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堡镇

团堡镇 团堡 团堡镇概况 团堡镇沿革 团堡镇地理地势 团堡镇行政区划 团堡镇历史文化 团堡镇经济概况 团堡镇风景名胜 团堡镇特产


团堡镇地处利中盆地,是利川东大门,东有石板岭为利川、恩施两市天然界山,也是川鄂咽喉,自古有“利川要隘”之称;西有金字山突兀高耸,形似玉笔,为利川八大景之一;南有马鬃岭,形似鬃毛披散的昂首巨马,奋蹄于星斗山、云雾山中。团堡海拔在500 —1500米之间,位于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云腾雾绕,气象万千。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商贾云集。国土面积447.72平方千米(2017年),森林覆盖率68%,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水田0.75万亩)。全镇辖56个村,6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037人(2017年)。利川市辖镇。面积447.7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8037人(2017年)。辖5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建新街35号。镇以政府驻地团堡寺命名。民国时期为团堡八堡。1949年为团堡区,1958年为团堡公社,1961年为团堡区。1975年...

详情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团堡镇介绍

团堡镇地处利中盆地,是利川东大门,东有石板岭为利川、恩施两市天然界山,也是川鄂咽喉,自古有“利川要隘”之称;西有金字山突兀高耸,形似玉笔,为利川八大景之一;南有马鬃岭,形似鬃毛披散的昂首巨马,奋蹄于星斗山、云雾山中。团堡海拔在500 —1500米之间,位于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云腾雾绕,气象万千。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商贾云集。国土面积447.72平方千米(2017年),森林覆盖率68%,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水田0.75万亩)。全镇辖56个村,6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8037人(2017年)。

利川市辖镇。面积447.7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8037人(2017年)。辖5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建新街35号。

镇以政府驻地团堡寺命名。民国时期为团堡八堡。1949年为团堡区,1958年为团堡公社,1961年为团堡区。1975年复为公社,1984年复为区。1996年撤区并乡后,团堡乡面积409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辖晒田坝、长槽、高岩坝、沙地沟、店子坪、马鸣坝、张家山、白果坝、团山坝、柴家湾、官田坝、庆口、兴隆坪、齐心坪、白腊山、狮子口、云雾山、朱锦门、贺家坪、烽火、长庆、新田坝、大瓮、大堰、中垭、石板岭、四方洞、黑皮獐、牛栏坪、四水池、金龟、塘秋湾、团堡山、安乐坪、龙台、梅家湾、虾蟆塘、樱桃井、马踏井、马栏槽、阴地山、小谷槽、朱砂屯、大树林、黄泥坡、野猫水、冉家沟、川洞、分水、大洞、茅田、高岩、太平龙、朝南、野猪坪55个行政村。

1999年撤乡设镇。2004年,镇政府驻团堡,人口63121人,面积446.6平方千米,辖大坝、沙地沟、团山坝、白果坝、柴家湾、张家山、马鸣坝、店子坪、箐口、官田坝、齐心坪、兴隆坪、柏腊山、珠锦门、贺家坪、狮子口、烽火、长庆、云雾山、大瓮、新田、学堂坪、中垭、石板岭、高岩坝、四方洞、金龟、黑皮樟、牛栏坪、棠秋湾、泗水池、团堡山、安乐坪、龙台、梅家湾、虾蟆塘、樱桃井、马栏槽、马踏井、小谷槽、阴地山、野猫水、朱砂屯、大树林、黄泥坡、分水、冉家沟、川洞、大洞、高岩、茅田、太坪龙、朝南、野猪坪、晒田、长槽56个行政村。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2802105:~200 122大坝村 ~201 220沙地沟村 ~202 220团山坝村 ~203 220白果坝村 ~204 220柴家湾村 ~205 220张家山村 ~206 220马鸣坝村 ~207 220店子坪村 ~208 220箐口村 ~209 220官田坝村 ~210 220齐心坪村 ~211 220兴隆坪村 ~212 220白腊山村 ~213 220珠锦门村 ~214 220贺家坪村 ~215 220狮子口村 ~216 220烽火村 ~217 220长庆村 ~218 220云务山村 ~219 220大瓮村 ~220 220新田村 ~221 220学堂坪村 ~222 220中垭村 ~223 220石板岭村 ~224 220高岩坝村 ~225 220四方洞村 ~226 220金龟村 ~227 220黑皮獐村 ~228 220牛栏坪村 ~229 220棠秋湾村 ~230 220四水池村 ~231 220团堡山村 ~232 220安乐坪村 ~233 220龙台村 ~234 220梅家湾村 ~235 220虾蟆塘村 ~236 220樱桃井村 ~237 220马栏槽村 ~238 220马踏井村 ~239 220小谷槽村 ~240 220阴地山村 ~241 220野猫水村 ~242 220朱砂屯村 ~243 220大树林村 ~244 220黄泥坡村 ~245 220分水村 ~246 220冉家沟村 ~247 220川洞村 ~248 220大洞村 ~249 220高岩村 ~250 220茅田村 ~251 220太坪龙村 ~252 220朝南村 ~253 220野猪坪村 ~254 121晒田村 ~255 220长槽村

