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

卢氏县 卢氏 河南卢氏 卢氏县建制沿革 卢氏县行政区划 卢氏县地理环境 卢氏县自然资源 卢氏县人口民族 卢氏县经济 卢氏县社会事业 卢氏县交通 卢氏县风俗民情 卢氏县著名人物 卢氏县名优特产 卢氏县风景名胜 卢氏县城市荣誉


卢氏县为河南省 三门峡市下辖县。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卢氏县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县城距三门峡市区135公里。卢氏县幅员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352个行政村,全县户籍人口379627人(2017年)。2017年,卢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027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77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46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2788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3.9:31.9:44.2。卢氏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获得过“全国第三届百佳深呼吸小城”、“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等称号。卢氏县境,先秦时期,为 古虢国莘地。秦朝,属 三川...

详情

卢氏县地名网_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资料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介绍

卢氏县为河南省 三门峡市下辖县。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

卢氏县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县城距三门峡市区135公里。

卢氏县幅员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352个行政村,全县户籍人口379627人(2017年)。

2017年,卢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027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77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046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2788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3.9:31.9:44.2。

卢氏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获得过“全国第三届百佳深呼吸小城”、“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等称号。

卢氏县境,先秦时期,为 古虢国莘地。

秦朝,属 三川郡。

汉代,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为 河南郡;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卢氏县,属新设的 弘农郡。

三国时期,属曹魏,隶恒农郡。

隋代,初属弘农郡;恭帝义宁元年(617年)置虢郡,辖卢氏、弘农、桃林3县。

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徙郡治于弘农,五代、宋、金因之。

元代,今之嵩县、栾川、卢氏3县属南阳府 嵩州。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归陕州,属 河南府。

清代,属 陕州。

民国二年(1913年),属豫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豫西道改河洛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河洛道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陕州十一区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属第一专署;10月,三川、栾川、陶湾、庙子四镇划归新设的 栾川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属 陕州专区,1952年划归洛阳专区,1986年为三门峡市属县。

截至2012年,卢氏县下辖9镇10乡,分别为城关镇、 东明镇、 杜关镇、 官道口镇、 范里镇、 五里川镇、 官坡镇、 朱阳关镇、 双龙湾镇、 文峪乡、 横涧乡、 汤河乡、 瓦窑沟乡、 双槐树乡、 狮子坪乡、 徐家湾乡、 潘河乡、 木桐乡、 沙河乡。共有352个行政村。

卢氏县地理位置图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33′-34°23′、东经110°35′-111°22′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邻 灵宝市,东连洛宁县、栾川县,南接南阳市 西峡县,西和西南与陕西省洛南县、丹凤县、 商南县接壤。县境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

地质

卢氏县大地构造位置为为 昆仑- 秦岭纬向系北部,太行山新华重隆起带南端,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南部,东南紧邻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地层出露较全,包括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地貌

卢氏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组成。境内海拔最低点在山河口,为482米;海拔最高点为玉皇尖,为2057.9米。

卢氏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2-13.4℃,全年≥10℃的积温4064.1℃,年平均降水量692.9毫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因海拔高低而不均匀,大抵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河川,海拔1000米以下地带降水偏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118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5.85千瓦/平方厘米。

卢氏县境内河流分属 黄河、 长江两大水系。熊耳山岭以北的 洛河,西段为近东西向,至龙驹变为北东走向,两岸支流交互汇入;东北部的杜关河,先由西向东,再北折入灵宝县;熊耳岭以南主要有 老灌河、 淇河,为南东走向,为汉江支流丹江的上游。

截至2010年,卢氏县已勘探出的矿产达52种,其中金属矿产20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铟、镉、钼、钨、锑、钽、铌、金、云母、重晶石、白云母、石灰岩、大理石及石煤等。铁矿储量为7131万吨,主要矿点有八宝山铁矿、曲里铁矿、郭家河铁矿、范家村铁矿、潘河铁矿、三角城铁矿等;铜矿储量约7万吨,主要分布于潘河乡八宝山及双龙湾镇曲里一带;铅矿储量为5.79万吨;锌矿储量为11.97万吨; 钼矿储量为15万吨,分布于木桐乡夜长坪村。

