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镇
黄阁镇 黄阁镇历史沿革 黄阁镇行政区划 黄阁镇地理环境 黄阁镇自然资源 黄阁镇人口民族 黄阁镇经济概况 黄阁镇社会事业 黄阁镇交通运输 黄阁镇历史文化 黄阁镇获得荣誉
黄阁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 南沙区,镇域面积76.5平方千米(2017年),面向 狮子洋和 珠江出海口,毗邻 港澳,与 东莞市隔江相望,是 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 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镇辖下黄阁社区和14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55458人(2017年)。2011年,黄阁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8%;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62%。2019年10月,黄阁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黄阁旧名凤凰阁,又名黄旗角。因村后一小山岗凤凰阁而得名。宋代简称凰阁。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中原汉人麦氏五兄弟因战乱及传闻皇帝失妃事件,惧祸及而携家眷二百余人南迁到此定居,改凰阁为黄阁,隐寓相府台阁之意。据《麦氏族谱》载,宋咸淳九年(1273年)三月十六日, 南雄府 始兴县十四...
详情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有1个农场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有3个社区
黄阁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 南沙区,镇域面积76.5平方千米(2017年),面向 狮子洋和 珠江出海口,毗邻 港澳,与 东莞市隔江相望,是 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 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镇辖下黄阁社区和14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55458人(2017年)。
2011年,黄阁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8%;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62%。
2019年10月,黄阁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黄阁旧名凤凰阁,又名黄旗角。因村后一小山岗凤凰阁而得名。宋代简称凰阁。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中原汉人麦氏五兄弟因战乱及传闻皇帝失妃事件,惧祸及而携家眷二百余人南迁到此定居,改凰阁为黄阁,隐寓相府台阁之意。据《麦氏族谱》载,宋咸淳九年(1273年)三月十六日, 南雄府 始兴县十四鄙牛田坊珠玑巷麦必荣、麦必秀、麦必达、麦必端、麦必雄五兄弟携家眷200余人南迁至珠江口,遇狂风大浪,登岸定居,住麦屋山。后散居至海南、广州、湛江、东莞、南海、顺德、 中山等地,其子孙繁衍至今。据《小榄麦氏族谱》记载:“必达祖至黄阁,隶香(山)捐钱十万,立石基以防水患”,从现有史料看,黄阁“石基”可能是番禺南部最早的围垦和石堤工程。原来南沙镇深湾村有麦必荣、麦必达墓,後来1994年建设虎门大桥,黄阁麦氏後人把两祖墓迁回黄阁大鹤山(犁头嘴)。镇境连片的沙田,多为南宋以后的700多年间人工围垦而成。
原属东莞县,后改属香山县。1958年设黄阁公社,1959年划归番禺县。1980年改黄阁区。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设立黄阁区;1987年建立黄阁镇,隶属番禺县;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黄阁为番禺市黄阁镇;2000年,番禺撤市建区,黄阁为广州市番禺区黄阁镇;2005年,黄阁从番禺区析出划入南沙区,为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
截至2015年,黄阁镇下辖黄阁社区和 东里村、 莲溪村、 大塘村、 大井村、 南涌口村、 亭角村、 坦尾村、 蕉门村、 东湾村、 新海村、 留东村、 乌洲村、 小虎村、 沙仔村等14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黄阁镇吉祥路1号 。
黄阁镇位于东经113.4度,北纬22.8度,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海相望;南与横沥镇以蕉门水道为界;西与 番禺区的 鱼窝头镇以骝岗水道为界,北与番禺区的 石楼镇以莲花山水道为界,镇域面积76.5平方千米(2017年)。
黄阁镇全镇丘陵山地占镇总面积的13%,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7%,平原占总面积的60%,总体分布是“一山三水六平原”。
黄阁镇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2-13℃,7月平均气温32℃,全年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4℃,年平均降水1500毫米。夏秋季受台风影响较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较为湿润。
