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镇

羊头镇 羊头乡 羊头镇简介 羊头镇地貌特征 羊头镇地质特征 羊头镇气候特征 羊头镇水文特征 羊头镇经济建设 羊头镇基础设施 羊头镇招商引资 羊头镇农业发展 羊头镇生态建设 羊头镇特色产业 羊头镇民俗风情 羊头镇地方节日


羊头镇隶属于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位于贺州市平桂区西东南面。辖12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羊头镇新街。行政区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36998人(2017)。羊头镇2000年被定为革命老区。羊头镇位于钟山县城东南部,地处富江下游,总面积为159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79个自然村, 耕地总面积为295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4869公顷,经济作物面积2960公顷,有林面积5518.2公顷。总人口36998人(2017)。2000年被定为革命老区。该镇至县城通三级公路,镇内村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镇内建有2座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程控电话遍布镇村,装机容量达600门。羊头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资源丰富,基础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甘蔗、红瓜子、烤烟为主。近年来,全镇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引种...

详情

羊头镇地名网_广西壮族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资料简介

广西壮族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介绍

羊头镇隶属于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位于贺州市平桂区西东南面。辖12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羊头镇新街。行政区域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36998人(2017)。羊头镇2000年被定为革命老区。

羊头镇位于钟山县城东南部,地处富江下游,总面积为159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79个自然村, 耕地总面积为295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4869公顷,经济作物面积2960公顷,有林面积5518.2公顷。总人口36998人(2017)。2000年被定为革命老区。

该镇至县城通三级公路,镇内村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镇内建有2座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程控电话遍布镇村,装机容量达600门。

羊头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土地资源丰富,基础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甘蔗、红瓜子、烤烟为主。近年来,全镇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引种油匣、淮山、香芋、莴笋、荸荠、茨菇等经济作物。同时依托电力优势,大力发展煤炭、造纸等产业。

2007年划为贺州市八步区,属于平桂管理区管辖。

羊头镇地处 南岭(五岭)山脉之中段,属五岭中都庞岭与萌渚岭两大山脉系统,为北回归线偏北1度左右(北纬

24º17一24º46`)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地形多样复杂,有 平原、 丘陵、 盆地、 山地。县境东、北、西及西南四面为山地地形,诸山环拱,地势高峻。县境最高峰为姑婆山,海拔1731米,中间是低陷的盆地,在山地边缘与盆地之间分布着起伏不大的平原和坡度缓和的丘陵,整个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因而冷空气易进滞出。 富江由 富川经龟石流入经钟山县城,蜿蜒曲折向东南流入贺县,发源于西北部大桶山的思勤江与南部西流的珊瑚河在清塘乡桔芬汇合流入昭平汇入桂江。据1980年土地普查资料:各类地貌的面积是: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面积475.3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53%;海拔500~800米的低山面积421.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2.64%;海拔250~500米的山丘面积76.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l%;海拔100~250米的丘陵面积为83.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9%;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台地面积191.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26%;平原面积512.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54%;水面面积为40.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6%;其它(包括 工矿用地、交通用地)60.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8%(注:海拔系用黄海海面)。

钟山县钟羊头镇及其邻区,在距今大约四亿年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早古生界寒武系等地层,随后

产生了加里东期 地壳构造运动,使地槽褶皱回返并上升为陆地,距今约四亿年, 海水侵入使该地区成为陆表海,沉积了晚古生界泥盆、石炭及二迭系地层。距今约2.25亿年左右,发生了强烈的印支期遣山运动,并伴有岩浆岩的侵入,本区地壳再次上升为陆地,从而结束了海相的沉积,距今约1.8亿年,县内的回龙等地在印支期的凹陷盆地内有中生界下 侏罗系的湖泊相地层沉积。在此其间及其后燕山其构造活动频繁,并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花山、姑婆山的 花岗岩体,即在此期形成。

钟山县羊头镇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由处于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兼有

