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刘村
沙河刘村 沙河刘村地理位置 沙河刘村名称渊源 沙河刘村家谱修纂 沙河刘村行政沿革 沙河刘村水文地理 沙河刘村区域和边界 沙河刘村基础设施 沙河刘村气候与作物
沙河刘村,是河南西南部一个行政村,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乡。下辖东岗村、邹庄村等2个 自然村。沙河刘村本村经过解放后的繁衍,尤其是小寨和东场居民区的扩展,全村鸟瞰图形成一个大写的L,代表着刘(Liu),这是一种天意、巧合。沙河刘村,是河南省西南部一个行政村,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乡。下辖东岗村、西庄村、邹庄村等3个 自然村。自古以来,沙河刘村处于鄂豫陕三省交界,是襄阳-南阳的必经之路。由于深处南阳盆地腹地,土地肥沃,此地商朝-春秋时代称为“登”,五谷丰登之意;战国时代楚国避讳改为“穰”,庄稼茂盛、丰收之意;秦置“穰县”或称“邓县”,后世因之。登(邓)→襄→穰三个字实为一字,今天分别为邓州、襄阳、穰东。另外,沙河刘村以东偏北十里为古代吕国,建国早于邓国,但在周朝早期,吕国迁往山东,即为齐国;吕之后有谢国、申国,均为吕姓分支...
详情沙河刘村,是河南西南部一个行政村,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乡。下辖东岗村、邹庄村等2个 自然村。沙河刘村本村经过解放后的繁衍,尤其是小寨和东场居民区的扩展,全村鸟瞰图形成一个大写的L,代表着刘(Liu),这是一种天意、巧合。
沙河刘村,是河南省西南部一个行政村,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乡。下辖东岗村、西庄村、邹庄村等3个 自然村。自古以来,沙河刘村处于鄂豫陕三省交界,是襄阳-南阳的必经之路。由于深处南阳盆地腹地,土地肥沃,此地商朝-春秋时代称为“登”,五谷丰登之意;战国时代楚国避讳改为“穰”,庄稼茂盛、丰收之意;秦置“穰县”或称“邓县”,后世因之。登(邓)→襄→穰三个字实为一字,今天分别为邓州、襄阳、穰东。
另外,沙河刘村以东偏北十里为古代吕国,建国早于邓国,但在周朝早期,吕国迁往山东,即为齐国;吕之后有谢国、申国,均为吕姓分支,这就是南阳市的雏形,宛县的名称是秦朝设置的,战国时期为申。沙河刘村以东偏南二十里为古代邓国,邓国一直到战国初期灭亡。故,此地本属吕国,再属邓,邓灭属楚,秦置县,这就是今天的邓州和襄阳的雏形。
沙河刘村名字源于一条河,沙河。沙河起源于该村东北处的泉眼,曰“黑龙潭”。河水自北向南汇入 湍河,湍河汇入 白河,白河汇入 汉水,汉水汇入 长江。
本村刘姓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洪洞县索布刘村迁入,当时村名为“党家店”,姓党的人多(为党项族后裔)。后来,党姓人口消减,只剩下刘姓人在此地开枝散叶。故后世改名为“沙河刘村”。——汇编自刘剑朝、阎英明主编的《镇平五千年》书“关于镇平人由来的详细”一段,本段作者杨树礼。
村里有两种辈分字派,一种据说是在迁徙路上保留原来的族谱,一种是定居后新编的字辈。新的字辈有九个,分别是:青、廷、法、振、登、祖、泽、守、仁,原来的字辈解放前仍在用,现已残缺不全。
2014年1月,经后人与山西省洪洞县刘姓联系得知,村史中“索布刘”疑为“苏堡刘”的讹传。苏堡刘姓是山西洪洞大姓,位于今日 洪洞县 苏堡镇 苏堡村,据该村老人记忆,该地曾有“刘洼疙瘩”刘姓村落、“金子楼上”柳姓村落,都为刘姓大户。
清代有苏堡刘姓的族谱,为刘南沚的《洪洞刘氏谱》。——该谱为洪洞苏堡刘氏谱。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河北大学图藏)
根据2011年修订的《邓州坡刘营普明家族家谱》记载,沙河刘村祖先为刘普捷,排行老大,于明洪武二年与四个弟弟(老二刘普明、老三刘普智、老四刘普忠、老五刘普义)一同从山西洪洞苏堡刘村迁入河南,另外两个弟弟老六和老七留在老家。其中,老大刘普捷迁入镇平沙河刘村,老二刘普明迁入邓州坡刘营,老三刘普智迁入邓州 故事桥村,老四刘普忠和老五刘普义迁入唐县刘老家村(今社旗县晋庄乡 刘老家村),后来老四刘普忠从刘老家村迁出,迁入邓州 闸刘村;后也有分支从刘老家村迁到邓州龙堰乡 刘道村(刘道庙村)。史称“ 五普刘”,在山西称为“七普刘”。
