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滨海湾新区

东莞滨海湾新区, 东莞滨海湾新区用地现状, 东莞滨海湾新区建设进度, 东莞滨海湾新区功能定位, 东莞滨海湾新区项目进展, 东莞滨海湾新区空间布局, 东莞滨海湾新区景观带, 东莞滨海湾新区创新链走廊, 东莞滨海湾新区区域交通, 东莞滨海湾新区重大意义


东莞滨海湾新区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东西岸交汇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紧连穗深,与前海、南沙等国家自贸片区紧密连接,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规划总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珠江东岸少有的可集中连片开发的战略性区域。新区拥有便利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一小时交通圈内机场、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交通资源密集,可便捷通达广州、深圳、香港等湾区主要城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作为作为东莞“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之一,新区被明确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围绕东莞市委提出的“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新区明确了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

详情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滨海湾新区所有城乡结合区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滨海湾新区介绍

东莞滨海湾新区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东西岸交汇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紧连穗深,与前海、南沙等国家自贸片区紧密连接,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规划总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珠江东岸少有的可集中连片开发的战略性区域。新区拥有便利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一小时交通圈内机场、高铁、城际轨道、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交通资源密集,可便捷通达广州、深圳、香港等湾区主要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作为作为东莞“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之一,新区被明确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粤港澳协同发展先导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

围绕东莞市委提出的“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新区明确了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的战略定位,确立了 “一廊两轴三板块”空间格局、 “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格局,明确了“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三大产业定位, 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毗邻广州、深圳两大经济强市,邻近香港、澳门两大 特别行政区。滨海湾新区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部分组成,规划面积84.1平方公里,其中现状陆域面积51.82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后陆域面积57.7平方公兆煮壳里。交椅湾规划面积22.2平方公里,沙角半岛规划面积32.59平方公里,威远岛规划面积29.31平方公里。

2019年9月1日,东莞市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

根据《总体规划》,滨海湾新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先的发展理念,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建新城。

到2020年,拉开整体发展框架;到2025年,新区建设初具规模,成为东莞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示范基地,支撑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初步建成湾区一流现代化新城,成为大湾区重要的科技创新服务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级和区域创新网络中坚力量、建成湾区一流现代化新城,引领东莞向现代化城市转型。

到2050年,滨海湾新区将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经济实力和创新动力跻身湾区一流水平,成为承载科技创新、粤钻迁捆热港澳协同发展等重大功能的国际交往平台。建成绿色低碳、宜居宜业智慧新城,带动东莞实现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建新城”的建设目标,近期重点建设滨海湾大道、东湾大道等7条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加快湾区一号1.5级开发,推动步步高项目、紫光芯云产业城、正中创新综合体、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推进站北市政公园、滨海湾青创城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东莞滨海湾站TOD站城综合体开发,充分发挥滨海湾片区先行区和核心区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成为东莞未来经济新引擎,为推动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在实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新区承担着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把握世界最新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全面对接深圳大艰海姜空港、前海和广州南沙,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打造为大湾区新的兴奋点和增长极,构建开放型经济引领发展新高地,引领东莞经济未来30年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东莞滨海湾新区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被列为粤港澳大连企鸦湾区特色合作平台,同时被省政府列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平台之一。糠谜而在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过程中,东莞提出了“一廊两核三带多个节点”的建设格局,其中“两核”之一就是东莞滨海湾新区(另一核为 松山湖)。

滨海湾新区明确了“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三大产业定位,将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按照上述定位,东莞滨海湾新区将借鉴自贸区政策机制创新经验,推动自贸区经验“二次创新”。东莞滨海湾新区将深入开展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探索承接香港码头转移、承接现代高端服务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香港青年创业基地等,积极谋划粤港澳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

在发展定位方面,滨海湾新区将建设成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新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

在城市性质方面,滨海湾新区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交往客厅、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寒船符射技创新高地、珠江两岸融合的协同发展枢纽、兴业宜居智慧湾区新城, 以打造东莞城市副中心与新增长极!

2018年6月7日,东莞市召开推动滨海湾新区建设工作协调会,集中商讨推动一批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出席会议并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相关部门、镇街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全力配合,滨海湾新区要高水平推动整体规划,明确建设时序,营造优美生态,打造“政策高地”,着力破解土地统筹问题,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宣传推广,努力打造“湾区明珠”,引领东莞未来发展。

东莞将依托滨海湾站打造片区创新核心,结合 穗莞深城际铁路的东莞港站、厚街站、虎门北站、虎门东站、长安西站打造五个创新节点,通过旋连市城市更新等有效途径,布局标志型企业总部大厦、创新型(中小)企业大厦,打造总部基地和创新基地。

2018年6月21日上午,东莞市举行产业招商大会,大会组织了29个重特招商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涉及协议投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东莞滨海湾新区相关领导现场招商推介,东莞滨海湾新区签约2770亿元!

