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曲镇

朱曲镇 朱曲镇所辖村庄 朱曲镇辖区代码 朱曲镇历史沿革 朱曲镇境内地势 朱曲镇产业结构 朱曲镇基础建设 朱曲镇历史传说 朱曲镇人口数据


朱曲镇,位于 尉氏县的西南边陲,东与蔡庄镇毗邻,西和洧川镇接壤,南濒双洎河与长葛市交界,北和大马镇、门楼任镇相通。镇政府驻地朱曲距县城17.5公里。镇境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59平方千米。辖西街、东街、北街、小寨、黄湖、火把张、焦庄、黄庄、苗庄、刘庄、秦楼、古庄、石桥、窝口赵、花李、菜张、后赵、菜李、五、米庄、许官寺、仝庄、双庙吴、三字、山魏、胡张、卢庄、赵刘、毛寨、史井、周寨、陈庄32个行政村410223102:~200西街村 ~201东街村 ~202北街村 ~203小寨村 ~204黄湖村 ~205火把张村 ~206焦庄村 ~207黄庄村 ~208苗庄村 ~209刘庄村 ~210秦楼村 ~211古庄村 ~212石桥村 ~213窝口赵村 ~214花李村 ~215菜张村 ~216后赵村 ~217菜李村 ~218五村村 ~219米庄村 ~220...

详情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所有乡中心区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介绍

朱曲镇,位于 尉氏县的西南边陲,东与蔡庄镇毗邻,西和洧川镇接壤,南濒双洎河与长葛市交界,北和大马镇、门楼任镇相通。镇政府驻地朱曲距县城17.5公里。镇境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59平方千米。

辖西街、东街、北街、小寨、黄湖、火把张、焦庄、黄庄、苗庄、刘庄、秦楼、古庄、石桥、窝口赵、花李、菜张、后赵、菜李、五、米庄、许官寺、仝庄、双庙吴、三字、山魏、胡张、卢庄、赵刘、毛寨、史井、周寨、陈庄32个行政村

410223102:~200西街村 ~201东街村 ~202北街村 ~203小寨村 ~204黄湖村 ~205火把张村 ~206焦庄村 ~207黄庄村 ~208苗庄村 ~209刘庄村 ~210秦楼村 ~211古庄村 ~212石桥村 ~213窝口赵村 ~214花李村 ~215菜张村 ~216后赵村 ~217菜李村 ~218五村村 ~219米庄村 ~220许官寺村 ~221仝庄村 ~222双庙吴村 ~223三字村 ~224山魏村 ~225胡张村 ~226卢庄村 ~227赵刘村 ~228毛寨村 ~229史井村 ~230周寨村 ~231陈庄村

朱曲因其村的东、南、西三面被杜公河环绕,迂回弯曲,又因村内朱姓始居而得名。 1958年建朱曲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西街、北街、东街、小寨、黄湖、火巴张、焦庄、黄庄、苗庄、刘庄、秦楼、石桥、古庄、沃口赵、吴村、菜张、菜李、花李、陈庄、米庄、双庙吴、许官寺、山字、仝庄、胡张、卢庄、毛寨、赵刘、山魏、史井、周寨31个行政村。

境内地势大体呈西北高,东南低趋势,但由于受双洎河及北部岗丘的影响,又呈沿双洎河沿岸及北部高,沿杜公河两岸洼的槽型地貌,海拔高程在65—71米之间。朱曲的北部分布着大小岗丘,较大的有东里岗和黄湖岗,南北走向,相对高度15米左右,全镇最高点在小寨村南岗吕蒙正墓处,海拔83.6米,最低点在毛寨村的东北部,海拔高度64.5米。过境主要河流有二:其一杜公河,自洧川镇入境经朱曲横贯该镇的北部地区,至蔡庄镇注入康沟河,过境长12公里;其二为双洎河,流经朱曲的南部边沿,为朱曲镇与长葛县的分界河,过境长8公里。全境总面积中,双洎河滩地约占2%,其余均属杜公河流域。

农业

境内土壤属潮土类,分三个亚类、六个土属,多为两合土及粘土,间有少部分黄土。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花生、棉花等,1988年复播面积111580亩,复种指数为180.2%,粮食总产1930.1万公斤,人均产粮465公斤,农业总产值1312.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9。4%。

林业

泡桐为该镇林业优势,农桐间作普及早,发展快,面积大,部分地区已栽种第三代和第四代,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镇林木覆盖率为13%,其中农桐间作4.5万亩,四旁植树87万株,活木蓄积量3.96万立方米,果林面积1091亩。

