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往镇

诸往镇 诸往镇乡镇简介 诸往镇气候条件 诸往镇历史沿革 诸往镇辖区代码 诸往镇村庄来历 诸往镇社会事业 诸往镇经济状况 诸往镇经济发展 诸往镇支柱产业 诸往镇产业结构 诸往镇招商引资


诸往镇,位于山东省乳山市西北部,铁矿石丰富,养殖业发达,以羊毛衫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盛产大姜、花生等,制鞋、铸造、建筑建材为该镇三大支柱行业。诸往镇 诸往镇位于乳山市西北部,镇政府驻东诸往村,辖49个行政村,人口33891人(2017),面积153.02平方公里,耕地4267公顷。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农业总产值9.4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28亿元,财政收入6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比上年增加210元。中学2所,小学11 所,在校生5000人。该镇坐落在乳山市西北部的马石山下,属丘陵地带,可耕地少,以盛产苹果、板栗、蚕茧而著称,矿产资源中铁矿石最为丰富。养兔业发达,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桃威铁路穿境而过,诸往火车站年吞吐量40万吨,30...

详情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诸往镇介绍

诸往镇,位于山东省乳山市西北部,铁矿石丰富,养殖业发达,以羊毛衫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盛产大姜、花生等,制鞋、铸造、建筑建材为该镇三大支柱行业。

诸往镇 诸往镇位于乳山市西北部,镇政府驻东诸往村,辖49个行政村,人口33891人(2017),面积153.02平方公里,耕地4267公顷。200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农业总产值9.4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28亿元,财政收入6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比上年增加210元。中学2所,小学11 所,在校生5000人。该镇坐落在乳山市西北部的马石山下,属丘陵地带,可耕地少,以盛产苹果、板栗、蚕茧而著称,矿产资源中铁矿石最为丰富。养兔业发达,建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桃威铁路穿境而过,诸往火车站年吞吐量40万吨,309国道横贯全镇,电力通讯事业发达。镇办企业主要有制鞋、铸造、建筑建材三大支柱行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利税3650万元。全镇粮食总产量2.7万吨,果品总产量1.2万吨,蔬菜总产量6000吨。2000年获威海市“计划生育模范镇”称号。

诸往镇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暖干燥,夏季凉爽多雨,十分适合人类居住。

1951年设诸往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1989年12月撤乡建镇。1995年,面积160.1平方千米,人口49670人,辖东诸往、上石硼、王家庄、岳家、二龙口、西辛庄头、东辛庄头、姜格庄、大龙口、青石楼、绕涧、野房、招民庄、西诸往、沟西、泊子、扫帚涧、于家圈、孙家夼、姚家埠、田家庄、光明、铁山、后庄、马陵、燕山泊、神童庙、后店、垛疃、前进、前夼、大院、口子、九龙圈、凤凰台、冷格庄、安夼、泊子庄、崖后、李格庄、王家疃、流水头、沟刘家、唐家、许家、下石硼、西尚山、中尚山、东尚山49个行政村。

诸往镇371083111(49村):~201东诸往村 ~202西诸往村 ~203沟西村 ~204田家庄村 ~205光明村 ~206泊子村 ~207招民庄村 ~208孙家夼村 ~209后店村 ~210姚家埠村 ~211许家村 ~212泊子庄村 ~213安夼村 ~214唐家村 ~215姜格庄村 ~216沟留家村 ~217冷格庄村 ~218大院村 ~219流水头村 ~220王家疃村 ~221凤凰台村 ~222李格庄村 ~223九龙圈村 ~224崖后村 ~225口子村 ~226王家庄村 ~227岳家村 ~228东尚山村 ~229中尚山村 ~230西尚山村 ~231上石硼村 ~232下石硼村 ~233大龙口村 ~234二龙口村 ~235于家圈村 ~236扫帚涧村 ~237绕涧村 ~238青石楼村 ~239东辛庄头村 ~240西辛庄头村 ~241野房村 ~242铁山村 ~243垛疃村 ~244前进村 ~245前夼村 ~246马陵村 ~247后庄村 ~248神童庙村 ~249燕山泊村

