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乡

何元乡 何元乡地理 何元乡介绍 何元乡发展建设 何元乡农村经济 何元乡人口卫生 何元乡人文地理 何元乡降水温度 何元乡水利设施 何元乡基础设施 何元乡招商引资 何元乡新农村建设规划


何元乡于1963年2月成立西强公社,1988年2月撤区成立何元乡人民政府,地处 施甸县西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东与甸阳镇、仁和镇接壤,南与万兴乡毗邻,北与等子乡以河为界,西与龙陵县隔 怒江相望。何元乡位于 施甸县城西部山区,距县城17公里,地处东经99。20'49"—99。23'18",北纬24。25'26"—24。38'55"。东接甸阳镇,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北与太平镇、由旺镇相邻,是一个山区农业乡。地处施甸县西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由于受怒江低热河谷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立体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肥沃的土壤,丰沛的雨量, 亚热带与 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农副产品质量上乘,故有“西山晒烟、辣椒之乡”的美誉。烤烟、甘蔗、辣椒、反季蔬菜、畜牧是何元乡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林地8....

详情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所有城乡结合区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介绍

何元乡于1963年2月成立西强公社,1988年2月撤区成立何元乡人民政府,地处 施甸县西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东与甸阳镇、仁和镇接壤,南与万兴乡毗邻,北与等子乡以河为界,西与龙陵县隔 怒江相望。

何元乡位于 施甸县城西部山区,距县城17公里,地处东经99。20'49"—99。

23'18",北纬24。25'26"—24。38'55"。东接甸阳镇,西隔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北与太平镇、由旺镇相邻,是一个山区农业乡。

地处施甸县西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公里。由于受怒江低热河谷的影响,具有典型的立体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肥沃的土壤,丰沛的雨量, 亚热带与 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农副产品质量上乘,故有“西山晒烟、辣椒之乡”的美誉。烤烟、甘蔗、辣椒、反季

蔬菜、畜牧是何元乡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

林地8.05万亩,森林覆盖率27.3%。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汞矿、铁矿,莽王红大理石、五彩石、石灰石等。大寨门 古生物化石、何元村西边塘古海洋动物化石吸引中外考古专家到此考察。

全乡生产总值3435万元,粮食总产519万公斤,人均产粮421公斤。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乡各村。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村人人享有初级保健,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

截止2006年底,该乡已实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现辖:9个行政村(何元、莽王、王家庄、石头寨、李为地、大仆寨、组军门、大坡脚、大寨门),52个自然村,80个村民小组,农户数3417户。

何元,原为人名,施甸坝何家村人。本人于明末崇祯十一年(1683),从施甸何家村搬迁至何元乡何家寨居住,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而改乡名为何元。

何元乡

何元乡2006年农村经济收入4621.5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67.82万元,占总

收入44.7的%;畜牧业收入1814.41万元,占总收入的3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907头,肉牛396头,肉羊211头),林业收入199.7万元,占总收入4.3%,第二三产业收入310.9万元,占总收入6.7%,工资性收入194.8万元,占总收入4.2%。 农民人均纯收入158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 养殖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172.2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14人(占劳动力的8.1%),在省内务工368人,到省外务工546人。

何元乡常住人口16468人(2017年),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为彝、佤、傈僳、独龙、景颇、布朗、纳西、白族。

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390人,参合率86.7%;享受低保1020人。有乡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9人,建筑面积922.44m2,设有病床8张,X光机1台,黑白B超机1台。全乡设有9个村卫生室,乡村医生23人。乡内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生活排水设施2个。

何元乡位于施甸县城西部山区17公里处。东与甸阳镇接壤,西和等子乡交界并隔

怒江与龙陵县相望,南跟万兴乡和甸阳镇菖蒲塘办事处为邻,北与由旺镇大秧田和仁和乡相依,总面积138平方千米。元代为土司辖地,明代属归仁乡,隶施甸长官司。嘉靖三年(1524)隶属保山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隶永昌府分防施甸巡政厅。民国时期属保山县第五区归仁乡。1950年设西强公社。1963年初隶属施甸县,1980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何元公社,1984年4月设何元区。1988年3月设何元乡,1994年4月前,乡人民政府驻何元寨,故名。现辖何元、莽王、石头寨、王家庄、李为地、大仆寨、组军门、大坡脚、大寨门9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80个村民小组。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为 彝族。

