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家镇

巨家镇 巨家镇行政区划 巨家镇社会事业 巨家镇历史文化 巨家镇经济发展 巨家镇传统饮食 巨家镇礼节交际 巨家镇节令习俗 巨家镇社会习俗


巨家镇位于陕西省 咸阳北五县之一的 长武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为22.5公里,经107°47*18"至107°58*02",与北纬34°59*09"至35°18*37"范围内。处于西北内陆陕甘交界处,最近海域距离超过1500公里。东到本镇三尧村,与亭口乡接界;南至本镇湾李村与灵台县邵寨镇相接;西到南河,与枣园乡相邻;北至本镇赤峪村,与冉店乡毗邻。总面积75.36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 17188人(2017),土地114064亩,耕地31962亩,(塬地12786亩,坡地17608亩,滩地1568亩),人均耕地2.1亩,林木覆盖率为25.7%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属渭北旱塬沟壑区。海拔881米至1264米。土壤为新黄土,土层深厚,比较肥沃。属典型的 渭北旱塬沟壑区,海拔高度88l.6—1264米,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

详情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介绍

巨家镇位于陕西省 咸阳北五县之一的 长武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为22.5公里,经107°47*18"至107°58*02",与北纬34°59*09"至35°18*37"范围内。处于西北内陆陕甘交界处,最近海域距离超过1500公里。东到本镇三尧村,与亭口乡接界;南至本镇湾李村与灵台县邵寨镇相接;西到南河,与枣园乡相邻;北至本镇赤峪村,与冉店乡毗邻。

总面积75.36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 17188人(2017),土地114064亩,耕地31962亩,(塬地12786亩,坡地17608亩,滩地1568亩),人均耕地2.1亩,林木覆盖率为25.7% 。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貌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属渭北旱塬沟壑区。海拔881米至1264米。土壤为新黄土,土层深厚,比较肥沃。属典型的 渭北旱塬沟壑区,海拔高度88l.6—1264米,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摄氏度,年均降雨约600毫米,无霜期170天,年光辐射量1200—1404卡/平方厘米,光照充足,日照时数达1400—2900小时。是 苹果、 晋枣、核桃、西瓜等水果优生区。

全镇辖15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17188人(2017),总面积75.36平方千米。林业用地36323亩,其中有林地27500亩,疏林地2023亩,经济林5400亩,宜林地1400亩,林木覆盖率25.7%。

全镇共有中、小学13所,其中初级中学一所,完全小学4所、初小8所,企事业单位17个,有农机管理 巨家镇图册 (9张) 站、敬老院、畜牧兽医工作站、农村信用社、派出所、粮管所、邮政所、电信所、工商所、供销社、中心校、学区、中学、烟站、电管站、红星林场、医院。

境内文物资源丰富,留下了马成寺,强村寺、潘家寺、化阁寺、佛爷殿、常家文昌庙、阎河商代部落遗址、韩党东汉墓群、赤峪东汉御史室遗址,湾李老虎沟新石器物遗址、强村新石器遗址等人文景观。

巨家镇完好地保留了刺绣这一西北传统手工艺,刺绣出的图案栩栩如生,方言中“棒”(bang)发音(pang)。语音淳厚朴实,是典型的陕西方言。巨家在巨家镇的方言里发音(qu jia)。赶集是较为普遍的地方特色,巨家镇每逢三、六、九的集市汇集了很多当地色彩的传统手工艺,像红腰带、绣花鞋等。

巨家镇以巨姓居多而取名巨家镇,巨家村是组成巨家镇的重要部分。 据当地巨姓老人说巨家镇的巨姓一脉属山西大槐树树迁徙而来。

全镇产业以农业为主,是典型农业大镇,产业布局以“粮、烟、果、莱、畜、劳务输出”为主,“工、商、建、运、副、补充。二00六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7843亩、总产量8298吨。现有果园14337亩,其中挂果面积9064亩、新栽2185亩,二00六总产量7516吨。畜禽存栏3.94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800头,羊存栏1031只,猪存栏1600头,家禽存栏3.5万只。共输出劳务6891人次,收入137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6元。

自2005年以来巨家镇正依赖苹果这一支柱产业,围绕新农村建设为主题。致力于把巨家镇建设成渭北的一颗明珠!巨家镇民风淳朴。

民间吃食习惯以小麦、 玉米、高粱为主,搭配荞麦、糜、谷等杂粮。 家常便饭以蒸馍、米汤或面条为主。 农村习惯一日两餐, 忙时三餐, 晚饭俗称喝汤。 吃食味喜酸辣,做工精细, 以麦面为例有蒸、 擀、烙、 炸、 烤、 洗、压、 摊等,花样繁多,风格各异。长武人热情好客、筵席莱肴煎、炒、烩、炸, 关中和陇东风味兼有,色味都很讲究。 一般筵席为 "五魁"、 "八挎五"、 "重八"、 "重九"、"满十"等, 民间过事重体面、讲排场,节日饮食比较丰富, 过年吃面条、 肉菜、火锅,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重阳吃枣糕,腊八吃米粥。