东诸往 明洪武年间,隋姓由莱阳县曲坊迁此立村。因村前有一官道,来往人较多,取名诸往。后因村西建西诸往,而更今名。

西诸往 清初,王姓由姚家埠、刘姓由绕涧迁此立村,因位于诸往村西而得名。清末,郭、隋姓迁入。

大院 明初,朱、纪姓居此建村(后迁走),因村旁古寺院得名。万历年间,陈姓由栖霞县陈家疃迁此。清嘉庆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入。道光年间,王、彭姓先后由沟西、栖霞县沙河埠迁入。

凤凰台 清乾隆年间,姜姓由姜格庄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形似龙戏水,故取名罩龙头。清末,王姓由申家迁入。1956年更今名。

九龙圈 清康熙年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村周围有九条山岭环绕而取名。

王家疃 明万历年间,杜姓从牟平县东关迁此立村杜家庄。后王姓迁此落居,人口发展快,故更今名。

冷格庄 明洪武年间,赵姓由云南迁此建村赵家庄(后迁走)。冷姓从云南迁此,更名冷格庄。崇祯年间,冷姓迁走,李姓由大崮头迁此落居,袭原名。清乾隆年间,姜、孟姓先后由涝口、莱阳县迁入。道光年间,滕、栾姓由地口、后庄迁入,后杜、孙姓由王家疃、育黎迁入。

安夼 清顺治四年,郑姓从由古迁来建村安夼,取安居山夼之意。道光八年,王姓由孙家夼迁入。

泊子庄 清乾隆年间,郑姓从由古迁此平泊处建村,故名。

唐家 明万历年间,唐姓由福山县陌唐迁此立村,

许家 明洪武八年,许姓由安徽临淮县西沟村迁此立村,初名里仁,后更今名。清嘉庆年间,隋姓由东诸往迁入。

口子 明嘉靖四十三年,宫文彦由枣林迁此立村。因村西有一山口,当时为交通要道,故以此取名。清道光年间,姜、周姓先后由牟平县长治、海阳县周家沟迁入。后又有钟、鲁、孙姓迁入。

崖后 清顺治十六年,姚姓由文登县姚山头迁此处山崖之后定居立村,故名。乾隆年间,潘、宫、曲姓先后由战场泊、枣林、高陵迁入。道光年间,孙、郭姓先后由北寨、北勇家迁入。

李格庄 明洪武年间,李姓从云南迁此立村,明末迁走,郑姓从由古迁此。清初,于、史姓由流水头、史家迁入,袭原名。

流水头 明万历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此建村,取名长前。清乾隆年间,郑姓从由古迁入,更今名。

沟留家 明末,刘姓由四川迁来,落居山沟处称沟刘家。清初,郑、隋姓先后由东横道口、由古、野房迁此。清中期,刘姓迁走,更今名。

姜格庄 明洪武元年,曾姓(后改为尹姓)、荆姓居此。洪武八年,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姜格庄。清乾隆年间,李、许、傅、柳姓先后由蓬莱县八角山后、许家、福山县傅家疃、柳家迁入。后又有王、宋、刘、孙姓迁入。

王家庄 清康熙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民国时期,韩、张、孙、刘姓迁入。

岳家 明崇祯年间,岳姓从荣成县迁此立村。清末,李、宫、王等姓迁入。

上石硼 明崇祯年间,王姓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立村,因周围多石硼而得名石硼。清康熙年间更今名。

下石硼 清康熙年间,王史观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立村,因位于上石硼之下,故名。

西尚山 明万历四十三年,王篙由海阳县二王家迁来立村王家庄,1955年更今名。

中尚山 清乾隆年间,刘姓从黄格庄迁此立村刘家庄。1955年,更今名。

东尚山 北宋末年,刘姓居此立村,因位于尚山脚下而得名尚山。明成化年间,刘文胜从莱阳县贤友村迁此定居。1955年更今名。

大龙口 明嘉靖二年,宫姓由海阳县齐山迁此定居,后王、宫姓相继由海阳县嘴子后、青山迁此,以村旁地形取名卧龙村。清初,乔、鲁姓分别由井乔家、莱阳县朱柳迁入。1955年,为行政管理方便,而更今名。

