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市镇

董市镇 董市镇相关简介 董市镇基本介绍 董市镇董市古镇 董市镇董市名人 董市镇经济


董市镇 隶属于湖北省枝江市,是枝江市中等城市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是枝江城区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宜昌市工业重镇、湖北省楚天明星乡镇,董市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陲,南濒长江黄金水道,紧邻枝江城区,是枝江市总体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董市镇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3262人,其中城镇人口14931人,农村人口38473人。湖北省 枝江市董市镇是一座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公元220年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 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是蜀汉中郎将 董和故里,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董市镇位于枝江城西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董市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重镇,过去曾经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和条件。在清代至民国29年以前,有居民8000余人,各类商店300多家,是连...

详情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所有主城区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介绍

董市镇 隶属于湖北省枝江市,是枝江市中等城市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是枝江城区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宜昌市工业重镇、湖北省楚天明星乡镇,董市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陲,南濒长江黄金水道,紧邻枝江城区,是枝江市总体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

董市镇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3262人,其中城镇人口14931人,农村人口38473人。

湖北省 枝江市董市镇是一座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公元220年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 魏延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是蜀汉中郎将 董和故里,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董市镇位于枝江城西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董市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重镇,过去曾经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和条件。在清代至民国29年以前,有居民8000余人,各类商店300多家,是连接川东鄂西与江汉平原的重要港口和商埠,每到秋收时节,日有千头骡马上市,百艘船只装卸货物,可见市场之繁荣。1940年6月,日本飞机入侵轰炸,董市从此萧条冷落。

董市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陲,南濒长江黄金水道,紧邻枝江城区,是枝江市总体规划的三个中心区之一,董市镇国土面积1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9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3262人,其中城镇人口14931人,农村人口38473人。

董市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英雄辈出。据史书记载,公元220年原名董滩潮,三国时期,蜀将魏廷驻守此地改为董滩口,后因“商贾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变为董市,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镇内有新石器时代的新庙子遗址,始建于明朝的“湖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府庙,现仍有战国至东晋乃至明清以来的文化遗存。

董市镇地理优越,交通便捷,距宜昌50公里,三峡机场30公里,新老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高速铁路横贯东西,焦枝铁路穿镇南下,境内有可停泊万吨级船舶港口2个。

董市镇年末总人口53741人,其中城镇人口16003人,农村人口3773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9.7%、70.3%;男性26521人,女性2722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3%、50.7%。全年出生人口398人,出生率7.20‰,死亡人口396人,死亡率7.16‰,人口自然增长率0.04‰。面积14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万亩。辖董市、姚家港、洪治、福星、平湖、曹店、金龙、泰洲、石坪、黄金、新周场、五岭、草台、双湖、裴圣、桂花、 石匠店村、石港桥、石宝山、马家冲、两美垸、高石岗、甘林寺、笋子沟、姚家港、周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

董市原名董滩口,自古名人辈出、商贾云集,逐步形成商埠后而演变成董市,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

明清时期,集镇上共有四条街道,从东至西为三条直街,分别为正街、河街和背街,正街西头还有一条横街。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记载:“居民稠密,半于邑城,四方商贾云集。”如今董市老正街还留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居民、商铺作坊及历史遗迹。

古镇董市“半于邑城,商贾云集”,又是军事要地,宗教圣地,也是经济枢纽。鸦片战争以后,美、英、日等国亦在此开铺设行,该镇成为鄂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场所。明清鼎盛时期,集镇上曾有300多家字号,1000头毛驴上街驮运货物,年经营额折现金达3000万元以上。

物流兴盛,使商业和水陆交通运输业都十分繁忙,同时也带动了手工业作坊的发展。其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如整米、榨油、豆作酥食、酱园等;棉花加工有轧花、弹花、纺线、织布、踹(音chuai,踩的意思)染等;从事金属制品加工有金、银、铜、铁、锡、冰铁(即白铁)铸造等;此外还有生产草编、香炉、方斗纸、棕麻绳等作坊,镇上的行业多达50种,产品达数百种。

商铺列表:

1、“松兰信”酥食酱园作坊。清道光年间,浙江省绍兴人蔡光知在董市制作豆腐,开办酱园后发展酥食加工。咸丰十年(1860)其子蔡保连创品牌“松兰信”,从业人员达100人以上,产酥食70多个品种,民国二十年(1931)以后以“松兰”为总店又发展“胜记”、“德记”、“信记”等3个分店。有“董市一条街,尽是松兰斋”之称,其“松兰”牌白酥糖,月饼销往江口、沙市、重庆等地,颇为抢手。

