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街道

葵涌街道 葵涌街道自然条件 葵涌街道历史沿革 葵涌街道人口状况 葵涌街道经济发展 葵涌街道基本职能 葵涌街道历史人文


葵涌办事处(简称葵涌、另称葵涌镇)地处 深圳市 龙岗区大鹏新区东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4°24',北纬22°38',在大鹏半岛北端,东靠大亚湾,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与大鹏镇相邻,与香港九龙半岛隔海相望;北接 坪山镇和 惠州市。全镇总面积103.9平方公里,地形依山傍海,为长条形地带,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镇域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磷矿石、高岭土、花岗岩、海沙等自然资源。葵涌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C,雨水充足,年降雨量2280毫米左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葵涌建圩首见清康熙《新安县志》。古时这里河涌交织,盛产水葵。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莼(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在历史上葵涌地区的行政区域名...

详情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所有主城区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介绍

葵涌办事处(简称葵涌、另称葵涌镇)地处 深圳市 龙岗区大鹏新区东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4°24',北纬22°38',在大鹏半岛北端,东靠大亚湾,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与大鹏镇相邻,与香港九龙半岛隔海相望;北接 坪山镇和 惠州市。全镇总面积103.9平方公里,地形依山傍海,为长条形地带,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镇域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磷矿石、高岭土、花岗岩、海沙等自然资源。

葵涌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C,雨水充足,年降雨量2280毫米左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葵涌建圩首见清康熙《新安县志》。古时这里河涌交织,盛产水葵。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莼(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

在历史上葵涌地区的行政区域名称多次更易。民国年间,葵涌属宝安县第三区,谓葵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1年10月,辖属惠阳县第四区;1951年11月改为第七区;1957年12月至1958年10月,惠阳县撤区并乡时,称葵沙乡;1958年11月划属宝安县,属大鹏公社管辖;1961年7月成立葵涌区,辖大鹏、葵涌、坪山三个公社;1963年1月至1978年,撤区并社,单设葵涌公社;1979年撤宝安县设深圳市,葵涌改为区;1981年10月,宝安县恢复建制,复设葵涌公社;1983年7月,葵涌公社改为区公所;1986年10月撤区建镇,设葵涌镇,属宝安县管辖;1993年1月宝安撤县建宝安、龙岗两区,葵涌镇属龙岗区管辖;2009年,葵涌撤镇设街道:2015年,葵涌正式改名为葵涌办事处,属于大鹏新区管辖。

葵涌办事处辖葵新、葵丰、三溪、高源、土洋、官湖、溪涌、坝光、葵涌9个村(居)委会,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1105人(2010年) 。葵涌常住户籍人口中,姓氏复杂,以潘、黄两姓居多,占20%。语言为客家方言,生活习俗保持客家人的风貌。

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市、区扶贫奔康政策的扶持下,经过深圳市“同富裕工程”建设,镇内市政道路和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99年2月,新一届镇党政领导班子提出 “兴工强镇、科技先行”的发展方针,推出 “环境品牌”的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了“葵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走廊”,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葵涌。2002年至2003年葵涌先后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广东省文明镇”和“深圳市绿色村镇”荣誉称号,被深圳市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带9+2片区之一和今后重点发展的生态型现代化海滨新城。

2003年葵涌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1993年比,工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44.98亿元,增长51.94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3亿元,增长了3.61倍;预算内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4.37倍;税收总收入5.05亿元,增长36.7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增长68.12%;农民人均收入6776元,增长2.13倍。

葵涌已从一个落后的东部小镇初步发展成为比较发达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新兴的工业园区、商业贸易区、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宾馆酒楼构成了现代化的新城区,一个高科技产业兴旺、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葵涌,正朝着深圳东部生态型现代海滨卫星新城的方向阔步前进。

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指示 , 完成市、区人民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

2、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领导社区工作站, 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 , 促进居民自治; 及时向上级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负责处理人民来信和来访。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工作。

4、负责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开展人民调解和治安保卫工作。

5、维护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6、 参与新建、改建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市政设施配套项目的验收工作, 参与城中村( 旧村)改造工作, 协助有关部门对公共建筑、市政配套设施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

7、负责城市管理工作和城管综合执法工作; 按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指挥辖区有关领域的执法工作; 做好“ 三防”和抗灾工作。

8、负责劳动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9、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人口管理和出租屋管理。

10、开展拥军优属和拥军爱民、殡葬改革等各项民政工作, 做好人民武装工作; 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做好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

11、加强社区建设, 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

12、优化投资环境 , 做好为辖区企业服务工作,规范、监管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辖区经济发展。

13、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4、 承办区人民政府交办的事项。

葵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 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间,又是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烟台的重要口岸,被誉为革命老区。葵涌还是著名侨乡,全镇有侨胞、港澳台同胞近万人,分布在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葵涌镇正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海滨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淳朴的风土人情,迎接海内外朋友,共建葵涌美好的未来。

蓝造(1917—1990),葵涌镇人。青少年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家乡组织人民抗日自卫队。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与战友们一起打响了抗日的枪声,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支队政委、团长兼政委、支队司令员、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武汉军区政干校、信阳步校校长、武汉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作战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2年任惠州区委书记期间,蓝造参与营救数百名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的秘密大行动。抗日胜利后,奉命坚守东江。1946年底粤赣湘边纵队成立,任江南支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在沙鱼涌、山子下、红花岭等地作战,歼敌1500余人,扭转江南地区对敌斗争的局势,粉碎宋子文的第二期“清巢”计划,受到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通报表扬。1949年9月任东江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领部队攻克淡水,10月解放粤东重镇惠州市。为表彰蓝造在战争年代的功绩,国防部授予他二级解放勋章一枚,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一枚。

