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庄村

喂庄村 喂庄村村情介绍 喂庄村喂庄简介 喂庄村喂庄历史 喂庄村喂庄新貌 喂庄村喂庄烩面


喂庄,过去又叫喂养(羊)庄。在 巩义市区南十公里的凤凰山下,坞罗河从村子的东、南、西三面环绕而过,村西的塬上就是著名的北宋皇陵区。省道豫237 在村东白土坡上,北可通温县焦作,南可直达禹州许昌;孝义至西村的永安路在村西通过;新修的“村村通”道路从东到西将这两条公路贯通。这是一个汉、回两族共同居住的村庄,现有九个村民组,495户,2222口人,其中回族120户,421人。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总户数495户,总人口2222人,农村劳动力1453个,工农业总产值100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29万元,工业总产值9601万元,粮食总产量589吨,其中:夏粮345吨,秋粮24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芝田志》介绍,喂庄村名的来历,传说是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建筑皇陵,特派五大使臣率领羽林军三千,调选能工巧匠三千,建陵工人一万,杂役三千到巩...

详情

喂庄村地名网_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资料简介
  喂庄村是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10181112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10181。喂庄村与芝田村、官庄村、费窑村、蔡庄村、寇家湾村、益家窝村、稍柴村、东沟村、北石村、南石村、寨沟村、八陵村、羽林庄村相邻。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介绍

喂庄,过去又叫喂养(羊)庄。在 巩义市区南十公里的凤凰山下,坞罗河从村子的东、南、西三面环绕而过,村西的塬上就是著名的北宋皇陵区。省道豫237 在村东白土坡上,北可通温县焦作,南可直达禹州许昌;孝义至西村的永安路在村西通过;新修的“村村通”道路从东到西将这两条公路贯通。这是一个汉、回两族共同居住的村庄,现有九个村民组,495户,2222口人,其中回族120户,421人。

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总户数495户,总人口2222人,农村劳动力1453个,工农业总产值100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29万元,工业总产值9601万元,粮食总产量589吨,其中:夏粮345吨,秋粮24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

《芝田志》介绍,喂庄村名的来历,传说是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建筑皇陵,特派五大使臣率领羽林军三千,调选能工巧匠三千,建陵工人一万,杂役三千到巩邑建筑皇陵,为改善生活,在陵园东北山坡下设立喂养区,故名喂养庄,后简称喂庄。这个传说也有可能,因为喂庄紧靠凤凰山,临着坞罗河,草丰水足,的确是一个放养牛羊的好地方。

实际上喂庄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生活。1983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巩县文物部门在芝田喂庄村西南坞罗河东岸台地上和村西北坞罗河西岸台地上发掘出五千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遗址两处。 遗址中采集到以泥质褐陶为主的陶器残片,器形有突砂褐陶罐、泥质褐陶深腹罐、浅盘豆、盆形鼎、泥质褐陶缸、平沿深腹盆等。还发现成人墓葬一座,三座瓮棺葬。另外《资治通鉴》记载的隋末李密翟让起义,率精兵七千人,出阳城(登封)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的事件。其中所说的罗口在喂庄村东南一公里,这条古道由东南的巩登交界分水岭沿着长罗川——坞罗河蜿蜒而下,直通古县城芝田,伊洛河渡口,汴洛官道,古道正从喂庄村中通过。据老一辈传说,过去喂庄村的人都住在南北这条沟两沿,沟中间是一条通南达北的大路。从河北往山南贩粮的,从里山往码头驮煤的,从禹州登封往巩县城去都从这里经过。沿路有多家饭店、骡马店,供过往客商就餐住宿,现在村委会所在地北面那一块就叫后店。至今人们还把这条沟叫做南古路沟。前几年村民在那一片修建房屋,在地下挖出许多古时的砖头、瓦片,也说明喂庄村在宋太祖修筑皇陵前就有村庄 。

清末民初时,喂庄村仅有百十户,四百多口人,汉族有张、阎、石、李、赵、曹、邢、王、韵等姓氏,多属于明初由洪洞县迁入。回族是在清朝嘉庆年间迁入的,传说回民始迁祖铁元是荥阳铁河人,常来巩游乡卖皮货、裹扎脖。来往时间久了,与当地汉民关系融洽,便携全家来喂庄落户,至今传承十五六代。回族的迁入,使汉回两族的人民相互取长补短:汉族事农耕,会种田;回族擅长手工制作皮货,会经商做生意。回族群众跟着汉族学会了种地,汉族群众也受到回族的影响,学会了做生意经商。那时喂庄村农闲外出做买卖的很多:有的到禹县贩药材,有的到许昌倒烟叶,有的去河北牵牲口,有的去临汝赶牛羊,那时就有人说“喂庄人是嗡倒庄”。也有一些富有户到芝田、回郭镇集镇上做生意,像阎家在芝田开有杂货店、粮食坊,还买有庄子。李家在回郭镇开办铁工厂,张家在西河建了水力弹花车和轧花车。