团堡镇是利川东大门,地处东经109°03′—109°18′、北纬30°12′—30°34′,西接东城办事处、凉雾乡,南临元堡乡、恩施白果乡,北与柏杨坝镇相邻,东接恩施市屯堡乡。

团堡镇属 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交汇部,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境内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

团堡地图 (3张) 团堡镇政府驻晒田村,所在地东距恩施州府76公里,西距市城区24公里,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商贾云集。318国道、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全镇国土面积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万亩,辖大坝、沙地沟、团山坝、白果坝、柴家湾、张家山、马鸣坝、店子坪、箐口、官田坝、齐心坪、兴隆坪、柏腊山、珠锦门、贺家坪、狮子口、烽火、长庆、云雾山、大瓮、新田、学堂坪、中垭、石板岭、高岩坝、四方洞、金龟、黑皮樟、牛栏坪、棠秋湾、泗水池、团堡山、安乐坪、龙台、梅家湾、虾蟆塘、樱桃井、马栏槽、马踏井、小谷槽、阴地山、野猫水、朱砂屯、大树林、黄泥坡、分水、冉家沟、川洞、大洞、高岩、茅田、太坪龙、朝南、野猪坪、晒田、长槽56个村,632个小组,58037人(2017年)。

有利川东大门之称的团堡集镇坐落在一马平川的高山盆地,这里交通便利,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贯穿全境;这里风水天成,东有“利川要隘”石板岭,西有“玉笔朝天”金字山,南有昂首奋蹄马鬃岭,北有峡谷险滩照河。古镇因石龙寺得名团堡寺,清代因商贸发展改名团堡市。集镇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古建筑遗存,彰显了历史与文化的合璧。

因路而兴的商贸重镇

清光绪版《利川县志》称:“团堡市,邑中一大聚落也。”团堡集镇古为清江县都亭里,民国设区公所,1949年为团堡区,1958年为公社,1996年置乡,现为团堡镇。地处楚蜀通衢的团堡古镇从明初就设市开场,是川鄂古道上的商贸重镇。

集镇上保存至今的冉氏宗祠,见证了冉氏移民与团堡古镇发达的历史渊源。现任团堡镇工商联合会会长的冉瑞桐老人就是冉氏移民后裔,他带领笔者穿行在大街小巷,娓娓述说着古镇被尘封的历史。明洪武五年(1373年),冉如彪任四川酉阳知州,遣其弟冉如龙来利川拓土开疆,先在忠路、建南等地,后欲到施南,途经现在的团堡镇安乐坪村下马溪时,天黑迷路。第二天,见这里风水奇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认为居此地必发达,就此挽草为记,拓地数十里。冉氏移民将四川人的经商意识也带到了团堡,他们从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中脱离出来,务工经商,还在集镇上建起了家庙、宗祠,带动当地更多的人进入集镇做生意,促成了团堡古镇的形成和发展。

