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彰镇
南彰镇 南彰镇乡镇简介 南彰镇行政辖区 南彰镇历史沿革 南彰镇历史人物 南彰镇地名文化 南彰镇产业结构 南彰镇未来规划
南彰镇(南丈镇)隶属 河南省 兰考县,地处豫鲁两省四县市( 菏泽市、 曹县、 民权、兰考)结合部,交通便利,市场活跃。南彰镇的集贸大市场已成为豫 东北,鲁西南的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南彰镇地处县境东北边缘的豫鲁两省结合部。 220国道穿境而过。 南彰镇全镇总面积74.64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南彰镇原为南彰乡,1994年3月撤乡建镇,位于兰考县城东北36公里的豫鲁交界处,东邻山东曹县,北依220国道,西部、南部分别与孟寨乡、小宋乡、张君墓镇、许河乡相连。至2003年底全镇总土地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290多个村民组,15714户,5.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47万南彰镇是兰考县东入山东的重要门户,国道220线在镇北横穿面过,并与镇西6条公路相接。工业兴镇勃发生机。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80多家,其中兰考...
详情南彰镇(南丈镇)隶属 河南省 兰考县,地处豫鲁两省四县市( 菏泽市、 曹县、 民权、兰考)结合部,交通便利,市场活跃。南彰镇的集贸大市场已成为豫 东北,鲁西南的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南彰镇地处县境东北边缘的豫鲁两省结合部。 220国道穿境而过。 南彰镇全镇总面积74.64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
南彰镇原为南彰乡,1994年3月撤乡建镇,位于兰考县城东北36公里的豫鲁交界处,东邻山东曹县,北依220国道,西部、南部分别与孟寨乡、小宋乡、张君墓镇、许河乡相连。至2003年底全镇总土地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290多个村民组,15714户,5.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47万南彰镇是兰考县东入山东的重要门户,国道220线在镇北横穿面过,并与镇西6条公路相接。
工业兴镇勃发生机。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80多家,其中兰考县三环木业有限公司是全镇龙头企业,产品有桐木拼板、C板、多层板、胶合板、实木家具等,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3000万元。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51亿元。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镇域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全镇共修整道路29.4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在农业上,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大开发以黄蔡河两岸为主的水产品种植基地,建成鱼藕混养、高产水稻栽培等项目,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年多熟”种植模式。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2003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畜牧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2003年新增畜牧养殖专业村1个,新增养殖场1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2户。200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00元。
辖南彰村、王庄寨村、司寨村、候寨村、胡桥村、南庄村、南郭庄村、李堡村、王堡村、张堡村、常堡村、刘堡村、李家滩村、孙桥村、王茂店村、双楼村、肖庄村、五里河村、杜东村、杜西村、张贯主寨村、刘寨村、徐洼村、宋庄村、前城子村、后城子村、代李陈村、苏庄村、周庄村、川里村、翟庄村、郭冲斗村、吕庄村、史庄村、裴寨村、蒋庄村33个行政村。
行政代码
410225102:~200南彰村、~201司寨村、~202候寨村、~203胡里村、~204刘堡村、~205南庄村、~206李堡村、~207李家滩村、~208孙桥村、~209王茂店村、~210双楼村、~211肖庄村、~212王庄寨村、~213五里河村、~214杜东村、~215杜西村、~216张贯主寨村、~217刘寨村、~218徐洼村、~219宋庄村、~220前城子村、~221后城子村、~222代李陈村、~223苏庄村、~224周庄村、~225川里村、~226翟庄村、~227郭冲斗村、~228吕庄村、~229史庄村、~230裴寨村、~231蒋庄村、~232南郭庄村
南彰镇是鲁西南革命老区。有着其光辉的历史。早在1943年中共 考城县委便在南彰设立了第三区委会。抗日战争时期,考城县抗日民主县政府便诞生于南彰镇的周庄村。镇境内有建于明代的“黄陵岗”纪念碑。属省级保护文物。它是历史上南彰人民战天斗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真实写照。也为后辈留下了许多神气的传说。
1952年设南彰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4年建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5.5万,辖南彰、肖庄、双楼、王庄寨村、五里河、杜楼西、杜楼东、张贯主寨、南郭庄、刘寨、裴寨、史庄、蒋庄、徐洼、郭新斗、吕庄、东翟庄、圈里、周庄、苏庄、代李陈、后城子、前城子、李家滩、宋庄、孙桥、李堡、刘堡、南庄、司寨、王茂店、侯寨、前胡33个行政村。
张钦礼,河南兰考南彰乡张庄人。1945年参加革命。年轻有为,能说会道。22岁就当了考城县县长。1954年 兰封考城合为兰考县,他当过县长。1957年反右派时,因说真话险成右派;1959年,为民请命,打成严重右倾而免职下放到兰考农村劳动改造。1962年经平反而重回县委领导岗位。文革中受到迫害,被周总理所救。文革结束后被打成林彪、四人帮余党,至今未被平反。
主政兰考,功绩卓著