建国后,蓝造在负责军队院校工作期间,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人才,为院校建设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武汉军区担任作战部部长期间,积极主动当好首长的参谋,经常深入部队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编写条例、组织练兵和军事演习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980年离休后仍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参加编写粤赣湘边纵队史,主持东纵一支队战史的编写。1990年11月在广州病逝。

陈维新(19 —1979),男,又名陈奕维、陈维,葵涌镇人。年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年“东江纵队”地下党员。最初在葵涌以开设饭店“雅乐园”为掩护,协助东江纵队执行税务工作,同时也负责游击队情报工作。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广州。当时广东党组织指派一些地下党员在敌占区进行秘密工作。陈维新以做生意为掩护,参与了惠宝游击区跟香港地下党组织的情报联络工作。后转移到香港,参加香港海员工人运动,成为香港海员工会骨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组织船队为我军运输军用品。1952年,他所在的秘密工作组被潜伏香港的台湾特务发现,上级领导指示他们立即分散离开香港,组里其它同志到了广州接受新的任务,而陈维新装扮成码头工人进入澳门群胜馆,化名为杨伟、陈平,继续他的秘密活动。他依靠馆内工人,将操纵群胜馆多年的反动头目铲除。60年代,组织派他到澳门日报社任编辑部主任。文革期间,受到“四人帮”的打击陷害,曾停止工作一段时间。文革结束,重返群胜馆。陈维新于1979年11月在澳门去世,享年75岁。

叶水,男,1920年出生,葵涌葵丰村人,西德归侨。原任西德华侨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回乡后,任侨港葵涌同乡会名誉会长、葵涌侨联会名誉主席,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老华侨。

1962年,葵涌镇政府指派叶水先生到香港募捐以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到港后,他广泛联络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募资20多万元,购买汽车一部、机动运输船一艘、医院病床10张及电器、电线器材一批,分别由海上、陆路送回葵涌。1965年秋,叶水先生旅居西德经营中式餐厅。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做得红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叶水先生倡议在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地的亲朋好友回乡观光、考察,耳闻目睹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他把德国的酒楼交给自己的儿女经营,偕同夫人把平生的积蓄带回家乡进行房地产开发,于1996年在葵涌圩镇中心地段建成了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德华花园。兴学育人、造福后代是叶水先生的一贯追求。近几年来,叶水先生先后为葵涌中学、葵涌中心幼儿园、葵涌医院、葵涌老人院、葵涌老人中心、葵涌侨联、葵涌同乡会等单位捐款捐物近100多万元。

潘冠良(1934—1989),葵涌镇人。1956年惠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惠阳县三门岛小学任教,并任该校负责人。1969年12月调回家乡葵涌镇,先后任三溪小学教导主任、校长、镇教办主任等职。

1984年5月,潘冠良任新办的宝城小学校长,并担任思想品德课,致力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先后写出了《思想品德教学原则与规律初探》、《开展思想品德课教研活动的做法》、《师德与教学》等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选登在全国《德育杂志》等刊物上。他自编自讲的《为了明天的事业》这一课获得深圳市优秀课例一等奖。他的“传道明理,激发情感,指导行为”的十二字法,闯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路子,与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子女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受家长欢迎。次年患肺结核感染症,但他坚持带病上课,直至确诊为晚期肺癌才住院治疗。6月,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授予“优秀园丁”荣誉称号。1989年7月被评为“宝安县共产党员十先锋”之一。8月19日病逝。

邱月明,男,1949年5月生,葵涌官湖村人。1968年毕业于龙岗高中,1971年至1989年在葵涌镇广播站工作,历任播音员,编播员、宝安广播电台和深圳市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葵涌镇广播站站长等职。1989年10月,经批准辞职回乡从事农村个体养鸡专业。1992年被群众推选为官湖村村民小组长,199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官湖设为行政村后,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官湖实业公司董事长。

自1992年任村民小组和199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邱月明同志为实现“建设官湖,让家乡更美更富”的心愿,多年来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选准路子,建好班子,带好队伍。1998年他根据该村的资源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旅游相辅助,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大胆办起了鲍鱼养殖场,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历经沧桑风雨,闯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养鲍致富新路子,把官湖从一个人均集体分红只有200元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分红达到6000元的远近闻名的“鲍鱼致富村”,集体资产从300万元增加到2700多万元,增长8培。2001年7月深圳市委授予邱月明同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又被深圳市委授予“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基层干部”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官湖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葵涌镇的前列,连续创下全镇“广东省卫生村、”“深圳市安全文明小区标兵”等九个“第一”,2002 年还获“深圳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他的事迹被广东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侨报等新闻媒体作深入报道,被誉为“鲍鱼书记”。2003年他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官湖独特的依山傍海的环境优势,带领官湖人进行第二次创业,唱好“养鲍——旅游——旧改”三步曲,继续唱响“官湖鲍鱼”品牌,积极开发海滨旅游产业,全力推进旧村改造计划,决心打造高标准、高品位、高商业价值的“深圳海滨第一村”,使该村向文明、富裕、高效、和谐的国际化海滨新城迈进。

周边

葵涌社区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新南路66号附近

周边政府机关

葵涌办事处 地址:福塘南路28号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8:00
福塘南路28号

葵涌街道人民政府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坪葵路50号

周边中学

葵涌中学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葵新社区葵坪路8号
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葵新社区葵坪路8号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金众·云山栖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葵丰社区石葵路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葵丰社区石葵路

周边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葵涌社区延安路1号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葵涌街道葵涌社区延安路1号

周边景区,公园广场

葵涌公园 地址: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金业路98号葵星工业城旁边
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金业路98号葵星工业城旁边

周边商圈

葵涌 地址:龙岗区

周边乡镇

葵涌街道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