二龙口 明嘉靖二十五年,孙姓由海阳县大夫疃迁此定居,以地势似二龙之首取名。清顺治年间,刘、宫姓由南寨、青山迁入。

西辛庄头 明正德八年,赵京春、赵京贵由西泓赵家迁此定居立村,取名新庄头,后更为辛庄头。万历年间,苑姓从招远迁入,再更

东辛庄头 明万历年间,李姓由大崮头迁辛庄头村东定居立村,故名。清末,刘姓由扫帚涧迁入。

沟西 明崇祯年间,隋姓由东诸往迁山沟西侧立村,故称沟西。清末,陈、张姓由大院、育黎迁入,后有王、赵姓由姚家埠、辛庄头迁入。

野房 明万历三十八年,隋姓由海阳县行村迁此立村,因此地原有看山草屋,人称野房而得名。

绕涧 明万历十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小河绕村而得名。清末,丁姓由海阳县南马格庄迁入。

青石楼 明洪武年间,魏姓由莱阳县闫家泊迁此立村,取名黄花楼。崇祯年间,于姓由铁山来居。清康熙五十九年,钟姓由东夼来居,更今名。

扫帚涧 明天顺年间,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立村,因山涧长有灌木扫帚条子而得名。清康熙年间,朱、徐姓由草埠、海阳县盘石店迁入。乾隆年间,王、高、刘姓先后由姚家埠、海阳县矮槐树、中尚山迁入。

招民庄 明成化年间,隋天爵、隋天胜由海阳县行村迁此立村招民庄,取兴旺发达之意。清康熙年间,王、许姓由牟平县石埠、许家迁入。

泊子 清康熙年间,肖、宋、刘姓先后从小云南、莱阳县大明村、段家迁此立村。因位于平原泊地,故名。嘉庆年间,于、李姓分别由黑影(今名光明)、城阴迁入。光绪年间,戴姓由邓家来居。

田家庄 清康熙十九年,田姓由平度县迁此立村田家,后王姓由姚家埠迁入。1980年更今名。

光明 清乾隆四十五年,于姓从铁山迁此定居。后有葛、杨、刘、许等姓迁入,因位于山夼深处,太阳照射时间短而俗称黑影。1957年更今名。

姚家埠 明永乐年间,姚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河旁而取名。万历年间,王姓由莱阳县岘子湾迁此定居,姚姓迁走。清初,丛姓由桑行埠迁入。

孙家夼 清顺治年间,于姓由司马庄迁此立村(前有孙姓居此称孙家夼),袭原名。康熙年间,王姓由垛疃迁入。

于家圈 清康熙年间,于姓从流水头迁罗山之后建村罗山后,清末更今名。

燕山泊 明崇祯六年,王姓由垛疃迁燕山前平泊地立村,故名。

后店 明初,赵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位于神童庙之后并有开店的,故名。万历年间,战姓由战家夼迁此,后两姓迁走。清康熙年间,王姓由孙家夼迁此定居,袭原称。

神童庙 境内古老村庄之一,唐代,沈、童姓土著老民建村,后二姓渐泯。明万历年间,张姓由莱阳县苍山迁此定居,因此处有神童庙而得名。清初,董、吕姓由海阳县大柴和刘格庄迁入。嘉庆年间,许、姜姓由许家、海阳县黑崮迁入。