1966年文革爆发,兰考同样爆发政局动荡。期间张钦礼一度被批斗,但是终在 毛主席、周总理的保护下,于“九一三”事件后,当选为开封地委书记兼兰考第一书记,再次带领全县人民恢复了落实蓝图的战斗。
从1973年到1977年,是兰考人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四年。仅1973年,全县共挖大小排水河道125条,配套支渠154条,拆除阻水工程164处,共完成1171万土方,基本达到排水畅通。全县治沙造林共计19万亩,占沙荒面积的80%;治理 盐碱地22.7万亩,占盐碱地的86.3%。至此,兰考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大灾害再也不能为非作歹了。1973年秋,省委书记 刘建勋、中商部部长 姚依林等领导人花了5天时间考察了兰考的路、河、桥、闸、林、田,看到昔日逃荒要饭的重灾区的确成了鱼米之乡、锦绣江南,感慨万千,直夸张钦礼,赞佩 焦裕禄。
刘建勋他们不知道,张钦礼带领的干部们,为了治沙治水,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和病痛。这批跟着焦裕禄、张钦礼一再受批斗的干部都是与普通农民一起劳动的。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们身上就有多少泥。久而久之,这些干部的腿上就成了"一无二有":腿上无汗毛,膝盖骨以下有数不清的血口子。腿上的汗毛是被黄河泥粘掉的。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是说黄河的水质粘稠。年轻人到了冬天,还能长出汗毛来,上了年纪的人就长不出来了。血口子是被黄河水浸过来泡过去,泡掉了表皮保护膜,形成干裂的口子。血口子裂开了长住,长住了又裂开,到冬天就脱一层皮,他们就是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利用黄河水灌淤,把沙荒盐碱地改造成良田的。
南彰镇位于兰考县东北部,东与山东省曹县接壤,西北与孟寨乡相邻,西北与孟寨乡相邻,西毗小宋乡,南和张君墓镇、许河乡交界。属兰考县。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8.5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87741亩。人口51825人(2017年)。辖南彰、张贯主寨、徐洼、孙桥、宋庄、前城子、后城子、苏庄、周庄、圈里、蒋庄、裴寨、刘寨、南郭庄、史庄、杜楼东、杜楼西、双楼、王庄寨、五里河、王茂店、前胡、司寨、侯寨、南庄、李堡、李家滩、郭新斗、东翟庄、吕庄、代李陈、肖庄、刘堡33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
原为考城县南彰区,1954年兰封考城两县合并后,为兰考县五区,1958年建兰考县人民公社,1984年南彰公社为南彰乡,1994年改为镇。
境内地势平坦,为黄河冲击平原,土壤多沙土和两合土。南部和北部多盐化潮土,黄蔡河经北部东流入山东,中部有南彰沟,东部有新庄沟。1962年后对黄蔡河、南彰沟、武新庄沟进行了裁弯取直,清淤加深治理,提高了排涝标准。
农产主要有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红薯等。南彰、肖庄、双楼、徐洼的西瓜,冬白菜和大葱在全县颇有名声。
南彰
在兰考县城东北32.7公里,兰考至南彰,小宋至南彰公路交汇处,据传,原名李家楼,因村东有南彰庙,后村以庙名,故名南彰。是南彰镇人民政府,南彰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间有平房,主街东西向,聚落呈椭圆形。为防外患,清同治年间建寨,建国后寨废。人口2860,汉族,耕地3400亩,农产小麦、花生、玉米。
小王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南彰至许河公路两侧。明末王姓迁此定居,因庄小,故名。属南彰村委会。主街南北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83,汉族,耕地117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等。
周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5.5公里,武新庄沟南侧。明嘉靖年间(1552至1566年)周姓自山东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周庄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间有平房,主街东西向,聚落呈椭圆形。人口1256,汉族。耕地2222亩。农产小麦、棉花。
宋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7公里,据传:原名黄陵岗,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村,清初设集,名黄陵岗集。后宋姓居住比较多改今名。宋庄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间有平平房。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950,汉族,耕地16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鲁寺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原名鲁庄,以姓定村名,后村中建一座寺庙,遂易村名鲁寺,属宋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540,汉族,耕地800亩。农产小麦、玉米、棉花。
胡桥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2公里,黄蔡河南侧。明初,胡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聚落与孙桥相邻,故名胡桥。属宋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360,汉族,耕地400亩。农产小麦、棉花。
圈里
在镇政府驻地东5.3公里,明洪武初,李姓迁此建村,起村名“李滩”,后改名“龙圈”,今简称圈里,圈里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清咸丰年间建寨,解放后废寨。人口1090,汉族,耕地2046亩。农产小麦、棉花。
杨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4.7公里。清初,杨姓从今圈里村分出建村,以姓定村名。属圈里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220,汉族,耕地380亩。农产小麦、棉花。