截至2010年,卢氏县有各种植物共2400余种,其中 野生植物有104科602种。主要有青冈、栓皮栎、麻栎、山桃子、五角枫、麦稍榆、白腊子、山核桃、白椿、槐、楸、松、桐、刺楸、童子柳、漆木、杨、柳、桦、青皮椴、椴、银杏、柯楠、山楂、连壳、花川、榛子、荆条、簸箕柳、紫穗槐、槲树、葛条、山葡萄、猕猴桃、八月炸、五味子等。

有野生动物400余种。主要有野猪、羚羊、野羊、草鹿、獐子、獾、白眉子、灵猪、黄鼠、水獭、田鼠、黄鼠狼、野兔、松鼠、蝙蝠、团鱼、青蛙、蛤蟆、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黄鳝、黑乌稍、野鸡项、小白蛇、竹叶青、土布袋、七寸子、蜥蜴、壁虎、蝉、螳螂、蝗虫、纺织娘、蟋蟀、麻蜂等。

截至2012年,卢氏县境内 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3.8万千瓦,可开发量8.3万千瓦。

截至2017年,卢氏县户籍总人口379627人,全县城镇人口70964人,乡村人口308663人,自然增长率3.83‰。

卢氏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聚集地,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蒙古族、满族、壮族、 黎族、藏族、土家族等。

2016年底,卢氏县生产总值85.5亿元,年均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4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亿元,年均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2亿元,年均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1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6元,年均增长12.4%。

2017年,卢氏县生产总值完成911027万元,同比增长9.1%,与2016年相比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779万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90460万元,同比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02788万元,同比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为23.9:31.9:44.2,与2016年相比三产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2017年,卢氏县 粮食种植面积31726公顷,比2016年减少817公顷,同比下降2.5%;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934公顷,减少348公顷,同比下降2.4%;秋粮种植面积17787公顷,减少474公顷,同比下降2.6%;油料种植面积440公顷,减少24公顷,同比下降5.1 %;蔬菜种植面积 3278公顷,增加10公顷,同比增长0.3%;烤烟种植面积 8400公顷,减少4公顷,同比下降1.9%;全年全县粮食产量 119607吨,下降 0.16%。

2017年,卢氏县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9204万元,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2799万元,同比增长61%;重工业增加值96405万元,同比下降0.5%,轻重工业比例为30.8:69.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5%。按行业划分:黑色金属采选业实现增加值37628万元,同比下降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20624万元,同比增长55.4%;有色金属采选业完成36531万元,同比增长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4937万元,同比下降2.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7670万元,同比增长6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124万元,同比下降19.8%。201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075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8.1%。

2017年,卢氏县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3111万元,增长8.7%。

2017年,卢氏县商品销售额875938万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551万元,同期增长11.3%。按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121745万元,同比增长13.2%,零售业584068万元,同比增长14.8%;住宿业完成38243万元,同比13.2%,餐饮业完成131882万元,同比增长16.2%。

2017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1585万元,同比增长5.9%。2017年公路货运周转量 16715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8%,公路客运周转量7733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4.8%。

20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5.7亿元,同比增长21.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7.8亿元,同比增长40.6%。

2010年,卢氏县小学调研考试成绩、中招整体成绩居三门峡市第一名。一高新校区基本建成,洛苑小区幼儿园、体育馆、东城初中、一高新校区高层住宅主体已基本完工,35所学校、总面积5214平方米的校舍改造已完成。

2017年,卢氏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免费向公众开放文化馆1个、图书馆3个。年末拥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1.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2.4%。

2017年,卢氏县共有卫生机构29个,其中县级以上医院7个,卫生院20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共有编制床位1787张。

2017年,卢氏县实施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9个、可拆装式游泳池1个、常规健身路径10条,国民体质监测管理系统1个。全年全县组队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15次,获得金牌2枚、银牌16枚、铜牌15枚。申报了1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卢氏县境内有三淅高速公路编码S59 以及 209国道和洛卢、洛栾、西铁四条国道、省道同外界相连,县城距陇海路 灵宝火车站78公里。

