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
甘棠镇 甘棠镇乡镇简介 甘棠镇地理特征 甘棠镇经济发展 甘棠镇城镇建设 甘棠镇基础建设 甘棠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耍火龙” 甘棠镇名胜古迹“胡氏节孝牌坊”
开江县辖镇。明代设邮驿于此,名甘棠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定名甘棠乡。清乾隆初更名天子店,同治年间仍名甘棠,1932年(民国21年)12月,更名甘棠镇;1952年3月,撤销甘棠镇成立甘棠乡;1958年,改为甘棠公社;1984年,复名甘棠乡;1992年12月,由甘棠乡改为甘棠镇。该镇位于县城南。距县城28公里,距达州河市机场77公里,距达州火车站71公里,距万州长江港170公里、梁平飞机场67公里,距达万铁路开江站8.50公里。是革命烈士、湘鄂赣军区司令员、红一军团参谋长 徐彦刚的故乡。1998年,甘棠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同年12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埋模范镇"。2005年3月,被达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达州三十强乡镇"。全镇幅员面积92.7平方千米,名列开江县第一大镇,镇治中街。辖甘棠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
详情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有2个社区
开江县辖镇。明代设邮驿于此,名甘棠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定名甘棠乡。清乾隆初更名天子店,同治年间仍名甘棠,1932年(民国21年)12月,更名甘棠镇;1952年3月,撤销甘棠镇成立甘棠乡;1958年,改为甘棠公社;1984年,复名甘棠乡;1992年12月,由甘棠乡改为甘棠镇。
该镇位于县城南。距县城28公里,距达州河市机场77公里,距达州火车站71公里,距万州长江港170公里、梁平飞机场67公里,距达万铁路开江站8.50公里。是革命烈士、湘鄂赣军区司令员、红一军团参谋长 徐彦刚的故乡。1998年,甘棠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同年12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埋模范镇"。2005年3月,被达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达州三十强乡镇"。
全镇幅员面积92.7平方千米,名列开江县第一大镇,镇治中街。辖甘棠社区居民委员会、12个居民小组和锣鼓党、八角亭、龙井坝、香安庙、南坝子、转洞桥、箭口坝、观音岩、高寺、盐井沟、玉河桥、马号、跳蹬河、冠子山、白杨坪、石笋子等怀个村,1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372人(2017)。有藏族、回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境内平坝、丘陵、山区皆有。年均气温17.60℃,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年均无霜期298天。有石灰石、煤、天然气、页岩、背沙石等矿产资源。种植业中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等,养殖业中有猪、禽、鱼等。鸭鹅养殖历为全县之冠。
经济有较大发展。全镇乡镇企业359个,从业人员38O5人。其中有商业个体户286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00万元。其中消费额达100万元以上的组织1户。有水泥、锅罐铸造、油料加工、精米加工、页岩砖瓦、建筑预制件、酿酒等工业企业155个,从业人员230人,企此总产值16435万元。综合商场6个,批发零售额为4212万元。住宿餐饮此369万元,租赁商务行业24万元。甘棠镇锅罐产品名扬县内外。建有鸭鹅养殖基地,集中成片种植油檄揽140公顷,银杏67公顷,植桑树133公顷。全镇有林地面积3067公顷。其中国有林67公顷,蓄积用材林98579立方米。退耕还林面积320公顷。建杂交母猪繁殖场13个,更换三元杂交猪7120头。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达80公顷。2O05年末,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60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0241万元,第二产此3101万元,第三产业6759万元。粮食总产量31984吨,肉类总量7110吨,水果19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946元。
城镇建设发展较快。1992年街道面积扩建到1平方公里。到2005年,建成甘白、文兴、天子、文昌、五福、炮台等6条街和水巷子、文化等2条巷。交通发达,有省二级广开公路18公里、县级公路5公里、乡村公路13条154公里。有交通运输大户8家,客货车76辆,工程车2辆。有开往广州市、浙江省、西安市、成都市、重庆市、万州区、梁平区、达州市、宣汉县、万源市等地的客车。镇内建有移动、联通网姑5个,安装程控电话机2871部,移动电话机10050部。远程教育网点1个。全镇医药门市52个。
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全镇辖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21所,其中私立小学3所。有在校中学生1992人,小学生4310人,教职工257人。文化设施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个,有线(含光纤)电视用户5058户,广播电视覆盖面达95%的村社。有老年此余文艺表演队3个、民间乐队4个、体育队6个。分别任 五四青年节、七一 建党节、 八一建军节、 十一国庆节和 元旦、 春节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卫生设施有镇卫生院2所、中心卫生院1所(2013年更名为开江县甘棠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中心1个,村级卫生站17个,镇计生服务指导站1个,个体诊所6个。还有省级 文物保护古迹“旗表处十雷代朝之妻 胡氏节孝坊”和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朱氏宗伺”。豆笋、绿豆皮、板鸭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成为甘棠镇名优产品畅销境内外。
每逢元宵节,开江县的甘棠镇总会吸引不少人前去看耍火龙。
甘棠镇自古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繁华热闹。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让耍火龙成为这里的民间习俗。
据记载,甘棠镇耍火龙的历史始于唐代,兴于明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代人们用竹子等做成火龙,用以祈福。
甘棠火龙十分讲究。当地人用竹子、龙鳞布、绳索等,制作出龙宝、龙头、龙身、龙尾等。其中,龙宝为火龙的嬉戏之物,一般呈球状,直径30厘米至40厘米,嵌于饰有彩绸的宝架中,可以转动。龙头直径80厘米;龙身呈圆桶形,每节约50厘米长。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为火龙制作了龙衣,将火龙的各个部分连起来。
甘棠的舞龙队伍由执掌宫灯、排灯、灯幡、灯牌等各个环节40多人组成。其中耍宝(火娃)1人、龙头3人、龙身14人、龙尾2人,锣鼓4至6人。舞龙者大多着彩衣、彩裤、头巾、花鞋等。烧花、烧龙环节的舞龙者统统赤裸上身。每年正月十二,甘棠的舞龙队伍就开始请龙出海,之后,舞龙队伍带着火龙四处巡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棠火龙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品牌。
开江县甘棠胡氏节孝坊位于开江县甘棠镇五福桥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牌坊所处的小地名叫雷家坡,牌坊旁边有一村民院子名为雷家院子,相传牌坊主人的后代就居住于此。甘棠胡氏节孝坊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历时七年,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方才建成,距今已有170余年。
甘棠胡氏节孝坊是以牌坊女主人的姓氏命名而成,当地村民则依据牌坊所在的位置,称其为“雷家院子牌坊”。1991年甘棠胡氏节孝坊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甘棠胡氏节孝坊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棠胡氏节孝坊是一座将石刻、陶雕和彩绘艺术融汇贯通的建筑艺术精品,凝聚着古代川东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种组合式牌坊在国内亦不多见。甘棠胡氏节孝坊对于我们研究欣赏清代的建筑工艺、石刻工艺、制陶工艺及绘画、雕刻技术,都是不可多得的实物样本,具有珍贵艺术价值和厚重历史价值。
周边
开江县甘棠镇马号村退役邸滟军人服务站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开江县甘棠镇甘棠社区支部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天子街与甘靖路交叉口附近100米)
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人大主席团
地址:达州市开江县天子街668号
周边居民委员会
开江县甘棠镇甘棠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S202(天子街)
周边乡镇
甘棠镇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