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崩乡

背崩乡 背崩乡历史沿革 背崩乡行政区划 背崩乡地理环境 背崩乡人口民族 背崩乡自然资源 背崩乡基础设施建设 背崩乡农业经济 背崩乡文化教育事业 背崩乡医疗卫生事业 背崩乡背夫历史 背崩乡公路建设 背崩乡金融服务 背崩乡精神文明建设 背崩乡民俗风情 背崩乡风景名胜 背崩乡特产与美食 背崩乡模范营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辖乡,辖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背崩村。位于县城南部28公里处雅鲁藏布江两岸,东北部与墨脱镇相连,西北部与德兴乡连,南以更邦拉山口与印占区接壤,西与米林县毗邻。全乡最高海拔3260米,最低海拔400米。年平均气温16度,全乡无霜期365天,年降水量2500毫米至3900毫米。处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印度洋水气大通道,属亚热带气候,有 热带雨林,雨水充沛。总人口2540人(2017)。背崩乡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乌木、藤竹等名贵树种;有多种自治区级、国家级、CITES国际级重点保护动物,例如 孟加拉虎、 黑熊、 野牛、 蟒蛇、 脆蛇等。境内有布裙湖风景保护区、德阳沟羚羊保护区、 汗密瀑布等风景名胜。历史上背崩乡去米林县 派镇因 多雄拉山口大雪封山9个月而与长期交通不便,201...

详情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所有特殊区域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介绍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辖乡,辖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地背崩村。

位于县城南部28公里处雅鲁藏布江两岸,东北部与墨脱镇相连,西北部与德兴乡连,南以更邦拉山口与印占区接壤,西与米林县毗邻。

全乡最高海拔3260米,最低海拔400米。年平均气温16度,全乡无霜期365天,年降水量2500毫米至3900毫米。

处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印度洋水气大通道,属亚热带气候,有 热带雨林,雨水充沛。

总人口2540人(2017)。

背崩乡自然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乌木、藤竹等名贵树种;有多种自治区级、国家级、CITES国际级重点保护动物,例如 孟加拉虎、 黑熊、 野牛、 蟒蛇、 脆蛇等。境内有布裙湖风景保护区、德阳沟羚羊保护区、 汗密瀑布等风景名胜。

历史上背崩乡去米林县 派镇因 多雄拉山口大雪封山9个月而与长期交通不便,2014—2018年修建 派墨公路,开始新的交通时代。向西有便道 崩西线。

德尔贡村田地占 墨脱县(中国控制区)耕地的五分之一。

1881年,(清光绪七年), 波密土王扎布·索南坚央在白玛岗的地东设立 地东宗(类似于现在的县,后改为墨脱宗),今背崩乡范围内属 地东宗管辖。

1931年(民国二十年),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辖包括墨脱在内的原波密土王统治的地区,将墨脱一分为三,把墨脱地区、金珠地区和帮辛地区分给拉萨的 色拉寺、波密的松宗寺和倾多寺,由各寺派出宗本进行管理,色拉寺在墨脱地区设立墨脱宗,今背崩乡范围属墨脱宗管辖,直至1962年。

原为背崩区,1988年后改乡。

背崩乡曾在 地东宗(县)的中心区域, 乡政府——白色房子 (3张) 治所在 地东村,现在靠近印度控制线。1881年西藏地方政府在 地东村设立(今墨脱县境内三宗之一的)地东宗(县),1919年搬到现墨脱县城所在地,改名为墨脱宗。

背景:今 墨脱县范围内曾有三个宗(县), 宗本(县长)由波密土王或拉萨方面任命当地头人担任。 金珠宗是最早设立的宗(县),治所现在设有 格当乡。另外两个是地东宗和嘎朗央宗。 地东宗治所在今墨脱县靠近 麦克马洪线的地东村。 嘎朗央宗1905年设在地东村的下游的阿米、吉刀两村,现在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度实际控制区内。阿米、吉刀现已成较大的居民点。在雅鲁藏布江边平缓处,印度开辟了一个简易军用机场,跑道大约长1.3公里,海拔高度471米。因为离实际控制线比较近,这个机场大概主要用于印度驻当地军队的后勤补给,而不是空战。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辖乡,乡政府驻地背崩村。辖 背崩村、 江新村、 格林村、 德尔贡村、 阿苍村、 波东村、 巴登村、 地东村、 西让村9个行政村。有巴羊村和崩过村等自然村。

特殊情况: 更仁村是自然村还是新建的行政村?