2013年,卢氏县建成了国道209线城区段南移工程、开工建设了省道323线焦子河至官道口段二级路、城西洛河大桥、西城客运站、东沙河水上景观、横涧至五里川战备公路。

庙会

卢氏庙会,主要有火神庙会、奶奶庙会、药王庙会等。多由当地组织募捐,请剧团唱戏聚拢人气,而后在寺庙或神棚烧香、祈福。原属民间信仰的报赛酬神活动,后逐渐转移到佛寺和道观中进行。

饮食

酒席:卢氏酒席最常见的是八碗席。其中红烧条子肉两碗,每碗八片;酥肉、丸子各一碗;丝条、白菜各一碗;冷菜两碗。不带酒称为干八碗;带酒必有下酒菜,四个盘或九个碟。

家常便饭:卢氏县人民多吃面食,农闲每日3餐,农忙4餐。常见的面食有:水饺、卤面、臊子面、拽面、糖包、油卷馍、肉包及各种油食。

婚姻

卢氏县婚姻方式,封建社会时,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双方互不见面,有订婚、下书、请媒人、行礼、迎亲、回媒、祝三天、住十日、认亲、追节等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提倡婚姻自主,自由恋爱,婚姻的仪式逐渐从简,过程通常有见面、看地方、买衣服、订婚、结婚等。

丧葬

老人去世,先把老衣穿上,停放于正堂草铺,烧开路纸,子女戴孝。由邻居去向亲友报丧,亲友携纸来吊,主人按远近亲疏分给多少不等的白布,以做头布、孝帽、孝服之用,谓之"破孝"。一般死后3天埋葬。主要亲属随灵柩送葬。孝子见到成年人都要叩头。一周年、二周年,主要亲属到坟上祭奠,主人招待,为小期数。三周年系终服期,为大期数,亲属前来祭奠。

王尔鉴

王尔鉴(1703-1766),字在兹,号熊峰,北苏村人。清庚戍科(1730年)进士,历任山东省邹县、益都县和滕县知县,济宁州知州,曹州府知府,四川省巴县、营山县知县,合州、达州知州,夔州知府等职。著有《友于堂四书文稿》2卷、《东诗草》8卷、《巴蜀诗草》20卷、《棣萼吟》1卷,主编《黔江县志》4卷、《巴县志》16卷,撰《古文》1卷、《尺牍》若干卷。

李士伟

李士伟(1898-1981),字子仪,东湾村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讲师、南京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重庆陆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院长、台湾国防医学院教授兼妇产科主任等职。著有《输卵管之研究》、《中国初生婴儿体重及量度》、《中国孕妇骨盆之量度》、《台湾人口出生率及婴儿死亡率》等书。

曹靖华

曹靖华同志原名曹联亚。一八九七年八月十一日(农历七月十四日)生于河南省卢氏县 。

卢氏香菇

卢氏香菇分为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方式。野生主要生长在枯死的檀香、栎、栗树上,子实体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后产生,成熟时直径达4厘米至5厘米;人工栽培一般采用锯木屑、麸皮、秸秆作培养料,塑料袋室内培养。

卢氏黑木耳

卢氏黑木耳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耳朵大肥厚、品相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和矿物质。

卢氏核桃

卢氏核桃,为卢氏县山区特产之一。个大,皮薄、肉肥、色白、味香,为卢氏传统出口商品和河南省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峡谷呈东西走向,总长度30余公里,由大大小小99级瀑布及300多个潭池组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卢氏县西南部,距县城90公里。主要景点有大块地原始林区、日本落叶松基地、小灵山、壮沟峡谷、玉皇尖、南台尖、三叠峰等。

熊耳山风景区

熊耳山风景区位于卢氏县境内,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主要建设项目有温泉民俗文化区,休闲养生区、休闲观光农业区、服务设施等几大板块。

双龙湾风景区

双龙湾景区距离卢氏县城约40公里,因屹立着大龙头、小龙头两座山峰而得名。

卢氏县美景 (29张) 2015年,卢氏县成为商务部批准的第二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8年9月26日,卢氏县荣获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