后庄 明代前,兰姓居此,明宣德年间迁贾家庄(今名兰家)。王宣由垛疃迁此立村,因汉代此地曾开矿采铁, 故取名矿合庄。清初,栾朋由马陵迁入,因居马陵村后,更名后庄。

铁山 清顺治年间,王、于姓先后由垛疃、文登县大水泊迁此立村,因村东有铁山而得名。乾隆年间,许、朱、孙、薛等姓先后由许家、扫帚涧、海阳县留格庄和河西迁入。

马陵 万历年间,孙、姜姓先后由姚家埠、峒岭迁此分别建村东马陵、西马陵。后栾姓由海阳县大栾家迁来。1956年两村合并,统称马陵。

垛疃 明天顺年间,王丛政由海阳县嘴子后迁此定居,以垛山取此名。清康熙年间,梅姓由梅家迁此,后有张、刘姓迁入。

前进 明末清初,丁、李姓先后由河东、大崮头迁此立村,因位于河之南取名河南。清末,王、姜姓由后庄、神童庙迁入。1978年更今名。

前夼 清宣统元年,李姓由河南(今名前进)析居建村。后有郑、王姓由帽张家、垛疃迁入,取名小河南。1956年更今名。

教育文化

诸往镇有乳山市第九高级中学等一批高中初中小学,无高等院校。

2006年,镇政府积极外引内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抓住“村村通”道路改造机遇,积极争取,硬化西诸往到山里片20公里,孙家夼、绕涧、招民庄、扫帚涧、于家圈等村50多公里,大龙口、许家、西诸往、冷格庄、唐家等村还修建了通往村庄的水泥街道;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投资60多万元,解决了山里百姓通 电话、通有线 电视难的问题;为全镇75%的村通上自来水;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按时发放粮食、农机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投资150多万元,对镇驻地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各种 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投资400多万,建成一处高标准敬老院。

概况

全镇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6.38万亩。诸往镇政府驻东诸往村。辖49个行政村,年末户籍人口41985人。该镇铁矿石丰富,市骨干企业鑫山冶金公司铁厂、铁矿位于境内; 养殖业发达;以羊毛衫加工和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势头强劲。盛产 大姜、花生、 苹果、板栗等。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亿元,农业总产值1.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 财政收入12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67元。中学1所,小学3所,在校生3285人。镇域工业主要有制鞋、铸造、建筑建材三大支柱行业。全年完成技改 投资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6亿元,利税1.2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21万吨, 果品总产量1.65万吨, 蔬菜总产量3.4万吨。

镇域工业主要有制鞋、铸造、建筑建材三大支柱行业。

该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搞民营经济、大搞招商引资、大搞加工贸易的要求, 搭起招商引资平台,实施“三借战略”,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该镇结合本地传统产业优势,从尊重农民致富愿望出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三大产业。一是突出发展加工贸易。二是突出发展畜牧养殖业。该镇在特色养殖、规模发展上大做文章,逐步构建起以长毛兔养殖为主,养猪、养羊、养牛等同步发展的养殖业格局。三是突出高效农业。主要是发挥小流域治理优势、万亩中底产田改造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大姜、芋头、葡萄等高效农业。

工业

金鑫制衣有限公司是由威海客商投资建设,主要从事 服装及床上用品加工出口业务,项目总投资800万元,规划新建标准厂房2000平方米,预计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0万件,吸收社会劳动力160多人。 诸往镇立足自身实际,牢固树立“工业立镇”理念,坚持技改扩规与引进新上并步齐抓,在抓好已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把引进新上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推动镇域经济跨越提升、协调发展。特别是承接羊毛衫、服装加工等已经形成的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劳动力和闲置厂房资源优势,大搞产业招商,服装加工业逐渐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吸纳从业人员2400多人?为 群众年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畜牧业

山东乳山市的诸往镇, 长毛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 渠道。全镇5万人口,人均饲养量达到55只,人均年收入达到3500元,成为闻名全国的毛兔和兔毛集散地,享有“山东毛兔第一镇”的美誉。 诸往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内陆镇,山峦众多,自然牧草丰富,有传统的养兔习惯。特别是1998年以来,该镇结合自身特点,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点,大力扶持 农民依靠本地传统和优势,大力发展长毛兔养殖。为了鼓励农民养兔的积极性,该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分别在资金上、物质上、种兔供应上、义务工减免上为养兔群众提供便利,为了鼓励农民发展规模经营,该镇规定:凡农户养兔存栏量达到100只以上的,镇政府在建场用地上优先考虑,并且无偿提供3吨 水泥和建兔舍所需的竹片,免费提供美国黑麦70牧草 种籽1公斤。在镇里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1万只以上的1个。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养兔大军的行业里,该镇还引导农民以股份制的形式,发展长毛兔养殖,就是:有资金的农民出资金,有 技术的出技术,有劳力的出劳力。这一政策的实施使那些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农民,也能够有所作为,成为 股东和受益者。

