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乡
保和乡 保和乡概况 保和乡沿革 保和乡人口民族 保和乡经济概况
该乡位于市南部,距市区32公里,地处东经102°50′至103°06′,北纬23°09′至23°17′之间,海拔170米――2389米。东部与 卡房镇相连,南与元阳县隔河相望,西接 贾沙乡,北抵 锡城镇。辖区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保和乡地势高低悬殊、气温特异,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区域,各式岩洞星罗棋布,地表怪石林立,石灰岩结构地质较广。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夏秋高山雨量偏多,冬春常干旱缺水,半山及红河沿岸一带雨量偏少,但水源较充裕,气候温和,适宜各种作物生产。保和乡位于个旧市西南部,东经102°50′至103°06′,北纬23°09′至23°17′之间。东南部与卡房镇相连,西与元阳县隔河相望,北与贾沙乡、锡城镇相毗邻。面积143.7平方千米,人口10752人(2017年),有彝、汉、傣等民族...
详情该乡位于市南部,距市区32公里,地处东经102°50′至103°06′,北纬23°09′至23°17′之间,海拔170米――2389米。东部与 卡房镇相连,南与元阳县隔河相望,西接 贾沙乡,北抵 锡城镇。辖区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保和乡地势高低悬殊、气温特异,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区域,各式岩洞星罗棋布,地表怪石林立,石灰岩结构地质较广。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夏秋高山雨量偏多,冬春常干旱缺水,半山及红河沿岸一带雨量偏少,但水源较充裕,气候温和,适宜各种作物生产。
保和乡位于个旧市西南部,东经102°50′至103°06′,北纬23°09′至23°17′之间。东南部与卡房镇相连,西与元阳县隔河相望,北与贾沙乡、锡城镇相毗邻。面积143.7平方千米,人口10752人(2017年),有彝、汉、傣等民族。辖保和、莫贾、核桃寨、木花果、斐贾、白巫山6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保和,距市区17千米。
地处山区,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最高海拔2389米,最低170米。红河流经乡境南缘,其支流火把冲河、普洒河流经境内。矿藏有铜、锌等。有市乡公路连接昆(明)那(发)、阿(土)河(口)公路。
1950年分属个旧市上方区和民新区,1958年分属卡房公社和贾沙公社,1971年由贾沙公社划出保和、莫贾、核桃寨、木花果4个大队和卡房公社划出斐贾、白巫山2个大队组建保和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1997年,面积143.7平方千米,人口1.1万,其中彝族占72.4%,汉族占23%,乡政府驻保和村,辖保和、莫贾、核桃寨、木花果、斐贾、白巫山6个行政村。2017年,面积14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52人。
[邮编]661006 [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 [2006年代码]532501203:~201保和村 ~202莫贾村 ~203核桃寨村 ~204木花果村 ~205斐贾村 ~206白巫山村
全乡辖6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总户数27 75户常住人口10752人(2017年)。千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彝、汉两种民族。
至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600万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农业总产值8060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经济总收入4509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1614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59.22万元,比上年增长7.48%;地方财政支出349.79万元,比上年增长25.27%。金融部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6%;贷款发放577万元,比上年增长31%。2005年,全乡有乡镇企业6户,从业人员96人,乡镇企业总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工业总产值90万元,比上年增长2%,上交税金10万元。有个体工商户40户,从业人员196人。注册资金1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累计发放贷款577万元,收回贷款640万元,年内参保险132人,累计收取保险费11.2万元。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大埔县百侯镇外出党员广州支部委员会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保和村委会
周边乡镇
保和乡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
周边村庄
保和村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村
冷墩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冷墩
斐苦
地址: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
梨花寨
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梨大段
保山寨
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