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安乡

碧安乡 碧安乡人口民族 碧安乡地理位置 碧安乡经济发展 碧安乡基础设施 碧安乡主要产业 碧安乡历史沿革 碧安乡教育工作 碧安乡旅游景点


碧安乡是云南省 普洱市景谷 傣族 彝族自治县辖下的一个乡镇。碧安乡距景谷县129公里,是距县城最远的乡,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群山起伏,箐深林密,有独特的漫河天然“海子”麻黑的“独树成林”丙抗的“大硝桐”等自然景观,有珍贵药材龙血树。全乡总面积947平方千米,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394人(2017年),杂居着彝、傣、回、布朗、汉等12种民族。碧安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东面与景谷县益智乡接壤,南面与 思茅市翠云区云仙乡隔小黑江相望,相距40多公里;西面与景谷县勐班乡、澜沧县山水相依,北面与景谷县永平镇相接。全乡海拔最高1984米、最低599米,平均海拔1291.5米。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2005年末,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34万元,比上年增...

详情

碧安乡地名网_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资料简介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介绍

碧安乡是云南省 普洱市景谷 傣族 彝族自治县辖下的一个乡镇。碧安乡距景谷县129公里,是距县城最远的乡,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群山起伏,箐深林密,有独特的漫河天然“海子”麻黑的“独树成林”丙抗的“大硝桐”等自然景观,有珍贵药材龙血树。

全乡总面积947平方千米,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394人(2017年),杂居着彝、傣、回、布朗、汉等12种民族。

碧安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东面与景谷县益智乡接壤,南面与 思茅市翠云区云仙乡隔小黑江相望,相距40多公里;西面与景谷县勐班乡、澜沧县山水相依,北面与景谷县永平镇相接。全乡海拔最高1984米、最低599米,平均海拔1291.5米。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

2005年末,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6%,比2000年增长69.69%;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362万元,与上年持平,比2000年增长11.57%;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收入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3%,是2000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78元,比上年增加3元,比2000年增加42元;金融各项存款达22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7.65%;完成招商引资9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万元;粮食总产量805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有粮308公斤;完成本级财政收入46.56万元;全乡2005年末总人口23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全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碧安乡的农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2003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2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元,人均有粮320公斤。乡级财政收入155.43万元,支出669.41万元,财政自给率23%。粮经种植比例为6:1。

全乡在确保粮食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调调整,初步形成了粮、烟、果、茶协调发展的格局。2003年,粮食总产量8261吨,花生种植3350亩,产量216.1吨;茶叶面积2583亩,产量34.2吨。

在确保粮食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2003年末,全乡畜牧业产值达4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1%。大牲畜存栏14997头,出栏1062头。生猪存栏23028头,出栏6742头,出栏率29.3%。

2003年末,全乡林业产值达1315万元。共完成速生丰产林定植6685亩,退耕还林 1063.4亩,天保工程9715亩,完成经济林果种植150亩,共落实兑现退耕还林粮食75万公斤,造林劳务费191.5万元。共生产松脂7000多吨。

全乡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4所,幼儿园1所,有文化站1个,自发成立文化艺术1个,电视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640户,全乡电视覆盖率达94.62%,有卫生院1所,有村卫生室16个。

(一)土地资源:全乡有耕地面积39311亩,其中:水田14233亩、旱地25078亩,有效灌溉面积8621亩。可机耕面积4906亩(占12%)。

(二)森林资源: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林业用地面积75253公顷,森林覆盖率71.8%,活立木蓄积量646.208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 沼气建设1804口,沼气普及率40%,平均每2.5户拥有1口沼气池。平掌村威远江一带生长着全县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野生植物药材龙血树群落。

(三)矿产资源:主要有 铁矿、 铜矿和 锰矿等,其中铁矿的品位高,储藏量大,仅 澜沧江沿江一带的铁矿潜在储量就达500万吨,含铁量52%,昔本村一带也发现有大量有铜,具体储量还需进一步探测。