2018年9月27日,东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总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编制依据充足,充分体现了国家战略与公众意愿相统一,发展趋势与城市实际相结合,既是宏观的战略纲领,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资源统筹管控依据,为将滨海湾新区打造成为引领东莞未来30年发展的新引擎奠定了良好的规划基础。

2018年12月4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果专家评审会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总体规划》。

专家组认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基础工作扎实,规划内容完整,技术路线合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对滨海湾新区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意见和建议。

2019年5月26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6月21日,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这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的 首个省级新区的发展规划,是指导东莞滨海湾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清晰绘就了滨海湾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9年9月1日,东莞市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

在发展目标及战略上,《新区城市总规》提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滨海湾新区高质量发展,将滨海湾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

在城市空间格局方面,《新区城市总规》提出,新区将采取组团开发、轴带串联的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兴业宜居智慧湾区新城。到2035年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47平方公里以内,规划预测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就业人口规模为70万人。

2019年9月25日,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滨海湾新区紫光、欧菲、正中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隆重举行。

落户滨海湾新区的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一期、正中创新综合体、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等三个项目均为省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758亿元,占全市本季度动工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额的68%。其中,紫光芯云产业城一期项目(总投资额621亿),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额83亿元)、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总投资54亿元)。

建设滨海活力长廊

加强沿海岸线资源的统一谋划,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集中布局国际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国际级的滨海开敞空间,打造一条40公里长,集合生态、景观、文化、公共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滨海活力长廊。

打造两大发展轴

城市中轴。依托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滨海湾大道等交通骨架路网,深化“北站、中城、南湾”空间结构设计,形成林田互通、河湖相连、蓝绿交织的城市特色景观和产城融合、业态多元的国际化城市功能,塑造贯穿沙角半岛,北连中心城区、南通港澳,集城市景观轴、功能轴、交通轴“三轴合一”的城市中轴线,集中展示滨海湾新区生态特色、人文活力和城市形象。

城市发展功能轴。以东湾大道为主轴,有序串联三大板块,加强滨海湾新区内部以及对外交通联系。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强化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和标志性建筑设计,塑造兼具国际都会感和文化地域性的城市景观轴。依托三大板块核心,引导金融、商务、科技、文化、商贸等 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商务、生态、人文活力街区。

培育三大板块

核心区— 沙角半岛 板块。积极推动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TOD导向的站城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一批轨道站城综合体及“轨道+物业”、“轨道+社区”示范项目。加强土地集约复合利用,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发展优质 生活性服务业,优化综合功能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生态智慧宜居的都市核心区。

东翼—交椅湾板块。统筹推进与深圳大空港地区的基础设施衔接及产业协调发展,突出新型产业载体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高端要素集聚。依托优美的滨海环境,重点吸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集中设立研发总部,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高端功能为引领的“产业之芯”。

西翼—威远岛板块。发挥威远岛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叠加优势,规划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及配套设施,策划举办重大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领域和渠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交流中心。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谋划建设湾区高水平大学,打造创新集聚区。

景观规划:

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初步规划总长40公里,计划沿海岸线打造文化、体育、办公、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滨海活力岸线和功能带,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领先、最具魅力的滨海景观休闲带。

为保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设计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东莞计划邀请国际知名景观设计机构全程参与滨海湾景观活力长廊的规划设计和详细实施方案。

2018年8月22日,滨海湾新区滨海景观活力长廊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现场踏勘暨答疑会召开,来自5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的近30名主创设计师参加了现场踏勘及答疑活动,滨海湾新区滨海景观活力长廊规划设计“赛道”正式开启。

本次国际竞赛设计范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概念设计,即对滨海、茅洲河、磨碟河、太平水道向陆域延伸1~2个街区(300~1000米)范围进行总体研究(规划面积22.99平方千米),完成整体概念设计方案;二是威远岛北段和沙角半岛段城市设计及导则,即对威远岛北段(规划面积4.15平方千米)和沙角半岛段(规划面积6.35平方千米)进行控规深度城市设计,并完成相应的城市设计导则。

建设滨海湾大桥:打造大湾区标志性建筑

滨海湾大桥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伶仃洋交椅湾口,是新区滨海景观活力长廊的重要节点,是联系交椅湾板块与沙角半岛板块的重要通道,是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跨度最大、国内桥面最宽的桥梁。

