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竹镇

司竹镇 司竹乡 司竹镇历史沿革 司竹镇行政区划 司竹镇经济状况 司竹镇特色产业 司竹镇项目建设 司竹镇工作动态 司竹镇风土人情 司竹镇计划生育 司竹镇优抚救济


司竹镇隶属于陕西省 西安市 周至县,位于周至县北部,辖北司竹、龙泉、南淇水、六家、北淇水、油坊头、新庙、马坊、宋家、马村、李旺寨、中合、李家庄、骆驼营、王唐、竹护、红丰、金官、南司竹、阿岔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司竹村,距县城7.5千米。面积33.6平方千米,人口25413人(2017)。西宝公路横贯东西,并支出肖(家村)司(竹)两条公路。秦汉时这里有竹园千亩,竹板宽皮厚,是当时书写文书档案的好材料,因此由国家派官员专门管理。汉代起名司竹监,其驻地名司竹府,即在今乡政府驻地司竹府村。古迹有汉武帝时重筑的长杨宫遗址。建国初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龙泉、南淇水、六家、油坊头、新庙、北淇水、阿岔、马坊、宋家、马村、李王寨、中合、李家庄、骆驼营、王唐、竹户、红丰、金官寨、南司竹、北司...

详情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所有镇乡结合区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介绍

司竹镇隶属于陕西省 西安市 周至县,位于周至县北部,辖北司竹、龙泉、南淇水、六家、北淇水、油坊头、新庙、马坊、宋家、马村、李旺寨、中合、李家庄、骆驼营、王唐、竹护、红丰、金官、南司竹、阿岔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司竹村,距县城7.5千米。面积33.6平方千米,人口25413人(2017)。

西宝公路横贯东西,并支出肖(家村)司(竹)两条公路。秦汉时这里有竹园千亩,竹板宽皮厚,是当时书写文书档案的好材料,因此由国家派官员专门管理。汉代起名司竹监,其驻地名司竹府,即在今乡政府驻地司竹府村。古迹有汉武帝时重筑的长杨宫遗址。

建国初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

辖龙泉、南淇水、六家、油坊头、新庙、北淇水、阿岔、马坊、宋家、马村、李王寨、中合、李家庄、骆驼营、王唐、竹户、红丰、金官寨、南司竹、北司竹20个行政村。2011年撤乡设镇。

司竹乡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当地实际,将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主产区集中。2008年,在水草丰盛的西南片红丰等村,形成以养殖秦川牛为主的养殖业。在中部猕猴桃优生区油坊头、龙泉等村,以“西安万亩绿色猕猴桃”项目为依托,形成了猕猴桃精品园5000亩。在东北片阿岔村等村,形成了以种植黄瓜、四季豆、芹菜、萝卜种、 大葱为主的蔬菜基地2000多亩。为了发展壮大这些优势产业,司竹乡与农、林、水、电、交通等部门协作,先后修建了27.5公里乡村路,实施了地埋管、喷灌等项目,推行猕猴桃“单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生物防治”四大技术和“良种壮苗、设施栽培、轮作套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的蔬菜栽培技术;畜牧业狠抓了 良种繁育、饲草、疫病防治等工作,使农民的种植、养殖水平以及产业化建设能力得到提高。

依托这些优势产业,全乡迅速崛起了80多家货运信息部,逐渐练就了一批市场意识超前、头脑灵活的农民果经纪。他们在猕猴桃、 蔬菜销售季节,外引内联、主动出击找客商。阿岔村农民王自谋办的货运信息部每年组织销售猕猴桃、蔬菜等农产品1000余万吨,年收入8万多元。同时,全乡专门搞果业和相关产品的企业已达20多家,建起气调库和 冷库282座。相关企业和冷库惠及2余万农民,并使全乡农业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各项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一批专业新村庄。建设、农业等部门结合各村实际免费为村民设计出多种房屋建设模式,使新村庄建设各具特色。来到司竹乡南司竹村,只见一栋栋二层小楼掩映在一片片绿叶婆娑的猕猴桃园中,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伸向远方,房前屋后一阵阵果香沁人心脾。走进屋内,一楼的小 冷库可使果农将猕猴桃贮存起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二楼科学合理的单元楼式的结构让果农感到特实惠。

