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夏村
古夏村 古夏村地理环境 古夏村历史文化 古夏村风景名胜
古夏村是 广东省 韶关市 仁化县 扶溪镇下辖村。古夏,字面的意思是古老的 华夏族后裔。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现有165户,常住人口近800人,村中95%的人都姓李,大都是 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 后裔。2016年11月,古夏村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古夏村在韶关市仁化县城东北约35千米,北、东、南、西分别被小庙背、崩岗岭、 白石岭(笔架峰)和火烟冲所围拢,山间盆地——扶溪盆地的东北隅,大丛山和小丛山从东西交汇,大河和小河从南至北穿村而过。全村以尚忠门-李氏大宗祠(光裕堂)-李氏大宗祠(赞诒堂)-司马第-五谷庙-石拱桥-惠水庙等为核心,呈南北延伸。据《李氏族谱》载:原藉 江苏省秣陵县(现南京市秣陵江宁县),祖大用公宋时(宝佑)与江西文天祥,石垅蒙英昂同榜进士,用公出仕任广西南宁府推升本省左参政之职...
详情古夏村是 广东省 韶关市 仁化县 扶溪镇下辖村。古夏,字面的意思是古老的 华夏族后裔。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现有165户,常住人口近800人,村中95%的人都姓李,大都是 唐朝名将、西平郡王李晟 后裔。
2016年11月,古夏村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古夏村在韶关市仁化县城东北约35千米,北、东、南、西分别被小庙背、崩岗岭、 白石岭(笔架峰)和火烟冲所围拢,山间盆地——扶溪盆地的东北隅,大丛山和小丛山从东西交汇,大河和小河从南至北穿村而过。全村以尚忠门-李氏大宗祠(光裕堂)-李氏大宗祠(赞诒堂)-司马第-五谷庙-石拱桥-惠水庙等为核心,呈南北延伸。
据《李氏族谱》载:原藉 江苏省秣陵县(现南京市秣陵江宁县),祖大用公宋时(宝佑)与江西文天祥,石垅蒙英昂同榜进士,用公出仕任广西南宁府推升本省左参政之职,珣节宋帝,死于海中。四郎(李襄)公遇英公邀携母周氏来古夏开基创业。据村年逾八旬的李炳养介绍,南宋时,现村东面有座以养马为业的梁屋场埂,以古、夏二姓为主。有位县访察官来村调研,无礼的村民用稀粥待之,并将他扔进井中,有位姑娘送饭给县官吃。得知消息后,广川军队步行围剿梁屋,救出县官和姑娘,焚村。后来,蒙英昂定居梁屋,并养大在广州做官李先祖的儿子司郎子(大应公),把原为沼泽地的现村址送给李安家,为了纪念恩人蒙英昂,把村命名为古夏村,至今繁衍二十余世。
古夏村主要民俗有:大铜锣、镗鼓、舞龙、招龙、舞狮、花灯、闹春牛、八音、禾斋(开始收割上造时,即农历六月初二扛“王母娘娘”“五龙”“将军”游田一周,虫害不侵)。
据传,古夏村曾文运亨通,主要得益于村西一口墨砚塘。村西北3千米的程溪山原建一座宝塔,夕阳恰好将塔影投入塘中,形如醮墨,白石岭如转置于旁边的笔架,当地人认为是文曲星下凡化成。塔额刻“文光辉映”,村中出现“孙承祖,弟联兄”,甲第蝉联的盛况。当地谭姓嫉才,凭人多势众,硬将塔移至水边(现址,山仍存塔基),从此,古夏文风薄弱。
尚忠门,是古夏村南大门,为二面坡硬山顶建筑。据《李氏族谱·重修尚忠门记》载:尚忠门约建于明朝天顺年间(1467年)……横竖4米,高9米多,坐北向南,前有自东往西的水沟……“尚忠门”取自晟公平朱泚乱,用公殉宋帝,二公有名将仕,忠心报国,定其名曰“尚忠”之意;后门书“陇西世族”……后倚直达村的二耸山脉,如双龙吐珠。曾存门联;“尚德淳风追古夏;忠君大节仰西平。族基参政冠裳第;世守尚忠礼义门。”……凡娶者进进大门,嫁者或老人去世则出大门。修缮后雄峻非凡的尚忠门是村中观瞻亮点。
祖祠——光裕堂(福清祖堂),位于尚忠门北不足20米,是村中祭祖核心,取“积极用世,不断进取,光前裕后,继往开来”意。据《重修光裕堂前厅碑记》载:光裕堂乃我李氏择居古夏后第五世祖福清公祠堂,明初时,福清公笃志嗜学,于明朝洪武间由贡士任浙江 余姚县知县。此祠丹岩石柱,屹立岭南数百年,曾被誉为“仁邑第一祠”。祠坐西向东,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刹双龙戏球。仅存四墙,红砂岩抱鼓石,雕云纹、鳌脚。四枚门簪(寓意“风调雨顺”),中间雕“福”“禄”字,两侧雕八卦图案,极独特。内原竖6根红砂岩撑柱(鼓形础),仅存二根,余剩基础,柱体残断旁落,可惜。临时搭建的神龛悬“光裕堂”匾。修缮中的祖祠,希望不日将焕然一新。