两者气候特征,但偏向于大陆性气候,形成了钟山县独有的“光热丰富,雨量充沛,温凉合度,寒署适宜。夏长春短,季节分明;复涝秋旱,雨水不均。春迟秋早,冬季霜雪,雨热同季,冬干春湿”的 气候特点。年平均日照1628.8小时,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3.7℃;年平均降水量1530.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71.4毫米,最小降水量1091毫米;无霜期322天。丰富的光热、充沛的雨量和温和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季;据县气象部门1957年至1987年资料统计。钟山的春季平均始于3月9日、最早在2月14日(1975年)、最迟在3月29日(1982年),平均结束于5月9日、最早在4月26日(1963年)、最迟在5月23日(1960年),持续62天;夏季平均始于5月10日、最早在4月27日、最迟在5月24日、平均结束于10月6日、最早在9月11日、最迟在10月23日,持续150天,秋季平均始于10月7日、最早在9月12日、最迟在10月24日,平均结束于12月9日、最早在11月12日、最迟在12月29日,持续64天;冬季平均始于12月10日、最早在11月13日、最迟在12月30日,平均结束于3月8日、最早在2月13日、最迟在3月28日,持续89天。县境各乡镇季节起始日相差2至3天,结束差亦是2至3天,四季基本相同。

按月份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境内众水分流,但分布不均,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钟山盆地,局部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发生。

据县水利部门探测资料,县境内的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孔隙裂隙水)和岩溶水 三类,上层滞水距地表比较浅,埋藏深度小于10米,易于开挖,一般水量不大。潜水埋藏深度 普遍在10米以下,水量也较丰富,且受季节性影响小,是农村常见的饮用水源也是工业用水的 部分水源。岩溶水常以泉为它的主要排泄方式。县境地下水分布普遍,水量充沛。地下水径流 量0.58亿立方米,最枯流量约1.6立方米秒。有烧灰岛、石梯、鹅宫岛、望高、十八锦、平山岩、山背厂、大海岩等8条地下河,已开发利用的地下水点106处,利用水量2312吨/小时。此外,县内北部的山区和其他丘陵区都布有众多的山泉溪流,成为话把儿许多山涧小盆地的灌溉水源。

羊头镇大搞农业综合开发,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引种油茄、 淮山、 香芋、 莴笋、 马蹄、 茨菇等经 济作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截止07年羊头镇有 桑蚕种养基地3个,面积达400多亩。

钟山县羊头镇党委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 三黄鸡”养殖业,名、特、优的“三黄鸡”不仅畅销当地市场,还远销广东、南宁等地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3年,羊头镇重点实施了“八大农业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带动羊头镇农业的发展。工业方面主要依托电力发展 铸钢厂、纸厂等企业,2003年,计划建设羊头镇镇区大道、农副产品加工厂等项目。

基础设施造设方面,修建了羊头至钟山县城的三级 柏油路以及各村村道,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羊头镇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镇内建有2座 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 程控电话遍布镇村,装机容量达600多门。 移动, 联通通讯网络覆盖羊头镇。

教育:羊头镇共有17所小学,1所中学。

羊头镇党委、 政府把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命脉,大力优化投资环境。羊头镇一是采

取叩门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组织小分队招商、以会招商等多种形式,主动出去,广泛联系,集中精力招商引资。同时,对品牌产业企业及成长性好、拉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最大限度地给予照顾倾斜,切实发挥政策的激励机制。二是坚持包抓领导、责任部门、项目法人“三位一体”项目包联责任制,明确各方面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做好跟踪服务,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三以创建“平安羊头”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别加强对投资企业周边与公路沿线治安环境的治理,严厉打击威胁客商人身、财产安全、影响客商投资前景的各类刑事犯罪,为投资者营造安定的社会氛围,使他们安心投资,放心发展。据了解,羊头镇今年1至3月,新引进19个项目,计划投资总资金9384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6﹪、228.52﹪,其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项目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25.3%,实现了招商引资促项目建设第一季度开门红。

钟山县羊头镇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建设“八大农业示范基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

羊头镇成立羊头镇农村经贸协会,负责农副产品的收购、外销,利用经济能人畅通销售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引进老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和劳力入股、老板投资经营土地,形成老板与农民合股经营农业。利用这种方式,退耕还林基地500亩,琉璃山 板栗基地120亩,狮子岭药材基地100亩,大井村蜜梨基地250亩,这些基地均实行统一租地、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技术、连片开发,以标准化建设果园,以企业化方式进行分片管理。羊头镇增强品牌意识,做强做大羊头镇拳头产品,成立羊头红瓜子、芋头花生油产销公司,把品牌打响。

通过以上措施,羊头镇大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发展道路,以公司基地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流通推进农业企业化发展。羊头镇共调整耕地面积两万多亩用以种植高产高效的烤烟、蔬菜等优质经济作物。