1、铁矿开发:乡内铁矿石大多分布在糯扎渡淹没区内,已做好准备工作,计划在糯扎渡电站淹没前尽量多的开采出来,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铜矿开发:已对昔本铜矿进行初步勘探,储量和含铜量都比较可

观。

3、黄栀子和苎麻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黄栀子和苎麻种植,已种植黄栀子17000多亩,苎麻350多亩,投资商 将在碧安乡加建加工厂。2003年,农民种植黄栀子劳务收入费100多万元。

4、蚕桑和 烤烟。已种植蚕桑1651亩,烤烟270亩。

景谷县碧安乡原名碧岭乡,意为碧岭青山,风景秀丽之地。1950年建政时,将勐班的安乐乡划归碧岭乡,两乡各取一个字,故得名 “碧安”。碧安乡政府驻地勐主街,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解放前的碧安是一个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小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区战争时期,是勐主商业最兴旺的时期。当时,勐主镇共有300多户人家,城墙高筑,壁垒森严,各种商行、摊贩星罗棋布,各路马帮络绎不绝;夜间气灯、马灯、煤油灯彻夜通明,非常繁华、热闹。是东出思茅、宁洱,北上镇沅、景谷,西到澜沧、缅宁,南下车佛南的交通要道,也是滇南与缅甸、泰国通商的重要商埠之一。资本在十几万至几十万银元的富商大贾不下一、二十户。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有碧岭小学和碧光中学,附近六顺、澜沧、缅宁许多学子均到这里求学,其繁华富庶在思普区所罕见,被誉为迤南的 “小昆明”。

碧安的昨天有过辉煌的历史,是原思普区地下党和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47年中共地下党派何宏年到达勐主开展地下工作, 1948年6月景谷勐主成立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11月2日中共归侨党组第一批回国人员到达勐主,与勐主支部共同领导开辟景澜六一带地区工作,成立普光部队,形成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到1949年将部队编入二纵队建制,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和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当时被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

碧光中学。碧光中学是1945年以罗正明为主创办的私立中学,解放前一度成为思普地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学校于1945~1949年间共办了6个班,学员300多人,革命活动期间创办《五日消息》报,举办干训班,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解放后(1950年)转为公办学校。碧光中学大部份学生于1949年秋参加了革命,曾以民主进步轰动享誉思普地区。1988年11月被景谷县人民政府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光中学所在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它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圣地,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回族 清真寺。位于景谷县碧安乡上寨村回族寨。始建于道光以前,光绪14年重建,后于文革期间被毁,1993年再次重建。清真寺有大殿1间,教室和学员宿舍2间,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属古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主要用于回族村民传教(《古兰经》)和礼拜,具有较为浓厚的伊斯兰教风韵。

三友桥。位于勐主西面老街脚,是以前通往勐班的一座重要桥梁。桥长6.5米,宽5米,属石墩木面瓦屋顶桥,两侧设木栏长凳。1948勐主富商林直中、陶仕彦、陈耀武3人合资兴建,故名三友桥。陶仕彦于桥上题诗一首:“谁将河流修为桥,林陈陶姓三结交;水有沅头通一夜,人从六口放步跑。亭中长椅相对列,座上游客细语滔,游客欢谈言不尽,眼看明月转家遥。”舒东成撰楹联:“盯看碧岭青山多乐趣,远观闲云流水解闲愁。”
  

独树成林。位于碧安乡勐主街以东15公里处的麻黑彝家山寨。树龄已近千年,由独树长成茂盛的榕树林,其枝干竟有54株之多,围着主干在生长。在5~10米多高的枝干上,又长出不计其数的枝条,直垂地上,如此重重叠叠,长成了密密麻麻的榕树林,生机盎然,秀丽多姿。

周边行政单位

景谷县碧安乡财政所 地址: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门路1号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木材检查站 地址: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公益林管理站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县道J35南)

周边政府机关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窑房村民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中国邮政东南50米(县道J35北)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碧安乡平掌村民委员会 地址: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周边乡镇

碧安乡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