养殖业 1988年全镇大家畜存栏5349头,生猪存栏20252头,户均2,3头,养羊6541只,家禽7.77万只,兔3815只,蜂60箱,牧业年收入202.4万元。并涌现出不少养殖专业户。

工副业

旧社会朱曲没有工业,只有少数匠人利用本地资源搞些种植、加工及小手工副业,自产自销。1978年以后,该镇的工副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截止至2009年,全镇企业总数已达1624个,其中镇办企业有化工厂、农修厂、建筑队三家,联营及个体企业1621个,主要从事化工、染料、铸造、建筑、建材、水果糖加工、食品、条编、板材加工、面粉加工等项目。朱曲化工厂生产的民用色质量可靠,深受用户欢迎,行销河南、安徽、湖北、河北等地,年产值达20多万元;山字、胡张两村烧制的瓦盆、瓦罐质量上乘,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本地及周围地区享有盛誉。

水利

过去朱曲镇没有水利设施,农业种植是靠天收,六十年代以后始在双洎河上修建提灌站,灌溉沿岸农田,后由于双洎河水的干涸,提灌站渐失去效益。七十年代后开始使用机井灌溉农田。截止2009年,全镇共打机井862眼,已配套672眼。1975年在杜公河上修建节制闸一座,并对六五千沟、洧朱公路沟及杜公河支流进行开挖整治,增加了排涝功能,共挖引排水沟渠80条,总长90.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8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其中旱涝保收田面积3.3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6%。

文化

为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镇政府相继组织建立了文化站、广播站和电影管理站。集体个体电影队14个,年放映电影1800场。1980年在镇政府东邻新建露天影剧院一座,坐位3000个,年接外地剧团歌舞团演出25场。文化站设有图书室、文娱活动室,藏书3000册。有唢呐队2班,1983年在开封市唢呐比赛中获得优胜奖,全县联赛荣获第一名。

教育

建国前夕,全镇仅有完全小学2处12班,初小3处12班,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盲目发展,各行政村均有小学并附设初中,同时还成立高中4所10班,但教学质量低下,经过调整全镇共有中学5处26班,小学27处136班,幼儿班24班,共有学生6223人,教师40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

卫生

1970年在朱曲村东部建成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镇卫生院,内设14个科室及40张病床,配有X光机、心电图超声波诊断仪等医疗设备。共有医务人员28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5人,医士7人。另外还有72名镇村医生分布于各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卫生医疗防疫体系。

交通运输

朱曲镇的交通仍以土公路为主,共有主要土公路8条,总长37公里。1988年在原土公路基础上修筑朱曲至尉氏柏油路一条,境内长8公里。交通的发展使得运输车辆也与日剧增,有货车9部,客车2部,机动三轮车7部,年运输业收入120万元。

吕祠双修

(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吕蒙正虽祖居洛阳,却在洧川金榜题名――“八保洧川拾了个状元”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北宋年间,祖居洛阳的少年吕蒙正,家庭突遭变故,母子讨饭流落到洧川东的朱曲街(原东里岗),看到这里民风淳朴,地肥粮多,就在东里岗南白马寺的一座寒窑内暂居。小蒙正终日乞讨,母子俩相依为命。
  一次小蒙正因为乞讨被一户人家所救,这户人家是善良厚道的乡下人,看到小蒙正脸色蜡黄,遂煮了些柴鸡蛋给他补养,小蒙正非常感激夫妇的救命之恩。
  后来,小蒙正在白马寺勤奋读书,他才学出众,出口成章。众乡邻又相约慷慨解囊,资助他赴京会试。吕蒙正进京会试高中状元。当地人引以为荣,高兴的说“八保洧川,拾了个状元郎!”
  吕蒙正卒后,当地乡亲慕其德,在位于寒窑北三里许,为其筑一虚冢,占地面积四千平米,高二十米,又夯土筑一高10米围墙,围成百米见方的小寨,墓居其中,墓前有吕文穆公祠,墓前道旁立有“吕蒙正养晦处”碑,以示纪念。

每值清秋,乡人谒陵,登高远望,空旷无际,爽气宜人,因而有“吕祠爽秋”之赞,旧为“洧川八景”之一。1985年7月,被公布为尉氏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7328
24531
22797
家庭户户数 11205
家庭户总人口(总) 47328
家庭户男 24531
家庭户女 22797
0-14岁(总) 13962
0-14岁男 7721
0-14岁女 6241
15-64岁(总) 29400
15-64岁男 15010
15-64岁女 14390
65岁及以上(总) 3966
65岁及以上男 1800
65岁及以上女 21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7105

总人口30752人(2017)。

周边乡镇

朱曲镇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

周边村庄

仝庄 地址:开封市尉氏县

五村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