为了扶持和培育长毛兔的养殖和生产,该镇专门成立了一个养兔办公室,由动植检疫、税务、工商、公安等机构联合组成,凡没有联合 办公室的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对长毛兔养殖户进行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为了把长毛兔的养殖做成一个大产业、大市场,使养兔业迅速发展,使这3个村养兔户达到90%以上,户均养兔量达到80只。靠着这些示范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使广大农民亲眼目睹了小小长毛兔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效益。“要想富,快养兔”已成为全镇农民议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由“心动”变成了行动。为了使农民放手大胆养殖长毛兔,镇党委和政府因势利导,成立了“乳山市诸往镇长毛兔养殖技术协会”,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向群众传授养兔技术和兔病防治等技术。长毛兔养殖技术协会已成为全镇养兔户的一个“科技部”,只要你有困难,一个电话就解决。

品种的好坏决定了长毛兔的产毛量,这是每一个养兔户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为了形成自己的长毛兔品牌和品种,该镇除了引进一些优良新品种外,还聘请了浙江养兔专家李伦军任顾问,聘请 莱阳农学院苏振渝教授为技术指导,培育出了“鲁乳”系高产长毛兔。该品种每年平均产毛量在1200克以上,“鲁乳”系优良种兔畅销到全国十多个省市。仅此一项,就可为群众每年增加300万元的收入。先进的养兔技术和先进的种兔繁育技术,又为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而是由此形成了一个长毛兔养殖、种兔销售、兔毛收购与 交易的产业链。2000年6月份,他们修建了建筑面积为1.54万平方米的兔毛交易市场,全国13个省市、81个县市区的大 客商云集这里,全镇年兔毛交易量达到100万公斤。1999年,该市场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定点市场,全年从事养兔和兔毛交易的人员已达3万多人。现在诸往镇已经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兔毛交易市场,养兔业已成为诸往镇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民营经济

结合本地传统产业优势,从尊重农民致富愿望出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三大产业。一是突出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点达36个,加工领域涉及羊毛衫、服装、花生制品、 玩具加工、皮革制品等7个行业。

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比2006年(下同)增长67%;镇级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了3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770元,增长10%;镇域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19%和66%。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层次再有新提升。坚持以“培育铸造工业、壮大特色农业、保障安居乐业”的思路,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依托铸造工业小区,培育发展特色工业。坚持超前化配套、特色化发展、效能化服务,高标准抓好铸造工业小区建设,配套实施了路网工程,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发挥生铁资源优势,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铸造工业小区的破题启动。二是围绕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新上技改项目。通过积极引导、调度促上,中大中矿业公司矿石磁选流水线已安装上马;佳恒机械公司投资500万元的产能扩张项目已投入使用;乳山市第二水泥厂工艺改造工程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三是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突出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实施了总投资5500万元的威海一冰果蔬项目,现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德轩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今年又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社区办公大楼建设,拓宽改造了沿河10公里园内主干道,一体化配套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一处现代化、多功能的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由威海园林集团投资建设的焜昱植物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500多万元,整修道路5000米,种植苗木500亩。四是借助农业龙头带动,加快畜牧养殖项目建设。承接福喜肉食鸡加工项目的龙头带动,初步规划确定3处标准化养殖场,目前泊子村肉食鸡养殖场和口子村种鸡养殖场正在启动建设,全镇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立足镇情促调整,农业结构再有新优化。结合诸往镇的农业发展现状,在外出学习、对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以苹果、大姜、茶叶、干杂果为主攻方向的现代农业3年发展规划,打造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农业特色基地。重点实施了四大流域的农业结构调整,共新增苹果11000亩、大姜4000亩,茶叶250亩,其他干杂果8000亩。北部以占地5000亩的九龙圈高效农业示范园为重点,实行山区综合开发,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300亩,新增苹果400亩、板栗200亩、樱桃200亩、核桃200亩、经济类苗木160亩。西部以德轩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新增优质苹果6000亩。中部以大姜产业为方向,连片成方,规模种植。在孙家夼、招民庄、姜格庄流域新增大姜4000亩。南部以前进村为中心,采取合作社的模式,成片发展1500亩的优质苹果基地,配套建设2座水库。通过实施四大流域的农业结构调整,使我镇逐步形成连片成方、规模种植的特色农业布局。