赞诒堂(福生祖堂),位于光裕堂北侧,仅一墙之隔。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第五世祖福生公为地方官。“赞”,“继承”意;“诒”“遗留”意,蕴含:“传承尚忠遗训,光大孝悌美德,勤耕苦读立志,齐家兴族报国”之意。祠筑四级台阶,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设木安全栅,二根花岗岩鼓形础檐柱,红砂岩抱鼓石,雕云纹、鳌脚。四枚门簪(寓意“风调雨顺”),中间雕向日葵图案,极独特。飘棚驼峰雕虎头。内一井二进,天井水任何雨都不会溢出。花岗岩础撑柱,供始祖李谟神位。配联:“缵戎祖考流源远;诒厥孙谋世泽长。” 民国十三年(1924年),与扶溪民团在白石岭交战的军阀把祠付之一炬。内曾悬“兄弟贡员”“恩留常熟”“儒林郎”“文林郎”“怀远将军”“贡生”等多块匾额,荡然无存。壁前有清泉涓涓曲折流出尚忠门。
在祠前危立一堵青砖砌龙虎照壁。据《李氏族谱·古夏龙虎照壁记》载: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原为土筑。康熙年间,村中李日进中二十七名举子,历任陕西省藤和县令,颇有政绩,得宠皇帝。日进有位堂叔叔茂,家有万贯,无心恋仕,云游四海,得一串明珠。适逢皇母81大寿,茂公将珠转给日进同往皇母祝寿。皇上和皇母问何得此物,日进如实告知。皇母也姓李,明珠当作舅表相赠。问茂公要求,唯喜宫中龙虎照壁的茂公答,只需在祖堂对面新建一座龙虎照壁。皇上恩准,马上派人画好图纸建造。毁于“文革”,孙树青复原的照壁,长12·5米,高6·9米(座高1·26米),厚0·94米,轿形顶,刹饰种莲花盆,龙头鳌尾正吻;脊侧绘书轴、葫芦、梅花、荷叶、牡丹、花盆、蝙蝠、叶纹等图案。左上方绘踏云翔龙,龙前竖品字形门,一尾青鲤跃水跳门,寓“ 鲤鱼跳龙门”。右上角绘脚踏褐石斑虎,春笋挺翠,松茂鹿欢,寓“福禄双全”意。左右下方书“福”“禄”,中竖书“甲第蝉联”,如此构造,也算匠心独到。壁前立二对功名石,与照壁令宗祠锦上添花。
司马第位于赞诒堂西侧(藏用堂,含:“谦虚谨慎,学以致用”意),也称州左或司马(“司马者,非荣即贵也。”)第十四世祖擎天公祠,时任州左堂,授儒林郎,六品文官。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西向东,靠大松山东麓,前环腰带水,后承三龙山灵气,东西群峦拥护。东北角青砖筑宽10米,宽2·4米的门楼,镶红砂岩“司马第”匾(侧雕仙人献桃、朱公赐宝图案)。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红砂岩砌五级台阶。开三门:正门红砂岩抱鼓石,雕武松打虎、童子贺寿、二人竞艺、天官出巡、天官上朝、仙人骑鹿等图案,顶饰椒图。一对抱鼓石蕴含如此丰富的意义,不多见。侧门红砂岩抱鼓石雕花草、飞天、虎腿等图案。通体雕花纹门簪,内侧雕仙草。红砂岩鼓形础(雕虎头、龙头、向日葵、卷草纹)木檐柱;横梁垫梁板雕双龙、虎头、松、梅花、双鹊等图案;月梁垫梁板雕松、梅花、鹤等图案;封檐板雕反向双龙头;卷草纹斜撑;内一井二进,红砂岩础(雕书柬、文房四宝等图案)撑柱,雕花草三层驼墩。天井封檐板雕双龙头。神龛正修缮中。司马第是民间罕见的雕艺术馆。司马第东北隅有幢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建筑,墨绘文房四宝的墀头,挑手和垫梁板均饰龙头,属不俗之物。可惜,有烧焦之迹。为司马第附属建筑。
石拱桥,东北-西南横卧于村东北约300米处,由本族合资,聘请嘉应州石匠谢廷珍、谢廷彩兄弟建于清乾隆三年(1739年),全花岗石条砌筑,历经数世纪,除了壮茂的苔迹凭添它与岁月顽强抗衡的力量外,几乎完好无损。如满弓的单拱,跨9米,宽3米。西侧二端二棵翠绿的古樟,与古桥长厢厮守。
村庙宇繁多,东有惠水庙、五谷庙;西有福德祠;南有文昌阁;北有亚婆庙;中有文昌宫、观音楼。坐落于小庙背南麓的惠水庙,原址在庙湾的土坯庙,由村中禀生李节、李本兄弟俩在庙湾攻读时,夜梦神嘱要迁庙址。兄弟俩在庙许愿,若高中则择地重修。后二人果然高中前甲,兄弟不食前言,动员全族在鹅头山建庙。庙分上、下殿,左右厢房,上殿供龙母娘娘,配联:“龙恩广播扶山外;母德常昭惠水中。”下殿供将军、五龙;厢房供五谷主、观音、花公花母神像。门联:“龙德通天久矣,普天皆覆育;母仪配地至哉,无地不资生。”“庙峙象冈,虎负神炉开福地;恩流惠水,龙腾御座佑大人。”“心秉至诚方许登堂礼拜;意牵邪念何容入庙焚香。”“惠水架慈航,恩施普济;象冈悬宝镜,明照无疆。”西侧仍存二根红砂岩棱形撑柱,见证庙昔日的辉煌。正修缮。
五谷庙位居村东,又称观音庙,建于清代中期,青砖筑,单拱门,门联:“五谷怀新沾帝泽;四方乐利荷神功。”供五谷祖、土地公公。
周边居民委员会
古馈槌就夏村委会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Y528
周边景区,
光古垇
地址:韶关市仁化县
周边村庄
古夏村
地址:韶关市仁化县五二八乡道
夏富村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
崇化村
地址:韶关市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