峁山村

峁山村 峁山村基本概况 峁山村历史沿革 峁山村村庄变化 峁山村生产情况 峁山村社会事业


峁山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东部,距恩施州城48公里,距新塘乡政府21公里,东与本乡龚家坪村、前坪村 接壤, 南与宣恩县 接界, 西与三岔乡 比邻,北与沙地隔河 相望。是新塘乡西大门。民俗文化生活活跃(舞狮子、彩莲船、莲香、耍耍、闹丧鼓和传统锣鼓)。集镇繁华热闹,街道硬化并装有路灯,历史悠久。全村总面积为48150亩,属二高山。其中耕地面积为4650亩(其中水田460亩)林地面积36000亩,土地肥沃,地域辽阔,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气候宜人,阳光充足,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8℃,海拔在800---1010米之间.盛产烟叶、苞谷、洋芋、魔芋,畜牧业以牲猪养殖为重。该村主要农作物分夏秋两季,夏季有油菜、洋芋,秋季有水稻、玉米、红苕、黄豆、烟叶和魔芋。林果1000亩。以牲猪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速,20头以上大户15户,10头以上25户,一般都在3—5头。粮食生产成直线...

详情

峁山村地名网_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峁山村资料简介
  峁山村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2801201203,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2801。峁山村与新塘、双河、太山庙、下塘坝村、保水溪村、前坪村、龚家坪村、校杨坝村、下坝村、横栏村、河溪村、木栗园村相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峁山村介绍

峁山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东部,距恩施州城48公里,距新塘乡政府21公里,东与本乡龚家坪村、前坪村 接壤, 南与宣恩县 接界, 西与三岔乡 比邻,北与沙地隔河 相望。是新塘乡西大门。

民俗文化生活活跃(舞狮子、彩莲船、莲香、耍耍、闹丧鼓和传统锣鼓)。集镇繁华热闹,街道硬化并装有路灯,历史悠久。全村总面积为48150亩,属二高山。其中耕地面积为4650亩(其中水田460亩)林地面积36000亩,土地肥沃,地域辽阔,风景优美,空气新鲜,气候宜人,阳光充足,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8℃,海拔在800---1010米之间.盛产烟叶、苞谷、洋芋、魔芋,畜牧业以牲猪养殖为重。该村主要农作物分夏秋两季,夏季有油菜、洋芋,秋季有水稻、玉米、红苕、黄豆、烟叶和魔芋。林果1000亩。以牲猪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速,20头以上大户15户,10头以上25户,一般都在3—5头。粮食生产成直线上升。就峁山小村(及峁山、朱家湾)而言,下户时,年景好才5万斤,到84年就超过11万斤(117980斤)。而税负年年上升。到2001年人均税负达48元。2004年.随着国家对农民承包的土地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和2005年农业税的减免。人均收入达到了6000元。

峁山村在民国27年前设有新塘区峁山联络站,主任由团总陈仕元兼任,副主任李焕然(李永章)师爷朱植轩(朱诗培)民国27年(1938年)设立峁山乡公所,管辖十个保。东起大古龙(6保)前坪(7保),南至宣恩芭茅界,万寨(10保),西与三岔相邻,北与沙地连界.首任乡长黎法轩,主任李焕然,师爷朱植轩,武装大队长杨业彪,警卫股主任何忠礼,教育股主任谭纯武,财务股主任覃子兵.自民国三十一年至1949年9月先后任乡长的有:刘永斋(3年),刘文义(1年),廖九安(半年),邓金川(2年)谭楚凡(1年).现峁山村址属一保,保长朱诗安、毕承林、黄显桃。1949年9月16日解放后,改为一村,村长胡昌兵,农会主席廖光华,武装干事周昌单,后是谭明相。1952年下半年设立黄村乡政府,建立党支部,书记彭兴福,委员朱书成、廖贤翠,乡长林德均,副乡长潘安华,文书谭明相,妇女委员唐贤翠。组合临时互助组。1954年转为互助组搞统购统销。1955年将茶园乡(属二保)合并为黄村乡,书记彭兴福,副书记唐贤钊,乡长毕承贵,又由常年互助组转为 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朱书成,下设大队、组,峁山命为和平大队,书记肖孔全,大队长江廷煌。划为5个组。(峁山集镇、老街、石场坝、朱家湾、金子台)1956年又由初级农业合作转为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3月以区为人民公社,原乡改为黄村管理区、大队。