前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3.1公里,黄蔡河北侧。明初,此地为一水湖,名黄渡湖,后一皇帝到处,改名黄道湖,建村后称黄道胡。因该村在黄道胡之南,故名前胡,前胡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东西主街与南北街十字相交。聚落呈长方形。人口140,汉族。耕地23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黄道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3.3公里,黄蔡河北侧。明初,此地为一水湖,名黄道胡。属前胡村委会,东西主街与南北街相交。聚落呈长方形。人口202,汉族,耕地358.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
后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该村因建在黄道胡之北,故名后胡。属前胡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南北近矩形。人口216,汉族,耕地398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
前赵寨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5公里,西南与小宋乡相邻。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寨,故名赵寨。属前胡村委会,聚落呈“梯“形。人口150,汉族,耕地220亩。农产小麦、棉花。
后赵寨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5公里,虎养寨沟西侧。该村因位前赵寨北,故名后赵寨。属前胡村委会。聚落呈“凸“字形。人口156,汉族,耕地350亩。农产小麦、棉花、花生、玉米。
吕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3.2公里,武新庄沟南侧。吕姓最先在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吕庄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东西主街与南北街相交,聚落呈长方形。人口928,汉族。耕地1854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双楼
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2公里,南彰至小宋公路南侧。明初,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设集,村名“张村集“。明宣德年间(1426至1436年)巡抚于谦为报答张老贯救命之恩,赐修高楼两座,故改村名为双楼。双楼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东西街与南北街十字相交,聚落呈正方形,人口1050,汉族,耕地1683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
后城子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4公里,据传:元朝时期,考城县城打算迁此建立新城,故为城址。明初,任姓迁城址建村,起村名北任庄,后改名后城子。后城子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1050,汉族。耕地1500亩,农产小麦、棉花。村中办有小型鞋厂两个,印刷厂1个。村东有供销门市部。个别农户兼营糖烟酒、粮食加工、榨油。村内设小学1所、5班,卫生诊所1所。
刘寨
在镇政府驻地南5.7公里,吴河沟南侧。明初,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筑寨,故名。1983年寨废。刘寨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390,汉族。耕地849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特产品中西瓜及菜类。部分农户兼营个体副业,有粮食加工、榨油、糖烟酒销售等。
陈庄
在镇政府驻地南5.5公里。明洪武年间,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定村民。属刘寨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490,汉族。耕地11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个别农户兼营小麦部。村内设卫生诊所1所。
小刘寨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5公里,吴河沟南侧。明洪武年间,刘姓从山西红洞县迁此建村寨,因村庄小,故名小刘寨。属刘寨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110,汉族。耕地300亩,农产小麦,棉花。特产品种西瓜。
王茂店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1.3公里,黄蔡河南侧。据传,明初建村,名逢城寨。清道光年间,有一名叫王茂的在此开店,待人和气,生意兴隆,王茂店很有名气。后村名逐渐演变为王茂店。王茂店村委会驻地。东西主街与南北街十字相交,聚落呈长方形。人口1780,汉族。耕地29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个别农户经营小卖部、粮食加工、榨油等。村内设小学1所,5班,卫生诊所1所。
水牛叫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孙营—南彰公路西侧。明初,赵姓迁此建村,后因饲养水牛100头,故名水牛叫。属王茂店村委会。主街南北向,聚落南北呈矩形。人口564,汉族。耕地846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个别农户从事铁器加工、小商品销售等。
小谭庄
在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明初,谭姓从山东巨野县谭庄迁此定居,因村庄小故名小谭庄。属王茂店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310,汉族。耕地6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村内设有糖烟酒小卖部1处。
五里河