古镇环绕石龙山而建,布局形如鹿角,主街道东西长约1公里,还有幺店子等3条巷道直通街前的团堡河。古镇的建筑主要由土家吊脚楼和众多四合院构成,或前店后栈,或前店后坊,处处体现出商业文化的氛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扩大了民间交往交流,古道上的来往客商、毗邻地前来赶场的人群和络绎不绝的香客,还有文人墨客云集古镇,旺盛的人气带来了古镇的繁荣——街上经营日杂百货、土特产品的店铺林立,茶楼、酒肆、客栈星罗棋布,以古道贸易为依托,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酿酒、熬糖、碾米、榨油、粉丝加工、鞭炮制造、织布、染坊、铸造等加工业也十分发达,街道居民大多是生意人、作坊主和手工业者。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建造城镇的历史。有着600多年商业文明史的古镇,借现代交通优势,乘改革开放之风,浓墨重彩地续写商贸重镇新时期的繁荣景象。318国道的建设和改线,将集镇扩展成了3条主街道,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1.2万余人。近年来,集镇新建了商贸步行街、龙头企业小区、客运站,实施了亮化、美化和饮用水工程,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一批龙头企业落户集镇,将大自然赋予团堡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变成了财富,团堡山药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市场,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

一枝独秀的古建筑文化

解放前,团堡镇出了辛亥革命首领、国民党陆军少将甘绩熙,解放后出了共和国外交官文隆盛,后来集镇上又考出两名清华大学生。团堡镇不仅地灵人杰,且古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如学馆书院、寺庙古塔、观音楼阁、冉氏宗祠、亭台风景、文人题刻以及富人的深宅大院等等,有的保存较完整,有的只留下遗迹。

笔者在集镇上拍摄了冉氏宗祠、冉家古宅,还有集镇东西两头的姊妹塔——培风塔和宜影塔。两塔建于清代,一个在山颠,一个在湖边;一个古朴典雅,直指云天,一个雕花绘彩,倒影如鞭;一个倡导文风,一个陪衬风水。上面都篆刻有众多文人墨客的题词,足见当时团堡文风之盛。

建于川鄂古道上的团堡石板岭卡门,是清代防御白莲教的军事要塞。卡门上篆有施南知府王庭桢手书“利川要隘”4个大字,两边有王庭桢撰写的对联:“握建平符节,兴利除弊,展布五年,迩来,上下相浮,不过为斯保民障;辟楚塞崎岖,刊木随山,逶迤千里,到此,门关高峙,亦期永固我边疆。”雄关险隘终究挡不住江山更替的历史车轮。1949年11月,解放军某部九连智破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隘,解放了利川。随着318国道和高速公路、铁路的兴建,雄奇险峻的卡门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被遗弃在荒无人烟的石板岭上。

有专家考证,团堡石龙寺为我州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1993年被列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冉瑞桐老人的陪同下,笔者登临集镇石龙山拜谒了参天古树簇拥的石龙寺。穿过几重寺门,仿佛走过一条时空隧道,感叹古寺600多年岁月的悠长。石龙寺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有两进三殿一楼。第一进是清光绪年间扩建的佛堂,门楣上镶嵌着一组青石浮雕,楹联是:“仙鹤栖松非佛国胜似佛国,石龙绕殿是人间不是人间。”其字里行间蕴涵的禅机,让我辈红尘之人无法参透。

走过佛堂进入第二进,即明洪武初年所建的石龙寺。门楣上“石龙寺”3个大字被5条飞龙环绕,门上有楹联:“仙拥灵山飞法雨,龙藏胜景起祥烟。”寺内依次分布诵经殿、练功殿、藏经楼。殿内廊柱雄立,均以穿枋联结,不用一铁一钉。额楼刻有《鱼樵耕读》图案,山墙绘有古典神话故事,众多碑刻记载着石龙寺的历史。寺中央天井里盘卧着一条天然岩石形成的石龙,石龙寺因此而得名。

石龙寺不仅吸引了渝鄂湘黔边区的香客,还是文人墨客游览的胜地。清末进士张定远到此游览,见石龙寺气势非凡,当即赋诗一首:“怪石峥嵘幻作龙,浑身鳞甲白云封。不是老衲吟雕琢,早乘风雷上九重。”

今天的石龙寺虽然没了当年“晨钟暮鼓声传十里,鸣磬诵经不绝于耳”的场面,但据寺里的管理人员讲,每月初一、十五或逢香会,寺里香火依然兴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先生考察石龙寺后,发出“鄂西古建筑一枝独秀”的感慨。

