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井镇

火井镇 火井镇历史沿革 火井镇气候特征 火井镇旅游景区 火井镇招商引资 火井镇社会事业


火井镇,地处邛崃市西部山区,距邛崃市3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5.54平方千米,辖9个村1个社区。现存有世界第一井、崇嘏山、状元桥、河北古街、古县衙遗址、女子学校、海屋、陈氏旧居、兴福寺等历史人文古迹。出自军事防范目的,在北周时就设置火井镇,属军事屯兵驻防之所。隋朝大业十二年(617)时将火井镇改设为县,名火井县。唐代初时移县治于东五里油榨沱,北宋时又一度移于平乐镇。直至元朝,火井县曾并入大邑县,在原址设巡检司直至清末。明末,由高、杨二家修建此场,名高杨场,后来更名高家场。此地两山之间为一大平坝,又叫火井漕。由于紧邻古称汉嘉的芦山蛮夷獠人之地仅几十里,自古以来 是临邛西之军事要塞重地,也是成都西外与蛮夷獠人的前哨重镇。民国二年,邛州改为邛崃县,在火井县设分知事公署(分县)。民国23年分知事公署撤销,改为火井区,下辖高西、高北两乡和火井镇。民国29年秋,火井区改为高家乡,当...

详情

火井镇地名网_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资料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介绍

火井镇,地处邛崃市西部山区,距邛崃市3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65.54平方千米,辖9个村1个社区。现存有世界第一井、崇嘏山、状元桥、河北古街、古县衙遗址、女子学校、海屋、陈氏旧居、兴福寺等历史人文古迹。

出自军事防范目的,在北周时就设置火井镇,属军事屯兵驻防之所。隋朝大业十二年(617)时将火井镇改设为县,名火井县。唐代初时移县治于东五里油榨沱,北宋时又一度移于平乐镇。直至元朝,火井县曾并入大邑县,在原址设巡检司直至清末。明末,由高、杨二家修建此场,名高杨场,后来更名高家场。此地两山之间为一大平坝,又叫火井漕。由于紧邻古称汉嘉的芦山蛮夷獠人之地仅几十里,自古以来 是临邛西之军事要塞重地,也是成都西外与蛮夷獠人的前哨重镇。民国二年,邛州改为邛崃县,在火井县设分知事公署(分县)。民国23年分知事公署撤销,改为火井区,下辖高西、高北两乡和火井镇。民国29年秋,火井区改为高家乡,当年冬改称火井乡。后改乡为镇,现为火井镇。

火井镇,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年均可照时数1100小时,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文井江贯穿全境,山清水秀,草长莺飞,是天然的氧吧。集镇范围内的风车山(浅山)1000余亩,错落有致,具备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条件。火井镇还拥有邛崃市唯一的资源——温泉(含盐量7%,含硫量极低)。

世界第一井

在中央电视台介绍火井镇古代天然气开发的专题节目中,引用了一首当地古老的童谣:天上有星星/地下有火井/人间有孔明/孔明来火井/去看六角井/六角井/火又大/水又清/熬得盐巴亮晶晶。六角井,是火井镇第一口火井,它坐落在镇西1.5公里处的郑家坝花果山麓。穿镇而过的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路旁的六角井遗址。遗址如今修成小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其正面是广阔的田野,翠绿的秧苗如碧波荡漾;其余三面有四季常青的雪松环绕,如士兵拱卫着祖先的遗产。沿红砂石阶拾级而上,左边一座石碑巍然矗立,碑高6米,顶端的雕塑为烈焰升腾。碑身正面刻着“汉代古火井”五个大字,古朴凝重;碑身左面刻着“世界第一井”五个大字,遒劲流利;碑身的右面和后面分别刻有《汉代古火井史实录》和《汉代古火井碑序》。石碑右边,便是六角井。此井井台高约半米,井内径一米,井口呈六角形。闻讯前来的刘大爷说,此井又名“诸葛井”,是先人们为纪念诸葛亮考察此井而命名。为了尽可能保持古火井的风貌,在21世纪初,一群酷爱家乡的热心人,不要分文报酬,深入调查、实地踏勘,硬是从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农户的猪圈、院墙上,如大海捞针般寻得了垒砌古火井的汉砖。井砖呈灰黑色,汉砖特有的菱形图案清晰可辨。

盐井溪畔的古老镇街

老街 (2张) 如同许多古镇都在争先恐后地奔现代化一样,坐落在邛崃至天台山旅游通道西线两旁的火井新场镇,水泥建筑一统天下。幸运的是,文井江的支流盐井溪如同一条界河,将老镇庇护在河的另一边。

如果说盐井溪是界河,那么,这三棵黄桷树是城垒,它们使老镇暂时回避着现代的纷扰和喧嚣。其中一棵黄桷树直径近两米,却不到五米高,像一株巨型的盆景桩头。火井镇政府在树下所立之碑载明,此树为唐代火井县令张巡所植,距今已1200年。在桥头向老镇纵深望去,清一色的老屋整洁、幽静、清雅,屋檐下只有老人或闭目养神,或聊天喝茶 。