在水草丰盛的西南片红丰等村,形成以养殖秦川牛为主的养殖业。在中部猕猴桃优生区油坊头、龙泉等村,以“西安万亩绿色猕猴桃”项目为依托,形成了猕猴桃精品园5000亩。在东北片阿岔村等村,形成了以种植黄瓜、四季豆、芹菜、萝卜种、 大葱为主的蔬菜基地2000多亩。为了发展壮大这些优势产业,司竹乡与农、林、水、电、交通等部门协作,先后修建了27.5公里乡村路,实施了地埋管、喷灌等项目,推行猕猴桃“单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生物防治”四大技术和“良种壮苗、设施栽培、轮作套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的 蔬菜栽培技术;畜牧业狠抓了 良种繁育、饲草、疫病防治等工作,使农民的种植、养殖水平以及产业化建设能力得到提高。

2009 年重点项目:

1、投资150万元完成龙泉、骆驼营两村街道水泥硬化5公里。

2、投资29万元完成红丰、金官、宋家、骆驼营、马村新打机井16眼。

3、投资10万元完成油坊头村街道路灯安装工程。

4、投资45万元,水泥硬化宋家村至马村段1.5公里。

5、投资30万元完成沼果结合工程200户。

6、投资60万元完成油坊头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7、投资60万元完成骆驼营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全力提升两率一度 努力构建和谐司竹

为了提升司竹镇“两率一度”工作,促进全镇治安维稳形势持续稳定好转,10月28日,司竹镇组织召开三季度警民联席会议,传达贯彻全县提升“两率一度”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镇党委书记王祯、镇综治办全体成员、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村书记参加了会议。会上,镇党委书记王祯通报了上半年全镇综治工作成绩,各成员积极表态发言,激烈探讨,与会人员一致达成如下意见:一是镇政府立即组织召开司竹镇推进“两率一度”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平安创建工作;二是镇政府全力做好宣传工作,在沿街、各路段显要位置刷写标语横幅8条,发放调查问卷,打响“齐心协力保稳定、团结一致构和谐、众志成城促发展”的口号,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镇综治办以及司法所积极化解矛盾,做好村民定期走访工作,争取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派出所加大巡逻巡防力度,加大出警力度,保障出警速度,全力做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五是积极与教委联系,争取在学校内开展定期的平安创建宣传活动。

阿岔村的传说

○ 何俊峰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西汉初年,在今周至县司竹乡东北方向的黑河南岸上,有一个茂林修竹、风景秀丽的小村庄。村中有一董姓人家,只有父子二人。子董永,幼年丧母,全凭父亲既当爹来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董永拉扯大。董永自小孝敬父亲。父下田耕作,他追至田头;父上山打柴,他候在路边。父返家,他急急为父伺俸洗尘上饭。父劳生疾,董永出走四里八乡为父跪请医者延治。小小年纪,孝名广布乡里。