在镇政府驻地西南3.1公里。明初,王姓迁此建村,因村庄北距黄河五里,故名五里河。五里河村委会驻地。主街南北向,聚落呈方形。人口1223,汉族。耕地305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部分农户从事砖瓦烧制、粮食加工、榨油、机械无线电修理、小商品销售等。村内设小学1所,5班,卫生诊所1所。
大谭庄
在镇政府驻地西2.5公里。明初,郭、谭两姓从山东省巨野县谭庄迁此定居,村名郭庄。后郭姓人亡家败,谭姓人繁衍众多,故改名为谭庄。为区别村北的小谭庄,俗称该村为大谭庄。属五里河村委会。南北街与东西街十字相交,聚落近似方形。人口493,汉族。耕地83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个别农户经营小商品销售。村内设卫生诊所1所。
郭新斗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2.8公里,武新庄沟北侧。明末郭姓十一世祖,字冲斗,迁此建村,起村名郭庄。后以人名改村名郭冲斗,演变为郭新斗。郭新斗村委会驻地。东西主街与南北街十字相交。聚落呈长方形,人口1250,汉族。耕地1789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部分农户兼营个体副业,有服装、制帽、机修、粮食加工、榨油、烟酒销售等。村内设小学1所,9班。卫生诊所1所。南彰-许河公路经村西。
侯寨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5.8公里,虎羊寨沟北侧。据传,侯姓最早在此落户,并筑土寨,故名侯寨。侯寨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523,汉族。耕地911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个别农户兼有烟酒销售、粮食加工、榨油等。村内有卫生诊所1所。
张寨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2公里,虎羊寨沟北侧。明初,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寨,故名。属侯寨村委会。东西街两条,聚落近似矩形。人口208,汉族。耕地401亩,农产小麦、玉米、棉花。村内设小卖部1处,卫生诊所1所。
杜楼
在镇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黄河故堤东侧。明初,康姓迁此定居,并盖楼,起村名“康家楼”。后杜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人衍众多,康姓人亡家败,故改村名为杜楼。杜楼东,杜楼西村委会驻地。村舍多砖木结构坡顶式住房,主街东西向,聚落呈椭圆形。人口2330,汉族,耕地489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张贯主寨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2.1公里,武新庄沟南侧。明宣德年间(1426至1435年)张姓由今南彰镇双楼村迁此建村,以人名张老贯定村名为张贯主寨,张贯主寨村委会驻地。村舍多砖木结构坡顶式住房,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长方形。人口1130人,汉族。耕地1816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同庄
在镇政府 驻地东南2公里,南彰至许河公路东侧。据传,仝大营 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后演为同庄。属张贯主寨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方形。人口190,汉族。耕地250亩。农产小麦、棉花。
裴寨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5.5公里。南彰至许河公路西侧,明初,裴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寨,以姓定村名。裴寨村委会驻地。村舍多砖木结构坡顶式住房,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长方形。1918年为防外患村周建有土寨,解放后寨废。人口1356,汉族,耕地38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史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3.7公里,吴河沟北侧。据传,原村名史庄,以姓定村名。后经水患,村庄没于水。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蔡姓迁史庄旧址建村,仍沿用原村名史庄。史庄村委会驻地。东西主街与南北主街十字相交,聚落近似正方形。人口580,汉族。耕地85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牛兰中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4公里,南彰-许河公路西侧。明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古庙处建村,因庙中有一口大钟和一铁牛,故起名为牛连钟,谐音牛兰中。属史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三角形。人口467,汉族。耕地1080亩,农产小麦、玉米。
蔡长久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明朝永乐年间,蔡姓自山西洪洞县迁至原仪封蔡家楼定居。乾隆48年,村庄被黄水淹没,自蔡姓第七世祖名蔡需,字林久,迁移到此,故以字定村名,后易名蔡长久。属史庄居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方形。人口365,汉族。耕地790亩,农产小麦、棉花。
麦仁店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据传,李姓最早在此开饭店,一天来往顾客多,馍饭卖完,店主只好煮麦仁让顾客充饥。麦仁店便以此得名。属史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方形,人口112,汉族。耕地260亩,农产小麦、棉花。
南北刘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原名兰墨流,村名来历及建村时间不详,后演变为南北刘。属史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长方形。人口368,汉族。耕地930亩,农产小麦、棉花。