更仁村(在Kepang La—— 更巴拉山的北麓),是最远的:地图上有标识,而且2012年新闻《为“雪域孤岛”筑起生命走廊 ——记连续18年为西藏墨脱送医送药的解放军第115医院(上)》“一条路,走了18年,从未有人退缩,只要群众有需要,脚下的路就延伸到哪里”节,报道说【“走到更仁村,肉要掉十斤。”更仁村是离墨脱县城最远的村庄,被称为“孤岛中的孤岛”,100多公里的路程,囊括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险境。尽管路途艰辛,巡诊队员却从来没把这个村庄遗忘。18年的接力“送医送药送健康”,使该村的人均寿命从20年前的45岁延长到如今的56岁】。

更仁区域,山南是印度控制区,山北是中国控制区。中国控制区里的 更仁村以前是自然村,行政上属于 西让村(希让村)。

位于县城南部28公里处雅鲁藏布江两岸,东北部与墨脱镇相连,西北部与德兴乡连,南以更邦拉山口与印占区接壤,西与米林县毗邻。 属边境乡。

各行政村位于雅江东岸的有 背崩村、 江新村、 格林村、 德尔贡村,位于雅江西方岸的有 阿苍村、 波东村、 巴登村、 地东村、 西让村(有的地图上标识为希让村,异于印控区水木河附近的那个南方西让村)。村落大多沿雅鲁藏布江分布在山腰上,分布较为分散, 西让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2.43公里。

全乡最高海拔3260米,最低海拔400米。年平均气温16度,全乡无霜期365天,年降水量2500毫米至3900毫米。

处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印度洋水气大通道,属亚热带气候,有 热带雨林,雨水充沛。

墨脱半年雨季,这里看山总有白云缭绕、看水总是雾气蒸腾,就连那些散落在坡地上的民居也如同披上了一层薄纱,木楼炊烟时隐时现。

清晨的背崩乡恬淡、寂静,由于四周都是高山大川,海拔只有700米的背崩是青藏高原上少有的一块低洼地,特殊的环境使这里几乎天天下雨,云蒸霞蔚是这里的常态。

在群山耸立的墨脱县, 德尔贡村所在盆地,是相当罕见的较大平地。

德尔贡村田地占 墨脱县(中国控制区)耕地的五分之一。

背崩乡是 门巴族大乡。

据说门巴人是300年前从不丹迁徙到墨脱的外来族群,来到墨脱后他们先是在白马岗落脚(即现在的墨脱县城),然后又逐渐在背崩开辟出自己的新家园。门巴人占据了墨脱相对宜居的谷地,而原来的主人珞巴人却都退居于山坡。与贵州的苗族人多居河畔,而侗族人多居山上相似。

2000年,背崩乡共有2138人。

2007年,背崩乡有农业人口329户,2042人,基本上是门巴族。

2016年12月,全乡人口490户2371人,主要为门巴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9.2%。

总人口2540人(2017)。

背崩乡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森林资源较为富庶,

除了数十种名贵的兰花外,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乌木、藤竹等名贵树种;而且拥有多种自治区级、国家级、CITES国际级重点保护动物,例如孟加拉虎、黑熊、野牛、蟒蛇、脆蛇等。

背崩乡风景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有跨雅鲁藏布江解放大桥、汗密叠层瀑布、汗密高山草甸、老虎嘴瀑布、地东天然水窖洞、千年云冷杉原始森林、布裙湖风景区等。文化历史 遗迹有马尼翁老县城旧址,而且背崩乡主要居民为门巴族,具有独特的门巴风情。

