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镇
乡城县, 乡城县历史沿革, 乡城县行政区划, 乡城县地理环境, 乡城县自然资源, 乡城县人口民族, 乡城县政治, 乡城县经济, 乡城县交通, 乡城县社会, 乡城县民俗风情, 乡城县旅游, 乡城县所获荣誉
乡城县,隶属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位于 四川省 西部, 青藏高原 东南缘,地处四川省 甘孜 州西南陲, 横断山脉 中北段,地跨东经99°22′~100°04′,北纬28°34′~29°39′,东邻 稻城县 ,北接 理塘县 ,西与 巴塘县 、 得荣县 毗邻,南与云南省 香格里拉市 接壤。全县东西宽68.6公里,南北长120.7公里。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成都860公里,距云南昆明930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乡城县常住人口为31407人。 全县幅员面积5016平方公里,辖3镇、7乡、57个行政村、3个社区。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乡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乡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8亿元,同比增3.5%。历史沿革 详情
乡城县,隶属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位于 四川省 西部, 青藏高原 东南缘,地处四川省 甘孜 州西南陲, 横断山脉 中北段,地跨东经99°22′~100°04′,北纬28°34′~29°39′,东邻 稻城县 ,北接 理塘县 ,西与 巴塘县 、 得荣县 毗邻,南与云南省 香格里拉市 接壤。全县东西宽68.6公里,南北长120.7公里。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成都860公里,距云南昆明930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乡城县常住人口为31407人。 全县幅员面积5016平方公里,辖3镇、7乡、57个行政村、3个社区。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乡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乡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8亿元,同比增3.5%。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乡城县地处中国西南,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西南部, 横断山脉 中北段, 金沙江 东岸纵谷地区,属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心地带,东与 稻城县 接壤,南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毗邻,西靠 巴塘县 、 得荣县 ,北连 理塘县 。全县幅员面积5016平方公里。 乡城县地跨东经99°22′~100°04′,北纬28°34′~29°39′,县城海拔2865米,距州府康定488公里,距省会成都860公里,距云南省香格里拉市222公里,总面积5016平方公里。地形地貌
乡城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为县城东南面的萨苟峰5336米,最低海拔为南部洞松乡的仲达村2560米,相对高差悬殊,构成东北高西南低的坡状倾斜面。 乡城县境内依山势走向的硕曲、定曲、玛依三条河流由北向南并列纵贯全境,把该县地貌切割为三谷、四山、六面坡。定曲河以西及其上游和玛依河上游、硕曲河以东广大地区为山原地表,约占总面积68%,中部和南部主要为高山峡谷地带,占29%,平坝分布零散,仅占3%。水文
乡城县主要有硕曲、定曲、玛依三条河流在县境内总流长300公里,总流量23.92亿立方米,一级支流21条,有72条支沟和众多冲沟,大小海44个。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0年底该县有耕地34912亩,人均1.57亩,其中,一年两熟5011亩,两年三熟10081亩,一年一熟19820亩。有森林面积408.02万亩,草地421.1万亩,其中牧业用地278.5万亩。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有植物种类615种,树木种类50余种,以杉、松、柏、桦、杨为主,珍稀 濒危 植物有金钱锁、长苞冷杉、海菜花、 延龄草 等。乡城县盛产 松茸 等野生菌类。矿产资源
乡城县属“三江”成矿带,有金、银、锡、钨、铜、锌锑等多种矿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铅、锌、钨、锡矿,露天开采,品位较高,截止1990年生产矿砂160吨。人口民族
2011年末乡城县总人口298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2‰,有彝族、藏族、 羌族 、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 傈僳族 、满族、瑶族、侗族、 纳西族 、 布依族 、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其中藏族占9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乡城县常住人口为31407人。政治
副县长:生龙降措经济
综述
2008年,乡城县GDP3.04亿元,比2007年增长22.2%,201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37.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08万元、增长29.2%, 2020年,乡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8亿元,同比增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8亿元,同比增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3亿元,同比降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20万元,同比降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4913元,同比增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538元,同比增9.1%。第一产业