南庄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孙营沟北侧。明初,姬姓和南姓迁此建村,名“姬南庄”,后简称南庄。南庄村委会驻地。南北主街与东西主街十字相交,聚落呈方形。人口1150,汉族。耕地13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部分农户兼有小商品经营、粮食加工、榨油、木器制作等。孙营——南彰公路经村西。
回龙寺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3.5公里,黄蔡河北侧。明朝朱武宗赴浙江旅游,路过黄渡湖,湖水宽大无际,无法度过,御驾返回,在此寺庙露宿一晚。后庙宇整修扩大,取名回龙寺。后庄姓从山东青州府迁此建村,村以庙名。属南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方形。人口330,汉族。耕地45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个别农户兼营个体副业。孙营-南彰公路经村东。
前城子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4.2公里,武新庄沟北侧。据传,元朝,考城县城打算迁此建新城,故为城址。乾隆年间(1736-1795年),蔡姓迁城址南建村,起村名前城子。前城子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834,汉族。耕地118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蒋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6.2公里。据传,明初,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蒋庄村委会驻地。东西街与南北街十字相交,聚落近似正方形。人口880,汉族。耕地15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村西有南彰-许河公路。
刘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6.5公里。据传,明洪武年间,刘姓在此定居,以姓定村名。属蒋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长方形。人口450,汉族。耕地10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南郭庄
在镇政府驻地南5.2公里。该村与南郭庄原是一村,为后街。1976年引黄灌淤,将南郭庄后街迁徙至村西高处安置,定村名新庄,亦称后街村。属南郭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821,汉族。耕地9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前郭庄
在镇政府驻地南5.3公里。该村与南郭庄原是一村为前街。1976年引黄溉淤,为防安全,将前街迁至村南高地,定村名为前郭庄,亦称前街新村。属南郭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方形。人口320,汉族。耕地410亩,农产小麦、棉花。
陈园子
在镇政府驻地南5.5公里,二干渠北侧。据传,清朝同治5年,陈姓在此建村,并筑一土园,故名。属南郭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不规则块状。人口160,汉族。耕地271亩,农产小麦、棉花。
翟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南2.9公里,武新庄沟南侧。据传,明初,翟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东翟庄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506,汉族。耕地1151亩,农产小麦、棉花。
贾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武新庄沟南侧。据传,明初,贾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属翟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方形。人口328,汉族。耕地483亩,农产小麦、棉花。
王高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3.2公里,武新庄沟南侧。据传,王姓建村,因地势较高,故定村名王高庄。属寨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不规则。人口238,汉族。耕地343亩,农产小麦、棉花。
王庄
在镇政府驻地西南1.4公里。明初,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起村名“堰子堡”。后以姓定村名“大王庄”。清咸丰年间筑寨,易村名为王庄寨,后简称今名。王庄寨村委会驻地。南北主街与东西主街十字相交,聚落呈椭圆形。人口1047,汉族。耕地16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
苏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6.6公里,故堤南侧。据传,苏姓建村,以姓定村名。苏庄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不规则。人口787,汉族。耕地102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兼种蔬菜。
张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6.1公里。据传,清末建村,以姓定村名。属苏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401,汉族。耕地511亩,农产小麦,棉花、棉花,兼有甘蔗、蔬菜。个体经营猪毛加工厂一个。
武新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6.7公里,武新庄沟北侧。明朝,武姓从山东迁此建村名,故名。属苏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1145,汉族。耕地1414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特产大白菜。