家谱中原话抄录: 常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根深枝茂、源远流长所由来也。我始祖讳普明字先知,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索布刘人也,自明洪武二年奉旨迁移,兄弟五人,长普捷居镇邑沙河刘,三普智迁故事桥,四普忠、五普义迁居唐县刘老家地方。
解放前~1948年,该村为 三义乡驻地,隶属于 侯集镇(民国 宛西自治时期,侯集镇为 镇平县政治军事中心)。1948年~1958年,该村隶属于侯集区。1958年~1975年,该村隶属于张林公社。1975年~1983年,该村隶属于官寺公社。1979年因洪水,官寺公社驻地迁入黑龙集村,1983年,官寺公社更名为黑龙集乡。1983年~2005年,该村隶属于 黑龙集乡,2005年后随着黑龙集乡并入 张林乡,该村隶属于张林乡。但是,邮政和派出所仍保留在黑龙集,邮编不变,仍为:474267。
沙河刘村主要有6条河流,4条自然河,2条人工河。
沙河:沙河刘村即以此命名。泉眼名曰“黑龙潭”,在该村东北处。这里是沙河最大的积水潭。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抽水浇地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再加上 赵湾水库的影响,沙河在逐渐干涸。其实黑龙潭上游还有一段河流,往北绵延2公里,经过 张林乡的于河村-- 南河上村 -- 胡沟村 --华沟村 --小李庄村 --后杨庄村。再往北就是田旁的排水沟了,到此为止。沙河在沙河刘村往南经过小官寺(在此与沙河刘村小国地、南坡发源的桑河汇合) -- 四户庄 -- 耿庄 -- 李官村 -- 桐柏庙,在此与康家村东面的 蔡河汇合。然后, 蔡河向南汇入 严陵河,严陵河汇入 湍河。
蔡河:沙河刘村西界,蔡河西岸是贾庄、王庄。蔡河在王庄往北经过 史庄 -- 张金河 -- 后场 -- 南蒋庄村 -- 张林 -- 李寨村-- 沙埠口 -- 后路上 -- 李新文 -- 袁庄 -- 禹王庙村 -- 后禹王庙村 -- 梨园 -- 西张庄,尹营村 -- 小贾庄 -- 登禅寺,在此有两条支流,右边支流向北一直到贺营村;左边支流向北不久截止在谢庄和徐庄,在此偶遇 严陵河(与这支蔡河相隔一个胡坡)。
许河:沙河刘村东界,许河东岸是 许桥村。许河是 赵河在薛庙村、顶店村和孟庄漫滩形成。向南在小官寺与沙河刘小国地、南坡过来的桑河汇合,并在小官寺汇入沙河。
桑河:发源于沙河刘村小国地和南坡的一处泉眼,俗称“勺浦坑”,古时泉眼旁有一棵老桑树,故这块水源地也称为“桑树底”。向南在小官寺与许河汇合,并在小官寺汇入沙河。
大沟(人工河):发源于沙河刘村东岗(自然村),此地为水源地,先民沿着东岗村西侧开挖出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沟,中间部位是一个水坑,位于东岗南侧。大沟向北与宋营的田间水沟相接,向南在太平观(官寺村下辖自然村)北注入许河。
小沟(人工河):这条沟实际上比大沟大,但村民并未取名,故屈居第二,暂名为【小沟】。发源于宋营以南田野洼地,被先民因势利导,开辟为排水渠。从北往南流经无人居住的田野,在南坡北部注入许河。在与许河的交汇处形成一个深潭、一个河湾,黄土高垒,90年代之前蓄水很多,这也造就小国地的肥沃。深潭西缘有一口深井,解放前就存在,解放后改为机井,其上盖有一庵,应为解放后为机井加盖的机房。据说,这个机井旁古时候有一棵大桑树,而沟西数百亩农田,因此称为【桑树底】。机井地势较高,向西一路下降,就形成了【勺浦坑】,即桑河的源头。
此外,沙河刘村还有10来个池塘(湖泊),镶嵌在古寨河上。有名的池塘如下:
大坑:村内最大的池塘,深5米,西北-东南呈葫芦形,通过东南角的铁闸门与沙河相接,湖面对角长150米,平均宽80米。湖西和湖南为营里头居民区,湖北为小寨居民区,湖东岸是寨墙围成。
莲菜池:东场居民区西北角的湖面,深5米,南北呈长方形,与大坑隔着沙河,在莲菜池的西北角开了一个豁口,连接沙河。由此推断,在先民来此居住之前,大坑和莲菜池是连在一起的,属于沙河的集水池,比北面500米的沙河源头-黑龙潭更大。改革开放之前,莲菜池被分割为数十个水田,平均分配给东场的各家各户,作为计划外的开荒地,收入私有。所以每家每户在里面种藕,冬天挖出来卖。1990年代里面还有种藕,各种泥鳅、刀鳅、小鱼,可供食用。90年代末干涸,里面长满了杂草,被荒置不用。
