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镇

石排镇 中国最牛教育强镇 石排镇历史沿革 石排镇行政区划 石排镇地理环境 石排镇自然资源 石排镇人口民族 石排镇经济概述 石排镇社会事业 石排镇交通 石排镇历史文化 石排镇风景名胜 石排镇名优特产 石排镇城镇荣誉


石排镇隶属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 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镇政府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3°94′,北纬23°09′,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 博罗县隔江相望,是东莞市下辖的32个乡镇之一。石排镇总面积48.72平方千米(2017年),辖18个村和1个社区,157700人(2017年)。2014年,石排镇地区生产总值达67.28亿元。石排镇境内有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塘尾明清古村落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莞深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公路、 广惠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过境。2019年10月,石排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石排公园 (7张) 据《 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

详情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所有乡中心区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介绍

石排镇隶属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 东莞市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南岸,镇政府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3°94′,北纬23°09′,西距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北与惠州市 博罗县隔江相望,是东莞市下辖的32个乡镇之一。

石排镇总面积48.72平方千米(2017年),辖18个村和1个社区,157700人(2017年)。2014年,石排镇地区生产总值达67.28亿元。

石排镇境内有龙眼岗贝丘文化遗址、红石山燕岭古采石场、塘尾明清古村落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莞深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公路、 广惠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过境。2019年10月,石排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石排公园 (7张) 据《 东莞县志》记载:东莞县在明代以前,县城设三个“坊”,附城设一个“厢”,城外乡村,设五个“乡”,“乡”以下共辖20个“都”,“都”以下共辖183个“里”。

石排各村,当时按地域分别隶属于“文顺乡”的第三、四两都。

明朝以后, 清朝期间东莞县乡镇,分别由“ 捕厅”、“戎厅”、“京山司”、“缺口司”、“中堂司”等五个厅司管辖。当时,石排各村按地域划分,分别由“戎厅”和“京山司”两衙管辖。

民国时期, 东莞县划分为11个区,石排地区属第六区,区公所设在茶山。当时,石排划分为云岗乡、太和乡、福隆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日本投降,日伪政权覆灭。 东莞县政府迁回莞城。不久,实行并区联保,将全县原来十一个区合并为六个。石排三个乡改属第二区,区公所设在石龙。

1949年,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石排分为云山乡、和平乡,隶属东莞县第七区,区公所设在企石,后迁至江边村。第七区还管辖园洲乡、民主乡、丰乐乡和大同乡,共6个乡。

1952年,撤销云山乡、和平乡,设立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壆6个小乡,仍属第七区管辖。区公所设在企石。

1953年,中坑、埔心2个小乡属 石龙区管辖,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壆4个小乡属企石区管辖。

1957年12月26日,成立石排大乡,辖以上6个小乡及田寮村。

1958年9月,东莞县撤销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石排乡、园洲乡、企石乡合并成立企石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6个管理区。

1961年6月,从企石人民公社分出成立石排人民公社。管辖中坑、埔心、石排、龙岗、福隆、黄家壆6个大队。

1964年,石排人民公社将6个大队改为石排、下沙、庙边王、福隆、沙角、黄家堡、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田边、中坑、燕窝15个大队。

1968年,改为石排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3年,石排区公所成立,管辖18个乡及1个居民区。,管辖石排、福隆、庙边王、下沙、沙角、黄家壆、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中坑、田边、燕窝18个乡及1个居民区。

1987年,石排镇成立,管辖18个管理区及1个居民区。管辖石排、福隆、庙边王、下沙、沙角、黄家壆、赤坎、向西、水贝、田寮、横山、埔心、谷吓、塘尾、李家坊、中坑、田边、燕窝18个管理区及1个居民区。

1987年4月,撤销石排区公所,设立石排镇。

1999年各管理区改为村,各村共辖68个自然村。

截至2012年,石排镇辖18个村和1个社区。 镇政府驻石排大道497号。

石排镇位于东莞市 东北部,镇政府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13°94′,北纬23°09′, 东江中下游南岸,西距 东莞市区20公里、广州50公里,南往 深圳70公里,北与 惠州市 博罗县隔江相望。总面积48.72平方千米(2017年)。

石排镇属 洼地地区,耕地大部分是比较 平坦的 埔田,小部分是河岸洲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西面与茶山镇交界处,隆起一条红砂岩岭脉——云岗岭脉,这条岭脉是石龙岭脉的延伸。它由西向东延伸,至燕岭附近分为二脉,偏北一脉,东延至石贝村附近,长度约4.8公里,偏南一脉,沿东绵延,伸至村头村附近,长度约9.2公里。