截至2015年,黄阁镇水产资源有 鲥鱼、 黄鱼等,有常年在江河附近繁殖的鲍鱼、鳗鱼,甲壳、贝类等。
全镇常住人口55458人(2017年)。 全镇以汉族为主。
2013年,全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7.7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4.67%;限上批发零售总额24.5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8.36%;限上住宿餐饮营业总额0.2875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8.9%;限上服务业产值16.0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52.08%;进出口总额43.6亿美元,同比2012年增长15.7%,实际利用外资237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158%;合同利用外资3859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计划154%。税收总额125.24亿元(国税110.51亿元,地税14.7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19%;镇本级财政补助收入1.8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7.65%。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227.5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9.08%。
2000年,黄阁镇农业总产值1.6亿。全镇有耕地面积22908亩,农业人口有29387人。水稻种植面积33900亩,平均亩产314kg,总产10636吨:香蕉2259亩,平均亩产1393公斤,总产3147吨;荔枝1880亩,总产862吨;水产养殖面积6081亩,各种水产品产量2837吨。
2014年,黄阁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52.6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07%。
截至2015年,黄阁镇的规模以上企业58家,从业人员达30951人。辖内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形成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港口物流等产业基地。
2014年,黄阁镇限上批发零售业产值30.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4.9%;限上住宿餐饮业产值319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06%;限上服务业产值22.1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4%。
2013年,黄阁镇有 中学2所,小学6所,幼儿园13所,在编教师388人。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正在办理财政评审手续;麒麟新城幼儿园改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实验幼儿园设计图正在修改。有麒麟队4支、醒狮队19支、广场舞蹈队10支、曲艺乐社2个,群众性文化社团会员达1000多人。开展文化惠民工作,推进麒麟广场和东里、莲溪、大塘、大井4个村综合文化室升级改造。“送戏下乡”公益演出5场,播放数字电影180场。
截至2015年,全镇有医院1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卫生站13所,有医护人员272人。有 敬老院1个,工疗站1个。
2013年,黄阁镇完成职业培训775人,扶持本地劳动力创业53人,带动再就业55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1800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22人。
城镇建设
2015全年完成征收土地12宗,征收土地面积1179.724亩;完成农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337宗,拆迁房屋面积46393.76平方米;麒麟新城安置区选房安置入住394户,安置房认购面积64359.38平方米。重点抓好乌洲村整体搬迁,已签订拆迁补偿合同252户,已办理合同结算227户。
镇村建设
2013年,黄阁镇有序推进镇内12个村水改工作,亭角村完成施工,东里村完成主管铺设,南涌口、坦尾、留东、新海、沙仔5个村完成水改招标;大塘、莲溪、大井、东湾、蕉门5个村完成初步设计和立项。协调打通“断头路”,黄沙快线新海段、留东段建设重新启动。推进大塘村西涌蠔头街道路等6项“村村通公路”建设,完成东里村新山塘道路建设,其余5项正在施工。完成纳入南沙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计划6座公厕建设。完成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8个,落实镇16小时环卫保洁制度,对全镇约60公里河涌实行全天8小时巡回保洁。全面开展“两违”(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六乱”(乱摆卖、乱搭建、乱拉挂、乱强贴、乱堆放、乱开挖)整治,全年清拆违法建设、违章搭建15件,面积1034.86平方米,清理占用公共用地和违法用地5080平方米,整治占道经营、乱摆卖1358件次。