四、基础建设步伐加快,综合环境再有新改善。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两横两纵主要街道的清理整治,使镇驻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承接了13公里的烟海高速公路和309国道改造建设工程,开通了经济发展的大通道。承办了万亩标准良田改造和小型水利建设示范县综合配套工程,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同时,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先后融资1200多万元对东西诸往、冷格庄、大龙口等19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完成了镇级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建设,目前均投入正常运营,实现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今年又争取将泊子、绕涧、东尚山等9个村列入威海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善。

诸往镇立足山多草丰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以养兔为主的家庭养殖业,全镇村村养兔,养兔户达到农户总数的90﹪,养兔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3以上,养兔业已成为该镇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绕涧村是一个710户,2400多人的大村,有山峦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3500亩。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据资源优势,积极提供场所,引导群众发展养兔业,投资3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两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大型新品种养兔场,并聘请国内养兔专家任顾问,驻场指导,向群众推广产毛量大、质量高、销路特别好的“鲁乳”系列高产毛种兔,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同时还向群众发放养兔“明白纸”、免费举办培训班等,大大调动了农民养兔的积极性,全村养兔存栏量达到5.4万只,户均养兔76只,仅养兔一项,全村户均收入可达5016元。至年末,全镇长毛兔发展到80多万只,年产兔毛450多吨,加上在外地收购的兔毛,年收入近亿元,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年内,“乳山市诸往镇长毛兔养殖技术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使养兔业的生产、销售、加工更好地融为一体,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该镇以市场为导向,因村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压缩粮田面积,发展了优质高效经济作物6140亩,牧草200亩,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3万亩,粮经比例达到1:1.5。同时积极引进名优品种,改造劣质果园3000亩,发展优质果园3000亩。在饲养结构调整中,加大长毛兔规模化养殖力度,新增1000只以上养兔场3个,引进推广菜牛3000多头,山羊3000多只,全镇生猪存栏量2万头以上,专业户达到50多个,养鸭超千只的专业户30个。在区域结构调整中,确定309国道、埠乳公路、育行路两侧的村主攻退耕还果,绕涧、招民庄、大龙口等村重点发展畜牧业,马陵、前进、后庄等村重点发展石材加工业,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区域优势,涌现出一批养兔专业村、石子加工村、果业专业村,推动了全镇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搭起招商引资平台,实施“三借战略”,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是借大企延伸产业链条。发挥鑫山冶金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生铁资源拉长产业链条,铸造加工业日渐成为新兴镇域主导产业。二是借园区异地招商引项。进一步用活市里项目异地安置政策,加大向“两区六园”招引 项目的力度,现已引进总投资2.2亿元的宏远机床、润泽包装、美信制衣等项目6个,税收累计分成320万元。三是借资源招商强镇。发挥流水头区域的交通优势,先后引进“农字号企业”--志成果品有限公司、春盛服装厂、大顺手套加工厂等10家企业。发挥石材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28家石子加工企业,年可实现 利税2100多万元。另外,预计投资2500万的东方 食品加工项目已完成土地调整,2007年可动工建设。

周边行政单位

乳山市诸往镇安夼村退脖役帕忠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乳山市诸往镇光明村蔓毛退杓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周边政府机关

乳山市诸往镇委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沟西顺府街诸往镇政府诸往镇委

周边诊所

诸往镇卫生院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丰川街诸往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北150米

周边乡镇

诸往镇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