1963年10月,位于背崩乡的墨脱县第一座钢索大桥——解放大桥(人马吊桥)竣工。

2008年,墨脱县城至背崩乡公路建成通车(土路面)。

2016年4月1日,背崩乡西让公路开工,全长11.8公里,总投资3888.3万元。预计2018年4月完工。

2016年4月22日,背崩乡江新村公路改建工程开标,中标金额:¥2283.696万元,路线全长9.501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硬化土路肩2×0.5米。路面结构形式为“路基+15cm厚天然砂砾垫层+20cm厚C30砼路面”。

2016年4月29日,墨脱县城至背崩乡公路改扩建工程开标,

中标金额:¥7444.57万元,路线全长23.495公里,按四级公路建设,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路肩(2×0.5米)为C20砼硬化土路肩,路面结构为“路基+15cm天然砂砾+20cm厚C30砼路面”。

2017年01月,背崩乡至地东村公路完工,全长9.4公里,四级砂石公路,总投资14000万元,解决了背崩乡地东村108户597人的通行问题。

2017年01月,背崩环村硬化项目完工,项目全长1.2公里,总投资281万元。

2006年8月之前,全乡靠1部“十五”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

2006年8月,墨脱县背崩乡开通无线市话,真正结束了背崩乡不通电话的历史。

2009年8月底,背崩乡中国电信通信光缆传输工程竣工,天翼3G同步落地。

2016年上半年,背崩乡完成中国移动宽带资源覆盖。

2014年6月,背崩乡满仓水渠开工,新建水渠1400米,总投资42万元,2014年9月通过验收。

2015年11月,背崩乡小学教师周转房和附属幼儿园工程通过验收,总投资595.98万元,总建筑面积1219.96平方米。

2016年8月,背崩乡供水工程开工,投资718.79万元。

2017年5月6日,墨脱县背崩乡自动雨量站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

2017年6月6日,墨脱县背崩乡小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布施工招标公告,建设内容包括公厕、混合车道、人行道、挡土墙、安全设施、排水沟、给排水管网、照明工程等。计划工期:240日历天。

2017年6月26日,墨脱县人民法院背崩中心人民法庭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中标价为296.44万元。

2017年8月30日,墨脱县背崩乡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开工,项目包括管理用房51.42平方米、大门1座、纪念碑1座、围墙工程110.72米、墓碑21套、附属工程、设备购置等。

2017年10月1日,墨脱县背崩村小康村、墨脱县背崩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墨脱县农产品展销中心3个工程项目同时在背崩乡开工,总投资2980万元,占地面积15303.6平方米,总建筑约5392平方米,硬化道路1500平方米,园林绿化1544平方米。

2018年7月,正在实施背崩乡完小足球场、围墙、教职工之家建设项目。

2019年5月26日,背崩乡雅鲁藏布母亲广场项目全部竣工,总投资2980万元。该项目含以下子工程,1、墨脱县农产品展销中心项目。2、背崩乡背崩村小康村建设项目。3、背崩乡背崩村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

背崩乡的主要产业是农业,由于受自然和地理等条件的制约,仍沿袭着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2007年,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4446.61亩,农作物总产量245.6万斤。

背崩乡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蔓稼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甘蔗、柠檬、柑橘等,但目前经济作物种植尚未形成规模,仍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全乡农牧民的现金收入主要靠背运物资和乡政府让群众积极参与的大小工程建设。

2013年,背崩乡试种木瓜。

2013年12月,背崩乡阿苍荔枝种植基地开工,种植荔枝苗1710棵,种植面积20亩,总投资30万元,2014年9月通过验收。

止2015年5月,2011年以来,背崩乡实施了投资40万元的江新村辣椒种植项目、投资32万元的背崩乡低收入温室项目、投资45万元的阿苍村粮油加工点项目、投资78万元的背崩乡低收入群众养猪项目、投资122万元背崩乡低收入户犏奶牛养殖等项目。

止2017年1月,背崩乡建成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1268亩,其中背崩乡檫曲卡茶园1100亩,是止2017年1月墨脱县面积最大的茶园。