石排镇 (11张) 石排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22.1℃;最高月温为七月,极端最高温度37.9℃(1957年记录),无霜期314天。年平均雨量是1724毫米(1911至1982年记录),最大年降雨量3320毫米(1959年记录),最小年降雨量972毫米(1963年记录)。石排距 热带海洋较近,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吹南风或东南风,冬季盛吹北风或西北风。春秋两季,因受北方冷空气或南方海洋台风交替影响,风向不定,或吹东南风,或吹西北风。每年夏秋间,常有台风、 洪涝或干旱的灾害,对农业有很大影响。

石排镇境内有东江、海仔河、石岗水等河流过境。

东江: 东江是岭南四大河流之一,石排位于 东江上游,东面从 企石镇流入 石排镇的沙角洲,一直向西流经赤坎、田寮、砖窑头、横山、水吉、石贝、鲤鱼洲、燕窝等村,河段全长14公里。

海仔河:石排小河,历代县志命名为“石排水”,本地俗称“海仔”。这条小河水源来自东江。东从饭盖岭流入石排,向西流经福隆、石排、潭仔涡、埔心、隔海,至横山涵口复入 东江。

石岗水:水在石排的南部。历代县志命名为“石岗水”。水域位于南畲朗渍水区。它是寒溪水流域的渍水区之一。

水资源

石排镇水资源主要来自 东江,东江上游河段流经该镇8个行政村,总长达14公里。海仔河水源来自东江,至横山涵口入东江。两条河是石排 农田 灌溉的主要河道。

矿产资源

石排镇有 红砂岩、河沙、白泥、黑泥等矿藏资源;其中 红砂岩、 白泥、黑泥相继探测开采,已停止开采。河沙年产量约3.5万立方。

植物资源

石排镇地处珠江三角洲鱼米水果盛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橙、柑、姜芋等,其他热带、亚热带水果如: 西瓜、荔枝、香蕉、龙眼、芒果、乌元、 黄皮,木瓜等也较丰富。

截至2012年,石排镇有 常住人口17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余人,外来人口10万人,华侨及 港、 澳、 台同胞3万多人;当中60%左右是客家人,其它以汉族为主。

157700人(2017年)。

2012年,石排镇 生产总值52.92亿元,比2011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比2011年增长4.4%;各项税收总额7.32亿元,比2011年增长22.5%;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02亿元,比2011年增长8.2%;出口总额7.0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4亿元,比2011年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亿元,比2011年增长9.4%。

2013年,石排镇 地区生产总值60.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5亿元,各项税收总额9.02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93亿元,合同外资金额1.31亿美元,出口总额7.87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09元。

石排镇地处 珠江三角洲鱼米水果盛产区,是 广东省粮食主产地之一。

1982年,石排镇农业劳动力10703人,至2003年,只有4374人。同时石排的耕地逐渐减少,1995年石排镇有耕地29832亩,2000年有耕地29442亩,2002年后已基本无人耕地。

截至2012年,石排镇已形成12000亩 水产养殖基地、10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和1000亩 观赏鱼养殖基地三大农业生产基地。

截至2011年,石排镇共有企业541家,其中 外资企业249家,民营企业292家,主要产业为塑料、电子,五金、制衣等行业,其中设备投资额超1千万元的企业有21家。2005年,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工业总产值14.12亿元,约占石排镇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出口总额6743万美元,约占石排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税收总额6558万元,约占石排镇税收总额的30%。

2012年, 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比2011年增长4.4%;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02亿元,比2011年增长8.2%;各项税收总额7.32亿元,比2011年增长22.5%;出口总额7.0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金额13.4亿元,比2011年增长13.2%。

2012年,石排镇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4%。 2013年,石排镇合同外资金额1.31亿美元,出口总额7.87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3亿元。

2014年上半年,石排镇1-6月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917万美元,1-6月外贸进出口总额5.25亿美元,出口总值4.15亿美元。

截至2012年,石排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公办小学4所,公民办幼儿园15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4所。 分别为: 石排中学、石排镇中心小学、石排镇 福隆小学、石排镇石岗小学、石排镇独洲小学。