一年夏天,董永父亲从河北岸劳作归来,黑河突发洪水,董父凫水受寒一病不起,不久即在贫病交夹中离开人世。董永当时只有十七八岁,家徒四壁,无力葬父。只好求告村中一富翁,愿卖身贷款葬父亲。丧事毕,董永即去富翁家,作工以偿贷项。途中,遇一少女,虽布衣裙钗,却姿容妙曼。挡住去路,恳为永妻。永尚惊疑,少女急牵董永衣袖至路旁槐树前,求作媒证。老槐树身竟裂开一缝,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手拄龙头拐杖,声如洪钟,愿为作媒。董永见该女子貌美如花,又不嫌其贫寒,欣然允婚。二人同至富家。富翁除让董永在田间劳作外,更命永妻织缣三百匹,方可尽偿身份。永妻闭门在户,拈香召唤。一时间,从空中轻轻飘入仙女六位,帮助永妻纺织绢帛。每当董永从田间归来,看到娇妻织成的柔光细滑、色泽艳丽的彩绢,不仅发出啧啧赞叹声,更把娇妻紧紧拥抱,爱不释怀。一个月满,永妻织够三百匹缣,交与富翁。双方返家准备“你耕田来我织布,欢欢喜喜过日月。”刚刚走到老槐树前,忽然,飞沙走石,乌云蔽日,一路天兵天将下界,令永妻返回天宫,向玉帝复命。董永此时方知,一月来互敬互爱,勤劳纺织的娇妻竟是天宫的七仙女下凡。因他孝声闻天,玉帝特意派七仙女下界帮其赎身的。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月夫妻永世亲。在饥寒交迫,为人佣工中交结的患难夫妻怎能分离!董永泪流满面,死死拽住七仙女的袍袖不放。七仙女也哽咽不止。无奈天命难违,一对恩爱夫妻分作天上人间。留下了长久的遗恨。

后来七仙女将一对儿女送到董永家乡。董永去世后,当地人为董永修庙宇建祠堂。在堂内彩塑了董永和七仙女的金身,世世代代祭祀不息,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现在阿岔村的董家堡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姓董,据说他们就是董永的后代。当年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老槐树遗址尚在。

董永祠水井救刘秀

在阿岔村小学董永祠原址前,有一口看似普普通通并不起眼的水井,但正是这口水井神奇的救过汉光武帝刘秀的命,而名扬四方。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的大将军苏显围追堵截,一路逃至阿岔地界,眼看追兵将至,离村庄尚远,身边除了董永祠外,周围全是一片光秃秃的庄稼地,无处藏身。此时祠堂上锁,院墙又高,怎么也翻不过去。情急之下,见门前有一井便啥也不顾,纵身跳下。追兵眼看着刘秀就在前边不远的董永祠附近,便砸锁撬门,搜遍整个祠堂的角角落落,也不见刘秀踪影。忽发现门外有井,便不由自主向内张望。说来也怪,刘秀藏身的井内,此时竞在中间结了一层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追兵们心想,井内若藏有人,那层蜘蛛网怎能完好无损呢?拿人心切,便又一溜烟向前追去。刘秀在此大难不死,不久后东山再起,一举歼灭王莽做了后汉皇帝。

骨 魂 庙

在阿岔村葛家堡西北方,有庙名叫骨魂庙。庙里供奉的骨魂神像,形似骷髅,手里捧着一颗红心的神名“地藏王”。说起地藏王和手里捧的那颗心,还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传,这地藏王就是唐玄宗时期的爱国将领张巡。据《旧唐书·张巡传》记载,张巡为睢阳守将,安禄山、史思明起兵作乱,兵临睢阳城下,攻城数月,相持不下,便封锁城池,断其粮草。张巡率军民奋勇抗击,誓死不降,击退叛军数十次进攻。眼看城内援绝粮尽,人心恐慌,军心有所动摇。张巡挥泪斩马,分与将士与饥民。十日过后,马已斩绝,连树皮草根也所剩无几,睢阳城摇摇欲坠。要紧关头,将军夫人舍身成仁,毅然捐出自己身躯和生命,让士兵餐其肉充饥,饮其血止渴。一时间,士气大增,军民誓死与叛军相拚。张巡手捧妻子掏出的那颗还在跳动的心,率军民在城楼誓师而呼:“臣智勇俱竭,不能阻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若战死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城下叛军闻言见景一时竟吓退十里。不久,援兵赶到,大破叛军,睢阳城终未失守。可张巡将军却活活饿死在城楼之上,坐而不倒,怒目狰狞,身躯已瘦成骷髅一般。由于张巡有“臣若战死为鬼,誓与贼为厉”之语,民间遂以张巡为驱鬼辟疫之神。其形象则赤发青面,吻出四牙,状极狞恶。张巡死后,地府阎君感念其壮志,特奏明玉帝,封其为地藏王,专管那些在战乱中死去的孤魂。后被民间尊为骨魂爷,也称老王爷。阿岔西四村清代何姓,葛姓,苏姓等乡绅深佩其爱国之心,号召人们效法张巡。于是出资捐物在村西北选空地修孤魂庙祭祀地藏王,确立寒食之日为孤魂庙会。庙会之日,唱大戏耍社火,赛纸,赛锣鼓红火热闹,四里八乡的善男信女都要来这里为那些天不收、地不管的孤魂野鬼烧纸送钱粮。

阿 岔 村

外乡的人,一提阿岔这个村名竟感觉好奇,咋叫了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名字呢?