2、祥泰榨坊。光绪二十一年(1895)何礼济在董市办起了榨坊,后转手给“正和义”,民国二十七年(1938)又转归李铭三经营,牌名为“祥泰榨坊”。主要榨棉油、菜油和少量麻油。1940年创日产300斤麻油的记录,当时有工人20人,榨筒2个,碾砣1付,水牛5头,石磨5副,蒸炒锅3口,一直经营到1950年;厂房在董市矶头东侧,已无遗迹。经营门面在老正街2号。

3、金大兴银坊,经营至民国三十八年止,为董市5家银坊之一。以来料加工为主,兼制成品出售,品种有耳环、戒指、手镯、项链妇女配饰等;,老正街59号。

4、豆作社,于1954出租佃其房200平方米成立合作社豆作组。存石磨10副,牲口9头,榨架4套;现日化厂。

5、李传喜铜匠铺,其经营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解放。带其女为徒,以来料加工为主,也串乡销售。主要产品有:茶盘、脸盆、烟嘴、提环、勺、瓢、锁匙等;有罗信记房屋,在饶家巷、马永发隔壁。,老正街36号。

6、罗信记房屋。

7、协成纺织厂,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载:“夜半机杼之声与纺车轧轧相闻,贾人多于董市、江口买花入川,呼为楚棉,布匹如之”。协成纺织厂是民国十四年董市开办的三家纺织厂之一,后将门面改为“鲁永泰”绸缎铺;

8、刘长兴染坊,民国二十八年有染缸33口,年染青灰色布1.4万匹,产值达6万余元;老正街46号。

9、刘必善踹坊,老正街190号。

10、史高先匹头绸缎铺,老正街47号。

11、美孚洋行,“美孚”洋行,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埠,与“美孚”洋行美国人联办,美元铺底进货,中方经营人张先义;老正街80号。

12、同大洋行或同大成洋行,张运生经营,生意红火,仅民国二十二年销售洋(煤)油160吨老正街80号。

13、亚细亚洋行,由黄西洲经营煤油(英国有股份)。商业店铺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时道三继承父业开的布庄,所创牌号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老正街100号。

14、“长德福”布庄,民国三十六年时道三继承父业开布庄,创牌号。老正街129号。

15、达茂联、达茂明花行。达茂联、达茂明花行。民国八年,货物流转,已具有千担棉花的规模。老正街上街。

16、春茂义、春茂和中药店,老正街上街,由张姓开办。

17、“同顺”杂货店,老正街上街,李同顺开办。

18、闫保良米行,老街184号。

19、黄锡能杂货铺,老正街188号。

20、洪昌忠商行。洪昌忠市袁正忠(字直臣)在十九世纪末创办的字号。二十世纪初,在董市镇开有当铺,钱庄、布庄、染坊、槽坊、糖坊、花行、美孚煤油行等八家厂铺。在董市镇曾有“洪”半条街德说法。

董市镇明清古建筑一条街

位于董市古镇的 水府庙始建于明朝,由董市镇108家商号捐资修建,供奉水神艄公,已是湖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艄公助朱元璋灭陈友谅,朱元璋下诏沿江建庙祭祀。董市水府庙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题记。

这一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刹水府庙善男信女摩肩接踵,香火鼎盛,成为董市古镇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期以来,董市人民一直非常重视传统居民、历史街区的原貌保存。枝江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正着手斥资维修古镇,决心为该镇向国家申报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镇”而积极做好工作。

1、 董和,字幼宰,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大司马;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20多年,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其子董允,字休昭,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董允曾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深得民心。

2、 张承槱,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元老。中国台湾地区审计部审计长(第六任)。1970年在台湾病逝。出生在张家花园,原董市镇驻地。

3、时象晋(1854-1928)学越皆,同盟会会员,清末民初教育家。1885年时象晋在省城乡试中副榜。1896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在枝江创办高等小学堂,后在武昌创建滋兰女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时象晋任红十字会长。清末民初曾两度任湖北省咨议局议员,1913-1916年任湖北教育局局长。

时象晋还擅长书法,尤长汉魏诸体。他曾任《湖北通志》篡修。著作有《非五行论》一卷、《诗文集》八卷。他积极支持其子 时功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其子时功玖系同盟会湖北分会首任会长。

张继煦,又名张勋,号春霆。湖北枝江人。初入读 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 弘文书院师范科。1905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同年回国参加乡试,中举人。历任湖北省学务公所实业科长、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部视学、普通教育司司长、代理总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爱国人士。

4、 张鸿渐,中华民国外交官,革命烈士。1915年考入武汉公学学习地质。1922年以官费留学英国 牛津大学,获硕士学位。继又留学法国 里昂大学,获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第一科科长。1928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阻挠 国民革命军 北伐,出兵侵占济南后。被 南京国民政府聘为交涉署参议,并随国民政府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处长 蔡公时前往济南交涉。5月3日上午8时,日军包围其办公处所。当日晚日军屠城,制造 济南惨案。于惨案中遭日军枪杀。时年32岁。