2017年4月,西藏农牧学院在背崩乡江新村邦唐地开展热带作物试种,共试种热带作物30亩。

2016年12月时数据显示:全乡总收入3114.6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936.38元,人均现金收入6732.56元,粮油总产量1153.06吨。全乡共计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251人,贫困发生率10.56%。

背崩乡内设有一所完全小学(上海造币厂希望小学,《陈正:背一座学校过雪山》介绍:以前背崩的小学只有3个年级,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转到八一镇读书,但假期来回翻越多雄拉山口的路上危险,陈正老人返回上海开始募捐,于1998年在背崩修建了完小),而且在三个村设有教学点,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1%。背崩乡小学的门口有两块牌子:“背崩乡完全小学”、“背崩乡上海印钞厂希望小学”。

1976年1月12日,背崩乡完全小学的前身——背崩村民办学校正式成立。任课教师一名(现任校长:仁青罗布),在校生25人,学校占地面积为3480平方米。校舍面积70平方米(30平方米的教室、4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各一间,均为竹木结构),这些简易的教学设施供背崩村、江新村、格林村的适龄儿童学习。 1979年,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进行了简单的扩建,对教室和学生宿舍进行维修,用纯粹的木板结构代替了原有的竹木结构。任课教师两名(现任校长:仁青罗布和现任县教育局局长:桑阿曲杰),在校生30人。
  1983年“背崩村公办学校”正式改为“背崩区公办小学”,任课教师有3名(仁青罗布、白玛拉姆—现任县工会副主任、旺前罗布—现任德兴乡完全小学校长),在校生51人,开设一至三年级三个班进行教学。
  1987年政府投资对学校校舍进行较大规模的修缮,新修了石头结构的教室三间和学生宿舍四间,建筑面积达202.6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达6336平方米。任课教师有4名,学生73人,开设了一至三年级进行教学。
  1998年,上海印钞厂的离休老干部陈正先生以79岁的高龄“心系背崩小学”不畏艰难险阻,千里迢迢,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的多雄拉雪山,奔赴墨脱背崩乡实地考察,在了解了“背崩区公办小学”的实际情况后,积极妥善地协调各部门,集中各方力量,为学校集资筹款,世人称之为“七十老翁学愚公,身背学校翻雪山”。上海印钞厂最后决定在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创建第一个希望小学——“背崩乡上海印钞厂希望小学”。他们无私捐助60万修建了教师宿舍、伙房和教室,建筑面积达1019.6 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和各方面条件。当时学校在校生132人,任课教师9名,开设一至五年级进行教学。
  2005年,国家投资新建了两层教学主楼一栋和学生食堂一栋,建筑面积是964.14平方米。今年,我校学生宿舍楼现已建成,交付使用,我校建筑面积达到2178.26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住校生的居住条件。我校总占地面积10006平方米,在校生共有337名,住校生共有261人,少先队员共有233名。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更加促进了我校教育工作的发展。我校现有正式教员有24名(含部队支教教员1名),职工4名,生活老师2名,其中教师党员9名,教工团员16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在1999年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3年荣获“先进团支部”;2004年荣获“教育统计工作二等奖”;2005年荣获“双年度升学率第一名”;2006年荣获“校园平安建设奖”和“教育质量第三名”;2007年荣获校园环境卫生集体;奖2008年被墨脱县政府评为“校园环境卫生集体二等奖”、“创建平安校园先进集体奖”和“信息报送集体二等奖” ;2009年被墨脱县教育局评为“信息报送集体三等奖”;2009年被墨脱县人民政府评为“普九先进集体奖”。

2015年5月,西藏人保公司向背崩乡中心小学捐赠12台台式电脑。

2015年5月,背崩乡完小学有学生228名。

2017年10月11日,背崩乡小学附设幼儿园儿童之家正式挂牌。

2016年1月15日,背崩乡中心小学开展法制宣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如何学会学法、懂法、守法和自我保护的法制教育。

2016年5月31日,背崩乡中心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 “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2015年5月,墨脱县援墨工作队组织25名医务人员到背崩乡开展了“健康直通车”医疗义诊活动,共诊治患者160余人,免费发放药物价值3500元。