黄阁镇内岸线资源优越,建有目前亚洲最大的汽车滚装船码头、石化码头;道路交通网络体系较为完善,有京珠高速、东部快线、进港大道、黄阁大道、市南路等多条交通主干道;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地铁4号线在镇内设有三个地铁站点,有南沙3号线、15号线等多条区内公交线路和蕉门至 广州南站、南沙至市桥等市内公交线路。
黄阁的方言土语保存古代语言因素很多,黄阁话声调中入声特别多,而第三声的声调几乎全部读作第五声。据考究,黄阁话应该是从粤北流传下来的,并不是广州或邻近地区。
黄阁人姓氏以张、李、陈、麦姓为主,其中张姓以大井村居多,李和陈姓以大塘村居多,麦姓以莲溪村为多,又是黄阁最大的宗族。
一、古祠堂、古庙:
1.麦氏大宗祠:是黄阁麦氏家族开村先祖麦必达公祠,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在广州地区各大名家祠中仅次于广州陈家祠、沙湾“留耕堂”,排列第三位。该祠坐落在黄阁镇莲溪村宿国新街,与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现麒麟文化展示馆)、子平麦公厅连城一线构成祠堂建筑群,均坐南向北。宗祠内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有石狮、石鼓、木雕、砖雕、壁画等传统工艺。新中国成立后,宗祠被国家列为地方财产。2000年经上级政府批准,退回给莲溪村使用,2004年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张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及一九九九年重修。据传,张氏第二十四代张君政原籍范阳,于唐朝年间率领家眷迁入广东南雄珠玑巷,第三十代张岘因逃避战乱迁入东莞博夏。宋末,第三十八代张友良迁居南沙黄阁大井,是大井张氏的始祖。张氏宗祠不但是祠堂,20世纪30年代初还是大井村第一所学校榕山小学的校舍。
3、李家祠堂:黄阁原有两座李家祠堂,一座在张氏宗祠前面,是黄阁大塘李氏始祖祠堂。据说祠堂分三进,大堂叫“继述堂”,牌匾现存于大塘村部。此祠堂门前有一大广场,面对碧波荡漾、十里风清的李家大塘。此祠堂曾用作中学用,后被拆毁改建为大塘小学,已变民居,不复原貌。
另一座位于大西街,是黄阁最大的祠堂,又称“新祖”,堂号为“绍德堂”。1971年,该祠堂被拆平,村民把中心小学(原国民中心学校)破落残旧的礼堂拆掉,把礼堂的砖瓦等搬到祠堂原址建成黄阁会堂,即现大塘公园。
4、陈家祠堂:现黄阁镇大塘公园侧黄阁供电所储物楼旧址,与李家祠堂并排。祠堂身为蚝壳结构,颇具古典特色。祠堂有三进,堂号为“敦汭堂”。文革被拆毁。
5、将军祠:座落黄阁镇东里大街,初建于元朝,为东里村始建祖麦六三、麦公进的祠堂。该祠堂为黄阁古代官位最高的纪念祖祠,选料上乘,门面砖雕文饰精细,首进屏门通花木雕,戏曲人物故事为工艺精品。
6、瑞辉麦公祠:坐落于黄阁莲溪村宿国新街,祠内有石碑记载该祠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该祠的建筑规格稍逊于麦氏大宗祠,但用料、做工等在当时也是上乘的,砖雕、木雕图案精美,文饰精细。该祠是黄阁麦氏第七代传人麦光祖之祠,故堂名为“光裕堂”。
7、少山麦公祠:座落在黄阁镇东里大街合德里巷口西侧,座北向南,东里村明代先祖麦洪聚(号少山)之祠,始建于明代,现保存完好。
8、辅党麦公祠:座落于黄阁镇东里大街合德里四号,是东里村明代殷富之族祖祠,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大跃进”年代为老人院,曾是饭堂、托儿所,现保存完好。
9、天后古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同佛山祖庙、德庆悦诚龙母庙、广州黄埔南海神庙齐名,是广东四大名庙之一。据传,天后古庙是黄阁始迁祖麦必荣带头兴建的,里面供奉着天后娘娘。该庙在近八百年岁月里,经过多次修茸、扩建,特别是清代乾隆年间扩建,气势非常宏伟。清光绪十五年再次修葺后至民国二十年是天后古庙的鼎盛时期,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都举行盛大庙会。可惜该庙在解放后被拆为平地,庙中文物流失殆尽。
二、古墓
麦必荣、麦必达兄弟合墓:该墓坐落在黄阁镇东里山塘南岸大鹤山咀,是黄阁麦氏始祖与其兄的合墓。宋代咸淳九年(1273年,另一说法为1131年宋绍兴元年),其兄弟五人携家眷由南雄珠玑港南徒珠三角,其中麦必达留守黄阁,其兄麦必荣到东莞发展。兄弟两人原葬于南沙深湾朱家祠后山,因建广深珠高速路而迁葬回黄阁。此墓成为了历史上广东各地麦氏宗亲联系情感的桥梁,每年重阳,广东麦氏祭祖团及港澳宗亲团拜祭此墓。现在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
麦六三墓:该墓坐落于黄阁镇葫芦山右侧。据墓碑记述,该墓乃麦六三及夫人之合墓。麦六三是黄阁始祖麦必达与詹太婆之子,于宋末元初进身仕元,率子公进带兵作战于广西,平定动乱,官拜广西提督总兵。主碑上书“宋广西提督考六三麦公府君、妣曾氏一品夫人墓”。现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
麦公进墓:始建于元代初,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是目前黄阁现存最具有气派的墓穴。整座墓是高级石雕工艺墓,石雕花墓门内嵌主碑,上书“皇元袭封副将军轻车都尉三世祖考公进麦公合墓,乾隆己丑科进士山西司下郎麦佑提写碑文,道光癸巳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重修”。该墓坐落黄阁镇东里山塘南岸的大鹤山咀,是元代副将军麦公进与其妻徐氏合葬墓。麦公进乃东里麦氏三世祖,因随父出征,仕元有功,官封副将军、轻车都尉,是黄阁麦氏族人受古代皇朝封赠官位最高的人,因而每年重阳节该墓受麦氏祭祖团统一拜谒。现整座墓保存完好,2004年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刘氏夫人墓:该墓座落在黄阁镇大塘村大仁山,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其墓前石碑上书“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李母淑德刘氏夫人墓”,碑石右边刻上“光绪丁丑年仲秋吉日辰祀男扬陛孙某曾孙某立”(因日久部分文字受损,故姓名不详),在墓穴后边立有一石碑,上刻“奉天诰命”。该墓主的儿子李扬陛,据说是东莞人氏,是清朝期间赫赫有名的政府高官,官衔“兵部尚书”。其官衔牌匾曾在黄阁大塘村李姓继述大祠堂上挂,现存的老人亲目此匾。继述大祠堂于1958年间拆毁,此匾因而失存。该墓建造一流,雄伟壮观,又是历史名人古墓,有较大的历史价值。现整座墓穴保存基本完好,2004年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