羊头镇大力实施 绿化工程,提高树木绿化覆盖率。加大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力度,同时在乡村 道路、山塘水库旁种植各种树木,对废弃的矿山也加以种植经济林和水果以防治水土流失。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发展现代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同时推广和引进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建造生态型能源工程,净化农村环境,有步骤、有重点的向各村实施、推广沼气运用。目前羊头镇已修建好的3000多座沼气池中,80%以上的采取“猪—沼—果”模式。实施乡村 道路改造工程,着力改善乡村道路交通环境。组织发动积极性高的群众自筹资金或投工投劳,对乡村道路进行加宽、加固、整平、水泥铺面。大井、垒石板坝两村两处长12公里的水泥路已修建好并通行,受益群众5000多人,羊头村八桂山1公里长的水泥路的修建项目也正在申报中。据了解,今年来羊头镇已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营造生态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800多万元的多个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在签约或租地协议中,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给大自然呈现一派自然协调的新农村景象。

钟山县羊头镇党委、政府在开展农村工作中,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借助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动力,引进客商 投资近200万元建立了200多亩的桑蚕基地。到此,羊头镇桑园面积已达400亩,进一步做大做强桑蚕业。

羊头镇充分发挥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把桑蚕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成立了镇桑蚕发展办公室,从农业服务中心抽调了3名技术员,对羊头镇的桑蚕种植和养殖进行技术指导。二是做好桑蚕加工企业的发展服务工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双寅制丝公司铺设自来水管1000多米,解决了公司的用水问题。三是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来发展羊头镇的桑蚕业,实现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双赢”组合。截止目前,羊头镇有桑蚕种养基地3个,面积达400多亩,桑农收入逐年增加,逐年走上致富道路。

民间舞蹈

钟山县境,是汉、壮、瑶等 民族集居之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颇为丰富。解放前,限于各民族之间

交往贫乏加上历史的诸种原因¨致使这些 民间舞蹈流传不广,甚至有失传之趋。解放后,县人委于1956年9月抽调专门力量深入有关地区挖掘整理民族民间 舞蹈26种。主要的民间舞蹈简介如下:羊角舞 流传于 两安瑶族乡槽碓源村,是瑶族群众祭祀祖先盘王时所跳的一种舞蹈。传说古时,盘王帮助赵王杀了燕王夺得天下,赵王将三女许配他,生下六男六女,后繁衍为瑶族12个姓氏。一次盘王进山守猎以备礼物向岳丈赵王祝寿。不幸,被 山羊顶于两株梓木之间夹迫身亡。其儿女们赶上山来追杀山羊,砍倒梓木,做成鼓身,杀掉山羊剥下羊皮制成长鼓,再把羊角砍下捧在手中,一同跳起舞蹈祭奠盘王。这种舞蹈便称之为羊角舞。

长鼓舞 系流行于两安沙坪村一带的瑶族民间舞蹈(又叫冲墙舞)。50年代初,由恭城三江传入。初为双舞,后发展为多人舞。该舞以 长鼓舞为道具和支点,模拟建房冲墙的各种动作,展现冲墙建屋的劳动过程。舞蹈动作连贯优美大方,节奏鲜明,表现了瑶族人民热爱 劳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马灯舞(亦称 马灯戏) 流传于清塘六妙村一带的壮族地区。据当地艺人介绍,马灯舞于清朝年间(具体年代无考)从瑶山里传入六妙。这是一种亦歌亦舞的贺年形式表演。每年春节期间,艺人们便串村过户进行拜年仪式,向户主祝福吉祥如意。表演时,2人身扎道具马作骑马状,数人手提灯笼,脚踏舞步,在台上载歌载舞进行表演。马灯舞有固宰的表演程序,整个舞蹈内容共分为:“马灯舞(十赞)”、“货郎与小姐”、“五更里”三段。从内容上看,三段表演为相对独立片断,但艺人表演时却将它们联在一起同时表演。因此,一般都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表演整体。三段表演唱腔不同,但均有节奏明快、风趣诙谐、曲调一唱三叹、缠绵委婉的特点。而且歌曲内容能充分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马灯舞在清末至民国初年表演活动较为正常。至民国后期,基本上停止活动。解放后,经县文化部门派人挖掘整理才重新恢复表演。曾参加1980·年县民族民间会演及1986年湘、粤、桂三省(区)在钟山联合举办的盘王节纪念活动。近年,由于其他形式的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艺人们利用马灯舞这种形式贺年的现象已极少。

