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头村

圈头村 圈头村名称由来 圈头村革命历史 圈头村行政区划 圈头村地理环境 圈头村自然资源 圈头村人口状况 圈头村政治体制 圈头村农村经济 圈头村特色产业 圈头村卫生医疗 圈头村基础设施


圈头村是 山东省 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菏泽城西北,与 东明县搭界。共297户,1118口人。圈头村西北距离黄河22里,距离荷泽市45华里。远在元明,祖上先后由河北、山西迁入此地(洪武年间),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而至今,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圈头村东西长3华里,南北半华里,村南村北两条河,中间是一片沙丘,圈头村坐落在沙丘之上,西高东低,旧时每逢洪水泛滥,周围一片汪洋,唯独圈头村像一个被圈起来头的巨人,屹立在汪洋之上。又因祖上好客,广交四方朋友,分别有李、杨、张、孙、陈、赵、燕、文、贺、程、刘共十一姓氏人家定居此地,故不以姓氏而以地势为村庄命名为“圈头村”。抗日战争时期,圈头村是个老革命根据地,早在七七事变前就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初期为中共菏泽县委机关驻地。1942年改称为冀鲁豫边区南华县、南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当时的圈头...

详情

圈头村地名网_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圈头村资料简介
  圈头村是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02105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71702。圈头村与耿庄社区、高庄村、冯庄村、石人刘村、田桥村、贺庄村、朱庄村、燕王庄村、赵楼村、吕集村、邓楼村、孙楼村、赵庄村、周庄村、桑堂村、大石庄村、曹楼村、郅堂村、汲尧村、付庄村、西郑庄村、郅庄村、韩楼村、袁拐村、北头村、东头村、袁固堆村、南头村、王楼村、贾楼村、李庄村、林口村、天庙村、耿庄村相邻。 还有8个地名与圈头村同名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圈头村介绍

圈头村是 山东省 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地处菏泽城西北,与 东明县搭界。共297户,1118口人。圈头村西北距离黄河22里,距离荷泽市45华里。

远在元明,祖上先后由河北、山西迁入此地(洪武年间),聚族而居,繁衍生息代代相传而至今,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圈头村东西长3华里,南北半华里,村南村北两条河,中间是一片沙丘,圈头村坐落在沙丘之上,西高东低,旧时每逢洪水泛滥,周围一片汪洋,唯独圈头村像一个被圈起来头的巨人,屹立在汪洋之上。又因祖上好客,广交四方朋友,分别有李、杨、张、孙、陈、赵、燕、文、贺、程、刘共十一姓氏人家定居此地,故不以姓氏而以地势为村庄命名为“圈头村”。

抗日战争时期,圈头村是个老革命根据地,早在七七事变前就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初期为中共菏泽县委机关驻地。1942年改称为冀鲁豫边区南华县、南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当时的圈头村被称为“南华县的莫斯科”,即革命的大本营,是个著名的抗日模范村。全县党的建设、政权的建立、组建武装、减租减息、农民合理负担、土地改革等,都是先在圈头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县推广。

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全村90%的户都参加了革命工作,有的在县区党政军群机关,有的在地委、区党委,有的参加了民兵、武工队,还有一大批参加了主力部队,八年抗战没有一次投敌现象。日伪军围绕圈头安设了七八个据点,数次进攻圈头村被击退,因此圈头多次受到军区、军分区的嘉奖。

解放战争时期,全村2000多间民房被国民党反动派烧光。战争年代为革命殉国的有:张文礼、杨秀枝、张广同、程金山、李善臣、孙守举、李善油、孙本山、杨同福、张文平、张广顺、李进明等人。革命事业亦孕育了李善和、杨培要、陈洪亮、杨洪林、张广仁、杨忠、李文华、杨政民、杨华、杨善奇、李善文等众多名人。

菏泽市西北圈头村(今属于牡丹区高庄镇)--解元集(今属牡丹区解元集乡),抗战时期是南华县辖区,也是我党重要的晋冀鲁豫--山东--苏南地下交通线的组成部分。圈头村西北距离黄河22里,西南距解元集25华里。解元集距离菏泽20华里,距离定陶县城西根据地仅仅50华里。刘少奇、陈毅等抗战时期,均是从这里过黄河,至河北。