5、 张子高 ,留美学生,清华大学教务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其子 张滂,两院院士、国家863计划石油化工带头人。

6、时昭涵 ,时象晋之孙,1912年参加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1921年毕业。1922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获理论化学博士后于1928年回国。回国曾在上海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秘书。上海交大化学系副教授,1931年至1935年曾在广西协助李四光、马君武等建科学试验馆。

1940-1947年曾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任职。全国解放前夕,他坚信“共产党不会不要科学”,没有出走,毅然留在“南化”代理厂长。1950年后,他先后调华东工业部、北京财委会计局、北京化工局等单位工作。于1979年5月逝世。

7、 时昭瀛,历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台湾地区“外交部”参事、驻外总领事、外交部常务次长兼情报司长。大学时期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

8、时昭澳。1932年7月毕业于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家乡董市办私立育才初级小学直至1940年。抗战胜利后,在董市小学任教。解放后,先后在董市、城关、洋溪等地执教。1957年调武汉桥口码头小学任教。1974年在汉病逝。

9、时学瑛,男,1930年5月生,清华大学副教授。

10、蔡少培,办董市女子学校,国民政府命名为“董市模范女子学校”。

11、袁本瑶,1940年考入兰田国立师范体育系,毕业后任国家一级篮球教练。

12、“杨八公”旧居,沿江路。清朝末年在四川潼关当县长。后因贪污银两用棺材装运逃回老家董市,后转卖给张、方姓人家。

13、 向光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33年出生于黄金村,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于2012年逝世。历任 南开大学教授、 中国文字学会学术委员等,主持南开大学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

到目前为止,全镇43家镇属国有和集体企业全部实行了民营化,工业企业改制达100%

招商引资成果辉煌

2000年至2004年,引进劳士德、天人化纤、楚天塑料城、恒辉彩印、光红氨基酸、鼎力薯业等18个项目,共引进外资10200万元,利用内资14170万元,分别是2000年以前全镇招商引资总和的5倍、6倍。董市镇又新引进项目4个,招商合同资金17612万元,已开工项目4个,实际利用资金9390万元,同比增长57%,位居枝江市乡镇前列。

董市镇盛产粮棉、水产、水果等优质农副产品,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镇域内有姚家港化工园、董市镇中小企业创业园两大企业园区,已形成塑料、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名列湖北省百强乡镇第83位。

近年来,董市镇以冲刺全省镇域经济百强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引领,以“转型升级、率先崛起、强镇富民”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三区”建设,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实现财政总收入8225万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320万元,增长16.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4元,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6亿元,增长43.7%;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97万元,增长48%。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7.8亿元,增长22.9%,净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9家。农业总产值完成18.67亿元,增长5.33%。农产品加工产值13.22亿元,增长5.7%。

企业结构调整特色鲜明。依托三宁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元港公司、光红氨基酸、富成化工为首的化工企业群,劳士德公司、天人化纤、天盛织布厂、蓝天纺织厂、云华公司等8家纺织企业群;恒辉彩印、良诚纸业、傲维纸业、双赢纸业、顺达造纸、平湖造纸等10家造纸企业群;

以姚塑为骨干、塑胶厂以及塑料回收加工30多家塑料企业群;鼎力薯业、正发饲料、金明制油、平湖养殖、红提科技、丰高果汁等食品加工企业群;

姚港砖瓦厂、草台砖瓦厂、董市轧钢厂、姚港轧钢厂、黎明建材等30家企业建材体系。

逐步形成了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塑料、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2004年全镇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64240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1.3%,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7431人。

工业兴则董市兴,工业强则人民富,董市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实现了工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带动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跨越,人民生活一年一个新变化,综合经济实力前进一大步。2004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长了14.6%。

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4.62%;工业外贸出口额达516万元,同比增长37.2%,全镇用电量380万度,仅工业用电量就达348万度,占总用量的比例达90.1%,比2003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实现了工商税收694.5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4%;年末企业从业人数达到13419人,比增加了4000多人,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6000多元。

董市明天会更好,董市镇正在迎宾大道西段规划兴建1000亩的工业经济园区,构筑招商引资平台,筑巢引凤,力争在3—5年内引进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3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5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其中税收过500万元企业2家,税收过100万元以上企业5家,把董市建成名副其实的工业大镇,重振千年古镇雄风。

周边政府机关

枝江市董市镇甘林寺村民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

周边中学

董市镇初级中学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白马路41号

周边乡镇

董市镇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