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缥镇

蒲缥镇 蒲缥镇简介 蒲缥镇经济概貌 蒲缥镇基础设施 蒲缥镇教育文化 蒲缥镇历史文化 蒲缥镇戏曲 蒲缥镇资源环境 蒲缥镇名胜古迹 蒲缥镇宗教信仰


蒲缥镇是云南省保山隆阳区的乡镇之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境内西南部,距保山城32公里,是古代“南方丝路”上的重要驿站,现320国道和杭瑞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使蒲缥更显交通要镇之特点。蒲缥镇现辖23个村民委员会、168个 自然村、239个村民小组。全镇52525人(2017年)。有彝、白、 乡镇掠影 (17张) 壮、傣、苗、傈僳、回、佤、纳西、景颇等10种少数民族。全镇地势东南高而窄,西北低而宽。南北长约29千米,东西宽约23千米,总面积312平方千米。全镇最高点在东山大岭岗海拔2399米,最低为下乌祺温泉海拔970米。境内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峡谷、盆地。具有 亚热带和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890—1200毫米,无霜期245天。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主产水稻,也适宜种植甘蔗、小麦、花生、包谷、油菜、烟草及瓜果等农作物。 详情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所有乡中心区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介绍

蒲缥镇是云南省保山隆阳区的乡镇之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境内西南部,距保山城32公里,是古代“南方丝路”上的重要驿站,现320国道和杭瑞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使蒲缥更显交通要镇之特点。

蒲缥镇现辖23个村民委员会、168个 自然村、239个村民小组。全镇52525人(2017年)。有彝、白、 乡镇掠影 (17张) 壮、傣、苗、傈僳、回、佤、纳西、景颇等10种少数民族。全镇地势东南高而窄,西北低而宽。南北长约29千米,东西宽约23千米,总面积312平方千米。全镇最高点在东山大岭岗海拔2399米,最低为下乌祺温泉海拔970米。境内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峡谷、盆地。具有 亚热带和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890—1200毫米,无霜期245天。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土质肥沃、主产水稻,也适宜种植甘蔗、小麦、花生、包谷、油菜、烟草及瓜果等农作物。

2007年1-9月份,蒲缥镇实现地区 生产总值11721万元,同比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4元,同比增长16%;落实固定资产投资3049万元,同比增长37.96%;有序劳务输出218人,实现打工收入157万元,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08.4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一产24373.4万元、同比增长14%,二产4393万元,同比增长28%;三产16242万元,同比增长32.9%;三产结构由2010年的59.3:8.8:31.9调整为54.2:9.8:3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财政总收入713万元、增长2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9.5万元、增长17.6%;财政支出2162万元,同比增长206.5%。农民储蓄存款余额1.4亿元(不含邮政储蓄)、各项贷款余额5500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427元、同比增长22%。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2216万元、同比增长8.57%。完成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61922亩、同比减少4.3%,实现粮食总产2687.8万公斤、同比增产4.6%,经济作物稳定保持在21229亩,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9.6:20.4调整为74.5:25.5。政策性粮食收购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8262万元,同比增长19.5%。

农业支柱产业规模扩大。一是壮大烤烟。新植烤烟9455亩、同比增加18.5%,收购烤烟2.345万担、产值2225.8万元,实现中上等烟比例95.98%、均价18.77元,高于全区烤烟均价0.37元。

新植蔗完成7613.49亩、占区下达新植4000亩的190.34%,宿根蔗留养完成4721.57亩、占区下达考核面积4420亩的107.31%,累计入榨23241.41吨。三是提升核桃,累计种植核桃42635亩,实现核桃产值249.2万元。四是培育甜柿,以“庭院种植+连片种植”为模式,累计种植甜柿11200亩,合作社收购1250吨,最高吨价达11000元/吨,实现甜柿产值600多万元,果农增收437.5万元。五是扶持畜牧,生猪存栏80451头、肥猪出栏109168头、大牲畜存栏29775头,实现肉类总产11102吨、畜牧业产值1794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6.4%和24.5%。六是做好蚕桑。累计种植桑园2645亩,大蚕房建设787.6平方米、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31%,养蚕1310张、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00.3%,单张产茧量达32.8公斤,产茧量42933.4公斤、完成区下达任务的100.5%,实现蚕桑产值150.3万元。

蒲缥镇23个村委会已基本上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电话电视等五通。集镇建设成绩斐然、“时光大道”的建成,使蒲缥镇集镇面貌 焕然一新。并涌现出了方家寨、马街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田水利建设热火朝天,国家立项“红岩”水库的开工建设,使蒲缥镇上万亩田地年年丰收在望。