全乡地处怒江东岸,山势东高西低,山脉多呈南北走向,南北最大纵长16公里,东西最宽12公里。主要山峰有大尖山、长箐山、岩子脚山等,大尖山海拔2354.3米,是境内最高峰。由于受地形特征及怒江热气流影响,气候属立体型气候。李为地、大仆寨一带为亚热带,大寨门一带属冷带,其余为温带,转换界线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仅为3℃。年平均降水量为1040毫米。

水利设施有上寨水库、栗子园水库、秧草塘水库等,总库容为317万立方米。境内主

要河流有莽城河、何元河、莽王河等,皆由西北向西南流入施甸河而注入怒江,主要树种为云南松,经济林木主要有茶、核桃、花椒等。耕地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辣椒、花生、葵花籽、晾晒烟等。乡内大寨门、大歇厂一带有大量古代无脊椎动物化石,被确定为全球目前保存完整的泥盆二叠纪地质。

乡内有娲妮澡塘,不同的水质、不同的颜色,及其医疗价值吸引着远方的客人,胃病、风湿病、皮肤病、黄水疮的相继治愈让它闻名遐迩;乡境内有铁矿、雌雄黄、汞矿等,曾在组军门建有“六一四”水银厂。

乡内有滇西抗战时期的战壕、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台坡碉堡位于何元乡人民政府驻地20公里处攀枝花渡口,地处王家庄村攀枝花自然村,海拔660米。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11月,永昌参将邓子龙镇守姚关围歼缅军主力,敌军残部向攀枝花渡口溃逃。据历史记载,攀枝花渡口之战,是 邓子龙抗缅战役中的东线第一战役胜利结束之地。

攀枝花渡口在抗战时期的一九四二年成立“攀枝花抗日军民合作站”,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攀枝花渡口作为著名的松山战役的第一线,配合抗日远征军第88师,新编28师抗击日本人侵略者,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何元乡

截止2006年底,何元乡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乡有1973户通自来水,有1444户饮用井水,有93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7.4%)。有3414户通电,有6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数19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9.9%、1.8%和5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46户(分别占总数的58.8%和48.2%)。

乡到县道路为弹石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乡内主要干道为未硬化路面。距离县客运车站17公里,建有集贸市场2个。全乡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69辆,摩托车330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867亩,有效灌溉率为15.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586亩,人均拥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7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198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2户;建有小水窖198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1212户。全乡有47个自然村已通 自来水;有5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

全乡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352户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何元乡

积极主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放手发展个私经济。一是全力营造发展环境,消除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束缚和不符合发展要求的做法,不断改进服务,优化政务环境。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凡符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不违反产业政策的行业,都允许民间资本经营。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改进政府服务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保护合法经营,维护公平竞争,坚决治理各种乱罚款、乱摊派行为。

以石材产品开发为工业支撑:一是继续支持江苏王老板,加快建厂速度,尽快投产;二是加快莽王红的市场开发,争取尽快办厂开发;三是支持大寨门、小大山石厂,增加何元青石开发效益;四是进一步规范砂石厂的采伐制度,保证全乡资源得到保护性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依法进行开采。

何元乡

何元乡截止2006年底,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十一五”期间,我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四村”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为主要目标,以“十个有”(人均有一亩基本农田地、有一亩 经济林果;户有一院安居房、有洁净能源和安全饮用水,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有产业化合作组织、有学校及卫生室、文化室,有进村入户硬板路、有团结务实的好班子、有科学民主的好制度)为具体建设内容;以五项骨干产业(粮食、烟草、蔗糖、畜牧、辣椒)为支撑,围绕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等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同步推进。

何元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力争通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全乡90%以上村庄建设成:产业稳步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业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6000元左右的小康村;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5年,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卫生室,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养老、农村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和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文明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村容村貌整洁的生态村;村级党组织坚强有力,村务管理民主规范,社会治安良好,邻居和睦相处的和谐村。

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时期是关键。到2010年,我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阶段性目标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总收入达到5721万元;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总产量达到6706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上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万元左右;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4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林木覆盖率达到40%。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

周边行政单位

施甸县元逊棍捉何乡组军门村为民服务站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庆丰社区教育管理中心 地址:何元乡何元村
何元乡何元村

周边乡镇

何元乡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周边园艺公司

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连花养殖场 地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大坡脚村委会小坡脚二组

周边村庄

何元村 地址:保山市施甸县M二八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