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宜瑶族乡

夏宜瑶族乡 夏宜乡 夏宜瑶族乡行政区划 夏宜瑶族乡人口民族 夏宜瑶族乡历史沿革 夏宜瑶族乡自然环境 夏宜瑶族乡自然资源 夏宜瑶族乡气候资源 夏宜瑶族乡经济发展 夏宜瑶族乡基础设施 夏宜瑶族乡教育事业 夏宜瑶族乡社会事业 夏宜瑶族乡乡土风情 夏宜瑶族乡领导分工


夏宜瑶族乡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城西南部,东邻文圩镇,西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西南与平南县接壤,东南与藤县毗邻,是三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四县(蒙山县、平南县、金秀县、藤县)五个乡镇的交汇点。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3公里。夏宜瑶族乡总面积80.91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4641人(2017年)。辖 夏宜村、六海村、高雷村、能友村、 芦山村、六洛村6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夏宜村。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4641人。夏宜瑶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梧州市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乡。据志书记载,蒙山县正式建于宋代,今夏宜瑶族乡辖诸村名如六海瑶(今六海村)、平坦堡(今夏宜村)等史书均有记录,可见该乡至少在宋代时便有人居住,为壮、瑶、汉等民族住地。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平旦镇,明成化十三年 (...

详情

夏宜瑶族乡地名网_广西壮族梧州市蒙山县夏宜瑶族乡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梧州市蒙山县夏宜瑶族乡介绍

夏宜瑶族乡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城西南部,东邻文圩镇,西北与金秀瑶族自治县交界,西南与平南县接壤,东南与藤县毗邻,是三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四县(蒙山县、平南县、金秀县、藤县)五个乡镇的交汇点。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23公里。夏宜瑶族乡总面积80.91平方千米,辖6个行政村,4641人(2017年)。

辖 夏宜村、六海村、高雷村、能友村、 芦山村、六洛村6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夏宜村。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4641人。夏宜瑶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梧州市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乡。

据志书记载,蒙山县正式建于宋代,今夏宜瑶族乡辖诸村名如六海瑶(今六海村)、平坦堡(今夏宜村)等史书均有记录,可见该乡至少在宋代时便有人居住,为壮、瑶、汉等民族住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平旦镇,明成化十三年 (1477年)改设平坦哨,属龙定里,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设平坦堡。宣统元年(1909年)撤堡,由龙琼玉办岭海团。民国14年 (1925年)撤里设区属第二区。民国22年撤区并乡属上鉴乡。

1950年4月15日属中区上鉴乡。1952年成立夏宜乡。1955年11月22日属文圩区。1957年12月30日属木护乡。1958年8月25日属东风 人民公社,编为夏宜民兵营。1961年6月成立夏宜公社,公社设在夏宜街龙合发(龙斯伦)屋,以夏宜街名为公社名。1962年10月复为夏宜村级乡,属文圩区。

1969年9月29日,夏宜乡改为区级夏宜公社。1984年7月1日改为夏宜乡民委员会,下辖高雷、芦山、六海、能友、注洛、夏宜等6个村委会,50个自然村(屯)。1985年4月10日成立夏宜瑶族乡民委员会,乡政府仍在龙合发屋。1987年10月改为夏宜瑶族乡 人民政府。2000年乡政府迁街口古榕树东面建办公楼。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处于金秀大瑶山南麓,境内多土山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形似凤凰。西南与平南交界处的茶花山(又名石崖顶)海拔1025米,为乡内最高峰。地貌属中低山陡坡顺构造类型,由下泥盆统页岩及寒武系碎屑岩、硅质岩组成。地形中等切割,陡峭而险峻。土壤以潴育性:水稻田土、部分沼泽型水稻土及山地红、山地紫色土为主。耕地土壤的成土母质多为砂岩、砂石岩。

蒙山县夏宜瑶族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乡西部紧靠大瑶山区,又因地理因素及大气环流的配置关系,每年汛期,大雨、暴雨较多,年平均降雨量为全县乡镇之最,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000毫米,水资源丰富。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夏宜河从乡西端入境,经芦山、能友、高雷、六海等村,汇数条溪河之水,由西向东横贯全乡,在龙蟠村注入湄江。

该乡水资源丰富,夏宜河在乡内长15公里,平均比降约9.4%o,河床较陡,洪水时水势凶猛,水能蕴藏量3192千瓦,可供开发量2878千瓦,现建有夏宜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20千瓦,年发电量25l万度。