到2007年底,全镇共建成 沼气池2000多口,并结合进行改厨改圈,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链条,改善农村用能结构,促进种植、养殖业生产发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蒲缥镇有中学两所,其中完中一所。小学校48所,在校小学教师212人,小学生5026人;在校初中生2175人。9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

据史料记载:清 雍正十二年,永昌知府严宗喆、知县张福旭设立义学于蒲缥太平寺。此举乃开蒲缥地方教育之先河。至光绪、宣统年间,私塾、蒙馆已较普遍。主要设于太平寺、财神庙、老会馆、塘子寺等处。较为著名的塾师有张俊、丁绂、龙德、李连臣、侯秉璋、杨毓铣、徐从先等。民国建立,废科举、兴新学,民国二年,成立蒲缥第一所初等小学于老会馆。至民国七年,已有初等小学五所。 民国十年成立蒲缥第一所高、初两等小学于财神庙。民国二十二年成立搌堃女子高、初两级小学于太平寺。民国二十九年,设立中心国民学校。至民国三十七年,蒲缥共有中心国民学校五所,保国民学校二十所,在校生共1238人。

民国时期,蒲缥就开始有戏帮子,有名气的当时有陶正清(外号陶花脸)、赵小魁(外号草上飞,武功好),张辅廷、胡余久,熊希一等人。当时没有组团,蒲缥唱戏多在春节,从年三十唱到年初三,另一个时间是农历五月十八土地庙唱戏,大多是当地帮子去 昆明或保山请来唱,瞧戏的群众也很多。滇戏戏目有:白蛇传全本、秦香莲全本、男斩子、五台会兄、女斩子、狮子楼、鼓滚刘封、牛皋扯旨、烤火下山、借亲配、芦花荡、八义图。蒲缥人受京滇戏的熏陶,至今民间还有一些戏迷和会唱京、滇戏的人。

蒲缥镇内的矿藏资源丰富、矿质颇佳。前清时曾大量开采,现交通便利,可再行开采。蒲缥镇有温泉五处,冷泉四处;有传说中诸葛武侯南征时火烧藤甲兵的盘蛇谷,哑泉;有出土了“蒲缥人” 化石的史前文化遗址,现属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有古驿道、 庙宇、祖祠及名人梁金山故居等古代建筑,有奥陶纪、志留纪、寒武经地质化石。特别是蒲缥老街子的街道、民房建筑、古庙宇建筑从整体上都保存的很完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梁金山、彭蓂、徐进等众多历史名人。蒲缥镇现已被评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塘子沟遗址发现于1975年,面积2136 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0.2—0.9米,1987年由云南省考古专家张兴永教授和保山地区博物馆副研究员李枝彩带队的省、地、市联合考古队正式发掘,发掘后发现分属四个个体的七件人类化石及大批同期的打制石器,磨制骨角器,哺乳动物化石、火塘、火坑、拴动物石孔等生产生活 遗址。这些遗存经测定时代迄今约8000年,为研究滇西地区的早期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

位于蒲缥镇塘子沟村,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侯氏原为山西省汾洲府平尧县弯柳树村石板寨人,洪武初年来滇戍边,三世祖迁至蒲缥,即盖祠堂供奉祖先,至今已20余代。祠堂由正殿、两厢、凉亭、荷花池塘、山门、围墙组成,坐北朝南,分上下两台。上台比下台高1.6米,上台正堂,高6.2米,面阔11.35米,进深6.2米;东耳房高4.6米,面阔6米,进深3米;东西厢房对称,西阔10.3米,进深5米;下台系一 温泉荷池,池中有一亭,立于池中石砌台面上,荷池面积170平方米,池周为2米宽的路,再外是祠的正门,周有围墙,总占地面积929平方米(1.4亩)。该祠是蒲缥镇现存较完整的宗族家庙。对了解明代以来汉民族的迁徙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8月公布为保山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蛇谷在蒲缥打板箐,两山壁立,只容一人一骑。相传为诸葛亮南征时,火烧藤甲兵的地方。如今此地仍然草木不生,沿山色赤。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在游览考察保山时,亦至此地,认为盘蛇谷之险为全滇第一,其述为东西两崖,央成一线,俱摩云夹日。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缘于上,麈壁摭崖,排齿而北……有碑依南山之崖,题曰:‘此古盘蛇谷’,乃诸葛武侯烧藤甲兵处,然后信此险之真冠滇南也”。

蒲缥镇寺馆庙宇很多, 宗教祭祀活动很频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些寺院多数用于办小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文昌宫、塘子寺又重新恢复香火。每到初一、十五日当地群众到寺院烧香拜佛,特别是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天人数可达上万人次

周边政府机关

隆阳区蒲缥镇马家寨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周边小学

蒲缥小学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小学(320国道南)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蒲缥小学(320国道南)

周边乡镇

蒲缥镇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