南蛇狮 是流传于县内羊头乡洞心村一带的一种民间歌舞。其表演人数主要为三人。一人扮土地公公,二人舞南蛇舞(一人擎头,一人舞尾)。表演时,先由南蛇狮出场,表演南蛇出洞、簸米、变船、变山、变磨等70多套造型动作。然后土地公公头戴面具出场奉演赞美、祝福风水好、财富多、子孙旺等内容的歌舞·。最后,南蛇狮再出场欢舞,土地公公骑上甫蛇狮入场,整个表演幽默、风趣、富于喜剧色彩。

此外,还有“春季社”、“ 花伞舞”、“仙女出堂及跳堂舞”、“瑶族芦笙长鼓舞”等19种,均为解放后挖掘的民意舞蹈。特别是瑶族芦笙长鼓舞,在1957年省文化艺术会演中被评为优秀节目,并疲选送上北京参加全国民间文艺会演。

地方节日,统称惯时节,有炮期和会期之分。炮期为地方寺、观、庙放炮的日期。会期则是一村或数村为

纪念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而约定俗成的日子。钟山地方节日颇多,村村寨寨都有节日,农历正月节日较多,以后每月都有节。自民国流传至今的主要节日有:

原是回龙乡洞心寺的炮期,也是该地董姓群众的节日。据传,200多年前,回龙一带地瘠人贫,生活困苦,外出谋生常遭他人欺侮。为防卫计,须学本领,但又无资聘师,只好练学投石。开始以悬物为靶,继而相互对打,使人练就一套能击能防的过硬本领,逐渐成风,恒久为习。每年春节前后的农闲期间各村都组织民众搞互相对打的活动。当时,不知是谁作了这样的顺口溜“洞心寺、寺洞心,三年不打石头仗,就发人头瘟”,将此习赋予迷信色彩。所以,后来众议将正月初五洞心寺炮期的习俗改为打石头仗。仗地设在洞心寺旁的两个小土岭上。以回龙至同古的路为界,路东边的以董姓村寨为主,占东土岭(白鹤头)为阵地;路西边的也以董姓村寨为主,占西土岭(老虎头)为阵地,互相对垒,年年开仗。每年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双方以儿童为主上阵,叫做小打。初五以训练有素的成年人(称仗手)上阵,叫做大打。是日观仗人群达数干之众。参战者每人双手握石,固守阵地,三人一组,一二三线排开,主次分明,乘虚而攻,能进能退。从中午战至下午,直至打败对方,夺下山头为胜。对打仗的伤人事故历来有不记冤仇的仗规,并有仗后同席共饮的习俗。 民国30年,县府派出警察前往禁仗,反被群众驱逐出境。解放后,50年代初期还有此俗,后群众自感无益,废打石头仗,改为亲戚朋友来往交际的节日。

是 羊头乡北帝庙(亦称真武观)的炮期,也是羊头新寨、柿木园、溢朗、黄牛山、仙人巩、垒田等村群众的节日。民国期间,群众除招待客人外,都到观庙进香。庙地以放炮为主,年年届期都放炮,附近乡民前来抢炮。民国36年炮期,回龙乡、附城乡、望高乡群众都来抢炮,因互不相让,引起争端,导致撕打,结果重伤10多人,轻伤者更多。后来把抢炮之俗改为抽签,谁抽中谁就将炮头接回去,不再进行抢炮。解放后,放炮之俗不兴。1958年,因破除迷信而毁庙废神坛,祭祀绝迹。60年代末“破四旧立四新”,节日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至80年代,节日之俗复兴,以访新拜友及开展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