石龙寺可以说是团堡古镇文化的根,有关石龙寺诸多神秘的传说和所演绎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古镇独特的文化。团堡街上自古火灾频发,当地人认为与石龙有关,所以古镇上很早就有“送火龙”的民俗。街上一些老年人至今还津津乐道那壮观的场面:每年正月初九到十五晚上,22名舞龙高手擎着7丈多长的两条龙,龙的前面是狮子、车灯、龙船,最前面是4人抬的高架站台,上面绑着一对童男童女。送火龙的队伍在庙里焚香敬神后,敲锣打鼓浩浩荡荡舞向大街。这时,各家各户都将自制的烟火抬到街道两边燃放,把天都烧红了。直到正月十五深夜将龙焚烧后才收场,这个民俗一直沿袭到解放后。

国共两党的抗战纪念碑

在石龙山上,有一座抗战纪念塔,是国民党军政部第二十补训处为纪念利川籍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立的。塔的两侧镌刻“为民族尽孝,为国家尽忠”“继续先烈遗志,完成抗战大业”,底部有“碧血千秋”4个大字。另一座是中共团堡镇党委和市老区促进会为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立的纪念碑。碑面刻题“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碑后面还刻录了434名利川籍抗日阵亡将士的姓名。

团堡小学已故老教师谢家模曾在利川市政协文史资料上撰文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团堡设立补训处,征集训练兵员输送到抗日前线。1941年7月7日,补训处召集团堡军政各界共5000多人参加抗战4周年纪念大会暨为抗日阵亡将士竖立纪念碑仪式。军政代表和民众纷纷上台控诉日寇的滔天罪行,会场上不断爆发出“打倒日本”、“还我河山”、“讨还血债”的怒吼。补训处二团团长陶子贞在大会上介绍了台儿庄大战的英雄壮举后,人们慷慨激昂地唱起《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5000余民众在纪念塔前向抗战英烈致哀。

中共地下党员、团堡小学校长冉甸方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编写校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团小,团小,团小是保卫国土的后备军,锻炼体格,勤学技能,健全心身,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不畏强,不凌弱,尚勇敢,重笃诚,我们要为人类的正义而牺牲!我们要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为了唤起民众抗日报国的激情,国民党补训处还在集镇河边建了一座耻亭、一座涤非亭,亭上刻有对联“游览莫忘山河碎,叙谈牢记同胞血”“半壁山河载满民族恨,一带江水涤净人间非”。据冉瑞桐老人讲,两座亭子和抗战阵亡纪念塔分别在解放初和“文革”时被毁。上世纪90年代,团堡镇政府从粪坑里找到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重新立在石龙山上。2005年立抗战胜利纪念碑时,还将耻亭上那副对联刻在碑上,让耻亭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世人。如今,两座纪念碑成了团堡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遥远的历史长河中走过来的团堡古镇,虽然被岁月抹去了一些历史的沧桑,但却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

团堡赋

今日团堡,古之小镇。巴山余脉,钟灵繇秀,沃地广陌,景物卓异。龙聚福地【1】,日照新晨。州府恩施之要衢,锦绣利川之东门。

团堡建制于清初,沿袭诸端旧制。新中国生机勃发,美河山百废俱兴。农田整平,塘堰疏通,粮丰林茂,猪肥牛壮。道路通畅,新村林立,庭院幽美,集镇繁荣。医疗发展,商贸扩充。重教尊师,人才辈出;敬老爱幼,精神文明。六旬回首,赤帜高扬;卅载弄潮,花团锦簇。古镇焕发新姿,山乡人添福寿。八面风光,喜迎中外贵客;四围景象,谱成盛世华篇。

精悍团堡,气象雄浑。物华天造,人杰地灵,利川要隘,雄关卡门;物华天宝,山药著名。左托腾龙巨洞,右牵沐抚峡谷。东踞石板高岭,危崖壁立,万夫莫开。西拥玉笔金山,铺绿叠翠,连云林海。马鬃岭昂首奋蹄,雪照河银龙贲浪。南通长顺文斗坝漆之乡,货物集散不费吹灰之力,北达奉节夔州天府之国。交通往来有如闲庭信步。外交参赞,秉忠国是;甘侯将军,青史留名,更有可畏后生,联步清华,频入交大,显一方栋梁精英。