长武人交际讲礼仪、重情谊。送往迎来、热情好客。亲朋好友或师长光临, 必设宴欢迎。 至亲厚友赴考、上任、远行, 必设宴欢送。 生意开张营业、造屋上梁、乔迁新居、拜师招徒、男婚女嫁、生日满月、老人庆寿、做棺材"交木",逢年过节或过事,都互相祝贺, 送礼馈赠,待客过事,必有"礼簿"用以备查而礼尚往来。

民间历来以尊老爱幼为美德。逢年过节, 祭祀祖先,向长者叩首、行礼。 与平辈互相作揖问候。不论公共场合或日常生活,称呼亲切,长幼有序。走路、进门、说话、吃饭、乘车, 礼让老者。坐席时晚辈向长辈和客人敬酒劝菜。

人们交往之间注重正当的送礼馈赠。 结婚为女方送"添箱", 有衣料、 床单、 被面、 花镜等; 为男方送贺礼, 有衣料、 床单、被面、 影集、花瓶和现金等;老人生日送寿联、寿幛等;婴儿满月赠送小娃帽、鞋、童服、玩具等;丧事送花圈、挽联、牌匾、 奠仪等; 亲友若逢灾遇难, 前往慰问或资助财物。其它节日按亲疏远近和经济量力酌情送礼,薄厚不等。

长武人重视亲戚情谊, 交往频繁, 招待热情。凡登门稀客, 主人则热情款待, 至少一根烟、一杯酽茶。遇到饭时管待吃喝,谦虚礼让。筵席或一般便饭, 以盘子横木和房舍后墙位置为上,礼让客人。席间主人殷勤敬酒、劝莱, 招呼“吃好”。客人离去时,举家送至大门以外, 互相道谢话别。

乡邻之间, 遇有急难, 互相帮助, 关心体贴之情成为传统风尚。农户修建住宅,农忙抢收抢种, 帮工还工,不计报酬。遇到天灾人祸, 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新年、新春、年节、过年。早餐,历来吃臊子汤长面。饭前, 自家晚辈向长辈跪拜磕头。饭后, 同族男子聚集, 走村串户给长者“拜年”。 见面后不论家庭院落、村头路旁,相遇亲友随地叩拜, 并互相祝愿道贺。 进屋后, 遇有已故未满三年的灵牌先拜, 再以辈份逐人叩拜。 长辈亦表谦让, 并置酒菜招待。 午餐七碟子八碗、火锅丰盛有余,饮烧黄二酒。

年三十晚举家团圆, 欢声笑语,共度良宵。子夜零时,广播电台、 电视台报年钟声响过, 鞭炮齐鸣, 震耳欲聋。 清晨, 祭奠祖先,叩拜老人。 大人娃娃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从初一到初三, 早餐由吃长面增加饺子、馄钝。 午餐肥肉美酒, 更加丰盛。走亲访友, 络绎不绝,到处充满文明、祥和的热烈气氛。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也叫 “灯节” 。 闹元宵, 玩花灯。 民间有“小初一, 大十五” 之说,民间蒸花馍, 按照十二生肖属像捏制各类形象,祭神"看灯"。新婚妻的娘家、未婚妻的婆家、婴儿的舅家都要提前送灯笼和花馍。 新媳妇回娘家"躲灯"。还有青年媳妇为早生孩子而“偷”牛犊馍的习俗。入夜讲究吃凉粉, 亦有吃元宵的习惯。每年从正月十四到十六,每晚户户红灯高挂, 儿童挑灯戏耍。县城集镇举办元宵灯会,气球彩带腾空天际, 使人眼花缭乱。 入夜点灯屏、放烟火、猜灯谜、举办社火、戏剧会演。 至十六日,人们四处游玩,各行其乐谓之“游百病”, 希望祛病延年,老幼康乐。

五月初五端午节, 亦称端阳, 俗称 “端五”。祖辈相传, 民间甚为重视。黎明早起, 洒扫除尘。采集艾蒿, 悬插于门楣。孩子以露水润发, 头上系艾叶,胸前系香包,俗称“荷包”、耍货。用雄黄抹鼻、 耳孔, 意为避瘟、驱虫。 早餐吃夜晚做好的粽子、油糕、绿豆糕点和艾叶形状的花馍。 午餐吃炒菜、摆宴席, 喝雄黄药酒,民间亲邻以粽子、 艾叶馍互相馈赠, 婚者, 男方须向女方赠送礼品,名曰“追节”。妇女、孩子手足腕系五色线“花花绳”, 穿花鞋、花裹肚,男女老幼均配带形状新颖各异的荷包,兄弟姐妹和未婚对象互赠荷包, 以寄情谊。