下设五村等7个自然村。

行政代码:371702105

身份证前6位:372901

长途区号:0530

邮政编码:274000

隶属政区: 高庄镇

行政级别:村

车牌号码:鲁R

圈头村属平源地貌,地处黄河下游南岸,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高东低略有倾斜,平均坡降约为1/8000。地势较平坦,低洼。

潮土土属。全镇大部属此类型,表层质地以砂壤质为主,轻壤质次之,中壤质居第三位,重壤质最少,淤灌潮土土属,是引黄淤灌而形成的一种新土地类型,主要分布在西部。表层质地以淤为主,砂土次之,再次是壤土。盐氏潮土土层,分布在北部。表层质地以砂壤质为主,轻壤质次之,再次为中壤。

洙赵新河从李村镇芦海村流入高庄镇,流经圈头、杨庄、肖楼、赵楼,从赵楼村入吴店镇茅庄村。

高庄镇属半湿润暖农业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形成冬、春易旱,夏、秋季易涝的特点。

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南北风频繁交替,气温回升较快;夏季高温湿润,常刮东南风,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渐减少,风向由南转北,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风,气候干冷。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

旱灾:每年春季、冬季多旱灾。2000年春季,2002年夏季较严重,受旱植被面积达3万亩。 涝灾:1995年秋,2004年秋北部汲尧、付庄、郅堂、大石庄等村积水达1米多深,庄稼大面积绝产,2005年秋,雨水较大,涝灾严重,高庄镇西部石刘、冯庄、圈头、田桥,东北部汲尧、付庄受灾面积达5万亩,有几千亩几乎绝产。

该村委会有耕地总面积2272.9 亩,地 2272.9亩,人均耕地 2.03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5 亩。水面面积23 亩;草地1930亩。

地下有大量的煤矿资源。但暂时无法开采。

水资源比较丰富。全镇水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天然降雨;二是地下用水;三是引黄用水。

全村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灌溉用水以河道水和井水为主。

1、农作物种类以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棉花、地瓜、桑蚕为主,还有各种蔬菜。
  2、树种以杨树最多,还有榆树、桐树、槐树,果树有:苹果、柿、桃、杏、李、石榴、枣树等。
  3、野生资源:主要有艾草。

该村共有农户297户,共有乡村人口111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23人。其中农业人口1086,劳动力714 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118人,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 89人。

该村委会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2 人,其中男党员28 人、女党员4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该村共有团员43人。农村财务实行自行管理,以会议方式公开。

该村委会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22.4%;畜牧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6.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1 头肉牛18 头,肉羊 30头);林业收入 50万元,占总收入的20.4%;工资性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4.8%。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 1.3 %),在省内务工2人,到省外务工8人。

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272 亩,年末集体总收入10万元,有固定资产12 万元。

1、作物:农作物以马铃薯、荞麦、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
  经济作物:棉花6500亩,桑蚕500亩、花生2000亩。
  蔬菜:旱春菜100亩,陆地菜890亩,大棚菜主要集中在邓楼、南何庄,约150亩。
  2、种子:推广小麦良种占90%,测产351kg/亩,玉米、水稻98%为优良品种。
  3、肥料:农家肥施用量较低,化肥比重大,菌肥很少。秋种各类化肥占比例N∶P∶K=1∶1∶0.4(重量比)。
  4、农具:耕耙农具86年以来以牲畜拉犁、耙为主,90年代中期以后,拖拉机开始普遍使用,旋耕机现已被绝大多数群众认可。
  农用动力机械逐渐普及。拖拉机、三轮车由80年代百人拥有一辆发展到十人拥有一辆。
  农田改造主要分布在北部一带,盐碱化严重,粮食产量低,经过近几年的改良,有所变化,但还达不到肥沃的程度。

病虫害主要有小麦枯叶病、红蜘蛛、蚜虫、蝗虫等,每年都有专家来指导农民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效果非常明显。耕作制度:87%为一年两茬轮作,13%为一年多茬。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 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洋芋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6 %。特色产业主要有白芸豆和燕麦。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 3.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 个。

全村房屋以单层砖木结构为主(占全村86%),少量用钢混结构(占全村11%),其他结构占3%。

该村到镇道路为城镇公路;进村道路为村公路;村内主干道硬化率为85%;村通菏泽市公交在99年开通,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农用车446辆,汽(货)车33辆。

周边村庄

圈头村 地址:菏泽市牡丹区

西圈头 地址:菏泽市牡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