美哉团堡,景物奇绝。柳逗莺歌,花引蝶戏。山以石龙称雄,千年古寺,蕴涵洪武精魂;【2】洞以玉龙著奇,异彩琼脂,绽放瑶池奇葩。黄泥坡水库,清波荡漾美如西子涟漪,东岭山水堰,环境优雅不亚庐山瀑云。金字山团堡山云雾山山山藏金孕玉,四方洞观音洞响水洞洞洞流光溢彩。牛栏坪艳艳牡丹,天姿国色,绚似洛阳花会;朱砂屯灼灼桃花,春风沉醉,灿若昭君故里。宝地财源,山药魔芋烤烟生猪蔬菜,桩桩广开财路;商贾云集,财政税收保险医疗邮政,行行与日俱增。

宏哉团堡,史册彪炳。古银杏记载沧桑嬗变,硬壳榔演绎天择物竞。【3】雪耻亭涤非亭,慷慨激扬正义;培风塔宜影塔,传播古今文明。抗战碑,碧血千秋,铮亮民族脊梁;【4】绩熙墓,精魂长留,彰显首义英雄【5】。龙头石杨泗岩勇士舍身越天险,石板岭卡门关歼敌枪声驱万敌。【6】箐口虽小,却有小汉口之传说;龙台不高,广有跃龙门之典闻。长庆街,记录沧桑变迁,黄泥集,书写时代典籍。

飞跃团堡,变化迅猛。浩浩东风,吹枯拉朽;潇潇春雨,寄意抒情。党政上下,合力齐心,众志成城,共铸千秋伟业;公仆勤政,关注民生,科学发展,同开万世宏基。综合治理,百凤朝阳,平安创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七桥拱月【7】,出新开拓古老文明。革故鼎新,蒸蒸日上。宜万铁路穿越箐口把水,隆隆引擎描绘千年梦想;沪蓉高路直通川鄂湘黔,滚滚车轮激扬盛世豪情。教育攀高,中考频夺状元;卫生突进,农和医疗贴心。环保蔬菜构成特大板块,气宇潇洒走进世博大会,高山牧业形成顶梁支柱,踏实稳重致富农家生活。烤烟万亩,黄金叶辉煌吊脚楼;山药亿元,白玉柱撑实企业家。合作社雨后春笋,竞相比高;投资商你来我往,鹏燕齐飞。改水改厕,滔滔清泉滋润集镇居民;节能减排,荧荧沼气洁净万户千村。电信村村通,远近同步同声;电灯家家亮,镇乡等质等价。朱砂屯野猫水新农村省州样板,黄泥坡大洞槽旧面貌更新典型。晒田坝高岩坝新田坝坝坝凯歌洋溢,安乐坪店子坪齐心坪坪坪红旗招展。

今日团堡,开放开发如火如荼,来日集镇,创业创富亦驰亦奔!

未来团堡,楚天明星。党委胸怀宏图,以人为本,洞察顺应民情。干部转变作风,素质提升,致力兴农富民。便民服务,上质量上水平上项目,男女老幼齐颂尧舜天地。明星集镇,保增长保发展保速度,士农工商共享改革成就)。气象氤氲,环境安泰,承前启后,发扬光大。诗曰:欲抱明星入壮怀,乘风破浪画图开;巨龙敢擎凭豪气,不尽春光八面来!

注释:

1龙集:指团堡境内带有“龙”字的地名最有特色:如:石龙寺、玉龙洞、龙头石、龙台.......

2有史记载:石龙寺修建于明代洪武初年。

3硬壳榔:一种稀有的树名,在石龙寺山上,相传有600多年树龄。

4指**阵亡将士纪念塔。

5指辛亥**武昌首义英雄甘绩熙墓碑。甘绩熙,箐口人。

6指1949年10月,我人民解放军解放利川时,在石板岭卡门激战,解放军在老百姓的帮助下,从绝壁杨泗岩突破敌军防线。

7泛指解放前后团堡人民自力在团堡境内修建的大小桥梁,如新桥、石龙桥、长岳大桥等。

(作者: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恩施分会会员 恩施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力打造“文化团堡、特色团堡”的品牌形象。十五期间,团堡已形成烤烟、山药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魔芋、药材、蔬菜、牡丹等产业也日益壮大。团堡山药以其独特品质被日、韩专家誉为“中国野山药”。昔日的“山乡团堡、老区团堡”正成为“魅力团堡、活力团堡”。