蔡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黄河故堤南侧。清乾隆年间,蔡姓从蔡姜楼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属苏庄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709,汉族。耕地785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特产小麦、棉花、玉米。
徐洼
在镇政府驻地东1.6公里。据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徐姓从金陵城南七里井迁此建村,因此地临贾鲁河洼地,故起名徐洼。徐洼村委会驻地。东西街与南北街十字相交,聚落近似正方形。人口1540,汉族。耕地2156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花生。
李家滩
在镇政府驻地北3.2公里,黄蔡河北侧。据传,明初,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故黄河滩内建村,故名李家滩。李家滩村委会驻地。主街南北向,聚落呈不规则块状。人口2660,汉族。耕地2626亩,农产小麦、棉花。
孙桥
在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黄蔡河南侧。据传,明初,孙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落户建村,后在村北贾鲁河上建桥,称孙桥,村以桥名。孙桥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矩形。人口188,汉族。耕地238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兼有蔬菜。
刘桥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2.3公里,南彰沟南侧。明初,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在贾鲁河上建桥,称刘桥,村以桥名。属孙桥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长方形。人口845,汉族。耕地856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
肖桥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南彰沟西侧。名初,肖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在贾鲁河建桥,称肖桥,村以桥名。属孙桥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440,汉族。耕地6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
王桥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1.5公里,南彰沟东侧。明初,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在贾鲁河上建桥,称王桥,村以桥名。属孙桥村委会,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十字相交,聚落呈方形。人口400,汉族。耕地486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蔬菜。
李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据传,明洪武27年,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黄河北堤堡旁建村,故定村名李堡。李堡村委会驻地。主街东西向,聚落呈不规则块状。人口2194,汉族。耕地2563亩,农产小麦、棉花。
王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3.7公里。明洪武27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黄河北堤堡旁建村,故定村名王堡。属李堡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420,汉族。耕地388亩,农产小麦、棉花。
张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6公里。据传,明洪武27年,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黄河北堤堡旁建村,定村名张堡。后因周姓家败人亡,张姓繁衍,故易村名张堡。属李堡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390,汉族。耕地396亩,农产小麦、棉花。
司寨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6公里。明初,司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寨,以姓定村名。司寨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主街南北向,聚落呈椭圆形。人口924,汉族。耕地15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肖庄
在镇政府驻地西1公里,南彰沟东侧。据传,明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5年),桂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起村名“桂村”。后肖姓迁此,桂姓家败,肖姓人多,故改村名肖庄。肖庄村委会驻地。居民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主街东西向,聚落近长方形。人口726,汉族,耕地110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刘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8公里。据传,明初,杨老锁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起村名“杨老锁庄”。后刘姓迁居,杨姓家败,因该村位黄河北堤堡旁,故改村名刘堡。刘堡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主街东西向,聚落近似方形。人口635,汉族,耕地1202亩。农产小麦、棉花。
常堡