解放前,乡城县经济十分落后,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50万元。解放后,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191万元,是1949年的10.8倍。粮食总产量923.7万吨,主产小麦、玉米、青稞等,农业总产值963万元。2010年乡城县产松茸500吨以上,其它菌类3000吨左右。 2011年,乡城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完成粮食播种2581.6公顷,粮食产量9276吨。牲畜存栏11.48万头,牲畜的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2.92%、21.52%、29.32%。 2011年乡城县24.5万公顷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完成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100公顷,封山育林1666.67公顷,义务植树1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2%。 2012年乡城县实现农业增加值1.61亿元,比2011年增长10.7%;实现农作物播面48510亩,良种覆盖率87.6%,粮食产量达10004吨,连续9年实现增产,牲畜存栏11万头,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23%、29%、22%。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年,乡城县有各类工商行业476个,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024万元,商品购进总值168万元,销售总值643万元。1990年全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460.33万元。 2010年乡城县引进第三产业1个,协议资金300万元,到位资金280万元,分别占0.47%和0.94%。 2010年乡城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2万元,较2009年增长14.7%,全年接待游客7.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85.3万元。交通
社会
文化
2011年乡城县有线电视工程在香巴拉等4个乡镇全面实施,免费放映电影900余场次,建设完成127个村级活动室和村民活动中心、12个综合文化站、89个农家书屋。民生
2010年乡城县全面完成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百姓安居、民族地区帮扶等“十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4013万元,人均受益5839元。新增城镇就业21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012年乡城县投入9291万元,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74个项目。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767万元,实施扶贫、以工代赈和两资项目21个,全年完成退牧还草网围栏建设30万亩、草场补播9万亩。兑现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集体林生态补偿基金、草原生态补奖资金2384万元。医疗卫生
至2008年底,乡城县有卫生机构42个、病床位150张、卫生技术人员147人,各级“新农合”到位资金208.9万元,门诊、住院补偿10701人次,报销医疗费用201万元;参合农民的住院分娩、白内障和包虫病手术三项费用率先在甘孜州实现全额报销。教育
1949年乡城县仅有小学和短期小学3所、教师3人,在校学生100余人。 至2008年底,乡城县有各类学校25所、教职工486人,全年投入718万元,实施了热打、白依等5所学校教学楼、学生生活用房续建工程和4个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教育救助基金累计救助贫困学生558人次。生态建设
2010年乡城县依法查处385起超砍乱伐自用材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完成了尼丁峡谷、佛珠峡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开展申报州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加强护林防火,实现连续22年无森林火灾。民俗风情
敬猫习俗 对于地处高原边塞的乡城人而言,大多数人养猫是为了灭鼠,然而在这背后,却有着一些耐人寻味的敬猫习俗。 在乡城,猫有着特殊的宗教地位,人们把猫奉为高僧大德的转世化身加以护佑,严禁伤害。若有不法之人杀了猫,就以杀害出家僧尼的罪责加以论处,即使是偷鸡盗食的野猫,人们也不敢轻妄打杀。更为奇特的是,乡城人还将猫塑进了灶神图腾之列。饮食
乡城县城乡群众的日常食物以糌粑、面粉、玉米面、甜荞面、酥油、奶饼、牛羊猪肉等为主。其饮料主要为酥油茶和青稞酒,而酥油茶又为每日之必备饮料。茶趣
乡城县群众不可一日无茶,尤喜喝“硝水茶”。纷纷扬扬的春雨过后,是乡城人喝硝水茶的日子,冷龙沟和白格柴柯温泉,丰富的矿物质使这里的两股温泉成为了乡城最具有特色的天然“茶水”,因它不需要放入任何茶叶类物质,只要将此温泉水加热熬煮变色,加入酥油和盐,就成了乡城人特别青睐的硝水茶了。顾名思义,这两处温泉被称之为“硝水”。衣着
乡城县的传统服装为藏装。其特点是圆领、宽腰、长袖、左襟大、右襟小,多为白、红、黄3色。旅游
巴姆神山所获荣誉
2020年10月,乡城县获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奖。 2020年12月,评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21年8月,被确立为“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周边景区,
尼斯措让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
热窝哲
地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
周边小学
乡城县尼斯寄宿制小学
地址: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尼斯乡217号
周边村庄
尼促
地址: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二一七省道
同底杠
地址: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
同圭
地址: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