沙河刘村居住区在当地可分为:东场、营里头、南头、西头、北头、小寨等六部分。
其中,“营里头”位于村子中央,在寨河以内,是本村最早的居住区,解放后人口逐渐扩张,人们才在寨河以外居住,所以说,老宅子都在营里头。
有时候,村里面有重名的人,在联系时为了区分,就会在大名前冠以居住区,如:东场刘振党。东场是寨河以东的居住区,刘振党就是居住在东场的这个人。
沙河刘村东以许河为界,许河以东是 许桥村(隶属于 郭庄回族乡);村西以 蔡河为界,蔡河以西是贾庄和王庄;村南以许河下游为界,许河以南是 官寺村和小官寺村;村北并没有自然的界限,但大体是以沙河刘村公墓北缘为界,公墓以北为布德王村、于河村、宋营村。
位于村西北角,坐北朝南,占地11亩。校园内有教学楼2栋,教室20间,校内操场1个;校门外有露天大操场1个。本校解放前已经成立,故本村出生的老人都识字,80岁以上女性可能偶有例外。由此可推算,本校应建于1930年代,即 民国20年代,当时属于 宛西自治时期,当时自治区首领 彭锡田将军重视发展 乡村教育,当时镇平县建立了多所师范学校和高中。据老人称,沙河刘村小学前身为一座庙,庙门和铁钟仍用作现在的校门和校钟。但庙本身是佛家庙,还是关帝庙,仍有待考究。
位于村东,是沙河上最早的石桥,最初是几条大石板铺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改建为水泥桥,但基本结构不变。仍沿用数百年前的称呼“大石桥”。大石桥东岸是“东场”新居民区,西岸是“营里头”老居民区。
位于村东北角,建于解放后。此处北面即是沙河的源头“黑龙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潭水渐浅,芦苇丛生,许多村民挖芦苇根,烹茶作清热祛火的良药。现在已经干涸,并被取沙,从沙河上游到下游留下许多坑洞。
本村2000年前不通车,村民须向西步行2.5公里到 邓州- 镇平公路( 207国道)上乘公交车到镇平县城,然后转乘公交车去 南阳市区,在 南阳火车站乘火车到全国各地,或者在镇平县乘长途大巴到热点城市。2000年后,本村通车,由官寺村发车,途径沙河刘村、布德王村,然后沿着 207国道到达镇平县城。几年后,在全国农村的“ 村村通”工程竣工后,本村主要线路铺上了水泥路,村民出门赶集可一路走水泥路,县域公交车也一路走水泥路、柏油马路。
班车时间:一天两趟,早上6:30发车,下午2:30发车。
沙河刘村公墓位于村北农田中,公墓入口在东南侧,有一座古驿站,现已重修。公墓建于解放后,选择此地是因为村北地势较高,且土质含沙多,不宜种庄稼。目前村中大部分坟墓均在此。虽为解放后建设,但实际上古已有之,因在挖掘入坟时经常挖到更深层的棺木,无碑文记载。公墓东南侧的古道已经截断,不复行人,其实解放前此路正是襄阳-南阳的必经之路,当地称为“官道”,也即现代意义上的“国道”。这个古道在村中仍在使用,保存完好的一段是从小官寺西侧到沙河刘村老南门(现已无存,80年代仍残留石柱),一路向北,越过小寨,到达公墓东南侧,(然后一直向东北经过易营宋营,然后直达侯集,然后顺着乔旗营北侧公路一路东北向南阳市)解放后此路废置,在公墓南侧入口处已经截止,往前全部废毁为田。改革开放后,愿意入公墓的人渐渐减少,而改为埋入自家田中。
沙河刘村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花生、玉米、芝麻、红薯,90年代前也曾种植高粱、小米、豌豆、蚕豆;蔬果有白菜、萝卜、胡萝卜、分葱、大葱、大蒜、姜、豇豆、茶豆、四季豆、西葫芦、辣椒、茄子、西红柿、冬瓜、北瓜、南瓜、黄瓜、丝瓜、西瓜、桃子、杏子、李子、梅子、橘子、柿子、枣子、软枣(未嫁接的野柿子)、陈刺/枸橘(枳)、核桃、苹果等。
周边美食
镇平县荣勤餐饮服务
地址: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不老刘村
周边政府机构
沙翱刘河村赝轾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
周边生活服务
云联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地址: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沙河刘村东头
周边村庄
沙河刘村
地址:南阳市镇平县张林乡沙河刘村
不老刘村
地址:南阳市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