由于地处大瑶山麓,气候适宜,盛产木材、 松脂、 八角、 蜂蜜、 竹笋、 灵芝等。花源植物丰富,所产的蜂蜜甘香甜美,堪称“百花蜜”,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夏宜瑶族乡毗邻金秀县、平南县、滕县,是一个交通要塞,造就了夏宜成为相邻县乡土特产品的集放、流转中心。丰富的物产资源,最适宜投资建设竹、木加工项目。

夏宜瑶族乡地处金秀 大瑶山南簏,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000毫米,水资源丰富,具备大力发展水利、电力资源的有利条件。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5%,林木蓄积量丰富,是全蒙山县天然林区之一。主要林产品有 松、杉、八角、 玉桂、 毛竹、 板栗,特产有松脂、八角、玉桂、篙竹、干笋、蜂蜜、 绞股蓝、 灵芝等。其中六洛村是梧州的养蜂专业村,年产蜂蜜40000斤。夏宜地处山区腹地、山清水秀、夏天气候宜人,境内有夏宜峡、茶花山、茶浮冲、拜仙洞等风景,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由于具有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自然肥力较好等特点,极适宜种植 水稻、玉米、木薯、 红薯、豆类等农作物;绵亘的高山,宽阔的坡地,使这里漫山遍野长满了马尾松、针叶杉、油茶、八角和薪炭林。全乡土地面积176 012亩,其中林地88 254亩,水田2865亩,旱地255亩(不含山地、坡地)。

农业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水稻是当地最重要和种植最多的农作物。过去,高寒山区种一造,河谷地带种两造,亩产在150公斤以上。解放后,尤其是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科学种田,使水稻产量亩产增至430公斤;玉米仅次于水稻,种于旱地、坡地,可种两造,亩产约150公斤;红薯、木薯的种植相当普遍,可种在山地、坡地,也可套种林间、田头地角,高寒山区的群众还在林地间种一些杂粮作物,如旱谷、䅟子等。

夏宜瑶族乡是山区农业乡,山多田少,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农民增收比较困难。成立瑶族乡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夏宜瑶族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夏宜瑶族乡种植八角9500亩、板栗1600亩,松、杉等经济7500亩, 桑园近1000亩,夏宜瑶族乡养蜂发展到5000多群,每年带来经济收入200多万元。经过长年的发展, 桑蚕、 木薯、蜜蜂等产业已成为了促进夏宜瑶族乡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2006年,夏宜瑶族乡实现 国民生产总值3465万元,年增长10.2%。

2009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915万元,比2008年增加200万元,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210万元,年均增长12%,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农林渔业产值218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万元,增长7.7%;第二产业产值480万元,比上年增长32万元,增长5%;第三产业1045万元,比上年增加125万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95元,增长13%。

夏宜瑶族乡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夏宜紧紧依靠县变性 淀粉厂、缫丝厂、糖厂等优势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桑蚕、木薯、甘蔗等支柱产业,形成以企业为龙头,家庭小工业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结构模式,不断拓宽农民家庭收入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到2008年6月底,夏宜瑶族乡共种下木薯6000多亩,桑园面积达980亩,比2007年翻一番。

林业

夏宜瑶族乡林地比重大,树种繁多,但过去利用得不够充分。党的十五大后,乡政府提出“坚决保护水源林,大力发展经济林,适当种植用材林”的措施,使得该乡的林木面积年年增长,木材蓄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也有所增长。1999年,全乡森林覆盖率为50.1%,木材蓄积量19万立方米,是蒙山县松、 杉木主要产地。

畜牧业

以家庭和小猪场养殖为形式的畜牧业,是乡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也是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畜禽品种有猪、牛、马、鸡、鸭、鹅等。其中养猪为最多和普及。猪的饲养种类分为肉猪和母猪,肉猪平均每户年出栏2~5头,春节留1头自用,其余出售。小猪场年出栏生猪40~70头供应市场;饲养母猪是该乡的传统副业,全乡有母猪.500~600头,所产猪仔除供应本县和周边县市外,还远销广东等地。养牛、养马主要做畜力来耕田或运输。每户都养有鸡、鸭、鹅各4~8只不等,过去主要用于自食,进入新世纪已有少量养鸡、养鸭专业户出现。近几年,养蜂业也有所发展,全乡已有50多户农家业余养蜂,有5户是专业户,全乡年产蜂蜜2万多公斤,收入可达20多万元。

