡姓等相继迁来定居。庙头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42′。东与窑上村,南与黄家村,西与臧家村,北与成家村相连。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原隶属凤城镇,2001年底划归旅游度假区。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公顷,地势平坦,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300户,953人,有陈、于、王、石、胡、阎、李、姜、迟、骆、刘、孙、高、赵等1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1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0.5%、...

详情

庙头村地名网_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旅游度假区庙头村资料简介
  庙头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旅游度假区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0687403206,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0687。庙头村与滨海社区、黄海社区、黄家村、胜利村、先锋村、臧家村、成家村相邻。 还有16个地名与庙头村同名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旅游度假区庙头村介绍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于三官庙之西,故名庙儿头村,解放后简称庙头村。传说苗姓先来居住,后迁走,之后陈、于、王、石、胡姓等相继迁来定居。

庙头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42′。东与窑上村,南与黄家村,西与臧家村,北与成家村相连。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原隶属凤城镇,2001年底划归旅游度假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公顷,地势平坦,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300户,953人,有陈、于、王、石、胡、阎、李、姜、迟、骆、刘、孙、高、赵等1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1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0.5%、36.9%、2.6%,人均纯收入2856元。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村于三官庙之西,故名庙儿头村,解放后简称庙头村。传说苗姓先来居住,后迁走,之后陈、于、王、石、胡姓等相继迁来定居。

庙头村位于海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21°12′,北纬36°42′。东与窑上村,南与黄家村,西与臧家村,北与成家村相连。距市政府驻地10公里。原隶属凤城镇,2001年底划归旅游度假区。

全村辖区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公顷,地势平坦,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花生、蔬菜、苹果等。 2002年,全村300户,953人,有陈、于、王、石、胡、阎、李、姜、迟、骆、刘、孙、高、赵等14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王姓。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2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万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1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60.5%、36.9%、2.6%,人均纯收入2856元。

1941年2月21日日军侵占海阳城后,杀死本村村民1人。

1942年9月16日国民党投降派秦毓堂部被八路军打垮,率残部逃窜。庙头村随之解放。

1947年7月24日全村由党员带头,发动全村适龄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天有31名青年光荣参加人民解放军。

同年11-12月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四师攻占凤城期间,村民全部转移到大磊石等村。村里百姓的粮食、家具、门窗等物资被国民党军抢光,还烧毁12间房屋。

1954年本村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王元书任社长。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42公斤,总产12.78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368公斤,总产33.12万公斤。1983年,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65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82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669公斤,总产57.3万公斤。 1987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种植蔬菜6.67公顷,常年产量50万公斤,收入100万元。2002年,第一产业收入139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632万元,畜牧业收入536万元,渔业收入158万元,其它收入71万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为铁匠、木匠等,从业人员11人,收入仅够自给。1960年,村集体建面粉厂,工人4人。1980年以来,集体投资开办了豆腐坊、油坊,建起小型纸箱厂,从业人员20人。1985年,集体投资扩建中型纸箱加工厂,从业人员40人,工业总产值1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0万元,利税20万元。自2000年起,本村每年有120余人在羊毛衫厂打工,常年收入100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收入853万元,其中工业收入833万元,建筑业收入20万元。 第三产业1980年以来,办起供销社代销店、修理业。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5人,收入61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5万元,服务业收入21万元,商饮业收入25万元。

文教科技建国前,村办1处小学,聘请1名教师,设1-4年级,学生20多名,有女生4-5名,很多适龄儿童念不起书。建国后50年间,初中教育基本普及。到2002年,全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45人,其中大学本科11人,大专11人,中专2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粮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5年,全村收入20万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200元,有各种运输车辆80辆,摩托车50辆,家用电话230部,彩电280台,电冰箱60台,洗衣机3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不足7平方米。到2000年,新建瓦房235栋。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69年,村投资建立了合作医疗站,为本村及邻村群众治病,对老人及重病人,上门治疗或送药。1975年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75年,投资10万元,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1993年,投资12万元建起自来水,村民开始吃上自来水。2000年,集资11万元,全村安装上有线电视。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3年11月11日,一区区长张克家,组织委员王瑞,来本村开展建党工作,介绍陈邦仲、陈凯、石正田、于祥等4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0月,村党支部成立,于祥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领导下,村里先后成立民兵自卫团,王令文任团长,石正田任支部书记,青救会王元书任会长,妇救会修竹卿任会长,农救会王元任会长,各救会王吉田任会长。并先后开展了锄奸、反特、反恶霸斗争,组织子弟兵团6人随军参战,先后参加行村、大阎家、万第等战斗。 1949年10月,本村党员身份公开,时有党员17人。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3个,党员55名。自1944年起,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陈凯、于祥、石正田、王春会、王开祥、王元书、陈邦仲、王斌朋、王金山、阎方卿、王宝田、王晋财、王春良、王田。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3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大队管理委员会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王京会、陈邦仲、王桂卿(女)、于德洋、王春生、王开祥、王春会、王伦、王树林、陈学礼、胡建书、王金山、阎方卿、王子玉、王守仁、陈奎、王成山。1999年5月,王成山当选为首任直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11月,村委换届,王田当选村委主任。

王令文(1920-2000)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林业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王春生1924年5月生,中共党员。1947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先后立功17次,渡江战役中被评为团战斗模范,上海战役中被评为华东野战军二级战斗英雄。

周边派出所

海阳市公安局(旅游度假区派出所)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凤城街道阳和路三龙海之苑西北
营业时间:08:30-12:00,14:00-17:30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凤城街道阳和路三龙海之苑西北

周边农贸市场

东湖生态园-花鸟鱼虫市场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黄海大道南路汇景湾南侧约260米
烟台市海阳市黄海大道南路汇景湾南侧约260米

周边度假村

凤城旅游度假区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海滨西路附近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海滨西路附近

周边 景区,海滨浴场

海阳旅游度假区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黄海大道南路66号
营业时间:开放时间00:00-24:00
烟台市海阳市黄海大道南路66号

周边村庄

庙头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

庙后村 地址:烟台市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