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山镇

元山镇 元山 剑阁县元山镇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 广元市元山镇 剑阁元山镇 四川省剑阁县元山镇 元山镇建置沿革 元山镇地理环境 元山镇行政区划 元山镇人口民族 元山镇经济 元山镇社会事业 元山镇交通 元山镇历史文化 元山镇地方荣誉


元山镇隶属四川省广元市 剑阁县,位于 四川盆地北部, 广元市暨剑阁县西南部,地处广元、绵阳、南充三市及剑阁、 梓潼、南部、 盐亭四县结合部,东连 演圣镇,南邻南部县 店垭乡、盐亭县,西靠 梓潼县 文兴乡,北邻 王河镇, 幅员面积94.1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总人口21763人(2017)。清代于元仓山建元山庙,后兴场,得名元山场。民国时设元山镇,后改元山乡,1958年至1984年改置元山人民公社,1985年改建元山镇。 347国道、省道208线、县道剑盐公路以及元山至南部公路、元山至柘坝公路、元山至茶亭公路等在此交汇。 城镇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元山镇是一座工贸型边陲区域中心城镇,曾是“四川省省级试点小城镇”,是剑阁县西南部地区的重要的物流集散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剑阁县“一城...

详情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所有乡中心区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介绍

元山镇隶属四川省广元市 剑阁县,位于 四川盆地北部, 广元市暨剑阁县西南部,地处广元、绵阳、南充三市及剑阁、 梓潼、南部、 盐亭四县结合部,东连 演圣镇,南邻南部县 店垭乡、盐亭县,西靠 梓潼县 文兴乡,北邻 王河镇, 幅员面积94.1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总人口21763人(2017)。

清代于元仓山建元山庙,后兴场,得名元山场。民国时设元山镇,后改元山乡,1958年至1984年改置元山人民公社,1985年改建元山镇。 347国道、省道208线、县道剑盐公路以及元山至南部公路、元山至柘坝公路、元山至茶亭公路等在此交汇。 城镇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

元山镇是一座工贸型边陲区域中心城镇,曾是“四川省省级试点小城镇”,是剑阁县西南部地区的重要的物流集散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剑阁县“一城八镇”之一重点规划建设的县域二级城镇和县域两个小城市之一,是剑阁县“十佳文化先进镇”、“戏剧之乡”、“四川省文化先进镇” 和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 元山川剧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元山镇境域古时先后为 梓潼县、 华阳县、 黄安县、 普成县、 普安县、 剑州属地。

南北朝 刘宋大明(457至464年)间,今元山境域隶属华阳县(治今剑阁 王河镇南),属 南安郡(治 南安县,今剑阁 普安镇)。 今日元山 (16张)

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今元山境域隶属黄安县(华阳县改置),属黄原郡。

唐朝末期,黄安县更名为普成县,今元山境域隶属不变。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普成县并入普安县(南安县改置,治今普安镇),属剑州(治普安县,今普安镇),今元山境域改属剑州普安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废普安县,辖区并入剑州直辖,今元山境域改属剑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元仓山建成一庙,因名元山庙,后兴场,故名元山场。

清 同治十一年(1872年),置修睦保(治元山场),属 剑州(治州城,今普安镇)。 宣统二年(1910年),设诚睦镇,属剑州,辖修睦保、广诚保(治开封场,今剑阁 开封镇),诚睦镇、修睦保同治元山场。

民国二年(1913年),剑州改为 剑阁县,诚睦镇改属剑阁县。

民国三年(1914年),废诚睦镇,修睦保改为修睦团,辖区不变。

民国十九年(1930年),修睦团改为修睦区,设区办事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剑阁县,设置3个县苏维埃后,废区、保,县下设区、乡、村苏维埃。元山区苏维埃辖元山乡、演圣乡、王河乡、黑土乡、仁和乡、宝石乡苏维埃等,属金仙县(治今金仙镇)。 夏,国民政府统一四川政权后,恢复剑阁县,并设置 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辖9县,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驻剑阁县城。 秋, 剑阁县政府将修睦区、剑安二区合并为第三区(治元山场),区下设联保,全县各联保以序号定名,联保下设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第二区署;6月,缩编联保,更用新名,设元王联保(元山王河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废联保,设乡镇,始建元山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第三区改为第三指导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定乡镇编制,元山镇改为元山乡,除普安镇为甲等镇外,包括元山乡在内的其余25乡均为乙等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剑阁县调整行政区划,县域划分为3个指导区,第二指导区治元山场,辖元山乡、仁和乡、 宝石乡、 柘坝乡、开封乡、 马迎乡、演圣乡、金仙乡、 香沉乡9乡,共154保,1486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剑阁县设4个区公署,元山区公署治元山场。