夏宜瑶族乡加快特色养殖的试点摸索步伐。在原有的规模上,重点加快发展 山羊、蜜蜂、 肉兔等特色畜牧产业。夏宜瑶族乡原来已经有六洛村一个养蜂专业村,芦山村正发展成为第二个养蜂专业村,夏宜瑶族乡的蜜蜂养殖规模也达到了5000多群。夏宜瑶族乡还依托蒙山县新宇兔业公司,鼓励家庭养兔,到2008年6月底,有意向养兔的农户已达40多户。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厂及个体或联办的企业,主要从事竹木小农具、粮食加工和饮食、理发、制衣、屠宰、日用百货及运输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储藏等行业。这些第二三产业都成为了夏宜瑶族乡经济的另一个支撑点,年实现利税12万元

乡土特产

夏宜瑶族乡土特产有笋干、八角、香菌、松脂、木耳、生姜、绞股蓝。其中以笋干和生姜为大宗,最具有山区特色;绞股蓝为深山老林所产,有降脂凉血、通便利尿等功能,既能治病,又可保健,在市场上极受欢迎。

解放前,夏宜瑶族乡有与县城和平南马练乡相通的古道,因地处荒山僻野,安全性很差,往来人员和客商多要结伴而行或“日出方启程,未晚先投宿”。村屯之问靠崎岖的山间小道相通,路陡且窄,行走十分困难。解放后,政府发动群众,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先后建成从县城通往芦山、六海、能友等村委会的乡村公路,使县城至夏宜、高雷、芦山、六海、能友等村都能通汽车,六海也能走手扶拖拉机。1999年,乡内有公路15公里。各级公路的开通,改善了夏宜乡的交通条件,加快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夏宜瑶族乡学校教育最早见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是以民房改作教室的初级小学,课程设国语、算术、社会、音乐、体育、形象艺术等。解放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夏宜瑶族乡的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化,教师、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过去泥墙茅顶的校舍,也渐渐为砖墙瓦房所替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一些学校有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教学楼和宿舍。1999年底,全乡共有小学6所,教师66人,在校生972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民族学校1所(含高小部和初中部),有教职工47人,17个班,在校生672人,其中瑶族学生659人,多寄宿。

现夏宜瑶族乡有小学6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723人,教职工57人。

有 闭路电视用户360户,占全夏宜瑶族乡总户数18%, 有线电视覆盖率18%。有乡级卫生院1家,村级卫生所6家。乡卫生院有病床6张,医护人员9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门诊量6000余人

明清时,夏宜瑶族乡百姓七成左右是壮、瑶民族,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壮、瑶人民的反抗斗争进行血腥镇压,使该地壮、瑶人口锐减。清乾隆、嘉庆以后,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广东、湖南、浙江等地的瑶、壮族和汉族纷纷涌入,落地生根,形成了如今的瑶、壮、汉族群,所以,瑶族中的主要姓氏莫、黄、邓、李、赵、覃等均有其先祖原居湖南千家峒、广东珠玑巷之说。这里的瑶族多聚姓聚族而居,主要集中在六村各屯中。他们在本村屯或家中说瑶话,公开场合讲土白话或桂柳话。经济生活方面,夏宜瑶族以耕种水田、管理林业为主,历史上以大米、玉米、红薯、旱谷为主食。如今,水稻产量已大幅度提高,玉米、红薯已退出主食行列。宗教以自然崇拜为主,祭祀盘王、祖先、土地和社神。每当家中、村屯遇上灾难或种养不顺、疾病缠身时,便请道士做法事驱鬼消灾。

蒙山歌节:蒙山县每年农历八月初四日举办“ 盘王节”,这也是夏宜瑶族人民的歌圩。八月十六日为“修路节”,是长坪瑶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节,瑶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艳服,赶赴歌圩,唱歌、跳舞。男女青年利用对歌形式,互相倾吐爱情,问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时,互相赠送 信物定亲。同时,还用歌曲歌唱美好的新生活。

夏宜瑶族乡是梧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乡,瑶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每逢“盘王节”,夏宜周边村寨的瑶族同胞便云集在夏宜街“闹歌圩”。把美好的新生活、爱情、幸福、情感寓于歌声之中。节日往往要持续两三日,约有万人聚会,热闹非常。

闭 瀚:党委书记

林 峰: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廖仲诗:党委副书记、乡长

梁维高:纪委书记

姚 烨:组织委员

黄自斌:宣传委员、副乡长

刘建荣: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陆 莹:副乡长

周边行政单位

蒙山县纵夏宜的倥瑶族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周边派出所

夏宜乡派出所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夏宜派出所
营业时间:00:00-24:00

周边政府机关

蒙山县夏宜瑶族乡人民政府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周边景区,

夏宜醉美瑶乡景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周边乡镇

夏宜瑶族乡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周边村庄

夏宜村 地址:梧州市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