“玉兰桥”方案设计理念为“丝路明灯、玉兰花开”,选取东莞市花“玉兰花”作为原创点,象征着滨海湾新区作为开路先锋所展现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也代表了东莞市的文化品位。

滨海湾大桥效果图

打造先进创新链走廊:

2018年5月11日,东莞滨海湾片区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在厚街镇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滨海湾片区组团参加全市产业招商大会工作方案》等文件,上述方案透露,滨海湾片区将以穗莞深城际轨道的交通通道为发展区域,构建具有国际美誉度的“东莞滨海湾创新链走廊”,并布局特大企业总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滨海湾创新链走廊西北起穗莞深城际轨道与沙田镇交界处,东南至穗莞深城际轨道与长安镇交界处,中间沿穗莞深城际轨道经长安、虎门、厚街、沙田,并经深茂铁路、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东莞轨道交通3号线、中南虎城际轨道等复合型交通要道汇集于滨海湾站,连成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全长约33公里。滨海湾创新链走廊以滨海湾站以及东莞港站、厚街站、虎门北站、虎门东站、长安西站、长安站六大站点为圆心,集中布局各类产业要素和创新资源,辐射带动滨海湾片区全域创新发展。

滨海湾创新链走廊通过推动滨海湾创新链“1+6创新节点”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滨海湾片区四镇、市直部门等共同推进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布局标志型企业总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型企业,布局新兴产业、研发平台等创新要素,多维度强化与片区四镇、市直单位的沟通协调,通过片区统筹会议及专项工作协调会等形式,形成合力,加快推动创新链走廊建设,集聚创新资源。东莞重点布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五大新兴领域,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 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进行重点突破,推进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推动制造业向高端高新发展。

设立湾区大学:

东莞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拥有 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前沿科技研发平台。

未来东莞将集聚更多的高端人才和研发团队,推动前沿技术应用产业蓬勃发展。在高校建设方面,未来在东莞滨海湾新区设立一所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湾区大学,相关筹设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打造大湾区互联互通一小时交通圈。

2019年3月26日,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东莞市滨海湾片区常规公交规划公交线网及站场设施规划专题》4月1日前公开征求意见。

2019年6月21日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印发《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下称《新区发展总规》)。《新区发展总规》提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滨海湾新区海陆综合交通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为骨干、高快速路为主体的对外交通体系,以公共交通为主、慢行交通相衔接的内部交通体系,强化珠江东西两岸交通联系,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通勤圈。

轨道交通

高速铁路:深茂铁路、规划接入 赣深高铁南沙支线、新增广深第二高铁,努力构建新区轨道交通 60分钟到达 香港、 澳门、广州城市中心;30分钟到达 前海、南沙、 宝安机场、东莞市中心区、 松山湖等湾区核心地区。

城际铁路:中南虎城际、 穗莞深城际铁路

城市轨道:东莞地铁2号线、东莞地铁3号线、深圳地铁20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3条区域普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

其中,2号线定位为市中心区与西南滨海片区的市域快线,兼有联系新区TOD都市核心片区功能,换乘深圳20号线可达机场、空港、福田等核心地带。

3号线是市域快线,主要承担松山湖科技创新中心、长安、新区总部基地、国际交流岛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远期预留接南山条件。

9号线辐射沙田、厚街;与2号线、穗莞深城际换乘后,沿广深沿江高速往南,与10号线在威远岛换乘,跨太平河口后,穿过深茂进入滨海湾站,转入东湾大道与 3号线在滨海湾东站换乘,远期预留接深圳地铁12号线。

10号线东联威远岛、虎门新老中心、长安中心区,可缓解虎门大道交通压力,兼有旅游功能,增强威远岛旅游资源辐射;与9号线在威远岛换乘,与14号线在 虎门镇政府换乘,与2号线虎门大道站换乘,与3号线在长安乌沙村、长安步行街换乘后接入深圳11号线。远期预留接深圳地铁26号线、 广州地铁22号线。

14号线南北串联虎门、沙田半岛、粤港澳合作岛;与2号线在虎门站换乘,与10 号线在虎门镇政府换乘,与9号线在沙角炮台站换乘,与2号线路东社区换乘,与3号线换乘在粤港澳合作岛换乘。远期预留接深圳30号线。

水上交通

港澳码头,预计到 香港国际机场75分钟。

虎门港澳客运码头将于2019年10月11日正式开通东莞虎门至澳门的水上客运航线,从东莞虎门港澳客运码头乘坐高速客轮可直达澳门氹仔码头,全程只需90分钟。与如今莞澳两地的陆路行程3小时相比,至少可以节省近一半时间。该航线的开通,将极大地方便莞澳两地旅客的出行,也将进一步提升莞澳两地“通达性”,促进莞澳两地文化、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沟通与交流。