石排中学:创办于1969年1月,原为农业中学,只办三年制初中。

石排镇 福隆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位于东莞市石排镇福隆教育路19号。

截至2012年,石排镇有 石排公园、石排影剧院等一批文化体育基础设施。2014年石排镇投入建设新图书馆,图书馆总投资约880万元,总用地面积约23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地上建筑2层,内设图书阅览、书店、咖啡厅等功能服务区。2014年广东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石排摔跤队选手,喜获1金2银2铜,团体总分全省排名第五名。

截至2012年,石排镇拥有全科医院1家以及覆盖 石排镇范围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石排医院现有员工577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83人(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47人、中级职称109人)。有床位编制360张,平均日门诊达2300人次、平均日住院330余人次。

截至2012年,石排镇公路里程210公里,跨江公路桥2座,兴建了由石排大道、石崇大道、石横大道、石洲大道、东园大道等60-66米宽主干道组成的“一环一横两竖”主路网。通过公路联网和桥梁连接与东莞市东部快速路、 莞深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公路、 广惠高速公路、从莞高速公路相贯通。

民俗风情一览表
名称 简介 图片
石排醒狮 石排醒狮位于石排镇的中坑村,于1995年5月成立了明德醒狮队,融合南北狮的优点,吸取各艺术形式的精华,让醒狮焕发出新的活力。明德醒狮队的特色节目有“醒狮飞高桩”、“蝎子守灵芝”、“群狮起舞”、“醒狮飞跃龙门青”等,在表演时能模仿真狮的站、走、跑、跳、滚、看、睡、抖毛、“睁眼”、“洗须”、“舔身”等动作,形态逼真,通过地面上或桩阵上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刚劲和威猛,表演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石排醒狮 (2张)
康王宝诞 “康王宝诞”的仪式仍保持原汁原味,表现出隆重的纪念、祝寿、祈祷和酬神活动,最主要的活动程序包括:初一解秽、出位、沐浴、更衣、壮行、巡游;初二至初七供奉拜祭;初七赞寿、出巡、答地头、安座等一系列活动。 康王宝诞 (3张)
福隆麒麟舞 福隆麒麟舞,麒麟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 福隆麒麟舞 (3张)
田寮龙舟景 田寮龙舟景,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上,珠三角水乡由崇拜龙王而产生的祭祀、娱神、娱已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因为龙主司水,居住在水乡一带的人民更加重视对龙的祭祀与崇拜。为避免水上蛟龙的侵害,喜欢将船制作成“龙”的样式,让龙舟在江河上祭祀水神,祈求上天的保佑,逐渐形成了端午划龙舟这一风俗。划龙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友谊赛,称为“趁景”,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舟在江面上相遇,会自发地进行比赛,这种比赛没有固定的时间、路线,聚散自由。另一种比赛形式是“放标”,即“赛龙夺景”,群众称为“斗标”、“斗大景”、“斗景尾”等。 田寮龙舟景 (2张)
沙角龙舞 沙角龙舞,龙舞在沙角村有着100多年的历史。龙舞既是祈求神龙保佑东江两岸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可娱乐民众、凝聚民心,沙角村每年农历8月初一至十五,由沙角村民舞龙自娱自乐,逢有重大喜庆节日就舞龙庆祝,并应邀外出表演。 沙角龙舞 (2张)
“洪圣宫诞” 石排镇的“洪圣宫诞”民俗活动,有着百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石排镇燕窝村、中坑村、埔心村等地,活动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纪念洪圣大王的生日诞辰,并抬着洪圣大王在村中巡游,以求得风调雨顺。其中以燕窝村的洪圣宫诞活动规模最大,有洪圣大王出位、吃贡、洪圣大王出巡,粤剧表演等。 “洪圣宫诞” (2张)
田边“文武二帝出巡” 石排镇田边村小组的“文武二帝出巡”从清朝末年开始,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该村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至十六日,为期五天,活动主要为了纪念文武二帝并祈求保佑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文武双全。 田边“文武二帝出巡” (2张)
谷吓“孔子诞” 石排镇谷吓村孔屋村民小组的“孔子诞”活动,从该村明朝末年开村以来就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有约400年的历史,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孔子诞是指纪念孔子诞辰的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活动主要为了纪念该村始祖、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谷吓“孔子诞” (3张)
主要风景一览表
景点 简介 图片