全镇现有高山反季节蔬菜4万亩、魔芋0.4万亩、山药1万亩、道地药材1万亩、烟叶0.62万亩,存栏能繁母猪0.7692万头、生猪3.5万头;有农村专业合作社21家;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六家(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正圆”药业有限公司、深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牧牧业有限公司、愉佳缘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汇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团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历史悠久的文物保护单位石龙寺(省级)、宜影塔和培风塔(市级);有保存完好的土家民俗院落吊脚楼;有山民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等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堪称“地下迷宫”的国家AA级景区玉龙洞;有魔幻神奇的石板岭石林公园;有融奇险秀为一体的雪照河(恩施大峡谷的一部分)......

玉龙洞地处团堡镇北8公里梨树乡樱桃井村的一个半坡上,距“318”国道线上的团堡镇7公里处。洞口高 玉龙洞 (14张) 5.7米,宽12米,为人工开凿。支洞有三,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6米。因洞内化学沉积物洁白如玉,且洞中一景酷似飞龙,故名玉龙洞。

该洞分上、中、下三层,洞内终年恒温14—18摄氏度,仅中层洞穴面积就有10余万平方米,中层洞有各种景观80多处。其景观小巧玲珑,景点多姿多彩,十分集中。玉龙洞共分上、中、下三层,游览景点主要有一条主洞和三个支洞,主洞最高处80米,最宽处40米,最窄处0.6米,三个支洞左一右二,全长1630米。洞穴景观多姿多彩,巧夺天工,石笋、石柱、石钟乳、千姿百态,奇特诡谲。各种造型的自然景点令人大饱眼福: “擎天玉柱”、“洞中舞厅”,令人叫绝;“天鹅孵蛋”、“雨后春笋”,栩栩如生;“群象迎宾”、“万寿宫”,雄伟壮观;“玉龙飞腾”、“泉奏八音”,惟妙惟肖;“金蛋银窝”、“慈禧皇冠”、“石林大观”、“九龙杯”等等,它们形态万千,婀娜多姿,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玉龙洞自1992年开发以来,已接待游客数十万人。目前,玉龙洞洞内灯光线路进行了改造,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使玉龙洞美景更加光彩夺目,是休闲避暑的乐园。

清江伏流十千米至黑洞,然后在此奔流而去,雪浪腾空,故名雪照河,清江至此成为明流。这里风光秀丽,地势雄奇。秀丽的清江在经过了卧龙吞江的最后一段伏流后,犹如一条久困的蛟龙,奔腾咆哮,从黑洞轰然而出。在雪照河一线形成一条既险峻幽深又神秘怪异的巨大峡谷。峡谷两岸白崖连天,奇峰披云,象形山石比肩接踵。一步一景,景随步移。人们都说,这里的风景比张家界更野,比大三峡更神!

恩施大峡谷是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自然景区则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

其中大河碥为主要中心景点之一。这里清江曲折蜿蜒,构成了著名的马鞍龙大回流。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桡杆山拨地而起,直刺蓝天,古木苍翠,碧流潺潺,沿清江乘船顺流而下,云雾缭绕,白鹤翩跹,情景交融,仿佛置身于浩缈悠远的世外天地之间。

石龙寺 (6张) 石龙寺位于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翻身街背后一座小山上,是我州最古老且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寺庙。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为土家族大姓冉氏宗祠。清乾隆五十四年改为寺庙,同治四年,辟为义学,光绪五年,施南府知事王廷祯令毁义学,共四进两殿,总面积1050平方米,整个建筑木梁木柱。 内有四进四殿,设置七个天井,现存碑文23块,最早的一块嵌于主殿牛心天井左墙壁,为明代石刻,记叙了修建冉氏宗祠的由来及捐赠钱物的名单。寺内残存石雕16幅,现供于“蟹将宫”内的3幅石刻是其代表作,是研究土家族文化及明清石雕工艺的重要文物。