古镇以河北古街为主骨架,全长1569米,有水火巷九条,古街建筑物以清末民初穿逗木结构为主,是典型的川西民居。

陈氏旧居

陈氏旧居,坐南朝北,始建于晚清时期。四周有两米多高的围墙环绕,整个园子占地约5.4亩。老宅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悬山式木质穿斗结构,平面为三进复合式院落主体,平面呈“日”字形,由前天井、后天井、偏天井,结合前厅、正厅、后厅和花厅、门厅等组成。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全是小青瓦平房,乃典型的川西民居。

陈氏旧居的大门是牌坊式结构,中间高两边低的波浪式弧形仿西式泥作装饰,最高点为5.5米。中有六根砖柱对称排列,门面总宽度为10米,门洞高为2.7米,宽为1.8米。据说门洞顶部横嵌石匾一块,上书“颐庐”两个大字,意即“颐养天年之所”,现在已用石灰抹平,看不见字了。整个老宅的天井、院坝、走廊、堂屋全是红砂石板铺成,房间内地面全是木质楼板,屋顶上有平整的天花板覆盖,窗户皆是镂空花窗,一派古色古香。整座老宅房高屋大,巨柱粗梁,宽敞明亮,幽雅宁静,古朴典雅。大小天井六个,大小房间48间,各有用途,排列有序,实属近代川西民居建筑之精品。

海屋

海屋 (5张) 在古镇老街河北街东首,有一座高大的老宅院“海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上世纪中叶火井镇上乃至整个邛崃西路最富丽堂皇的民居建筑。“海屋”的主人邱子文,生前在重庆海关总署任职,常年在外,见多识广,所建宅院融川西民居风格兼西式泥作装饰于一体,可谓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也许是在海关任职的缘故,邱子文将其取名为“海屋”。这是一座一楼一底的两层建筑,四周齐檐高的青砖厚墙将高楼包裹得严严实实。不仅门楼高大气派,尤其东边山墙,下部3米多高全是红砂条石砌成,整个东墙长40余米,高约10米,二楼高处整齐排列着七孔开窗,浑然一体,看上去更显高大威严。后墙上分布着八个令人生畏的防匪枪眼,每个枪眼直径3厘米,凿在一块20厘米见方的红砂石料上,嵌在青砖墙内,浑然一体,更增添了“海屋”威严。“海屋”内部设计十分奇妙,迂回曲折,莫测高深。在前院房屋两侧,紧靠东西山墙均有1.3米宽的暗道。从前院楼底两侧的暗道可以通达后院,从后院的暗道楼梯可以直达前院二楼。也可从前院明间楼梯上二楼再转入东墙边的暗道,凭窗俯视墙脚的潺潺溪流。总之,明廊暗道,明暗相通,此上彼下,迂回曲折,内外相连,宛若迷宫,令人惊叹。

兴福寺

兴福寺为于火井镇西南,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仅5公里,是川西地区建筑文化艺术的代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福寺建于嘉庆三十年,占地14674平方米,寺内古木参天,建造雄伟,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寺内一株千年古银杏树,堪称西南稀世珍宝。

崇嘏山

因五代王蜀女状元 黄崇嘏隐居其山而得名。山上秀木争荣,万树成荫,风景迷人。山上有黄崇嘏纪念馆、崇嘏墓、崇嘏塔、 狐仙洞、漏米洞等众多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为加快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全镇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火井镇从资源优势出发,特推出2005年招商引资项目,并郑重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投资者承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诚实守信,竭诚为投资者服好务,协助投资者办理相关手续,简化程序,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原则,最大诚意地让利予投资者,真正做到“引进来,服好务,留得下,能发展”,切实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收益。同时,大力鼓励全社会招商。

2008年7月11日9时30分,邛崃市副市长骆良云率市农发局、城投公司、兴农公司及发展奶牛产业的相关镇乡的负责人,在火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玉林的陪同下来到火井大朋奶牛养殖场组织召开了邛崃市奶牛产业发展现场工作会。 与会人员首先听取了火井镇在奶牛产业发展的情况介绍,并进一步参观了火井镇的奶牛场建设。在现场工作会上,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发展和壮大邛崃市的奶牛产业进行了经验性的交流。工作会上,骆副市长对参会人员及奶牛养殖业主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加大招商引牛的力度,成立引牛小分队进行招商引牛,从而壮大邛崃市的 养殖规模。二是要抓好技术环节,特别强调要在饲养技术和防疫技术上注意细节。三是要注意环保卫生,做到养种相结合,把奶牛的粪便充分利用到种植牛草上,不能直接排放到沟渠、河流中污染环境。四是要求在引进奶牛和租用场地时要及时办好相关手续,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五是要求农发局和乡镇要主动钻研技术,定期为业主开展专题培训和跟班培训,主动为养殖奶牛的业主服好务。六是要从规范化管理和建设上下功夫,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助推邛崃奶牛产业的发展。

周边中学

邛崃市火井中学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状元路221号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状元路221号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昆阳镇白垟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邛芦路与状元路交叉路口往西南约270米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8:00

周边综合医院

火井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康庄路南段11号
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康庄路南段11号

周边乡镇

火井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状元路288号附1号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状元路288号附1号

周边村庄

纸坊村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