在镇政府驻地西北4.6公里,据传,明洪武年间,常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黄河故堤堡旁建村,故定村名常堡。属刘堡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270,汉族。耕地548亩,农产小麦、棉花。
代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4公里,明宣德年间(1426至1435年)代姓从山东桃源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代李陈村委会驻地。民居多砖木结构坡顶式瓦房。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270,汉族,耕地373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李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据传: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属代李陈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300,汉族,耕地480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北陈庄
在镇政府驻地东北3.7公里。明弘治四年,陈姓从东明陈寨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1981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因该镇南部有一陈庄,故将该村更名为北陈庄。属代李陈村委会。主街东西向,聚落呈长方形。人口230,汉族。耕地347亩,农产小麦、棉花、玉米。
南彰地处豫东平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基础设施健全。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粮,年产小麦可达到2.23万吨。另外,还盛产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等。蔬菜更以“南彰大葱” 和“大白菜”而名扬四方。 南彰的畜牧养殖业资源丰富,历史悠长,尤其是牛,青山羊,猪及长毛兔的饲养量较大。截止至2009年,全镇大牲畜存栏已达一万四千余头,青山羊存栏可达三万余只。镇内有万只养鸡场五家,养鸡专业村已建成6个。
泡桐种植是南彰的又一大资源优势,全镇桐材积蓄量可达五万余立方米。 2000年以来,南彰的乡镇企业崛起迅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形成了以制帽,制砖,食品加工,桐木板材加工四大行业为支柱,重点突出,门类多样的商品生产格局。
兰考县南彰镇总体规划 (2015-2030年)
南彰镇整体规划 (4张) 综合相关规划定位、自身发展定位分析及南彰镇在区域中所承担的职能、作用,本次规划确定南彰镇的城镇性质为:豫鲁两省交界工贸型小城镇、兰考县门业制造和板材加工基地。
集镇区人口规模
根据南彰镇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至2020年,南彰镇城镇人口预测约2.2万人;
远期至2030年,南彰镇城镇人口约3.5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至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2.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远期至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4.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镇区用地布局结构规划通过对镇区内现状建设的梳理以及新建区域开发过程中的控制与引导,形成紧凑的空间形态,将土地开发与城镇交通系统和景观系统紧密结合,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
整体形成“一心两轴多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依托镇政府周边设施形成镇区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沿中心大街城镇风貌展示轴,沿程南公路城镇空间拓展轴。
多片区:核心服务区;产业片区;老城提升区;2个现代居住风貌区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规划至2020年,远期规划至2030年。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镇域和集镇区。
1、镇域即南彰镇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76平方公里。
2、集镇区中心镇区规划范围4.2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根据特色突出、合理布局、依托中心的原则,结合现状产业特点,将南彰镇总体上分为:“一城、一园、四区”。
一城:南彰镇区规划以镇区为中心,形成南彰镇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一园:门业产业园
四区:“四区”:指在镇域范围内形成的四个农业发展区,即蔬菜种植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业区和综合农业区。
蔬菜种植区:肖庄村、司寨村、五里河村、王庄村、侯寨村、胡里村。
高效农业示范区:川里村、刘寨村、前城、郭冲斗、翟庄、史庄、张贯、杜西、杜东、南郭庄。
综合农业区:吕庄村、裴寨村、蒋庄村。
畜牧养殖区:李堡村、李家滩村、宋庄村、后城村、代李陈村、孙桥村孙桥村。镇村体系职能结构中心镇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全镇的核心发展片区,承担居住、生产、公共服务、商业贸易、旅游休闲等职能。
中心村:依托原有建设基础以及设施配套条件建设成为中心村,统筹原管理区及周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功能。
基层村:居住的集聚点,主要从事农业、家庭副业。
周边中学
兰考县南彰镇南丈联中
地址:开封市兰考县
周边乡镇
南彰镇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
周边村庄
李堡村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
南彰村
地址:开封市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