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车沟村
旋车沟村 旋车沟村历史 旋车沟村人文自然
旋车沟村隶属于钢城区辛庄镇,位于莱城东23公里处,地处山区,北临苗山镇邹家兰子村,南与石湾子村毗邻,东接郎郡,西傍大山。全村171户,489人,土地832亩。旋车沟原名陷车沟。《刘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刘姓由河北省 枣强县迁居岔道村,再迁三山村,后迁此定居。相传宋柴王乘车经此,车陷于沟中,曾名陷车沟,后谐音成“旋车沟”。 旋车沟村群山环抱,群山系鲁中支脉,多南北走向,海拔在300米至550米。三条小河汇于村东,顺势南下。山上树木青葱,梯田层层,河中清水常流,鱼虾漫游。小村,绿树掩映,祥和秀美。 旋车沟曾几度变更区划。1940年前,属莱芜县铁车保;1940年后,归莱芜老八区;1958年4月,受辖于铁车乡;同年10月,合并到辛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归辛庄办事处;1985年,隶属铁车乡;2000年11月,属辛庄镇辖至今。旋车沟村...
详情旋车沟村隶属于钢城区辛庄镇,位于莱城东23公里处,地处山区,北临苗山镇邹家兰子村,南与石湾子村毗邻,东接郎郡,西傍大山。全村171户,489人,土地832亩。
旋车沟原名陷车沟。《刘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刘姓由河北省 枣强县迁居岔道村,再迁三山村,后迁此定居。相传宋柴王乘车经此,车陷于沟中,曾名陷车沟,后谐音成“旋车沟”。
旋车沟村群山环抱,群山系鲁中支脉,多南北走向,海拔在300米至550米。三条小河汇于村东,顺势南下。山上树木青葱,梯田层层,河中清水常流,鱼虾漫游。小村,绿树掩映,祥和秀美。
旋车沟曾几度变更区划。1940年前,属莱芜县铁车保;1940年后,归莱芜老八区;1958年4月,受辖于铁车乡;同年10月,合并到辛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归辛庄办事处;1985年,隶属铁车乡;2000年11月,属辛庄镇辖至今。
旋车沟村山梁多,河沟多,自然水也多。村干部带领大家修 水库筑塘坝,开渠引水灌田,使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本村上游有水库两座,分别建于1976年、1979年。容水27万立方,自流灌溉100多亩地。
旋车沟村领导历来重视教育。建国前,村中有私塾,教书先生是从郞郡聘请来的学生家长,年终凑集谷子以为师薪。1950年,旋车沟小学建立,先后有洪玉瑞、程明哲等教书授业。1955年后,由上级分派教师来此任教。前期校舍较为简陋,1977年方迁入新校。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旋车沟村共有高中生45人,中专生25人,大学生8人,李传军,已考上研究生。
解放初,村民生活难以温饱,大多全家两间房,糠菜半年粮。1966年前,以地瓜为主食,瓦房屈指可数。
自1990年以来,村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吃穿住行均有了极大的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村民生活日益殷实。
村西千米处有一高山,曰“大山”。海拔550多米。南北向,山势东陡西缓,山顶原有青龙庙、药王庙、石大夫老爷庙,早年香火旺盛,有二月二庙会。若天大旱,周围村民聚集青龙庙前祈雨。后来院墙坍塌,庙宇被毁,现仅存残墙断碑。大山上怪石嶙峋,巨石兀突。
较为有名的是“大厅”、“二厅”、“三厅”、“蒜臼石”、“搁颠石”等。
由于山高,凡上山者无不登高望远:西望泰莱大地,如图如画:美丽风城,近在咫尺;南眺莱钢,烟囱高耸,时隐时现;东瞻鲁山,群峰若涌;北瞧苗(山)常(庄),青黛如染;低头看脚下,绿草苗茵,似毡似毯;侧耳听谷中,流水潺潺。这里的美好景象,常使人留连忘返。
而今的旋车沟已经不再陷车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林场工人与村民共同修筑了铁(车)旋(车沟)公路,并与宅科公路相连,正待扩建的常(庄)铁(车)公路穿村而过。山上修了生产路,运输方便,村民们大都买上了摩托车、手扶拖拉机、三轮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人们外出极少步行。
周边村庄
旋车沟村
地址:济南市钢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