组未有改变,4月各办公食堂、不分男女老少,所有人口一律集体生活。8月,大力宣传大跃进,当时的方针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随着国际形势的需要,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大办钢铁,兴修水利的高潮,连续三年上调劳力,除后坪、铁厂劳力最多外,到处都办钢铁厂,到杉木辽修“七星照月”水库。由于1960年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各种因素,造成粮食生产大减产,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党中央下发了多项对农民有益的条例、政策,1961年2月公共食堂下放,原小组改为生产队,实行“队为基础”,以生产队核算的结算方式。时任支部书记肖孔全,大队长郭世海。1962年反击右倾翻案风,割资本主义尾巴。1964年初步四清。1965年系统四清,下半年将和平大队、茶园、干沟并为红旗大队,时任书记江廷煌,大队长毕家太,会计何传波,划分为13个生产队,成立贫下中农协会,遵照“增人不增,减人不减”的原则 ,按户划0.3---0.5亩的自留地,集体山林按户划3---5亩自留山,其余山林因地制宜的作为管理山划定到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形成帮派组织,但未发生过武斗。

1980年12月又将红旗大队分为峁山、茶园、干沟三个大队。峁山大队又划为8个生产队,时任书记向应远,大队长胡仕林,会计田长久。1981年土地下放到户,按劳力、人口定产量、定公粮、定上交;按产量、土质优劣分等级、分责任田、经济田和饲料田划到户。由于生产自主,生产力解放,粮食产量大增,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1984年6月,按照1964年所划山林界限不变,将两山(自留山、管理山)并为一山(自留山),换发恩施市代市长吕成宗签发的自留山证,废止原恩施县县长胡元春签发的自留山证和管理山证。同年9月,把大队改为村,书记胡仕林,主任朱道鑫。1989年正式与农户签定土地家庭联产经营合同书。1996年土地联产经营进行了大稳定小调整。2002年9月以原峁山管理区改建为峁山村,由原峁山、黄村、茶园、干沟、迎宾五个村合并而成,划分为十个组(峁山、朱家湾、顶坪、黄村、唐家台、茶园、干沟、后山、迎宾和黄石板)。居住着915户,3045人。其中土家族村民占60%。

交通事业发展较快。由于1964年恩鹤、恩红公路建成通车,横穿本村而过,带动了村组公路的修筑,仅1997年---1999年间,已修通毛公路四条(雷映、唐阴、老茶、长迎),目前老街到何家坪公路正加紧张施工,以上公路除雨天外,基本可通农用车,大减轻了肩挑背驮的现状,生产的农副产品基本能运出去。电力建设迅猛,1982年仅峁山集镇有一台变压器。1991年大办电力,农民筹资,投劳,新增7台变压器;1997年农网改造时又新增变压器6台,户户用上了电、家家有电器设备。民国27年前,只有家私塾学校(老街陈仕元家中),时任先生(老师)柳阳丰。民国28年建立峁山重点小学(全日制完小1---6年级),时任校长谭光初。重点小学直到1961年才改为峁山小学。1962年又设了带帽中学,到1987年中学又拆了。1997年新址改为天明希望小学。峁山集镇始建于光绪11年(1885年),即现在的老街。现在的集镇为新街建于光绪26年(1900年),集市繁华、热闹,风味小吃俱全。由于脏乱严重,于2006年7月,发动居民,民办公助,将街硬化了,杜绝脏、乱现状,并安装了路灯。但人畜饮水问题严重,有待解决。

周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周边园艺公司

恩施市郑清养猪场 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新塘乡峁子山村黄村组8号

周边村庄

峁山村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二三三省道

峁子山村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堰塘村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堰塘村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

堰塘塆村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尖山村 地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