潇湴湖 潇湴湖位于石排镇 田边村,总面积约300亩,由原来4个鱼塘连通改湖、围湖造景而成。沿湖建有一条全长2.2公里的环湖滨水景观带,设有环湖绿道、人行道以及景观绿化,并保留原有篮球场,新增康乐健身设施、 广场、栈道、观赏亭等,形成入口广场、荷塘月色、曲桥漫步、临湖水道、休闲广场、花海融春、临湖水榭、小径观湖、赏鱼品湖、湖边花语等十个景点。 潇湴湖 (2张)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在延绵1.475公里的范围内均有人工开采痕迹,以“十八房间”、“补天石”为主要景观遗存,面积达25000平方米。燕窝村西边村小组西南的古采石场石壁上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孙奭题书的摩崖石刻。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明、清时期大量开采,民国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仍继续采石。1989年5月31日,燕岭摩崖石刻被公布为东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石排镇人民政府发文禁止开采燕岭红石。2002年7月17日,燕岭古采石场遗址被公布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6张)
龙眼岗贝丘遗址 龙眼岗贝丘遗址位于石排镇庙边王村沙径村小组的北部,是1995年4月考古时发现。据其出土的石器、骨器等物品考证,该遗址是4千多年前人类在此居住过。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东莞市博物馆于1998年3月进行考古发掘。遗址是一处高出周围田地4米,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小山岗,北距东江4公里,位于东江的下游。发现互相叠压的3个层次的文化堆积。出土大量陶器碎片其陶质以夹细砂的夹砂陶为主,粗砂陶、泥质陶占一定比例。陶色以灰陶占大宗,红陶、灰白陶较少。器类有罐、钵、釜、盘、器座等,其中带圈足、泥条矮圈足的罐类极有特色。纹饰有方格纹、复线网格纹、网格突点纹、曲折纹、梯格纹、叶脉纹、圆圈纹、绳纹等几何印纹及少量素面,个别器物上以现刻划符号。
塘尾村古建筑群 塘尾村古建筑群位于石排镇塘尾村旧围内,围前一大两小三口池塘,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黄泥井和南门头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后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亩良田。古村占地面积39565平方米,以古围墙为界,村口水塘为中心空间,依自然山势缓坡而建,内部建筑物和交通依靠巷道组织。现保存明清时期祠堂21座,古民居268座,古井15眼,书室19座,围门4座,谯楼17座,水塘6口。塘尾古村保留了完整的村落格局,塘尾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规模较大、原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在塘尾村现存的21座祠堂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氏宗祠、景通公祠、梅菴公祠、守善堂、兰苑公祠、七房厅与墩睦堂等。 塘尾村古建筑群 (18张)
福隆里巷 福隆里巷位于福隆大围内,有五条平行的上百年历史的红石、麻石古巷,各古巷有巷门,巷门横匾上分别题为居仁里、由义里、崇礼里、民智里、敦信里,其含义即取其仁、义、礼、智、信的意思。里巷内建筑坐北向南,总长约为108米,宽约1.2米。民国廿年(1931年),香港邓渭波捐资重修本村的里巷的牌楼,并请邓骥如老师为牌楼题字。民智里为正巷,其余为附巷。民智里巷门为石米批荡民国建筑,其它巷门为拱门。巷内还有许多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比较有特色的有昆石公家塾、匡亭家塾、蕃衍堂、洋楼等。另外还有民国时期的福隆卫生所及解放战争期间用家祠改建的榨糖厂。2004年,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4]12号文,将此处文物点以“福隆里巷”名称予以登记公布。 福隆里巷 (2张)

石排镇有煮大鱼、老鹅公汤、 家乡豆豉碌鹅、 水丸、福隆杨1烧鹅、 白切猪肚、发财圆蹄、特色腊肠、 飘香手撕鸡、岭南特色葱头鸡、蚝皇扒素鲍、金汁夜明珠、沙锅姜鸭、炖水鱼汤、金蒜焖水鱼、金汤浸东星、铜盆蒸土鸡、飘香桂花鱼、 松子鱼、特色乳鸽、 炭烧猪颈肉、拼青龙鱼等特产。

国家卫生镇

广东省教育强镇

广东省通信部件专业镇

东莞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街

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政府机关

石排镇政府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石排大道中439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8:30-12:00,14:30-17:3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石排大道中439号

东莞市石排镇委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石排大道497号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石排大道497号

周边景区,公园广场

石排公园 地址:东莞市石排镇石排大道
营业时间:08:00-18:00
东莞市石排镇石排大道

周边乡镇

石排镇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省东莞市

周边村庄

琉璃沟村 地址:石排大道中46号附近

石排村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
广东省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