三、古井
1.大井尹井头:又名“尹城泉”,座落在黄阁镇大井村辖内,始建于元朝,曾多次修葺,为石结构水井。据说,张氏乡民曾被赐为尹城主(尹城主当时是一个官名封衔)。祖先开井为纪念这个官名,故称“尹井”。又有的老人说,这口大水井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这里一带原是海水浸淹的湖田,非常缺乏饮用水。有一姓尹人氏深挖了一口井,想不到井挖好后,井水非常清甜,于是全村人都食用这口井的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尹姓人氏,因此称这井为“尹城泉”,并在井边树碑纪念。此井虽已经历几百年的历史,但经过历代村民的多次重修翻新,一直沿用至今。在当今,即使村里有了自来水,全村人仍喜欢食用“尹城泉”井水。由于井口成井字形,也较大,所以大家渐渐习惯称这井为“大井”,村名也叫“大井村”。
2.三圣庙井:座落在黄阁镇东里村辖内,水质优良,口感甜美,是东里村民自古以来的食用井水。此井的历史与三圣庙有密切的关系。古时候,人们信奉神明,认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水是神掌管的,村中人习惯称此井水为圣水。古时设坛祭祀,人生洗礼,都到此井取水。村民如有丧事,为死去之人洗浴之水(俗称“买水”),必须由其子先到此井台放下几个铜钱,再到井中取水拿回家给逝者沐浴。
3.半天云泉:又称“天云山泉”,在黄阁大山乸的半山腰。关于此泉的得名,黄阁相传有一段故事。据说,元代副将军轻车都尉麦公进当年曾来此山狩猎,公进将军纵马飞奔,不觉有点马乏人渴。偶见林中小溪流水潺潺,便乘战马白龙驹寻源登山找到此泉。麦公进将军饮后觉得此泉清澈甘洌,赞不绝口,随行人员便请麦将军给此泉命名。恰在此时白马饮过此泉水后仰天长啸,腾跳飞跃不已。将军见此情景便说:“泉在半山白云生出,且白马腾跳如云飞,就叫‘半天云泉’吧。”过去有不少名人至黄阁,都要请人挑“半天云泉”的水沏茶品茗。1982年,此泉被开发为天云汽水厂的水源,后因开采石矿而水源枯竭。
黄阁人除了有中国传统的节日外,还有他们特色的地方。
以往,从年二十开始,黄阁人就开始为春节准备食品了,如煎堆、油角、年糕、糖环、炒米饼等,都是自家人齐齐制作,年轻一代已大多 不会制作了,尤其是糖环和炒米饼,只有五十岁以上的黄阁人才懂得如何制作。大多数人都到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店里选购节日食品了,而比较多保存下来的是制作煎堆、油角。
大年新春,以舞狮、舞麒麟为主,人们认为这两种动物会驱邪、迎吉祥。每年的大年初一,黄阁的醒狮、麒麟都在该镇镇政府欢天喜地地起舞,继舞进各村各家各户,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开灯是黄阁镇四大村(大井村、大塘村、 东里村、莲溪村)特有的习俗,严肃认真又隆重。开灯是为上一年新生的男丁开灯,从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当地人按妊氏规定开灯的日子为婴儿在祠堂挂灯,请来亲朋戚友聚会,祈求来年吉祥。
“ 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古老的民间艺术,盛行已有一百多年,逢年过节、神诞醮会、秋色出游,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之说。
2019年10月,黄阁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居民委员会
黄阁镇黄阁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麒龙东路33号
周边派出所
黄阁派出所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南涌口路1号
营业时间:工作日09:00-17:00
周边行政单位
南沙区黄阁镇政务服务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黄阁大道148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9:00-12:00,13:00-17:00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财政所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岭仁贤街1巷1号
周边政府机关
黄阁镇政府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吉祥路1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9:00-12:00,14:00-18:00
周边幼儿园
南沙区黄阁镇中心幼儿园
地址:黄阁镇大井村教育巷2号
周边小学
黄阁小学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榕树直街黄阁小学
周边乡镇
黄阁镇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