喂庄人在外出经商中学了许多新生事物,带回了好的农作物种子和耕作技术,据民国十八年《巩县志》记载,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喂庄村阎文林、张丑等人率领村民在喂庄村南开山凿洞,修筑了一条罗川渠,利用坞罗河水自流灌溉田地二百余亩。这是巩县有史记载的第一条农民自发修筑的水利工程。罗川渠从二里以外的罗口村北河中筑坝拦水,引水沿河岸由东向西,到喂庄东河口处,在河岸的悬崖半腰,开凿山洞400多米,在南古路沟架石券拱型桥一座,将水引到南坡底下,又修筑了田间干渠、枝渠,从此,喂庄村有了水浇地,改变了千百年“靠天种地”的传统,不再怕干旱无雨,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到民国六年(1917年)喂庄村的张钦然和蔡庄村的赵玉田又领导两村民众在喂庄西地修筑了一条罗南渠,这条渠首在罗口村西,常封村北,也是在河岸半腰的悬崖上凿洞筑渠,引水自流灌溉农田三百余亩。当时曾立碑记事,由于时间久远,记事碑已经失落。

1944年10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进入巩县后在涉村一带驻扎,喂庄地处出山口,成为抗日独立支队的可靠根据地、联络站,村民筹粮、筹款,送情报,做军鞋,抬担架,运弹药,广大青年参军参战,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日伪反动派。时任区干队队长的张松茂就是在1945年被日伪军杀害的革命烈士。

解放后,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吃水不忘打井人,喂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集体化道路,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喂庄村开办了机制砖瓦厂、骨胶厂和造纸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喂庄村除了队办企业外,还发展了20多家个体或联合体企业.。据统计当时全村的沥青油毡厂就有11家,军鼓乐器厂5家,皮革加工厂3家,化工厂2家。那时喂庄的沥青油毡行销黄河南北,销售点遍布中原大地;喂庄民族乐器厂生产的大鼓、军鼓、腰鼓销向全国,摆进北京、天津、上海的大商场。用废骨头生产的骨胶、骨粒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特别是近几年喂庄的净水剂工业发展更为迅猛,喂庄人从几口大缸、铁锅熬制聚合氯化铝,用于造纸厂净水开始。大胆探索,反复试验,经过上千次试验,数百次失败,几十年的改进,使小作坊生产的净水剂,发展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全村现有净水材料企业14家,是名副其实的“净水材料之乡”。 其中新世纪净化材料有限公司、蓝天净化材料有限公司、益民化工厂、福泰供水材料厂、奉达净化助剂厂、新华化工厂、星龙供水材料厂、先科供水材料厂在巩义净水剂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净水剂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营销行业和与其配套的包装编织业、餐饮服务业。

喂庄,名字很有些来头,在这不多评述,但大家必得知道一点,喂庄是个回民聚集区,呵呵,所以啥时候到那吃面时,千万别蹦出一句,“老板,切二斤猪脸来下酒”得,您一句话不当紧,饭您是别想吃了,至于能不能好好得走出店门,就得看您造化了,呵呵,夸张了啊,不过,您多挂点心记住这点准没错……

闲话少扯,言归正传,喂庄烩面起源于清朝,风行于民国,建国之后,经历文革,烩面也不例外,没落了!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喂庄烩面也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啊!跟您说您还别不信,喂庄烩面由一个一间窝棚的小店,十年之间竖起三栋楼来,而由此出来的山寨喂庄更是数不胜数,仅巩义一地,不下百家,喂庄烩面何以如此风行……呵呵,说着说着就又来口水了……

烩面,烩面,这面自然大有讲究,和水比例,加盐多少,都有着严格要求,和好之后,加入清油少许,放置八到十小时食用最佳,而拉面也食大有学问,拉厚了跟嚼皮带一样,拉薄了没有嚼劲,手上劲大劲小全凭积累下的功夫,没个十年八载想拉一手好面,做梦尔……

再就是汤啦,高汤取新鲜牛腿骨,剔其毛边,放入锅中,洒下各味调料,炖之!两天之后,待其牛骨精髓完全沁入汤中,那就连桂花都不如了,十里飘香绝不是盖的!

最后来一个花边敞口大腕,加面放汤,撒上芫荽少许,放上几块精炖牛肉,洒上芝麻盐,得,一碗喷香喷香的烩面待君品味,解馋,实惠,驱寒,保暖,便是我对烩面最精炼的概括,三块钱的烩面自是没法跟山珍海味相比,可在冬日里品上一碗久违的烩面,心中的那片暖意已无法用言语形容,不在其中,岂能知其奥妙!

喂庄烩面,不尝遗憾呦……

周边

巩义市芝田镇喂庄村退役郅棍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长顺路

周边公司

大龙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S237喂庄路口往西100米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S237喂庄路口往西100米

吉迅广告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喂庄工业区

周边公司企业

卓凡装饰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038乡道西50米

周边村庄

喂庄村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

芝田村 地址:郑州市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