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称除夕。 当天,彻底清扫卫生,糊窗格,贴窗花,准备香烛、鞭炮, 贴对联(俗称对子)、门神(秦琼、敬德)和年画。 在院内贴 “春回大地” , 大门外贴 “出门见喜” , 炕壁贴“百病不生” , 室内贴“人寿年丰”、“五谷丰登”、“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 上午, 煮肉、炒菜、 压面, 忙于办好大年初一的吃食。 午后,家长带子孙上坟祭祖。凡亡故未满三年者都要请灵封牌位,供于堂屋。入夜, 门前挂红灯、煨火。全家老小喜气洋洋聚集"吃年饭"。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晚辈向老人磕头祝福。除夕的三十晚“坐夜”,全家团圆围座,有说有笑,兴致勃勃的收看春节联欢晚会。

婚前男女经亲朋介绍提亲或自由恋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双方都无意见,便可履行订婚手续。订婚时,男方请亲友, 设宴欢聚。女方及其亲属去男方家中收受男方馈赠衣物和彩礼, 称为“会亲”。订婚后,每逢端午、中秋、重阳及春节,男方亲属赴女方家中送礼,谓之“追节”。婚姻关系确立后, 男女双方经常往来,感情日深。结婚前男女双方经过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由双方家长确定结婚日期,婚期前一日,女方娘家设宴待客。 结婚当天,男方家中贴对联、挂红布,喜气盈门,高搭棚席,杀猪宰羊,设宴广待宾客。新娘进门后,举行结婚仪式, 宣读结婚证书, 证婚人讲话,新郎新娘入洞房,新旧习俗夹杂。开宴时,新娘敬烟酒递糖果。并备礼谢媒,俗称谢“红爷”。 洞房花烛夜, 盛行道喜, 闹洞房俗称“耍房”。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唱歌跳舞, 耍逗取闹。婚后三日,新婚夫妇带糕点糖果同赴女家, 拜见岳父岳母, 必受盛情款待, 当日返回称为“回门”。婚后7-12天,新妇回娘家住相等的天数,称“遨十”。回婆家、再去娘家各一月,称为“遨对月”。

在女儿临产当月的初二、三,女方亲娘带大锅盔和婴儿裹肚来女儿家中,将大饼扣在锅盖上, 用拳击破,将裹肚从女儿住处窗口抛进去,再进屋把裹肚压在席底称为“打锅”, 以保生产顺利和母子平安。产后三天,娘家人带生面条去女儿家中探望,俗称“下奶”;产后10-20天,娘婆两家至亲好友探望产妇及婴儿,携带烙饼、鸡蛋、挂面、红塘和衣物, 祝愿大小平安。 孩子出生一月时,做“满 (弥)月”,满月之日,备置丰盛饭莱, 亲友登门祝贺,婴儿舅家人馈赠被单、童装、童车、衣帽。 一般亲友赠布料、童装、玩具等。午宴时,趁其不备给婴儿父母、祖父母脸上抹黑、 红颜色,追逐嬉戏, 皆大欢喜。

人死后,家人一般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钩穴地, 随后“盛敛”,择日祭奠,参加祭奠者送献礼(馍)、花圈、 抬蜡、挽联、牌匾、孝帐等。 灵堂设置遗像,供各式献饭。孝子戴孝帽、 穿孝服、 缦白鞋。 亲友戴黑纱、 黑袖套、 白纸花。 招待以家庭情况而定。 早晨血条汤,中午开席肉食齐备,备烧黄二酒。次日清早送埋前, 汤菜齐上,谓之“风搅雪”。护送灵柩, 除八抬大轿以外, 又盛行拖拉机、汽车送葬,浩浩荡荡,哀声鼓乐, 情调凄凉。安葬后抱回灵牌在家供奉。长武民俗忌"死"字。凡死者年老称“殁”, 壮年称“亡”,少年称“殇”, 幼儿称“撂”。50以上为“老丧”,70岁以上为 “寿终正寝”, 葬礼都较隆重。 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 多随即掩埋。 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 钉“四堵墙”或草席卷裹,墓穴不打黑堂, 衣不扣钮,俯卧掩埋,凡一户百日内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一般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

周边行政单位

长武县巨家镇六股路村役客鎏退镫军人服务站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

周边

长武县巨家镇荣兴村烦退浠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

周边中学

巨家中学 地址:咸阳市长武县巨家街道54号

周边乡镇

巨家镇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巨家镇政府(巨家街道北)

周边村庄

巨家村 地址:咸阳市长武县

常家村 地址:咸阳市长武县