是原钟山城内 城隍庙的炮期,民国期间,是日抬“城隍爷”出游,放炮游行。县城居民张灯结彩接亲待 友。是夜,在南门桥上施放焰火娱乐至半夜。解放后,以过元宵节为主,旧习已废。正月十八日是公安乡丹霞观(俗称天师观)的炮期,也是附近钟姓群众的会期。相传汉留侯八世孙张道陵曾在“丹灶山”修道炼丹、用“灵羌、灵艾”给人治病,以“宝符、宝印”为民驱邪,后成仙。人们在其地(浮云岭)建道观祭祀,历代香烟缭绕。节日除放炮还炮外,喜演桂剧。40年代末期,常请外地名剧团前来演戏,少则3天,多则5天。公安、红花、燕塘、英家、附城、回龙等地群众来往不绝,商贾、赌徒会聚。炮地既是娱乐场所,也是赌场、商场。解放后,放炮还炮之俗已废。1958年,观宇被拆除,香火断绝。节日活动改以各村寨举行。唱戏放电影之风以南门村为盛。1984年,群众集资重修观宇,恢复神像,不时有人进香、求签、许愿。正月二十五日是钟山镇 龙山庙的炮期。民国期间,有放炮还炮、演戏、舞龙舞狮之俗。解放后,节日以开展演戏和放电影等娱乐活动为多。客人来往络绎不绝。60年代至70年代节日活动冷落。80年代初期恢复过节习惯。1984年节日前后演戏3天,夜间放电影、录像通宵达旦,街道、娱乐场所人满为患。是晚在县红星广场施放焰火,观众达数万人之多。

是石龙乡民的“开春节”。清末民初,民间有“吃正月、耍二月、拖拖拉拉过三月”的陋习,不利春耕生产。为禁二月以后的玩春风,集众决议,定二月初二为“开春节”,解放前,节日(也是圩日)习惯演戏、舞龙舞狮、买卖生活用品及生产资料。客人来往甚众,解放后,节日习惯依然。

是英家街粤东会馆“王母娘娘”的生日,也是英家街民众的节日。英家地处思勤江畔,明末清初,是县西南的重要集镇,官盐“子埠”。粤东商贾纷至沓来,办百货和丝绸店摊。购土产、开当铺、立会馆,为方圆数十里土特产、日用百货的集散地。英家街居民多为粤东迁来的客家人,三月廿三日是他们的会期。民国期间,每逢节日(也是圩日),邻县的源头、走马、黄姚等地都有不少人来赶圩和访亲会友。尤值三年一届炮期,来往客人众多,炮地市场有日用百货、农副产品等生活、生产资料出售。解放后,节日会亲访友之俗依旧,交换生活生产资料的贸易更加兴旺。

又名朝踏节,是两安瑶族乡以沙坪村为主的瑶民传统节日。每12年一届(逢卯年举行),具体时间选择在当 年农历的九、十月间。沙坪瑶胞祖居湖南“千家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流移沙坪定居,将“盘王节”的习惯沿袭至今。节日活动分设坛位、请客人、置歌堂、跳堂、抢猪头五个阶段。按沙坪瑶胞惯例,每届盘王节均以赵、黄两姓轮流作主人,其余各姓为客。节主事先发请柬,做好过节准备。节日当天设坛位,请盘王及列宗神灵到坛位上供奉。翌日早上,众房子孙到坛前听族老宣读“酒尾诗”,烧香点烛,进酒上茶祭祀神灵。然后将客人接进歌堂就坐,主客各唱“大陈谢”歌章中的“初言礼疏子”。后接唱“阳歌”歌章,儿童歌咏队边舞边唱“春季社”歌章,以歌表达春耕播种、秋割丰收等情况。以“一句初言”曲作问答,向尊主、令官(主要主持人)讨钱粮,尊主令官赏以牛肚、牛肠和烧酒。第三天子时祭祀列祖列宗,将熟猪头供于坛上,将上届猪头骨焚烧。众人上香请愿,祈求祖宗及神灵庇佑瑶寨人丁兴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老人增寿和子孙聪明。接着献酒12杯,齐唱“梅花令歌”12首。从寅时始举行“跳堂”仪式。按习惯是 仙女下堂,令官、尊主跳头堂,子孙跳二堂,众人跳三堂,师人跳长鼓舞,众人再跳四堂,鼓头朗君跳五堂。跳堂后唱“响鼓社歌”、“为神歌”、“流移歌”、“造房歌”、“梅花歌”、“雷王歌”、“阴歌”,读“大投词”、唱“还愿、游愿歌”。最后由众人抢猪头。谁抢得猪头,谁就能作下届尊主,并须将猪头骨保存12年。

周边中学

羊头镇中学 地址: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卫生院旁边
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卫生院旁边

周边综合医院

贺州市平桂区羊头卫生院 地址: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羊头新街16号

周边小学

羊头镇小学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羊头街

周边乡镇

羊头镇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

周边村庄

羊头村 地址:贺州市平桂区

垒石村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