高速公路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广深高速公路, 常虎高速公路, 番莞高速公路、莞佛高速公路

滨海湾片区将形成两横三纵的高速路网。两横两纵高速路网中的“两横”指广深沿江高速、广深高速,“三纵”指常虎高速延长线、莞佛高速、番莞高速;届时,滨海湾新区高速道路网密度达到 0.56km/km²。

快速路

滨海公路(海堤路)、滨海公路、连升路—滨海湾大道、沿河路

滨海湾片区将形成一横三纵的快速路网。一横三纵快速路网中的“一横”指滨海公路(海堤路);“三纵”指滨海公路、连升路—滨海湾大道、沿河路;还有3处立交化改造,5处交叉口简化(非互通立交或隧道)。届时,快速道路网密度达到 0.40km/km²。

城市主干道

滨海湾新区根据新区带状的基地形态特征,借鉴深圳“组团布局,轴带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规划形成“三横六纵”的内部交通体系,并形成以东湾大道为骨干,串联三板块,多条横纵干道互联互通的高效主干路网体系。其中三横:东湾大道、滨海湾大道(信义玻璃厂-交椅湾段)、前湾路-外环岛路;六纵:虎门大道、太沙路、滨海湾大道(沙角半岛段)、福海路、湾区大道、交椅湾大道。

道路交通方面,除了规划建设两纵两横的高速路和一横两纵的快速路,滨海湾新区规划形成东湾大道为骨干,串联三板块。《东莞滨海湾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中显示,主干路里程达112.3km,次干道里程达75.24km,还有里程达237.36km的支路。

片区公交线网规划

规划开通广州、深圳等城际公交:

滨海湾新区近期规划开通片区—深圳地铁(松岗)、片区—广州地铁(南沙)的城际公交线路,规划远期开通新区—中山市、新区—深圳市、新区—广州市、新区—珠海市、新区—香港、新区—澳门等基于高速公路的城际骨干公交线路。

构建滨海湾片区对外城际骨干公交网络,有利于提升滨海湾片区对外客运服务水平,强化滨海湾片区与大湾区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的互动合作,促进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到大湾区城市群。

规划水上公交线路和中运量公交线路:

片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方面,规划近期将加强片区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

根据《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5年)》规划,滨海湾片区将打造轨道+中运量+常规公交的多样化复合公交出行服务体系,规划6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将补充轨道交通的覆盖和服务范围。《规划》指出,中运量公交线路据需求采取“云巴”或“BRT”等建设和运营模式,丰富滨海湾片区的公交服务体系。

公交网络总体布局架构:

规划3个市域公交站和25个镇区公交站

滨海湾新区公交网络总体布局构架规划,近期构建以片区虎门、长安为中心,对内衔接滨海湾新区、沙田、厚街,对外连通中心城区、松山湖、深圳松岗、广州南沙,由公交快线、公交干线、公交支线相衔接的常规公交网络体系。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谋划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空间体系,以海洋经济和总部经济为支撑,打造引领东莞经济发展的“产业之芯”,并承担科技创新引擎的职能,聚焦 海洋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修改为“以总部经济为支撑,打造引领东莞经济发展的“产业之芯”,并承担科技创新引擎的职能,聚集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等三大领域,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构建滨海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所引领的滨海湾片区, 虎门、 长安、厚街、 沙田四镇的工业产值达到3500多亿,形成了极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滨海湾新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握世界最新产业和科技发展趋势,深化莞港合作,主动向前海和南沙两个自贸区看齐,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构建 开放型经济引领发展新高地,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桥头堡,湾区的新门户、新枢纽、新明珠,成为东莞经济的新增长极和兴奋点,引领东莞未来30年经济发展,再创东莞新辉煌。

周边行政区划

滨海湾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靖海西路
广东省东莞市靖海西路

周边政府机构

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湾区1号
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湾区1号

周边出口

滨海湾新区/长安出口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

滨海湾新区/长安出口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

S358/滨海湾新区/长安出口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市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滨海湾新区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S3(广深沿江高速)
广东省东莞市S3(广深沿江高速)

周边公司

滨海湾新区中建交通项目部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S3(广深沿江高速)
广东省东莞市S3(广深沿江高速)

周边公司企业

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控股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迎宾路滨海湾新区

周边房地产

滨海湾新区湾区1号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S3(广深沿江高速)
广东省东莞市S3(广深沿江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