1987年1月,利川市政府将石龙寺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龙镇流传着石龙、鲤妃、神龟、鳖后、蟹将等动物故事,为石龙寺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

团堡镇向东约1公里,有一七层宝塔,名曰培风塔。塔独立小山之上,傲然蓝天。周围新居绿树,红花流 培风塔 (10张) 水。面临318国道,往来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实为团堡旅游的最佳景观之一。 此塔修建于清道光26年(1846年)冬天,砖石结构,六角七层,通高17.8米,壁外精细雕刻着楹联、诗文和序言,还有渔樵耕读花草等细腻图案。正门用行草大书一联曰:“绝顶高超联紫气,层梯稳步接青云。”字迹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依旧明晰了了。

此塔是团堡籍清末文人倡议所建,得到施南府利川正堂吴人彦、利川儒学正堂廖升、钦赐花翎代理施南协右营总府利川分府罗胃鹰利川右堂王锡庆等的鼎力支持,修建时数百民众自愿捐款,石龙寺高僧永法、武圣宫高僧自然两法师捐款2400千文,还有太学士萧光潮、萧光楚、刘德玉等大力赞助。邑廪生冉寿益挥毫为塔作叙。叙文精彩描写塔的四周美景后,以“次地虽属天造,还赖人力以培之人文将蔚起矣”等妙句点出修塔是为培植团堡文风的主旨。当时文人和石匠均题诗于其上,至今字迹可辩。

在利川市团堡镇境内的318国道旁,有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水,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当地人把这里叫 宜影塔 (4张) 作“野猫水”。湖边古朴的宜影塔,映衬着这里的人杰地灵,塔的身姿和在湖中的倒影,装点着这里的山乡。

宜影塔修建于清咸丰年间,领导和组织修建该塔的是以当时团堡冉姓大族的冉永铨为首的29人,为修建该塔捐款的有武陵堂冉姓的永、裕、广、祯四辈人共78名,还有热心亲友21人亦参与捐款。 宜影塔共七层,为典型的六面七角翘檐式砖石结构,轮廓分明,布局合理。塔门两边高大的条石上镌刻着一副遒劲有力的对联:“一色长天高捧日,五更沧海倒凌霄”,横批为“宜影塔”。该塔与位于团堡镇培风路旁的“培风塔”堪称“姊妹塔”,与被前人称为“玉笔朝天”的金字山旅游景区遥遥相望,与朱砂屯桃花园风景区接壤,与团堡境内举世闻名的腾龙洞风景区仅几公里路程。

宜影塔现被列为湖北省二级保护文物,历经百年沧桑,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破坏,塔顶又被雷击。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和维修,塔上面几层已长满杂草和小树,多处裂缝透出光亮。最下层托起整个塔身,由于长期浸泡在湖水中,受湖浪冲击已出现倾斜,有的地方还出现下沉。

团堡山药,属日本薯蓣优质品系,藤蔓植物,皮薄,肉质凝白,气味清香,口感滑爽、咀嚼后无木质纤维渣,具“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利、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现代药学营养学分析显示, 利川山药含丰富的淀粉、维生素、胆碱及矿物微量元素,尤含丰富粘蛋白,是润养身心、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药两用绿色植物资源。

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 绿色食品认证;同年,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山药”的品牌价值为2.32亿元;2010年,“ 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 有机产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 世博会专供产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成功签约160万美元;“龙船水乡”荣获2014年度湖北名牌产品称号 。

团堡魔芋是适宜山区栽植的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块茎状经济作物,以其味鲜美,在化工、医药、印染纺织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是多年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是植物地下球形块茎,其主要成份是葡萄甘露聚糖,并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绿色纤维食品。团堡魔芋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减肥作用;作为食疗食品,可预防多种疾病;还可作为凝胶食品。魔芋的初加工产品为芋角,精加产品为精粉,食品有魔芋糕、魔芋丝及片、丁等,现已被消费者所共识。团堡镇拥有魔芋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值400万元,其初加工产品(芋角)是日韩等国指定的加工基地畅销国内外市场。

周边行政单位

利川市团堡镇林业站 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培风大道与玉龙路交叉口北50米

周边乡镇

团堡镇 地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