2015年,背崩乡9个行政村共计村医18人,每村2名村医。

2015年12月,背崩乡卫生院组织9个行政村的村医进行第二批专业培训,培训期1个月,培训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计划免疫等疾病预防进行专业培训。

2016年10月,墨脱县疾控中心实施一对一帮扶背崩乡卫生院,对业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并出资6840元为背崩乡卫生院配备免疫接种摩托车一辆,解决进村开展计划免疫交通问题。

2017年8月,背崩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到辖区9个行政村开展包虫病、疟疾联合巡回义诊,讲解包虫病预防等相关知识,发放包虫病宣传手册472份,疟疾宣传手册208份,蚊帐429个,疟疾健康包349盒,蚊香226盒,并发放价值17900元的义诊药品,惠及472户家庭。

因为高山群立,历史上墨脱人们靠人背马驮运输物资。生死墨脱路是长期历史。背夫群体是背崩历史的一部分,不限于派墨线(在修建 派墨公路)。

墨脱背夫和高山向导很像,都是背着沉重的东西,走在一般人认为很危险的地方如履平地,但是也不时遭遇危险,有时不能避免路上的暴风雪、塌方。

烂通时期:历史上背崩乡去 米林县 派镇因 多雄拉山口大雪封山9个月而与长期交通不便,

人背马驮,特殊困难时期的运输只能依靠高原型直升机(美国制造的黑鹰直升机和俄罗斯制造的米格直升机)。 扎墨公路2013年底正式通车之前的2009年已经开始重新修复,2010年上半年已经修复了很多塌方区,开始“烂通”(低于粗通,墨脱—波密常常断路,即便是在情况较好的某些时期也要跑十来个小时而且路途风险很高,司机和乘客都是冒生命之险的),墨脱境内也是烂通状态。

拓宽路道:墨脱镇—背崩乡的“猎人便道”历史上很危险,有的地方只能放进一个脚印,努力地攀过去以防滑落下面的雅江,形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后来修建简易路,炸掉了一些拦路段岩石才拓宽路道,能马马虎虎过车,2010年时还是简易的土路,雨季随时会出现塌方,路况极其差;路面3米宽,路基坑坑洼洼,一边是陡峭的雅江峡谷,甚是惊险。2016年投资七千多万改扩建,性质是边防公路,建设规模: 该项目路线全长23.5公里,按 四级公路建设,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等等。

村村通工程连续推进:据医疗队背崩乡巡回义诊2010年2月博客《背崩乡之行(一)》的记载“车子前行了一个半小时

,过了西让村,很快到了西贡桥道路维护队所在地”,则2010年之前的无等级毛路已通西让村(也可能是弄错地名了),后来是改扩建工程。2016年12月12日背崩至(江北)地东边防公路达到全线贯通,此后会推进到西让村。2016年背崩—(江南的江边)江新村的公路改建。背崩村—(江南的山后)格林村—得尔贡村的公路步步推进。

雨季里的墨脱路上出现塌方和路障都是常有的事,可能大树倒下拦路,因此有的车子预备门巴“琼旺”刀以砍断树干以通行,充当临时护路者。

其它:

派墨线重要,2014—2018年修建第一条 派墨公路,到这里的,西向开始新的交通时代,改变 扎墨公路的局限。向西还有便道 崩西线。

背崩—地东边防公路:以前的解放大桥是人行道,2016年5月28日随着最后一幅桥面混凝土浇筑完毕,背崩雅鲁藏布公路大桥正式建成,为墨脱地区最大的双车道混凝土悬索桥。它成为了墨脱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是派墨农村公路到背崩江东的公路大桥。

至2016年12月,仅有背崩村、江新村、格林村和 地东村(刚刚粗通)4个行政村通公路,其余西让村、阿仓村、波东村、巴登村和德尔贡村5个行政村必须攀山越岭徒步前往。