1952年,剑阁县调整行政区划,元山区改为第四区。

1953年1月,区公署改称 区公所; 6月(梓潼县称8月),第四区所属仁和乡、宝石乡、 二洞乡、大兴乡、 文兴乡、观龙乡6乡42村全部划归梓潼县。

1955年11月,第四区所属 黑土乡划归盐亭县; 12月,区公所改以治地命名,第四区复称元山区。

1958年9月,剑阁县推行 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元山镇城镇风光 (7张) 改乡为人民公社,元山乡改为元山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新建公店人民公社和时古人民公社,属元山区。

1966年11月17日,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改制)、 绵阳专区专员公署(地级 绵阳市人民政府的前身)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区公所和 人民公社改为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名称,元山称跃进、王河称曙光、演圣称光明、时古称爱国、柘坝称黎明。1967年,区、公社恢复原来名称。

1968年5月11日,剑阁县革命委员会(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实际取代了剑阁县人民委员会的职权)成立后,区、公社、大队均成立 革命委员会,生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81年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部分重名的 生产大队改称新名。

1984年初,剑阁县基层政区改制,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生产大队、 生产队分别改为村、组。元山人民公社恢复为元山乡,元山区所辖各人民公社亦均改为乡建制。

1985年1月,元山乡改建为元山镇。

1989年,元山区总面积275.0平方公里,辖元山镇和王河乡、 公店乡、 时古乡、演圣乡、柘坝乡1镇5乡,共85村,355组。

1992年,剑阁县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元山区,公店乡、王河乡合并改建 王河镇;时古乡、演圣乡合并改建 演圣镇。

1995年,恢复设置元山片区工委,演圣镇原时古乡行政区域划归元山镇,复置公店乡,元山镇属元山片区领导。

2006年6月,剑阁县撤销11个“ 县辖区”县级派出机构督导室,元山督导室撤销,元山镇及原元山区所辖的王河镇、演圣镇和柘坝乡均直属剑阁县管辖,元山镇不再作为区级治所,但仍保留了如公安、交警、教育、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等部分原元山区对应区域的县级管辖职能。

元山镇位于 四川盆地北部,剑阁县西南部,地处 梓潼县、 盐亭县、 南部县、剑阁县四县交汇处,东连 演圣镇,南邻南部县 店垭乡、盐亭县,西靠梓潼县 文兴乡,北邻 王河镇,幅员面积94.17平方千米。 元山镇电子地图

元山镇属丘陵地带,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稍低,海拔600—700米。多鸡爪状低梁,山间坡面平缓,且有平坝分布。属夹沙土壤,土质肥沃。西南边沿最高处海拔786米,东南部边沿最低处433米,场镇海拔490米。

元山镇属 嘉陵江流域,主要河流党家河、姚家沟由南向北或东流淌出境。

元山镇年平均气温16.3度,一月平均气温5.3度,七月平均气温26.2度,无霜期280天,年降水量900毫米,夏秋多降水,水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

截至2015年,元山镇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共144个 村民小组,5个 居民小组。

社区:元山社区;

行政村:福泉村、宝田村、白坝村、七一村、普同村、平桥村、盘石村、粮丰村、松岭村、二教村、金竹村、石楼村、铁炉村、石板村、广化村、爱国村、鱼岭村、幸福村、红旗村、柳河村、双狮村。

根据2000年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元山镇总人口29782人, 元山缩影 (18张) 其中男性15553人,女性14229人;总家庭户户数8491户,家庭户总人口29685人,其中男性15498人,女性14187人;户口本地住在本地共29111人。

2013年末,元山镇总户数11615户,其中农业户数7778户,总人口30412人,男性15668人,女性147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51人。

2017年,总人口21763人。

元山镇属 汉族聚居区,人口以汉族为主。

2012年,元山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

元山镇农业主产烤烟、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花生、油菜、中药材等。2004年粮食总产达到15700吨,人均占有粮食562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元,油料总产1000吨,生猪存栏(出肥)27930头。黄姜是元山镇自然生长,畅销、常用的中药材。元山镇是剑阁县“万亩花生生产基地镇”,全镇21个村播种花生在500亩以上的村达10个,播种3—5亩以上的大户超过400户,花生亩产达到350—400公斤,总产实现350万公斤,播种花生促进农户人均增收400元。税改前人均负担129元,税改后人均负担79元,人平减负50元,减幅38%。