相传,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祖父遗志,完成统一大业,带领蒙古大军,挥师南下,一统中原。当他的军队来到恒州,准备北渡渭水攻克兴平、咸阳两县,行至渭河岸(现阿岔村北畔)一带时,但见此地,稻田连片,纤陌纵横,岔道遍野,许多兵将不是马陷泥潭,就是迷失方向。当忽必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走出阿岔地界时,不禁仰天长叹:“啊,岔路真多矣!”这位元朝世祖皇帝真是金口玉言,他的部下干脆就把这个地方叫作阿岔村。于是这个奇特的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今天。说起阿岔的岔路多,这里还流传着”三十一条路,三百一口井”的顺口溜。这“三十一条路”在当时可是名符其实。但这“三百一口井”却有些以讹传讹的成分。非三百个人合用一口井,也不是三百零一口井,而是这口井的边上长着三棵枝繁叶茂的柏树,取柏树的“柏”之谐音,戏言而已。这口井至今尚在,且完好无损,水质甜美,仍然在饮用。

【何俊峰】司竹乡阿岔村人,生于1964年。周至文艺编辑部编辑,二曲诗社社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出版诗集《故乡听雨》。

司竹把握四个核心 计生工作成效显著

自司竹下半年计划生育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后,乡村两级干部齐心协力,通力合作,计生工作出现新亮点,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我乡已经完成手术结扎7例,指纹录入、三查率达60%以上。

在工作中,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措施,我乡开展计生工作逐渐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紧”,全乡干部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放弃双休日和休息时间,提出大干50天口号,严格执行早8:30、晚18:00点名查岗制度,加班加点紧锣密鼓地开展结扎等三查任务,完善多类报表卡册和全员人口数据库等基层网络建设工作。二是“实”,在全乡领导带动下,干部真抓实干,发扬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杜绝人情,严执政策,做到能扎尽扎,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多样宣传,确保育龄妇女人人查、村村清,每村三查率达90%以上。三是“严”,乡领导高度此项工作,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无故离岗的,提出批评并经济处罚。严格考核奖惩,决不姑息迁就,每早会发放工作进度表,对每做一例手术的,现场奖励包抓办公室300元。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把计生工作纳入年终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半年双委会换届工作的重要依据。四是“细”,工作中,我们充分考虑对象户实际情况,为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家庭困难的,资助500元;对家中人手紧缺的,帮忙雇人照顾孩子;手术后,由主管领导带队一一看望,并送去慰问品。

90岁老人保健补贴证办理程序

1、年满90周岁的周至籍老年人持老人身份证(户籍贴照证明或户口本)到镇民政工作站或县民政局老工办领取90周岁以上老人保健补贴发放审批表(一式两份)并按要求如实填写。

2、经村委会审查属实签字盖章,由镇民政工作站审查合格签字盖章后,带上三张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上报县民政局老工办。

3、县民政局老工办审查签字盖章后,于每月15日前上报市老龄办。

4、市老龄办审核批准后,保健补贴证下发到镇民政工作站,由镇民政工作站下发给申报老人,老人持证到镇民政工作站领取相应的保健补贴。

周边中学

司竹初级中学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司竹初中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司竹初中

周边政府机关

周至县司竹乡委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政府(108国道南)

周边小学

司竹乡中心小学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黑河管理处旁

周边乡镇

司竹镇 地址:西安市周至县一零八国道

周边村庄

南司竹村 地址:西安市周至县

北司竹村 地址:西安市周至县一零八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