2015年3月10日农行墨脱县背崩支行正式对外营业,全部业务实现上线联网,填补了墨脱农行空白基层营业网点的历史。

2016年10月,墨脱县民间艺术团全体演职人员赴背崩乡背崩村、地东村、地东村等地、为当地干部职工、农牧民群众、驻地官兵开展“文艺八进”演出,共有800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

2017年8月22日,背崩乡开展“讲文明爱生活建设和谐文明幸福家园”文艺汇演。参演人员共计 212人,包括村干部、在读学生、农牧民党员及群众,现场观众600人。

2018年4月5日,背崩乡全体干部职工、乡小学、驻背崩部队官兵、群众代表等108人在墨脱县背崩乡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

2018年6月20日,背崩乡组织开展新旧西藏对比主题演讲比赛,全乡干部、乡小学、卫生院、附近村共计22人参加演讲比赛。

吊脚楼

背崩是墨脱门巴族吊脚楼民居最集中的地方。尽管现在木楼的屋顶多被铁皮和破钢材料取代,但传统的吊脚楼建筑风格依然存在。

门巴族的吊脚楼结构宽松,封闭的地方少,这是适应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产物,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民居的功能主要为了挡雨而不需要遮风,更需要空气的不断流通来除湿防霉。

门巴民居主屋的火塘。据说在火塘烟熏火燎的作用下,有利于排湿,有利于防止害虫对木材的侵蚀;火塘上还设两层熏烤架,利用热烟烘干柴禾或是除去食物水分,以防虫防霉;火塘一侧多见酒筒和石锅。

门巴村寨的粮仓。与贵州苗族侗族村寨里的建筑有些相似,支柱与仓舍间的圆盘是防老鼠的设施。

境内有布裙湖风景保护区、德阳沟羚羊保护区、 汗密瀑布等风景名胜。

汉密瀑布

汗密瀑布位于墨脱县背崩乡汗密站(看西藏乡镇级行政区划图,汗密其实在 德兴乡)。

瀑布三层相叠,落差高达400米,又名“三叠泉”。第一层是从高入云端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水雾和轰鸣;第二层是从高处的绿树丛中缓缓流出,然后又急速而下;

面宽水急的第三层瀑布斜冲到一巨石上,曲折而泻,

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个个深潭 。

多层瀑布由于落差大,阳光一照,瀑边映出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虹,

将河谷两岸的风光打扮得格外绚丽。

墨脱县背崩乡烈士陵园

背崩乡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建立烈士陵园,2014年第一次进行维修改造,2017年开始第二次施工改造。

至2018年4月,背崩乡烈士陵园有30位烈士。

2018年9月18日,墨脱县在背崩乡烈士陵园举行背崩乡烈士陵园林芝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墨脱石锅

墨脱县旁辛乡(波密县至墨脱县108公里处爬山步行32公里即到)是著名的墨脱石锅原产地,当地人将出自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内侧,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又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悬崖上的“皂石”,用原始的刀具雕凿成锅。

神奇之处

墨脱石甚是传奇,在当地用钢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一旦离开墨脱,石头便坚似钢铁,墨脱石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
  墨脱石锅原料为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质地绵软,石锅以灰褐色、灰巴色为主色调,形状为桶形,厚2-3厘米,规格大小不等,大锅直径大约30厘左右,中等的直径2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10厘米左右,锅底有平底和弧形两类。墨脱石锅可耐2000℃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常食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是用来火锅、汤锅、煮饭、炖肉、煮菜的极佳器具。 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仅七八两个月才能上山采制。上山前需备足两个月的食品和柴火,由于不通公路,制成后用牦牛和马驮下山,放入雅鲁藏布江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石锅含有人体所需的锌、铁、钙、镁等16种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对人体越有益。
  西-史上对石锅烹食特别偏爱,现在布达拉宫还完整保存着松赞干布使用过的石锅。据说历史上-及贵族都有自己专门使用的石锅,著名藏药七十二味珍珠丸核心工艺必须使用此锅熬制(此工艺已经获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功效

墨脱石锅的制作及运输极其不易,石锅具有较好的保温功效,含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地人用此锅炖出的土鸡及各种山野味等食品营养丰富,异香扑鼻。