2004年元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50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实现13963万元。 剑阁县元山中学 (4张) 截至2004年元山镇拥有花生加工生产线2条。除剑南花生厂正常运转外,后起之秀兴城食品厂占地3500平方米,有精米加工设备,植物油榨油设备各1套,年用工350—600人左右,注入企业资金79万元,年生产能力1500吨,加工植物油100吨,精米300吨,工业产值300万元,创利税20万元。该厂生产的商品花生畅销川中罗江、乐山、宜宾及沿海一带市场。有识之士将天府产品加工成138克装的“蜀仙”牌蒜泥花生小袋精品,其销售价格从4000元/吨一举升值为9000—1万元/吨。

元山镇第三产业是以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多格局并存的体系。2003年初,元山镇招商引资350万元,启动油房河边贸综合市场开发,将建成6500平方米多功能综合集贸市场1处,新拓展店面100间。 截至2004年个私经济617户,每年递增60户以上。

元山镇城镇是一座工贸型边陲区域中心城镇,是剑阁县“一城八镇”之一,城镇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

元山镇街道一览

凉泉路、凉泉路二段、元文街、新学街、千米大街、金门大道、滨河大道、瑞福街、福音街、南华街、上北街、下北街、陕西街、中街、南街、柏林街、柏林二街。

截至2015年,元山镇有4所中小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即元山中学、元山小学、时古小学、新苗小学,共有学生2700余人,教师200余人。 元山中学(原剑阁四中) (5张) 集镇教育机构用地为4.03公顷,占4.84%,人均4.03m2,村小生源已全部向集镇归并,中小学生源逾5000人。

截至2015年, 剑阁县元山小学 (5张) 元山镇有1所公立医院、1所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站以及各类诊所。 有元山镇中心卫生院及光明医院,医院内设妇产科、综合内外科、化验室、X光、B超、心电图等科室。

其中元山镇中心卫生院又名 剑阁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广元、绵阳、南充三市,剑阁、梓潼、南部、盐亭四县交界的医疗中心。该院始建于1965年10月,由绵阳地区医院(现 绵阳市中心医院)派出“种子”医疗队组建元山区医院,1993年3月与原元山镇卫生院合并,更名为现名,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预防保健、医技培训、中医特色、中西并重的国家一级甲等医院。

绵万高速公路(绵阳至苍溪高速公路)

根据《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8—2030年)》(2011年修改)、《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新增的1条省级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在元山镇以北 国光乡AK24+000处跨越县道剑盐公路并设出入口,高速出口仅距元山镇13千米,计划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2017年底竣工通车。

347国道(国道G347线,南京至 德令哈公路)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于2013年新增的1条普通 国道,四川省境内路段由原四川省道S302线升级而来,横贯元山镇全境。 347国道(原302省道) (2张)

省道208线( 青川至 邻水九龙公路)

根据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于2014年新增的1条省道,元山镇境内路线由原县道剑盐公路元山镇至盐亭县 富驿镇段升级而来,元山镇至马家伦段与347国道共线。

剑盐公路(剑阁县 开封镇至盐亭县 富驿镇公路)

元山川剧

元山镇孕育了厚重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地方戏剧文化。 元山川剧文化 (19张) 剑阁县元山镇川剧团成立于1940年初,是广元市唯一的民营集体剧团。1997年,元山镇被中共剑阁县委、剑阁县人民政府授予“戏剧之乡”的美称。20世纪50年代初,名噪方圆数百里的元山骡马大会、商品交易会,每年云集各界客商、游人上万,除赶会外,更多的是来看戏。改革开放至2014年,元山川剧演出从未间断,多次被省、市、县表彰。元山川剧已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洞天文化公园

洞天文化公园(佛家寺)位于元山集镇西北近郊,

洞天公园 (12张) 是经中共剑阁县委统战部、 剑阁县文化局批准创建的融民族宗教文化、现代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系列游乐观光景点。

五大会馆

相传清雍正初年,江西、陕西、福建、广西等省客商选中元山场“十里沿河水倒流,五马奔槽带缠腰”这块风水宝地,投资兴建会馆,开场立市,并将元山场迁址现地。随后,民间流传元山场“四山不到头,水往倒处流,人无三辈富,清官不长久”的传说,为点其风水、补就风脉、营造市场繁荣、人杰地灵的环境,便有一批来自江西、陕西、福建、广西等地的客商和移民及四川本地人民,荟萃民间人财资源和能工巧匠,巨额投资兴建了元山五大会馆(宫、祠)。

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 ),四合院布局,占地1200㎡,座西向东,位于原元山乡公所旧址,由赵姓筹建。建筑物背靠文庙嘴上梁,前低后高,山门前四根大柱上滚龙抱柱。堂内塑有 文昌帝君及大小佛像200余尊。寺内四周墙上绘有人物、山水及田园风景。文昌宫山门居高临下铺有青石石梯24级。正门外隔街遥相呼应建有庙宇式古戏楼一座,房盖用青筒瓦覆盖,屋脊顶端飞禽走兽中,竖有一篆书“寿”字巨型铁塔,四根钢绳从铁塔与房盖四角居高临下紧紧相连,四个翘角上各吊一只铜制风铃。

武圣宫

武圣宫又名陕西会馆,位于元山区公所旧址。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座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占地约千平方米。正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梁架,正殿长5间,203平方米,进深15.2米,通高7米。素面台基高2.7米,阶梯式踏道14级。左右厢房各4间,每间开间12.8米,入深7.2米。此殿由陕西省崔、黄、沈等人所建。殿中供奉有蜀中大将关羽神像。建筑物紧靠元山场镇仅有的一处约500㎡的天然林林地,林地北面与元山文化馆相连。1990年, 剑阁县人民政府将陕西会馆列入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定位二级。于1991年刻制竖立了60-C35号文物保护碑及四至界限。

南华宫

南华宫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位于元山中学现址。四合院布局,座西向东,由湖南人所建。占地1300多㎡。正殿塑有庄子像及数十尊佛像,与对面一古戏楼相对应,大院内部雕梁画栋,白灰抹墙,还在每根柱子上刻有浮雕戏剧主要人物彩像。大院内有两株四人合抱参天古柏。1991年4月,被剑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划界予以保护。

万寿宫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位于元山区卫生院现址。相传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江西陈、黄、张、伍、孙、杨、李七大姓氏所建。山门面壁由清石块砌成,四合院布局,占地1200㎡。正殿塑有肖公、镇江王爷等佛像,雕梁画栋。山门建造为一楼一底立木结构,楼顶呈八卦形,每格画有山水、戏剧人物,鲜艳夺目。山门外50米处的河道上建有一座前后各29级、高约10米、宽5米,跨度为50米的石拱桥,雄伟壮观,与南北两座桥遥相呼应,横跨于玉带缠腰的逆水河上,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福建会馆

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位于元山镇中街。占地800余㎡,呈四合院布局,由福建客商赖姓人所建。正大殿塑有 武则天的塑像和家世等塑像,与文昌宫及古戏楼相距百米。此馆而今面目全非,仅存宽1米,高1.5米,厚0.20米的一座石碑。

大水井

福建会馆位于元山镇南街口,渊源100余年。此井直径5米,深10米。井口突出地面,封闭严密,排水良好。井内一年四季泉水淙淙,冷气袭人,百年来历经无数次毁灭性旱灾岁月,一直未曾枯干断水,惠及场镇2000多居民和以老南街为主体的大小商家。1991年4月,大水井被剑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划界予以保护。

烈士墓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某部在剑南边区一带征粮剿匪,遭遇国民党反动派地方武装盖天党,红军战士李春柱(18岁)、杨满山(24岁)与敌周旋、搏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二烈士遇难后,被当地群众土葬于元山医院现址。元山镇党委政府责成元山镇关工委举民众之力,于2006年将烈士墓迁址洞山烈士陵园现址,重修纪念碑,新建牌坊门楼,完成绿化并引资拓展了烈士陵园规模。1991年4月,烈士墓被剑阁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碑划界予以保护。

四川省试点小城镇 剑阁县“戏剧之乡” 剑阁县“十佳文化先进镇”
四川省文化先进镇 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
周边行政单位

剑阁县元山镇纪检委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302省道元山镇政府

江西财经大学北区-档案馆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302省道元山镇政府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302省道元山镇政府

周边医疗

剑阁县元山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福音街
广元市剑阁县元山镇福音街

周边小学

剑阁县鹈小元厂矮山学校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柏林路

周边乡镇

元山镇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