·门巴竹编

门巴人居住地多树多竹,门隅腹心的达旺一带的竹器编织业比较发达。竹编品中以一种叫“邦穹”的织品最为有名。邦穹需要红、黄、蓝、黑等颜色的几百根细蔑编织,图案是细密多变的几何图案。

·乌木筷子
  

石窝和一把乌木筷子,这是墨脱县唯一能生产加工的商品了。

身处大山深处的墨脱人至今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仍然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维持生计,过着贫穷的日子。用皂石打制的石锅和乌木制成的筷子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运出大山的物品。

·木碗
  

为日常生活重要用品之一。它是用硬木树根或树瘤加工制成,木质细密坚硬,天然花纹古朴美观,具有一定收藏、观赏、实用价值。

·青岗菌

青岗菌是一种味美的食用茵,米林县林区内的青岗树下多有生长,产量较高。成熟期在6-8月份。当地百姓一般将它蘸着辣椒酱生吃,其味香脆可口。据研究,青岗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既味美又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

·青岗菌

青岗菌是一种味美的食用茵,米林县林区内的青岗树下多有生长,产量较高。成熟期在6-8月份。当地百姓一般将它蘸着辣椒酱生吃,其味香脆可口。据研究,青岗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既味美又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

·切玛尔

在-新年的时候,藏族人民家家户户供“切玛尔”,人人都尝“切玛尔”。这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民族风俗习惯。

“切玛尔”装在特制的“钵”中。“钵”是用木板特制的一种长方形的盒子,中间用木板隔开。在“钵”板上刻有多种多样的花和象牙、宝石等图样,有的还刻有月亮和星星。

“钵”的一头盒装有拌好的酥油糌粑,另一头盒装满小麦,都垒成金字塔型,两头顶上插有几根麦子以及青穗,中间插上一朵花或酥油制的“字珠”(美丽的花)。

新年,当你走进藏族群众家时,老阿妈首先向你献“切玛尔”,人就从堆放在“钵”中的“切玛尔”里拿出一点来,并说“扎西德勒”(意思是吉祥如意)。而后再往自己的嘴里放进一点,预祝新春如意,身体健康。

从1962年疾驰墨脱赶走入侵的印度人后( 更巴拉山战役),就一直驻守在背崩的墨脱营。墨脱营营部,离麦克马洪线只有20公里,据说站在山的高处就可以看到印控区的田园。图中的水面是雅鲁藏布江,背崩是这条大河流经我国的最后一个地方,一个多小时后,流速每秒3米的雅江之水就将进入印控区。与正常的边境线不同,麦克马洪线是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屈辱线。麦克马洪线把传统的中印边境线(粗红线)向北推进了100公里。

从1962年起,墨脱营就一直驻扎在背崩,半个世纪来,就是这一批批的可敬军人,在每年有八个月大雪封山、在近似于孤岛的环境中为祖国把守着边疆。

背崩等墨脱县境内以前是原始 猎狩经济, 农耕领域只有产量很低的 鸡爪谷(定日县 陈塘镇也是鸡爪谷),老百姓用它酿酒,没有 水稻。短短数十年,背崩等墨脱县经济社会跨越到现代,墨脱营起了重要作用。

墨脱营的战士从家乡带来水稻等各种作物种子,开垦耕地数百亩,几年后送给居民,并不断提高这里的粮食亩产,使当地人从原始猎狩时代跨越到丰产型农耕时代。墨脱公路通车后,则进一步进入更加高级的经济社会时代。

照片参考:“圣地背崩走墨脱11” 。

周边中学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中学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墨脱镇墨脱村双拥路中学

周边家居建材

背崩乡宏鑫铁艺加工店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派墨公路

周边村民委员会

背崩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

周边银行

农业银行墨脱背崩支行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

周边行政地标

背崩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

周边小学

墨脱县背崩乡小学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

周边医院

背崩乡中心医院 地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派墨公路

周边村庄

西让村 地址:林芝市墨脱县

格林村 地址:林芝市墨脱县
林芝市墨脱县

里戛 地址:林芝市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